靶控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57.26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手术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ⅱ组)。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划皮时(t1)、术毕时(t2)、术后24h (t3)、术后72h(t4)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
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有所下降,术后1d达最低水平,且以ⅰ组更为明显,两组术后3天免疫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影响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其中以单纯全麻组明显,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升结肠癌根治手术有利于维护患者免疫功能稳定。
【关键词】麻醉;手术;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90-01恶性肿瘤患难者机体多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外科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以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恰当的麻醉方式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况。
手术创伤可造成病人免疫功能抑制,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增加,严重时可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
本研究选择了40例择期行直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8~82岁(平均69.6±4.7),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全麻;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除去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衰、肾上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史的患者。
两组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良好,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正常,术前2周未用过免疫抑制剂。
1.2 麻醉方法:ⅰ组依次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3~4ug/kg及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麻醉维持丙泊酚静脉泵注(血浆靶浓度3-4ug/ml),切皮前5min给予芬太尼4~5ug/kg ,按需给予维库溴铵;ⅱ组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1.2%利多卡因和0.3罗呱卡因4ml等麻醉平面出现行全麻诱导,全麻诱导用药同ⅰ组,麻醉维持硬膜外推注1.2%利多卡因和0.3%罗呱卡因混合液按5ml/h,并且静脉泵入丙泊酚术中维持(血浆靶浓度2ug/ml)到手术缝皮,按需加维库溴铵。
直肠癌是临床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有效治疗是以手术为基础,辅以化疗和放疗[1]。
麻醉和手术刺激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免疫调节障碍,影响患者预后[2-4]。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是常用麻醉药,麻醉效果好,可控性突出,药效迅速,在临床应用广泛[5]。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 )技术是通过调节血浆中药物浓度来维持麻醉深度的一种给药方式[6-7]。
本次研究探讨TCI 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因子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拟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纳入标准:(1)直肠癌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中的标准;(2)在我院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3)TNM 分期为Ⅰ~Ⅲ期;(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甲状腺功能疾病;(2)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3)凝血功能疾病;(4)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5)伴有胃肠道梗阻、穿孔等急腹症;(6)具有成瘾性药物应用史、酗酒等病史。
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3~75岁,平均(59.4±10.0)岁;TNM 分期:Ⅰ期18例、Ⅱ期24例、[作者简介]蔡水峰,上海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学。
E-mail:***************[通讯作者]吴品雯,上海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学。
E-mail:*****************TCI 瑞芬太尼麻醉对直肠癌手术患者T 淋巴细胞、免疫因子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蔡水峰1吴品雯1沈莉娜1孙慧娟1刘绍群2王浦华2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1麻醉科2外科(上海201199)158Ⅲ期8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1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12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2.7±1.8;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分级:Ⅰ级18例、Ⅱ及26例、Ⅲ级6例。
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作者:林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针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麻醉药物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临床中,不仅要注意某些药物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要清楚麻醉药物的抗炎效应,对于临床手术治疗中正确应用麻醉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麻醉药物;免疫功能;免疫应答1 前言免疫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影响机体的稳态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在麻醉领域众多学者愈加关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所以,本文针对应用麻醉药物能否使免疫功能失调加重或对免疫功能进行改善开展有关研究。
2 麻醉与应激间接影响免疫的效果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内分泌、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形成复杂的双向调节网络,实现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共同维护。
在离体实验中也表现出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于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对单核细胞形成细胞因子量及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抑制等产生影响。
硬膜外腔或星状神经节受到阻滞时,会明显降低受试者血浆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儿茶酚胺浓度。
相对于全麻患者,实施区域麻醉下的全髋骨置换手术,术后肿瘤坏死因子与白介素浓度只是略有升高,而皮质醇明显降低。
3 免疫功能受麻醉药物的直接调节3.1 局麻药物局麻药物对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粒细胞趋化、粘附、吞噬及呼吸爆发等很多免疫活性细胞功能都具有抑制作用,酞胺类局麻药与全血细胞发生作用会显著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消旋体布比卡因采用剂量、时间等依赖方式对于离体PMN 表面受体表达、吞噬及呼吸爆发等产生抑制作用。
利多卡因在治疗浓度时其剂量依赖性对离体内皮细胞分泌IL-8具有抑制作用,丁卡因、布比卡因也具有类似作用。
利多卡由于对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2 阿片类药物医疗界普遍认同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吗啡。
长期大剂量应用吗啡对于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增殖淋巴细胞等都具有抑制作用,使产生的细胞因子降低。
手术麻醉对免疫功能有何影响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麻醉则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然而,你是否知道,手术麻醉可能会对我们身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呢?这一影响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疾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功能是什么。
简单来说,免疫功能就是我们身体对抗病原体、外来异物以及自身异常细胞的能力。
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防御部队”,由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组成,时刻保持警惕,保护我们的健康。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性的过程,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
这种应激反应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例如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的变化会对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而麻醉药物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全身麻醉药物,如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可能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一些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降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削弱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
局部麻醉药物虽然作用范围相对较局限,但也可能对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局部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运输和分布。
除了麻醉药物,麻醉方式也会对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全身麻醉会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对整个身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因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大。
而区域麻醉,如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由于其作用范围相对较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相对较轻。
手术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还与手术的时间长短、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手术时间越长,创伤越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就越明显。
例如,大型的腹部手术、胸部手术等,由于创伤较大,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会受到较大的抑制。
而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手术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这会增加术后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
麻醉与免疫系统探索麻醉对免疫功能的调节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在手术中广泛应用。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麻醉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并介绍相关的研究结果和机制。
1. 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观察发现,在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
这与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实验研究也证实,麻醉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产生和活化,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影响炎症反应等多个免疫反应环节。
2. 麻醉与免疫偏向除了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外,麻醉药物还可能改变机体的免疫偏向。
研究发现,麻醉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而一些研究还发现,麻醉药物可能增加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使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减弱,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3. 麻醉药物与免疫调节机制目前,关于麻醉药物影响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研究认为,麻醉药物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首先,麻醉药物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干扰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响应。
其次,麻醉药物能够改变免疫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影响细胞相互作用和抗原识别等免疫反应过程。
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来调节免疫功能。
4. 麻醉与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麻醉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在手术中做出更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以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其次,研究麻醉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改进麻醉技术,减少麻醉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麻醉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还可以为免疫调节治疗、肿瘤免疫疗法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麻醉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其恢复状况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其恢复状况产生的具体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研究组3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3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3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依次为5.71%、(8.86±4.57)min、(13.25±3.27)min,对照组3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17.15±7.92)min、(23.14±4.48)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其恢复状况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推广运用。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compound anesthesia of the specific influence on the recov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June 2015 to June 2016 treated 7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cal prostatectomy,according to the double blind method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35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Group of 35 cases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compound anesthesia. The control group of 35 cases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sufentanil anesthesia;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extubation time,wake up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Group of 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ake up of time,extubation time in turn (5.71%),(8.86±4.57)min and(13.25±3.27)min,the control group of 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5.71%,(17.15±7.92)min and(23.14±4.48)mi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compound anesthesia for its recovery has promoting effect,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nesthesia.[Key words] Laparoscope;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Sufentanil;Rui fentanyl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是臨床麻醉工作经常选取的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具有止痛功效强等一系列优势,但是患者在使用之后苏醒所需时间比较久;瑞芬太尼具有苏醒所需时间短等优点,但是极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