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一词最早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938年写成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的意图是建立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孔德将实证哲学分为五种基础学科,即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物理学,社会物理学即研究社会的学问。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
❖迪尔凯姆(1858~1917)Durkheim,mile 法国社会学家。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及其一系列社会学理论概念,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事实论、社会方法论、社会团结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关系的总和。
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3.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的定义: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整体。
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尤其是社会群体、组织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横向联系和纵向(历史)联系
(“六度分离”理论)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社会的功能:
1.整合或社会整合
2.交流(语言,文字,符号)
3.导向功能(法律以及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关系
具体种类划分:
个人与个人:同学
个人与群体:师生
群体与群体:宿舍与宿舍
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选秀与文化娱乐
存在形态:
动态关系:竞争、合作、冲突
静态关系:家庭血缘关系
从社会关系划分:
1.血缘关系(种族、民族,宗族)
正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
负功能:容易产生惰性
2.地缘关系
正功能:维系社会稳定
负功能:束缚人们发展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
从交往密切程度划分:
1.首属社会关系
2.业缘社会关系。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苏俄社会学:米海洛夫斯基创立了主观社会学,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对他们的主观社会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社会学: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转型:一种特殊类型的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
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
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人的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互动:社会主体之间为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运行。
社会角色: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群体: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也就是说,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以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社会制度: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社会分层: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什么是社会?⏹2、社会学研究什么?1、什么是社会?⏹社会,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
“群学”⏹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
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是人和组织形式。
⏹人⏹人,确定了社会的规模和活动状态。
⏹组织形式⏹组织形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生产关系。
⏹社会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广泛的领域。
2、社会学研究什么?⏹社会学研究人的行为?⏹社会学与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何差异?前人的观点:⏹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概括出了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9种:⏹社会现象⏹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人类文化⏹社会进步⏹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间的关系⏹社会行为的科学⏹美国社会学家统计:⏹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群体结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三类:⏹一是侧重研究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二是侧重研究个人及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三是前两类之外的研究对象。
⏹二、我国社会学研究对象也可分为大致三类。
⏹其中第三类观点有:“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未定说”等等⏹三、从社会学诞生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诞生是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社会学思想渊源流长;⏹文化和观念的准备:⏹文艺复兴:对人价值的极大尊重⏹社会学诞生的人类知识储备背景:⏹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出具成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快速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较多的财富。
社会学概论第一节社会学是什么一、社会学是什么(一)社会学的定义1.笼统: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学问,研究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学科。
2.简单来说:社会学是研究如何保证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学科。
3.识记: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和具体社会科学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综合性:具体性:社会科学的三个层次(P15):第一层次: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综合性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特殊第三层次: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个别社会学、新闻学和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内容: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内容就是其主要内容。
社会分层:干部工人农民;陆学义等中国社会进行分层,共分十个阶层。
社会流动:有社会分层就有社会流动,所谓“人往高处走”。
如果社会垂直流动是畅通的,社会精英不断输送到社会上层。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2.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的科学;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的科学;6.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的科学;7.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的科学;8.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或社会行动的科学;9.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或社会发展的科学。
综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各学派的社会学家的研究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出发点:第一种是从社会出发,有的学者从社会整体、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来界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极其定义。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2008-03-11 11:27分类:学习资料字号:大中小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群学:清末,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本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昌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即教育群众教育之学。
拯救中国于危亡之学。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严复,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肆言》。
4.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5.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6.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产物。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他是时代的呼唤。
7.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定义社会的?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8.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3、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9.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渊源已久。
当孔德和马克思、恩格斯在时,基于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在理论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孔德在政治活动中的反动政治立场,遭到过马克思、恩格斯不止一次的批评,但并未因此否定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
至列宁1894年发表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引证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性的定义来批评当时俄国以米海洛夫斯基为首的持主观主义社会学观点的民粹派错误观点与方法时,提出马克思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水平”,因而产生了后来曲解列宁的说法,错误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替代社会学,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必再要进行社会学的研究了的看法。
这个看法影响所及,致使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取消了社会学,而新中国1949年建立后,也逐渐完全停止了社会学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
这种替代论的错误认识,虽然经过1979年社会学座谈会,对社会学拨乱反正后恢复了,但二者的关系并未得到完全的澄清。
现根据我们的认识,认为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3点: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才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什么“替代论”、“取消论”是错误的。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1.什么是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本能:就是指人们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而需要,前已言之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需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4.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5.最早提出本能是人的内在能力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在1908 年。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论点:一、“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暂短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他的位置;当着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
”需要层次论分为5个等级: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7.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想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什么?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辨证的统一。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辨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三,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防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9.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理论提供了我们建构社会学理论的牢固的基石。
3、关于需要的最高层次,结合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交往1.什么是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2.如何解释“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4.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划分成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团体游戏阶段。
6.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破坏性,通常包括生命的丧失与财产的毁灭。
7.人际关系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
1、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2、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3、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1、双方需求的互补性2、态度的类似性3、双方距离的远近4、交往频率10.引起集体行为的原因是哪些?1、环境因素2、结构性压力3、一致的信念4、催发因素5、宣传鼓动者6、社会控制力11.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首先,社会关系是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关系。
只有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才能形成社会关系。
另外,社会关系又不同于个人关系或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是某种个人关系或人际关系普遍化之后性策划能够的。
也就是具有相当数量的两类人之间的一般关系,而不是单纯个体之间的关系。
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但人际关系更强调相互作用的个性特征,而社会关系则是指它包含的共性方面。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环境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的,占据一定空间和时间的,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
3.什么是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什么是角色的确定?是指人在社会互动交往过程中,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
5.皮亚杰学派把儿童的思维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6.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是社会化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和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
8.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授生活技能(1)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2)基本生活技能是社会交往的技能(3)人们要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3、指点生活目标人生观:是使人们如何观察、看待人生、理解人生,也即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的问题。
4、提供角色人选9.什么是个性?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指一个人在他的胜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1.什么是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小至家庭,在大到民族和国家。
2.什么是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3.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4.初级社会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5.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
6.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是什么?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2、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4、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
5、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防在首位。
6、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7.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和功能。
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要。
第三,初级社会群体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8.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第一,经济功能第二,生物功能第三,抚育和赡养功能第四,休息和娱乐功能9.简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