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之地(外二首)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5
穆旦诗八首赏析穆旦写于1942年的《诗八首》是一组被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这大概与穆旦语言的陌生、晦涩,以及诗意的深邃辽远有关。
每有表达,诗人都要求其容纳足够多的东西,“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充盈深沉的思想完美无损地传达出来,以呼应世界的丰美。
本文将着重分析穆旦是如何彻底地颠覆传统爱情意境,从而将对爱情的解读从表面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中。
一、颠覆“神圣”:从根部瓦解爱情“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
我们相隔如重山!”——节自《诗八首(之一)》爱情产生于什么呢?无心邂逅,电光火石般地一见钟情?如徐志摩笔下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还是如《红楼梦》中前世姻缘,木石为盟?或者如《牡丹亭》中一场春梦,心上人翩然而至,似乎冥冥中自有注定?传统语境下的爱情总是产生于不受人力控制的神秘因素,其悲欢离合似乎在无形中被神灵掌控,任多少人事变迁都无法改变相爱的事实,这就无形中增添了“爱情”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色彩。
而穆旦决然地击碎了这个“神圣”的神话,一语道破“爱情”的本质:“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的眼睛看见的不过是“一场火灾”。
也就是说,爱情不过是成熟身体的相互需要,是渐离母体后孤寂心灵对温暖的渴求。
情欲并不必然作用在这个“你”和那个“他”之间,而是在适宜的年纪,在无数个“他”身上都具有无数的可能性。
正如一个虚位以待的未知数X,将X1固定为你的惟一,只能说明你先入为主的固执,以旁观者清醒的目光,X2,X3……其实都可能具有与X1相同的地位。
这就从源头上切断了爱情的神秘感和惟一性,因而也从根部颠覆了它的神圣性:贾宝玉并不必然要爱着林黛玉,杜丽娘并不必然要追随柳梦梅,浪漫与激情不过是生理欲求在一点机缘的帮助下,作祟于青年男女之间而已。
四川泸州市泸县太伏初级中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练习(二)(3-4单元)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温馨提示:本检测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你看清题目,认真答题,答案用蓝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卷人题号分26 11 14 8 14 7 40一、基础知识(1-4小题各3分,5小题6分,6小题8分,共26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斑蝥(máo)请帖(tiè)譬(pì)如汗涔(cén)涔B.曲肱(gōng)搓捻(niǎn)啄(zhuó)食荡寇(kòu)志C.肖(xiāo)像贪婪(lán)踉(liàng)跄一箪(dān)食D.倜(tì)傥笃(dǔ)志确凿(záo)皂荚(jiá)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隐秘慷慨拌脚石漠不关心B.训诫笼罩绿茵场精益求精C.突兀喧腾黄粱梦沾轻怕重D.帐篷遗撼薰衣草刨根问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
B.随着“好奇号”探测器的侦测,火星是个没有生命存在的不毛之地....,这一原有观念正随着新的发现而慢慢改变。
C.20l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让山区近1 800多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
B.为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四川的知名度。
C.长春市委市政府将在长春大剧院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目的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长春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里尔克诗23首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
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1875年,里尔克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
高中毕业后,在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文学史和艺术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
在文坛崭露头角后,里尔克在国内、国外不停地游历。
1915年一战期间被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
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
陌生的家庭就像尘埃,以某种方式开始却不在任何一处,为了不可解释的目的在一个空空的早晨在一个正有人打量的角落,飞快凝结成一团浅灰,他们也这样形成于,谁知道由什么,你的脚步前面在最后一刻时而且是巷子潮湿的沉淀物中间某种隐隐约约的东西,它正盼望你。
或者不是盼望你。
因为一个声音,像是从去年发出,虽然对你歌唱却变成一种恸哭;还有一只手,像是从哪里借来,虽然探出来却并不握住你的手。
究竟谁还会来?这四人将谁期待?清洗尸体她们已经习惯他了。
可是当厨房的灯来了,在昏暗的气流里不平静地燃烧,这个陌生者倒格外陌生。
她们洗他的脖子,因为对他的命运一无所知,她们便替他另外编造一段,继续洗下去。
一个不得不咳嗽,于是好一会让沉重的醋酸海绵搭在脸上。
这时另一个也正好歇一口气。
那把硬硬的毛刷有水珠滴答;与此同时他的手,攥紧而吓人,似欲向整座房屋表示,他真的已经不渴啦。
他表示。
她们好像有些害臊,随一声短短的咳嗽现在赶紧忙活起来,于是在糊墙纸上沉默的图案里她们弯曲的身影盘绕并辗转像是在一张网里,直到清洗的工作即将完成。
没有帘子的窗棂里的黑夜肆无忌惮。
而一个无名之人平躺着,赤裸而洁净,并昭示法令。
盲人——巴黎看呀,他行走并中断这都市——并不存在于他昏暗的位置,像一道昏暗的裂缝划过明亮的瓷杯。
出远门的心情的古诗词
1.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释义:头顶星空,身处陌生之地,细草随微风摇动,船只孤零地停泊在岸边,此时诗人的心情寂寥而思绪万千。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释义:用壮美的自然景色来比喻人生旅程。
白天的阳光从山尽头四射而来,黄河水势汹涌地注入大海。
人们常常希望能够拓宽视野,追寻更广阔的世界,超出眼前的山川,登上更高的楼阁,把视野推向更远的地方。
3.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道中》:“长亭短亭亭亭在,长亭短亭浮浮离。
”
释义:长亭和短亭作为道路上的驿站或休息点,长亭似乎一直在前方远离,短亭却也象征快速经过,描绘出旅途中心情变化的不稳定和追逐的感觉。
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释义:夜晚的秋光照亮着银烛,冷冷地映在屏风上。
轻薄的罗帐和小扇拂动着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
站在庭院的天阶上,感受夜色中的清凉,仰望牵牛织女星在宇宙中闪烁。
这些句子通过对出远门心情的描写,展现了旅行中的离别、孤独、憧憬、寂寥等复杂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给读者带来对旅行情景的感悟和共鸣。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适用省份:海南、辽宁、黑龙江、吉林、重庆、云南、甘肃,贵州,广西、山西、西藏,新疆)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梦李白二首①(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②青,魂返关塞③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注】①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
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
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A [A项,“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 ①前四句写梦前。
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
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罗网,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
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迷离中见到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前四句写梦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①。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②。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③。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⑤。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⑥。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⑦。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⑧。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⑨。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3)。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14)。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16)。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17)。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①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即火烧云。
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②归客:诗人自谓。
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③妻孥:即妻子。
怪:惊讶。
在:活着。
④飘荡:颠沛流离。
遂:如愿。
⑤嘘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⑥夜阑:夜深。
更:再。
秉烛:持烛,指掌灯。
梦寐:睡梦之中。
⑦晚岁:晚年,时杜甫四十六岁。
少欢趣:杜甫此次奉诏回家,实系肃宗对他有意疏远,故情怀不佳。
⑧却去:离去。
⑨忆昔:回忆往昔。
好(hao 浩):喜欢。
追凉:乘凉。
⑩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抚事:思忖家国之事。
煎百虑:为许多忧虑所煎熬。
(11)赖知:幸知。
槽床:造酒的器具。
注:(有酒)流出。
(12)斟酌:筛酒。
迟暮:晚年生活。
(13)上树木:古时鸡栖于树上。
柴荆:柴门。
(14)问:慰劳。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摘要: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一直都被赋予“自然诗人”的称号。
其诗歌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在诗歌中“陌生化”的使用。
本文拟从其对物的人格化,对人和物的奇想妙喻,如何从自然界摄取意象来表现亲情,友情或爱情的主题,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口语语言和音步节奏的变化,以期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美等方面来阐释其陌生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陌生化;华兹华斯;意象;音乐美一、关于“陌生化”提到“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这个概念,或许大家并不陌生。
可以这样说,“陌生化”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该流派最关心的问题。
“陌生化”理论大致可以这样描述:文学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增加感觉,感受,审美的难度。
审美目的本身就是感受的过程,所以必须设法延长。
“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诚然,在诗歌中,这种“陌生化”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也包含英美浪漫主义诗歌)。
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几乎无人用“陌生化”理论来阐释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也包含华兹华斯的诗歌)。
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尝试着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华氏诗歌中的陌生化现象,从而为读者打开另一扇阅读和欣赏华氏诗歌的大门。
二、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陌生化”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了无数的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
其诗歌大多短小清新,而寓意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53声 音 外二首夏 加(四川)[藏族]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只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不知道自己早已有了一个名字高地视角意象是庞大的:云天,厚土,山与原野与江河的矩阵生成花草、生灵的风雪之地。
人之外诸神与传说涂着古旧的色彩,持续地活前世是海洋,熟知的人不多。
鱼被史册铭记之后记载的,是藏猕猴和罗刹女种姓开始时,骨血为墨,口唇为笔把岭域格萨尔写了又写借一根野牦牛腿骨,以边为界卫藏、康巴与安多毗邻而居河流分述分离与回归的章节,承认同一个先祖那么多拟声词,我只取远古石头缝制的喉头。
有莽荒的形状天空和大地上下为唇,海洋是厚实的舌群万物为声带,高山为颅群星高挂彼时无火。
言语生涩酥油灯来历不足挂齿,被承认的事件从来都是新的如果说人心,这世界上所有的光都是手指捻出来的。
整个复明的过程只要额头向下,你就会起身智者说,所有晦暗之物都会被你照亮我看见一个女人,隐没在男人身后54诗浪潮风和雪依旧岿然不动生育,与深寒有关日常的叙述是:人住了下来,草就跑远了人追着草跑,高地就愈加隐蔽直到褡裢生成路,路又生成言欢的盛宴无门的高地从此驶进人间寿数结绳能计。
淌进日光的火焰越升越高每向低处走一步,高地就在身后高一分这是而今的记录:俯瞰与仰望,只是低头和抬头的区别所有微小的事物,不具备证实的能量马群时常驮着战事,牛群不敢走远狼群流血的部分,被称作历史雪线拥有隐秘的象征。
越不能活的地方越有美好的梦。
邦扎草把高地一分为二:以上是空空的满以下,是满满的空。
时间延伸得越远无法安身于高处的神明,总把低处的众生劝了又劝单行道一把口琴月牙儿(山西)我一吹它,郊外的夜曲就响了。
涧河的鹅卵石,敲打着旧时光。
母亲的山庄有了回声,我一吹它,母亲的纺车就响了。
她的纺车,呜呜地转来转去。
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和棉絮一起飞。
哭泣。
哀乐。
装满了口琴的格子。
母亲,我沿着所有的格子吸气。
吸走白色的葬礼,吸走隐匿的疼。
让它的空洞,只能容下我一人喊你。
那时候,你就能卸下背负菊花的沉重,在低音区醒来。
陌生之地(外二首)
蜻蜓在睡莲的花瓣上祈祷
你来了又走了,面无表情的鱼
探出水面。
面目狰狞的鱼
沉默不语,有谁看见了流年不利
看见石头开花结果的爱情
这片奇特曼妙之地
成群结队的蚂蚁慌不择路,
赶在暴雨前搬家,搬运粮食
搬运来年春光明媚的爱情。
碌碌無为的蚂蚁啊,身体的疼痛
无以复加,夜夜笙歌的旧时光
一去不复返。
心里的苦向谁诉说?
听命于风雨同舟
听命于美好动人的盟约
蝴蝶一生都在打探花开的消息
我把心交出来,我咬碎牙
我用血的灼热试图温暖你的冰冷
我命令蜻蜓点水,命令蝌蚪游向大海我命令蚂蚁放弃一生追寻不得的幸福命令蝴蝶沿途返回荒芜破败的天堂我命令敲骨吸髓的鱼与我同行
也许,在梦中也无法抵达的地方
我倾尽一生的温柔也无法忘记
忘记我深情的、病入膏肓的表达
晨曦里的祈祷
黑夜被光丝丝缕缕地划破
橘黄色的路灯睁开眼睛
群鸟诧异的嘀嘀咕咕
我醒来,光洁的肌肤
摩擦着来自地中海
的纯棉被单。
逃离缠绵悱恻
梦醒来,一生避世修行
远离贫困、疾病,心静如水
燕子哼着歌儿从窗前一闪而逝留下剪碎的光影落成一地斑驳万物都醒来,天空高远
云在深蓝色幕布上追逐、嬉戏你醒来,在我坚实温暖的怀抱里一脸茫然地打量这个美好的世界旅途
没有风,梧桐叶徐徐坠落
没有涟漪的水面,像一面
锈迹斑斑的镜子
映照来世不可思议的旅途潜伏在水底的鱼
准备一场隐秘的婚礼
水底沉睡着的石块
碎玻璃、金属和甜言蜜语逼迫我们学会小心绕道而行透过变化多端的水面看鱼看灵魂出窍的自己衣冠楚楚出席隐秘或明目张胆的婚礼我们把看得见的部分叫生活看不见的部分叫命运
梧桐叶依旧徐徐滑落
让一片狼藉的水面承受重量这就是命运另外的面目
命运之书还告诉你:在别处还有更多的阳光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