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袋麦子2.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它主要讲了意见一件怎样的事呢?抽生说一说。
(一)、出示课件,请学生齐读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 小牛 )、(小猴)各(一袋麦子)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
(三)精讲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先自学2分钟,再小组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圆圈圈出三袋相同的麦子在三只小动物的眼中分别是什么样的?(2)、用“—”划出他们得到麦子是怎么想的?(3)、用“﹋”划出怎么做的?2、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提示填空,理清脉络。
小猪——金灿灿的麦子——太棒了——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1)、师: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他的心里怎么样。
(开心)那开心的喊到应该怎么喊,谁来试一试。
出示课件重点读小猪说的话)读出开心地喊道(抽生读)、(分男女生读)。
(2)、师:真是太开心了,你们觉得小猪想把麦子做成什么食品呢?学生回答。
(3)、师:听着你们说的这些各种各样的食物,小猪一分钟都等不及了,它着急的心情可以用那个词语来表达。
(迫不及待)。
(4)、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用迫不及待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分男女生读,读出迫不及待的语气。
(6)最后齐读,读出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
(7)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感受然后批注,然后汇报总结感受小猪憨厚可爱的品质。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道具(如小袋子、麦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小麦袋子,引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三袋麦子》。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提示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教师讲解生字词含义。
4. 讲述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5.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 总结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道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插图。
2. 拓展作业:(1)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珍惜粮食”主题活动,如:制定家庭粮食节约计划。
(2)学生尝试创编类似的故事,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和家庭活动参与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创编故事和家庭粮食节约计划中的表现,鼓励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三袋麦子》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他人分享。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与他人分享。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三袋麦子》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相关图片或插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分享他们对麦子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三袋麦子》,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圈出生字词,并尝试朗读课文。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培养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袋麦子》的故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猪、小兔、小熊),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故事中的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对待麦子的态度和做法。
七、故事续编(15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三袋麦子的后续》。
2. 学生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大家共同讨论哪个故事最有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精选13篇)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篇1【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袋麦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讲述故事。
2.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
2.分段学习,深刻体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童话故事内容,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感悟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待麦子的处理方式,赞同谁的做法及理由,从而懂得思考问题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教授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小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时间,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二、新课学习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过渡: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在小动物们的眼中分别是怎么样的?他们看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读读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
①小猪看到的是——“黄灿灿的麦子”小猪看着这“黄灿灿的麦子”眼睛一亮,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小猪的话)指名读。
小猪此刻心情怎样?(非常开心)从哪里看出来?让我们一起开心地读读小猪的话。
②小猪是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相机出示句子)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迫不及待)他迫不及待地想干嘛?(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各种各样的食品有哪些?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起读。
2.第三自然段。
①小牛看到的麦子是怎样的?小牛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
②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这里,你觉得小牛怎么样?你真是小牛的知音,请你来读读这段话。
3.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猪把黄灿灿的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
那小猴呢?(出示句子)。
①你觉得“上等的麦种”是怎样的的麦种?(最好的,百里挑一的,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三袋麦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三袋麦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只小猪、小鸟和猫三个动物分别得到了一袋麦子,他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对待麦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故事的理解。
难点:故事寓意的学生体会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麦子实物等。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村麦田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三袋麦子》与麦子有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分析故事寓意。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袋麦子小猪:吃了睡,睡了吃小鸟:种在田里,孵小鸟猫:埋在土里,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小猪、小鸟和猫分别得到了多少麦子?(2)他们是如何对待麦子的?(3)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小猪得到了一袋麦子,小鸟得到了一袋麦子,猫得到了一袋麦子。
(2)小猪吃了睡,睡了吃;小鸟把麦子种在田里,孵小鸟;猫把麦子埋在土里,发芽生长。
(3)我认为他们的做法不正确。
小猪只知道吃,不知道珍惜;小鸟虽然有创意,但没有考虑到麦子的用途;猫虽然有想法,但没有实际行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珍惜麦子,合理利用。
2. 想象一下,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对待它?请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示你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法的实践。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推理。
3.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协调和组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角色行为和心理。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情感表达和台词的准确性。
(3)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强调珍惜粮食、分享助人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三袋麦子》的内容,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能正确朗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课堂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勤劳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和朗读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课件,播放一段插入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然后提问:大家都知道麦子可以做成面粉,为什么麦子可以变成面粉呢?2.呈现新课(2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三袋麦子》的标题,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阅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解析句子结构。
例如:教师:请大家看第一段,有什么生词?学生:麦子。
教师:很好,麦子是一种庄稼,可以做成面粉。
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梳理知识(1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例如:教师:请大家看第二段,有什么句子结构?学生:三袋麦子。
教师:很好,这是复数结构。
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拓展运用(2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请大家分组讨论。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报告结果。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5)学生回答问题。
5.达标检测(15分钟)(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关键字?(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袋麦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谈话导入。
2.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教授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小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就叫《三袋麦子》。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2、新课学习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说一说容易读错的词语,提醒大家注意。
2.认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3.练读句子,在班级中展示。
4.练读课文。
分小节朗读、评议。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新词:麦子一份太棒啦馒头迫不及待食品保存防止发霉搬到能干拜访憨厚告诉仍有神秘收获通过预习,很多同学已经会读本课的生词了,谁能说说哪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一下大家?采用多种形式抽读词语。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词语,还有哪个不懂的提出来。
出示三个长句子:①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②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③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你们能把这三个句子读好吗?注意停顿。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
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指名分小节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读懂了什么。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拜访”说一句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
教学用具: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拿来了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2.谁来说说,土地爷爷把这三代麦子送给了谁?(贴小动物的头像)
3.小猪、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小结:我们三个动物朋友各有主意;小猪刚过了年,就把麦子吃光
了;小牛很会保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是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板书:吃存种)
二、学习5---9自然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拜访我们三位动物朋友。
小猪,小牛和小猴会怎么回答?土地爷爷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赶快打开书本,读读课文5--9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1.用“拜访”说一句话。
出示句式: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2.土地爷爷先来到谁家?指名读。
小猪说了什么?小猪的神情、语气指导。
“不由得舔了舔舌头”谁来表演一下。
假如你是土地爷爷,怎样评价小猪呢?
小结:恩,原先老师认为小猪好吃懒做,没想到在这个故事中,它还会做各种美食,真是个会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呀!
3.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了谁家?指名读。
小牛说了什么?小牛的心理、语气指导。
土地爷爷会怎么夸小牛?
小结: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好的品质啊!
4.接下来该去拜访谁了?
小猴是怎么接待土地爷爷的?齐读。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感到困难,师点拨: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知道是什么事吗?土地爷爷会想什么?
是呀!小猴要带我上哪,真让人猜不透,这就叫“神秘”。
师生配合表现出神秘
小猴是怎么说的?指导热情、好客、高兴的语气
土地爷爷是怎么表扬小猴的?
小结: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并种下地,收获更多的麦种。
小猴确实有远见,够聪明。
三、多元认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这三个动物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想法不一样,但都有道理.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
有一天土地爷爷也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你的一口袋麦子。
这袋麦子呀,金灿灿,颗粒饱满,你拿到这袋麦子会怎么处理呢?
小结:小朋友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懂得学习三个小动物的优点,将他们的方法合起来,就更有头脑啦!
四、迁移拓展提升思想认识。
如果把麦子当钱的话,小猪是个有钱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个有钱慢慢花,善于计划的人;小猴是个用钱去投资做生意,敢于冒险的人。
你过年得到了压岁钱,会怎么处理?
师根据回答引导:
(1)如果人人用钱不买好吃的,那超市里的好东西卖给谁呀?懂得享受生活,让日子过得美好一点也是对的。
(2)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那么多压岁钱一下子花光,也是一种浪费,节俭的品德还是不能忘的。
(3)鼓励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
五、作业超市。
1.当堂完成《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中的部分作业。
2.自选题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身边的朋友听。
(2)课本剧续演:土地爷爷给你送来了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处理?可以3、4个人为一组,排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