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综合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59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题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总分:13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9,分数:29.00)1.存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他脏为病,累及于肾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2.“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3.“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气化失司,津液停积D.肾病及肺,子病犯母√E.肾病及肝,母病及子4.《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A.气机逆乱B.阴血不足C.阳气之变动√D.津液亏虚E.筋脉失养5.与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密切相关的病机是A.肝血不足B.肾精亏损√C.肺气虚衰D.肾气不固E.脾虚不运6.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E.刚损及阳,阳损及阴7.最易导致阴虚阳亢的脏是A.肺脾肾B.心脾肾C.心肝肾√D.肺肝肾E.肺脾肝8.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A.太阳之脉终结B.少阳之脉终结C.阳明之脉终结D.太阴之脉终结E.少阴之脉终结√9.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虚不足,虚阳上亢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壅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10.“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关系A.气与血B.津液与血√C.气与津液D.津液与汗11.下列不属于瘀血痹阻心脉及心的阳气虚衰的表现是A.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B.心悸怔忡或惊恐C.心烦失眠多梦√D.肢冷或汗出肢厥E.脉伏不出12.“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气化失司,不能输布津液D.肾病及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E.以上都不是13.下列不属于心曲亏虚的病理表现是A.血脉空虚而见脉细无力B.心神失养而见神志衰弱C.心阳失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见失眠多梦D.颜面失于荣养而见面白无华E.眼目失于濡养而见于涩、昏花√14.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E.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1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指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积聚B.外感温热阳邪,伤及阴液C.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D.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E.阳热遏伏,拒阴于外16.“虚”的主要病机是A.正气不足√B.功能减退C.抗病能力下降E.津液亏耗17.脾的阳气失调病机,下列哪项不确切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B.运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C.升举无力,中气下陷D.受纳失调,消谷善饥√E.统血无权,血溢脉外18.“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A.肝气上逆B.血随气逆√C.气机逆乱D.火气上逆E.肺气上逆19.《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A.气不固津B.气随液脱√C.脾胃气虚D.津停气阻E.以上都不是20.何经“气盛则身以前皆热”A.手少阴心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厥阴肝经E.冲脉21.《素问·诊要经终论》载,临床见“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为何经气血衰竭A.太阴之脉B.少阴之脉C.阳明之脉D.少阳之脉E.太阳之脉√22.《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之机理为A.体内气机之逆乱B.体内阳气之变动√C.体内阴血之不足D.体内筋脉之失养E.周身络脉之失濡2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24.“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邪气亢盛√B.脏腑功能亢盛C.气血郁滞D.水液停积25.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26.《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的病变A.手少阴心经B.任脉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27.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多因A.肝气上逆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风上扰E.肝血不足√28.《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A.手少刚心经B.任脉C.冲脉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29.经络的哪种病理变化可以致“厥”A.经络气血偏盛偏衰B.经络气血逆乱√C.经络气血运行不畅D.经络气血衰竭E.以上都不是二、B型题(总题数:6,分数:18.00)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妄言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E.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1).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C.D. √E.(2).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 √C.E.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日曩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妄青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E.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1).足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 √C.D.E.(2).足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C.E.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分数:1.50)A.B. √C.D.E.(2).阴虚风动的病因是(分数:1.50)A.B.C.D. √E.A.尿量增加B.尿量减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肾的气化失常,则(分数:1.50)A.C. √D.(2).肺的宣降失常,则(分数:1.50)A.B. √D.A.气虚B.血热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形成瘀血的原因是(分数:1.50)A.B.C. √D.(2).形成出血的原因是(分数:1.50)A.B.C. √D.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B.气机不畅,脏腑经络功能障碍C.气机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升举无力,脏腑位置下移(1).气滞的病机是(分数:1.50)A.B. √C.D.(2).气陷的病机是(分数:1.50)A.B.C.D. √三、X型题(总题数:44,分数:88.00)30.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婴原因是A.气机失调√B.食滞中阴C.湿热熏蒸√D.胆郁痰扰31.津液不足的病理表现有A.形瘦肉瞤B.口渴引饮√C.皮肤干燥√D.目陷螺瘪√32.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水火既济B.精血同源√C.藏泄协调√D.阴阳制约平衡√33.胆汁的生成与排泄异常,可导致A.胃失和降√B.脾失健运√C.肝失疏泄√D.肝升太过√34.心的阳气偏亢,可导致A.心神被扰√B.心肾不交C.心神不足D.血热而脉流薄疾√35.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情志所伤√B.痰湿内蕴C.脾胃湿热√D.阴虚火旺36.影响冲任二脉气血充盈的因素是A.肾中精气不足√B.阳叫脉衰少√C.肝失疏泄√D.脾失健运√37.肺气虚损可致A.卫表不固而自汗√B.津液不布,聚痰成饮√C.呼纳失司,动辄气急√D.宗气不足,少气不足以息√38.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病机,主要是指A.气血不和√B.心、肝、脾、肾功能障碍√C.冲、任气血不足√D.督、带经气欠和39.心阳偏亢可导致A.心神不足B.心阴不足√C.神志呆滞D.血热而脉流薄疾√40.经络的气血逆乱可见A.眩晕跌仆√B.咽痛目赤C.咯血、衄血√D.腹部剧痛41.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可有A.邪热炽盛√B.阴虚阳亢√C.阴血亏耗√D.外感风邪42.引起胃火炽盛的原因多为A.肝郁气滞√B.嗜食辛辣√C.邪热入里√D.肝火横逆√4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精血津液不足√B.滋养、宁静功能减退√C.阳气相对亢盛√D.阳热偏盛而伤阴44.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为A.脏腑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脏腑相互关系的失调√C.脏腑阴阳的失调√D.脏腑气血的失调√45.形成心血瘀阻的主要原因是A.胸阳不振√B.寒客胸中√C.痰浊阻滞√D.宗气虚衰√46.影响脉道通利的因素是A.气机小利√B.痰浊内阻√C.津液枯洞√D.过食成味√47.阴偏盛的病机,是指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48.脏腑失调病机,主要是指A.脏腑功能太过√B.脏腑功能不及√C.脏腑阴阳失调√D.脏腑气血失调√49.肢体筋腱的有力,关节屈伸转运的灵活,主要取决于A.津液的濡润√B.血量的充足√C.血行的流畅√D.气机的调节50.脏腑失调病机主要表现于A.脏腑功能太过或不及√B.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衰弱C.脏腑本身阴阳气血失常√D.气血津液生成不足51.导致心的阳气偏盛的主要原因有A.邪热内郁√B.瘀血化热√C.劳心过度D.五志化火√52.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是指A.运化无权,纳食不化√B.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C.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D.统摄失权,血溢脉外而出血√53.导致脉道不利的原因是A.津液枯涸√B.痰浊内阻√C.寒凝瘀阻√D.固摄失司54.三焦气化失司,主要概括了A.气血生化失常B.有关脏腑气机不利√C.血液运行失常D.全身水液代谢障碍√55.胃气虚的病机表现,主要是A.受纳失常,饮食无味√B.腐熟无权,脘胀隐痛喜按√C.其气上逆,泛恶干呕√D.升举无力,内脏下垂56.髓海不足,则可导致A.腑转耳鸣√B.目无所见√C.懈怠安卧√D.胫酸脚软√57.形成胃阴虚的主要原因是A.情志内郁化火,煎灼阴液B.热病后期,邪热久留,耗伤阴液√C.高热汗出,灼伤阴液D.久病不复,消灼阴液√58.阻滞脉道通利的因素是A.气机不利√B.痰浊内停√C.津液枯涸√D.火热内扰59.形成胃气虚的常见原因有A.饮食失节√B.湿邪羁留C.禀赋素虚√D.久病元气不复√60.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五行学说b) 经络学说c) 阴阳学说d) 脏腑学说2.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古代文献?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方》d) 《景岳全书》3.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b) 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c) 经络的运行和调节机制d) 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a) 望诊b) 问诊c) 切诊d) 摄诊5. 中医基础理论中,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来推断患者的病情属于哪一种诊断方法?a) 望诊b) 听诊c) 闻诊d) 切诊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虚”和“气滞”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是指什么?它对中医诊治有何意义?3. 请列举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六淫”是指哪六种外界因素,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是如何运行的?请说明其主要路径和调节机制。
5.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行学说”是指什么?请解释五行之间的相克和相生关系,并说明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三、论述题请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阐述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其应用方法。
考生可以自行选择心悦的中医理论,并展开论述,但需保证基本原则的准确表达和例子的合理性。
(文章限制字数已增加至1500字,考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字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考试试题:中医基础理论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中医诊断学B. 中药学C. 中医养生学D. 中医经典著作2.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B. 以病因病机为核心C. 以药物治疗为主D. 以症状表现为依据3.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拔罐C. 推拿D. 理疗4. 中医的基本诊断方法有哪些?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5.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体系主要分为几个方面?A. 三个方面B. 四个方面C. 五个方面D. 六个方面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对中医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和推拿学等学科。
()3.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减少对外部干预的依赖。
()4.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步骤。
()5.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和中医基础理论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法指的是什么?请逐一介绍。
3. 中医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还有哪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四、论述题(共10分)请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以上为“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的内容,祝你顺利完成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基础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心开窍于”:A. 舌B. 目C. 耳D. 鼻答案:A2. “肾为先天之本”出自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3. 中医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气C. 金、木、水、火、风D. 金、木、水、火、电答案:A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摸答案:D5. “肝主疏泄”是指:A. 肝负责调节情绪B. 肝负责调节消化C. 肝负责调节血液D. 肝负责调节呼吸答案:A6.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指:A. 脾负责食物的消化B. 脾负责食物的运输C. 脾负责水液的代谢D. 脾负责血液的生成答案:C7. “肾藏精”在中医中的含义是:A. 肾负责储藏血液B. 肾负责储藏精气C. 肾负责储藏水分D. 肾负责储藏食物答案:B8. 中医中“六淫”包括:A. 风、寒、暑、湿、燥、火B. 风、寒、暑、湿、燥、热C. 风、寒、暑、湿、燥、毒D. 风、寒、暑、湿、燥、气答案:A9. “气为血之帅”在中医中的含义是:A. 气能推动血液的流动B. 气能抑制血液的流动C. 气能净化血液D. 气能改变血液的性质答案:A10. 中医中“经络”的作用是:A. 连接脏腑B. 连接肌肉C. 连接骨骼D. 连接皮肤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五脏”?A. 心B. 肺C. 肾D. 脾E. 肝答案:ABCDE2. 中医中“六腑”包括以下哪些?A. 胆B. 胃C. 大肠D. 小肠E. 膀胱答案:ABCDE3. 中医的“四气”是指:A. 寒B. 热C. 温D. 凉E. 燥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辛E. 咸答案:ABCDE5. 中医中“七情”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E. 悲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15(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脉B.筋C.肉D.皮E.骨(分数:4.00)(1).属于“木”的体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形体对应五行分别为:筋属木,脉属火,肉属土,皮属金,骨属水。
(2).属于“金”的体是(分数:2.00)A.B.C.D. √E.解析:二、 A1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中医之“证”的含义说的是(分数:2.00)A.症状和体征的总称B.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确立的证候C.选择适当的治疗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D.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E.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解析: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2.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为(分数:2.00)A.地B.天C.水D.气√E.风解析:3.阴液不足,日久不愈,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气不足的病理变化称为(分数:2.00)A.阴损及阳√B.阳偏衰C.阳损及阴D.阴阳互损E.阴偏衰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
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正常的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
在病理情况下,人体内的阳气和阴液,一方的不足可以引起另一方的亏损,阳损可以耗阴,阴损可以耗阳。
4.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分数:2.00)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均非解析:解析:一日之中,上半夜从合夜天黑之时至半夜鸡鸣的时候,是一个完整的一天24小时结束的最后阶段,这段时间入夜越深天越黑,晚上温度开始下降,人开始休息睡眠,一切开始沉寂,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是阴中之阴。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综合考试题试题及答案中医综合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
以下是一套中医综合考试的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医认为“肾藏精”,这里的“精”主要指的是什么?A. 精液B. 血液C. 精气D. 津液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B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风、寒、暑、湿、燥C. 酸、苦、甘、辛、咸D. 肝、心、脾、肺、肾答案:A4.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五脏”?A. 肝B. 心C. 脾D. 胃答案:D5. 中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未病”是指:A. 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的病因D. 治疗疾病的症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升降、出入、开合、化生、变化7. 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分为阴和阳两大类,其中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止、寒冷、抑制、活动、温暖、兴奋8. “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9. 中医的“五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10.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治病求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二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阳中求阴?2.阴中求阳?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5.阴病治阳?6.阳病治阴?7.阴阳互根?8.阴阳?9.气?10.气机?11.气机调畅?12.气化?13.宗气?14.营气?15.卫气?(二)填空题1.在五行归类中与心同类的五色、五气是________。
?2.在五行归类中与肝同类的五味、五气是________。
?3.金之所胜者为________,所不胜者为________。
?4.土之所胜者为________,所不胜者为________。
?5.以药物的四气分阴阳,则________属阳,________属阴。
?6.中药以五味分阴阳,其中味________者属阳,味________者属阴。
?7.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8.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________关系。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____ ____。
?11.引起相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引起相乘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________。
?14.五行相克的次序是________。
?15.五行相侮的次序是________。
?16.五行相乘的次序是________。
?17.《尚书・洪范》中说:“水曰________”,“火曰________”。
?18.《尚书・洪范》中说:“金曰________”,“土爰________”。
?19.《尚书・洪范》中说:“木曰________”,“土爰________”。
?20.调整阴阳的根本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医基础学题库一、中医基础概述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平衡和和谐。
中医基础包括中医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是学习和实践中医的基础。
二、中医基础学题库1.什么是阴阳学说?它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2.中医的脏腑学说包括哪些脏腑?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3.中医诊断的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请对各诊法进行简要介绍。
4.请解释中医经络学说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5.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请分别介绍针灸、中药、食疗等方法。
6.请简要阐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7.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有哪些?请谈谈中医预防疾病的特点。
8.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是什么?如何根据四季变化调节生活方式?三、中医基础学题库解析1.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强调事物的相互对立和统一。
在中医中,阴阳学说被应用在人体生理病理的分析中,有助于揭示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和调养。
2.中医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脏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主要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每个脏腑有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五脏六腑”体系。
3.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这些诊法,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起到调节和治疗作用。
5.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食疗、推拿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适应症。
6.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个体化治疗和康复。
7.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防未然”和“早治未病”两个方面,注重调节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8.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时而变”、“因地而异”的养生方法,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云南省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气机郁滞引致的心脉痹阻,症状特点有
A.痛如针刺B.舌紫暗C.脉沉滑D.闷痛E.胀痛
2、某患者,身热不甚,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鼻燥,右脉数大,治宜选用A.杏苏散B.桑杏汤C.桑菊饮D.清燥救肺汤E.小青龙汤
3、既可用以治疗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或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淋漓不止;又可用以治疗脾不健运所致的食少体倦,神疲少寐的方剂是
A.温脾汤B.健脾丸C.清脾饮D.实脾散E.归脾汤
4、巅顶痛属
A.太阳经头痛
B.阳明经头痛
C.少阳经头痛
D.少阴经头痛
E.厥阴经头痛
5、瓜萎根在仙方活命饮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生津止渴B.清热润燥C.清热散结D.解毒消瘀E.消肿散肌
6、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称之为
A.血虚B.血瘀C.气血双虚D.气不摄血
7、导致耳轮甲错的常见原因是
A.肾气不足B.肾精耗竭C.瘀血入络D.肾阴亏虚
8、汗证属营卫不和者,如半身或局部出汗,可用桂枝汤配合下列何方治疗A.玉屏风散B.四君子汤C.甘麦大枣汤D.当归六黄汤E.补中益气汤
9、治疗石淋的首选药物是
A.瞿麦B.石韦C.金钱草D.篇蓄
10、既能治便血、痔血,又能治烫伤的药物为
A.侧柏叶B.地榆C.槐花D.大蓟
11、旋覆代赭汤的主治病证是
A.胃虚有热,气逆不降B.胃气虚寒,气逆不降C.肝气犯肺,气逆不降D.胃虚痰阻,胃气上逆
12、提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医家是
A.张从正B.李东垣C.刘河间D.朱丹溪
13、下列各项,符合五行相生的次序的是
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
14、治疗风疹、湿疹,苔白或黄,脉浮数者,宜选用的方剂是
A.玉真散B.消风散C.仙方活命饮D.普济消毒饮E.大秦艽汤
15、舌淡胖嫩而见黄滑润苔,其主病为
A.湿热不化B.痰湿内停C.内有食积D.阳虚水湿不化E.脾虚运化无权
16、根据《素问·刺热篇》中关于面部的脏腑定位,鼻部属
A.肝
B.肺
C.心
D.肾
E.脾
17、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B.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C.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大枣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E.黄连、黄芩、半夏、甘草、大枣
18、吴茱萸的主治病证是
A.胃寒呕吐
B.虚寒久泻
C.寒滞肝脉诸痛
D.口疮
19、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主要用于
A.肝气郁结之郁证B.肝气犯胃之胃痛C.气滞血瘀之腹痛D.气滞血阻之积证
20、肝的生理特性是
A.主藏血,调节血量B.主疏泄,调畅气机C.喜条达而恶抑郁D.主血海而调冲任
21、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季节性B.地区性C.传染性D.外感性
22、心悸、失眠、汗出者,当选用
A.朱砂
B.磁石
C.琥珀
D.酸枣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
1、水沟、十二井穴及十宣都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A.神志病B.脏腑病C.胸腹病D.寒证
2、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的药量原方要求是
A.石膏与麻黄等量
B.石膏1倍于麻黄
C.石膏2倍于麻黄
D.石膏3倍于麻黄
3、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原则是
A.整体观念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辨证论治
4、女,35岁。
哮喘咳嗽,痰多气急,咳吐黄稠痰,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选用
A.贝母瓜蒌散B.止嗽散C.清气化痰丸D.定喘汤
5、下列哪项是阴证的典型表现
A.呼吸气微B.便秘腹痛C.恶寒发热D.烦躁不安
6、《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的病变A.手少阴心经B.任脉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
7、面瘫面部腧穴针刺宜用____
A.补法B.泻法C.灸法D.平补平泻法
8、实脾散证的病因病机是
A.脾阳不足,冷积内结B.脾胃虚弱,痰食阻滞C.脾虚气滞,饮食停聚D.脾胃虚弱,饮食不化E.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9、治疗外感表虚有汗,最宜选用____
A.桂枝B.麻黄C.紫苏D.白芷
10、以下哪项不属于桂枝汤证的见症
A.汗出恶风B.头痛发热C.鼻鸣干呕D.脉象浮数
11、下焦病证的基本舌脉是
A.淡红舌,脉沉细B.舌红绛少苔,脉虚数C.舌淡白,脉沉细无力D.苔黄燥起刺,脉沉实有力
12、瓜蒌根在仙方活命饮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生津止渴B.清热润燥C.清热散结D.解毒消瘀E.消肿生肌
13、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E.酸、苦、甘、辛、咸
14、治疗石淋的首选药物是
A.瞿麦B.石韦C.金钱草D.篇蓄
15、首载山楂的本草文献是
A.《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食疗本草》
16、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是
A.肠鸣下利,舌苔微黄而腻
B.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C.心烦不得眠,腹中痛
D.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
17、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的药物是
A.硼砂B.砒石C.硫黄D.白矾
18、既能杀虫,又能行气的药物是__
A.花椒
B.蛇床子
C.川楝子
D.槟榔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川乌、草乌、附子、细辛擅治痛痹B.防风、蕲蛇、乌梢蛇、威灵仙擅治行痹C.桑寄生、狗脊、五加皮、防己擅治久痹D.苍术、薏苡仁、木瓜擅治着痹
20、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为____
A.隔姜灸B.隔附子灸C.隔胡椒灸D.隔盐灸
21、芒硝的性味是
A.辛、苦、凉B.甘、淡、凉C.酸、甘、寒D.咸、苦、寒22、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主要表现
A.困重B.闷胀C.酸楚D.无汗E.舌苔腻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