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全面覆盖”的思路,切实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坚持做到全面治理和重点建设并重、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并行、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并举,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一)城乡统筹,生态为本。
以xx乡为主体,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景观建设相结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协同发展。
(二)一村一策,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不同村庄的自然地理因素、布局形态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利用和生态要求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经济适用、高效便利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三)重点先行,稳步推进。
坚持把水源保护地和河道两侧村庄以及规模较大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突出重点村、特色村等规划发展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四)建管并重,同步实施。
统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落实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化管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出水达标。
三、目标任务通过推广低成本、低能耗、少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人工湿地建设,推行生态处理模式,全面落实河长制,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到xx年底,基本实现生活污水有序排放,村内小流域和流经河、沟及河道两岸有效治理。
四、重点工作(一)制定治理规划。
区农林水利局要指导乡村开展污水排放普查工作,对排水户基本情况、污水管道到位及接纳现状、城乡污水厂规模能力等信息进行调查,对已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摸清家底,理清现状。
在此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组织编制污水治理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治理模式、建设计划、管理机制以及保障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引言随着农村发展,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考虑人力资源、经济投入和环保效益的实施方案。
问题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处理设备缺乏: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或者设备老化不再工作。
2.污水处理费用高昂:修建和维护污水处理系统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经济条件有限。
3.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农村地区缺乏对污水处理的科学管理机制,导致污水治理效果不佳。
实施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1. 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普及计划•在农村地区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普及计划,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计划用于购置和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聘请专业团队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长期有效运行。
2. 实行污水处理费用分摊制度•将污水处理费用分摊制度纳入农村地区的财政预算,政府负责一部分费用的补助,居民按照家庭污水排放量分摊剩余费用。
•根据居民经济状况进行差别化收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居民提供相应的补贴。
3.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管理•建立农村污水治理监察机制,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监督和检查。
•聘请专业人员负责监测和分析污水处理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大农村居民对于污水治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组织农村技术培训班,培养相关技术人员,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水平。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第一年: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普及计划,编制详细的设备购置和安装计划,启动污水处理费用分摊制度。
•第二年: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管理,设立监察机制并进行日常监测和管理。
•第三年:开展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行,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1. 引言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方案旨在通过采用合理、科学、经济、环保的措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得到有效处理,实现排放标准的要求,达到以下主要目标:2.1 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
2.2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3 提升乡村形象,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方案措施为实现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3.1 建设污水处理站和管网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站点布局,建设配套的污水管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
污水处理站应选用适宜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3.2 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降低污水排放。
可通过媒体报道、宣传片、小册子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意义和方法,并进行定期的宣传教育活动。
3.3 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污水处理技能和认识。
同时,可结合专业机构的支持,为农村居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解决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处理效果。
3.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的监测和检查,定期进行污水采样检测,确保出水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违反治理规定和出水标准的污水处理站,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保障农村水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3.5 配套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政府应制定配套的政策支持措施,如提供补贴资金、减免税收、鼓励企事业单位投资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实施计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实施计划,明确治理目标、时间表和责任单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某村2024年度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满是资料和草图的工作台上,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慢慢散开。
农村污水处理,这个话题在我脑海中回荡,仿佛已经浮现出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我为某村2024年度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制定的实施方案,希望能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农村污水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本项目旨在解决某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农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根据某村实际情况,预计污水处理能力为500吨/天。
2.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运营管理等。
3.工程地点:某村污水处理工程位于该村中心地带,便于集中处理和排放。
三、实施方案1.设计原则(1)经济合理: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2)技术先进:采用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工程稳定运行。
(3)环境友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工程设计(1)污水处理设施:采用A2/O工艺,实现脱氮除磷,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2)配套管网: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将各户生活污水纳入管网。
(3)污水处理站:建设一座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站,用于集中处理污水。
3.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理,搭建临时设施。
(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等。
(3)调试运行: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4.工程验收(1)验收标准: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对工程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效果、设备运行状况、环保设施等。
5.运营管理(1)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
(2)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四、工程投资及效益分析1.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包括设备购置、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等。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问题逐渐凸显。
不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状况,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本方案制定,以确保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在2024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有效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三、整改内容和措施1. 普及宣传(1)加强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认知和意识,利用宣传栏、村民大会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知识,提高居民对生活污水处理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2)定期组织农村居民参观学习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激发农民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 设施建设(1)对已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定需要整改的设施以及整改方案。
(2)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包括修复损坏的设备、更换旧化的管道和设备、新增配套设施等。
(3)根据每个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考虑到农村水质和土壤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3. 运行管理(1)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培训农村居民和管理人员,提高其操作和维护设施的能力。
(3)定期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设施运行状况符合国家标准。
4. 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和农村居民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2)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投入力度。
四、实施进度和保障1. 实施进度(1)2024年1月至6月: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农村居民参观学习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范文五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范文五篇【篇一】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14号)和《中共**市委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精农村美农民富的意见》(攀委发〔**〕6号)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市农村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从**年起,用5年时间,采取先环境敏感区、污染严重区,后一般区域的顺序,梯度推进,确保全市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到**年,完成东区银江镇,西区格里坪镇,仁和区金江镇、大田镇、同德镇,盐边县红格镇、渔门镇、**镇,米易县白马镇、丙谷镇、撒莲镇、垭口镇、得石镇等13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和盐边县益民乡、仁和区平地镇等2个金沙江流域周边农村地区所辖行政村,以及100个幸福美丽新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到2021年,完成其余金沙江流域周边农村地区和180个幸福美丽新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到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完成,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
二、工作任务(一)调查摸底。
开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运行情况、管理现状调查,摸清底数,为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和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年9月15日前,完成调查摸底工作。
牵头部门:市城市管理局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配合部门:市委农工委、市环境保护局…………………………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3.加强宣传发动,鼓励村民主动参与。
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宣传引导,督促项目所在的村庄党员、村干部主动带头将自家废水(主要是冲厕、洗衣、洗浴、餐厨)接入污水管网或最近的污水检查井。
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实施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和营养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方案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建设污水处理站: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A2/O、SBR等,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能力应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生活习惯和污水产生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处理站能够满负荷运行。
(2)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在农村地区建立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将居民家庭接入污水处理站。
管网的设计应考虑农村地区的地形、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规划管网布局和管径,确保污水顺畅收集。
2.污水处理站运营管理(1)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将污水处理站及运输车辆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统一运维,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
专业机构应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和升级,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2)设立运维费用保障机制:由政府保障运维费用,确保专业机构能够正常运营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运维费用的监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3.农村污水治理宣传与培训(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普及污水治理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开展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农村污水治理培训活动,向农民传授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方法和维护知识,提高农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方案,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水质将达到国家标准,有效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农村推进污水治理措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但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居民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XX年底,完成全区域XX%以上行政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显著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主要措施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根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条件,科学编制农村污水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标准及时序。
分类指导,对靠近城镇的村庄,优先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集中连片的村庄,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对居住分散、地形复杂的村庄,探索采用分散式、生态化治理模式。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处理能力建设或改造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应收尽收。
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优先采用成本低、能耗少、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鼓励使用生态化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既净化水质又美化环境。
强化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及维护。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
鼓励村民自筹资金,参与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监管,确保长效运行建立完善的农村污水治理监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
推行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团队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确保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建立村民监督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监督与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注重宣传引导,提升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农村污水治理知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污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
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思绪开始飘散。
农村生活污水,这个熟悉又沉重的话题,一下子浮现在脑海中。
一、项目背景我国农村地区广阔,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整治目标1.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三、整治措施1.宣传教育要做的,就是让农民朋友们认识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2.污水收集(1)改造农村厕所,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
(2)建设污水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
(3)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减少污水排放。
3.污水处理(1)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
(2)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如MBR、A2/O等。
(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4.污水资源化利用(1)推广再生水利用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等。
(2)合理规划再生水用途,确保资源化利用。
(3)建立再生水利用监管制度,确保水质达标。
5.生态环境修复(1)开展河道清淤、水体治理,恢复水生态环境。
(2)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提高土壤质量。
(3)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制定整治方案。
2.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3.工程建设按照整治方案,有序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4.监督管理加强对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确保整治效果。
5.生态环境修复针对污染区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五、预期效果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减少。
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补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有效缩小城乡二元化差距,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人居环境为目标,结合脱贫攻坚、小城镇建设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农村特点、经济实用且易于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建设繁荣富裕美好XX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分期实施。
近期重点考虑环境敏感区、污染严重区,优先安排“百镇建设行动”26个试点镇所辖行政村、幸福美丽新村和岷江(毛河、醴泉河、思蒙河、金牛河等)、沱江(球溪河等)等重点流域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远期逐步考虑其他区域,稳步推进,全域覆盖。
2.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根据地形地貌和区位经济条件,科学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全面处理”。
对靠近城镇的农村区域,按照“接管优先”原则,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优先治理重点村、特色村和污染量集中的区域,优先将
农村生活污水接管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对聚集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区域,采用有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并配套建设生态湿地,严格控制总磷、总氮、氨氮排放浓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参照一级A标准执行;对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农村区域,采用家庭分散式水资源净化系统,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田间灌溉。
3.经济实用,维护简便。
综合考虑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污水规模和农民需求等,合理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见效快,管理方便、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各县(区)污水项目运营维护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效提高运维效率。
4.政府引导,全民参与。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探索实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村民投工投劳、委托第三方监管”的新机制,引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从“多头管理”向“专业运行”转变,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互利共赢。
二、目标任务
从201X年起,加快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全面提升处理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市105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一)推进阶段(201X—201X年)。
扎实开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县(丹棱县)所辖行政村、“百镇建设行动”26个试点镇所辖行政村、约400个幸福美丽新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二)攻坚阶段(2020—2021年)。
全面推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岷江XX段、青衣江XX段、思蒙河等17条重点流域周边行政村和持续创建的幸福美丽新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三)巩固阶段(2022年)。
进一步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完成剩余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全市105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布局,强化规划引领。
到201X年底,各县(区)要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细则,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时序和措施,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合理有序稳妥推进。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城乡规划局。
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多措并举,加快设施建设。
全力支持“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县(丹棱县)和“百镇建设行动”26个试点镇等有条件的地方,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按照“谁投资、谁运营、谁受益”的原则,优选资信好、投融
资能力强、处理技术专业的企业,探索以县为单位整体打包的PPP、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
各县(区)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处理工艺组合的方式组织建设处理设施。
预处理设施可采用化粪池、厌氧生物膜池、沼气池等,二级处理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一体式处理设施、氧化沟等,尾水处理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和土地渗滤等方式,缺水地区要充分考虑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田间灌溉。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
(三)加强监管,强化技术支撑。
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集约化处理设施推广应用,特别是探索适应我市农村特点并具有全省推广价值的一体化处理设施的技术研发和推广。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水平。
建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信息畅通机制,运行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强对全市已建成投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环境监管,开展治理设施排放水质监测。
鼓励采用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数字化服务网络系统和平台,重点对日处理能力30吨以上、受益农户100户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环境保护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
(四)强化机制,完善政策扶持。
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扶持力度,落实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支持政策。
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对于收费不足以维持设施正常运营的,各县(区)政府可根
据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鼓励银行作为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人行XX市中心支行、国网XX供电公司)
(五)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
各县(区)政府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安排的“千村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乡村振兴战略补助资金、省级债券资金、环保类资金等中省补助资金。
同时,要调整优化县(区)财政支出结构,通过集中新增财力、盘活存量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好各类专项资金,采取上下结合、横向统筹的办法,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
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全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进。
各县(区)政府研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要一并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每季度要召开一次推进会,强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明确工作责任。
各县(区)政府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层层压实责任、分解任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五年工作目标。
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履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牵头责
任,定期会同市委农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城乡环境治理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能,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村内畜禽散养环境卫生治理、沟塘疏浚整治及建设用地需求保障等相关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三)强化绩效管理。
各县(区)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细则,细化责任分工,落实政策措施。
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并将通报作为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县(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要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服务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