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评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牧童》教学设计《牧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能够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3全班有感情朗读。
4、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一)欣赏美丽原野:小黑板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1、指名朗读。
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什么样的原野?从那里看出来的?3、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男女生分别读)(二)倾听悠扬笛声:1、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
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3、录音机播放悠扬的笛音。
4、多么悠扬的笛声,是谁在吹呢?(小黑板出示第二句)5、指名朗读,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6、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三)拓展数字诗歌:1、齐读前两句诗,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2、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四)体会自由生活: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牧童》教案《牧童》教案1教学目标1、识字13个,写字12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和虚心的美德,体会牧童善于观察生活和敢于提意见的美德。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欣赏名画,调动同学情绪。
1、上节课,俺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知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一个大画家和小牧童的故事。
2、是哪个大画家?介绍画家戴嵩画的.牛。
3、还写了一个小牧童(也就是一个放牧的小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俺们进一步学习。
二、整体感知全文。
谈话: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抓住三个情景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学习朗读。
1、情景1画技高:⑴戴嵩画技很高,默读一、二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内容。
⑵指名读,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②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⑶引导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用“一……就……”说话。
⑷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指名动手模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画技高。
⑸感情朗读一、二段。
2、情景2称誉:⑴看到戴嵩画画,周围的人是怎样称誉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①说。
②出示三个句子,供同学朗读: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誉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干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誉道。
⑵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夸?教师为同学提供词语,同学选用词语来赞他:惟妙惟肖上乘之作神来之笔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鬼斧神工妙笔生花3、情景3勇敢批评和虚心接受:1、正在这时,一声炸雷响起来,快读5、6段吧。
2、谁给你留下了深的印象?留下了什么印象?3、读好两个人物的对话。
看课文插图,指出画家和牧童。
4、你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吗?播放斗牛视屏。
5、一句话小结,完成板书。
四、写字指导1、商2、抹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牧童》教案2教材分析: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
9、《牧童评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这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他们来说白话文与文言文有很大的区别,且具有极高难度。
教学工具
课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体会牧童善于观察、勇于挑战权威,杜处士虚心接受批评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牧童、杜处士的精神,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课时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要一起来学习整个小学生当中的第一篇古文——《牧童评画》。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之后,再把课文和译文读一遍,说说看这篇古文与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特点后,老师简要地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画好节奏。
3、全班齐读课文。
4、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与译文。
小组汇报交流。
5、讨论交流,提出质疑。
四、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范读之后,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要读出“抚掌大笑”的语气。
3、“谬”字应读得重而长,以强调画家的错误。
五、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性格
1、指名三人——旁白、牧童、杜处士上台表演。
2、学生发表对牧童、杜处士的看法。
六、小结本课,谈谈收获
本篇古文叙述了杜处士珍藏了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一幅《斗牛图》,一个普通的放牛娃发现并指出了画中的错误。
牧童善于观察,勇于挑战权威,杜处士虚心接受批评的精神以及得出牛斗时尾巴紧缩在大腿间的常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