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___全面清晰
- 格式:pdf
- 大小:1021.10 KB
- 文档页数:17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复习资料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一、形态1.成虫头节:吸盘,顶突及小钩成节:生殖器官分布与带绦虫相似孕节:子宫充满虫卵2.虫卵与带绦虫类似3.棘球蚴:囊壁、囊内含物、棘球蚴液囊壁:角皮层:较厚,乳白色,半透明生发层:较薄,有细胞结构,由此向内长出内含物内含物:原头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圆形的虫体生发囊:生发层直接发育形成的小囊,内壁长出原头蚴子囊:可由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
棘球蚴液: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内含多种蛋白,有抗原性棘球砂:原头蚴、生发囊、子囊从生发层中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砂二、生活史终宿主:犬狼等食肉动物。
每个原头蚴发育一个成虫中间宿主:人、食草性动物:牛羊马骆驼棘球蚴的寄生部位:肝肺脑感染阶段:虫卵侵入途径:经口三、致病损害程度视棘球蚴的寄生部位、体积大小和数量多少而定。
1 机械压迫棘球蚴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引起脏器的机械性压迫症状寄生在肝脏肝组织萎缩,压迫消化器官、胆道、胸腔寄生在肺脏肺不张、咳嗽、咳血、呼吸急促、胸痛。
偶尔咳出大量囊液寄生在颅内头痛、呕吐、癫痫寄生在骨内破坏骨组织、容易骨折寄生在眼部严重者可致失明2 继发性棘球蚴病棘球蚴一旦破裂,原头蚴、生发层碎片,生发囊、子囊在污染的部位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
3. 过敏反应囊壁破裂,大量囊液溢出,可产生过敏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
4 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如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和发育障碍等症状四、流行棘球蚴病是人兽共患病,主要在我国西部、北部广大牧区。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终宿主与中间宿主常形成比较固定的动物间循环关系链森林型犬、狼和鹿之间畜牧型广泛分布,犬和偶蹄类家畜之间我国主要是犬/绵羊循环型,也有犬/牦牛循环型——棘球蚴病为什么主要在牧区流行?1 牧区传染源多犬和狼感染较重,其粪便中虫卵污染环境和草原。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医学蠕虫二、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称蛔蚴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幼虫移行至肺部,③致病作用:性肺炎。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人类或动物共生的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会寄生于宿主的身体内部,从而摄取宿主的营养而生存,并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对医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来说,对寄生虫学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一、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按寄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包括肠道寄生虫、血液寄生虫、肝脏寄生虫等,而外寄生虫则包括螨类、虱类、跳骚蚤类等。
根据形态,寄生虫又可以分为线虫、原虫、原角虫和多节虫等不同类别。
二、常见寄生虫及其病原学特点1. 肠道寄生虫:最常见的包括蛔虫、钩虫、蟾蜍虫等。
它们通过宿主的消化道进入体内,引发腹部疼痛、腹泻、贫血等症状。
2. 血液寄生虫:常见的有疟原虫、血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通过被媒介的方式进入宿主体内,引发高热、贫血等症状。
其中,疟原虫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寄生虫之一,导致全球大量感染者和死亡。
3. 肝脏寄生虫:包括包虫和弓形虫。
包虫病是一种由包虫蚴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严重时危及生命。
弓形虫是一种原虫,可以通过感染孕妇引发胎儿畸形,对婴儿的发育有重大影响。
三、寄生虫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后,会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宿主的免疫系统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试图摆脱寄生虫的侵袭。
然而,寄生虫拥有多种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使得人体的抵抗能力受到挑战。
四、寄生虫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于肠道寄生虫,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鱼、生肉等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定期清洗蔬菜水果是必要的。
对于血液寄生虫,防蚊虫叮咬是关键,使用蚊帐、蚊香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等寄生虫传播的发生。
此外,科学合理地使用驱虫药物也是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五、寄生虫与传染病控制许多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后会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在传染疾病控制中,对寄生虫的检测、防治和监测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和生活史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呈白色或淡黄色,外形像蚯蚓。
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人类感染似蚓蛔线虫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如生蚝、生鱼片等。
似蚓蛔线虫的卵可经粪便排出,若排出的卵进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再被摄食进入人体,完成生活史。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其寄生会导致宿主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同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对似蚓蛔线虫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寄生虫。
三.预防和治疗预防似蚓蛔线虫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以免再次感染。
1.成虫的形态为长圆柱形,类似蚯蚓,活着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比雄虫大,长20-35cm,尾部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蛔虫的虫卵有三种类型: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虫卵。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感染期虫卵是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的幼虫,盘曲在壳内。
生活史方面,蛔虫的生命周期是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是人的小肠,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蛔虫的幼虫会引起蛔蚴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而成虫则会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超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肠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等问题。
蛔虫的实验诊断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
造成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蛔虫的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人们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惯,以及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等。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寄生虫总结阅读笔记:红色部分:历年考题涉及的内容红色部分:历年考题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蓝色部分:是课上老师强调的比较重要的内容蓝色部分:是老师强调的重要的概念or是历年考试的大题例题黑色部分:了解就可以的内容(为了保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黑色部分:原理,概念,专用名词和标题等等绿色部分:备注灰色部分:貌似大课没有讲,实习课时候讲过考试的时候有的题型会是英文的,本总结里面用的都是中文,所以最好尽可能的掌握总结中出现过的英文名词。
根据历年考试经验,题目大多出自于应试指南,所以该练习册很有参考价值。
总体上寄生虫内容还是比较少的,用两三天的时间复习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加油,祝考出理想的成绩~第一节总论1.Notes on the Powerpoint1. 医学寄生虫学分为: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2. TDR、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种寄生虫病: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4. 概念:寄生现象(parasitism):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均获益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无益也无害寄生(parasitism):一方获利,称寄生虫(parasite);一方受害,称宿主(host)宿主的分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强调是脊椎动物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非正常宿主,蠕虫感染宿主能存活但不能发育寄生虫的分类:按寄生部位: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按寄生生活时间:永久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按寄生宿主: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过程。
第一篇总论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医学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发育、繁殖规律以及寄生虫的发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寄生虫生物学寄生关系名解: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关系中得益的一方。
如果该种生物是动物,则称之为寄生虫。
宿主(Host):在寄生关系中被寄生而受害的一方。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感染阶段 (infective stage ):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一(些)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些)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生活史类型:①直接型生活史:在外界土壤中直接发育至感染期,一个宿主。
②间接型生活史:在中间宿主内发育至感染期,几个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必考)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增殖,致病性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又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保虫和储存的作用。
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或储蓄宿主转续宿主( paratenic host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生存,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后,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名词解释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再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者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感染期:寄生虫具有感染力的发育时期称为感染期。
3.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为直接型,在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4.幼虫移行症: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5.多分裂(裂体增殖):胞核先多次分裂,然后胞质也分裂分别包绕每个核形成多个子体,如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
6.配子增殖:原虫在发育过程中,雌雄配子体无分别形成为雌雄配子,然后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即完成配子生殖过程,本身无个体增加,生成孢子。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
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
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
导致寄生虫病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气、接触、医学节肢动物以及直接传播等。
寄生虫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口、经皮肤、经胎盘、经呼吸、经输血等寄生虫感染人体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⑴经口感染,如通过食物吃入蛔虫卵;⑵经皮肤感染,如血吸虫尾蚴钻进皮肤而侵入人体;⑶经媒介昆虫感染,如丝虫的感染性幼虫和疟原虫的子孢子等,通过昆虫媒介叮咬侵入人体;⑷经接触感染,如阴道滴虫是通过与受染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A.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B.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C.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1.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2.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6.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8.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9.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C. 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第一篇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寄生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微丝蚴,微丝蚴在人的外周血液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
2.囊虫病:由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依寄生部位分为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
3.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终宿主。
如肥胖带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人是其终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
有点寄生虫有两个宿主,依发育的先后顺序分别叫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如肺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川卷螺、石蟹和蝲蛄体内,所以川卷螺为第一中间宿主,石蟹和蝲蛄为第二中间宿主。
5.保虫宿主:某些种类寄生除了寄生在人体之外还可以寄生在其他脊椎动物。
如:日本血吸虫寄生在家畜身上。
6.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指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时期的发育,包括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
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而异。
7.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
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基本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迟发型子孢子和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有关。
8.机会治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9.伴随免疫: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
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如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产生的免疫即为伴随免疫。
10.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①可杀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使其数量明显下降,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临床症状消失,呈带虫状态,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寄生虫;②可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③体内无寄生虫时此免疫力即消失,这种免疫状态叫带虫免疫。
名词解释1.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研究范畴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学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2.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形成生态上的恒定关系,其中一方获得利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3.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
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4.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的关系叫寄生5. 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得利的一方称寄生虫。
如寄生在人小肠内的蛔虫。
人体寄生虫属无脊椎动物(属原生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扁平动物门、节肢动物门)6.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7.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人其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8. 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9. 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10. 生活史:又称生活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11.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12.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个生活史阶段,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性阶段13.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清除全部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大多数属于此;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14. 线虫的形态特征:植物病原线虫体细长,圆筒状,表面光滑,头尾稍尖。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疟疾再燃疟疾病人停止发作后,血内还残存红內期无性体的疟原虫,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继续发育繁殖,血中的裂殖体密度升高后,又引起临床发作。
3、变态从幼虫到成虫的有性生殖阶段的整个发育过程叫做胚后发育,它经历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总称为变态。
4、棘球幼砂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的内容物,包括原头蚴、子囊、生发囊等脱落后的结构。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保持幼虫期状态,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6、幼虫移行有的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在该宿主体内移行,侵袭器官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的临床症状,称幼虫移行。
7、先天性弓形虫病该病发生于初孕妇女,感染途径是经胎盘血流传播。
受染的胎儿或婴儿或隐性感染或是出现脑积水、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症状,可造成孕妇流产、早产、死胎、畸胎。
8、机械性传播病原虫通过病媒节肢动物(的体表或消化道的派出而传播),其形态与数量均无变化,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传递的作用。
9、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夜现周期性。
10、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内,也可寄生在某系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成为人体寄生虫的病的传染源,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播给人,被称作保虫宿主。
11、生殖营养周期蚊虫类的吸血昆虫其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
12、异嗜症钩虫患者常喜食一些粗硬的东西,如玉米、生果、甚至是木屑、泥土之类,其原因不明,似乎与缺铁有关。
13、旅游者腹泻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在旅游者中曾爆发流行。
14、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有关病媒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繁殖或发育到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新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被分为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几大类。
其中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鞭毛虫,蠕虫包括线虫和吸虫,节肢动物包括虱子和跳蚤等。
2.多种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会对宿主体内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如原虫可引起阿米巴痢疾、疟疾等疾病,蠕虫可引起钩虫病、血吸虫病等疾病,节肢动物可引起虱疥病等。
3.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食物、水源、昆虫媒介等。
其中一些寄生虫还有可能通过性传播传播给宿主。
4.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在其内进行发育的宿主,终宿主则是寄生虫的成熟阶段寄生的宿主。
5.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般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观察可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感染特点来进行判断,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其卵等来判断感染情况。
6.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氯喹、甲硝唑、吡咯霉素等。
治疗期间还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7.预防寄生虫感染:预防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两个方面。
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食物煮熟、不随地大小便等;环境卫生包括清洁卫生、饮水安全等。
8.寄生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寄生虫与人类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人类疾病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疟疾、地方病等。
寄生虫还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9.全球寄生虫问题: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10.寄生虫与社会的关系:寄生虫感染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寄生虫感染可降低劳动生产力,增加医疗支出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了解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位置: 学习指南---〉医学蠕虫部分吸虫一、内容提要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主要有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
要求掌握吸虫成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特征;了解吸虫各期幼虫的形态及发育过程。
各类吸虫的学习要求是应掌握与致病或/和诊断有关的成虫、虫卵形态特点、生活史要点;熟悉致病及实验诊断;了解防治原则。
(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1.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4.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5.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
(二)吸虫生活史特征1.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出毛蚴。
2.吸虫生活史复杂,常需1~2个中间宿主,其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蛳。
3.吸虫的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感染期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4.吸虫均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
5.吸虫发育过程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无性生殖阶段,又有有性生殖阶段。
(三)吸虫各期幼虫1.毛蚴梨形,被有纤毛,运动活跃。
2.胞蚴袋状,成熟胞蚴含多个雷蚴。
3.雷蚴长袋状,成熟雷蚴含多个尾蚴。
4.尾蚴尾蚴在水中运动活跃,分体部和尾部。
5.囊蚴园形或类园形,外有囊壁,内含虫体。
二、学习要点(一)华枝睾吸虫(肝吸虫)1.形态(1)成虫形似柳叶,长约1~2.5cm;腹吸盘居虫体前1/5处,略小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分枝较多,居虫体后1/3,前后排列,受精囊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1/3两侧。
(2)虫卵最小的蠕虫卵,形似芝麻粒;黄褐色;卵盖小而明显,对端有突起的小结节;内含梨形的毛蚴。
2.生活史要点(1)外界的发育A.第一中间宿主是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等。
B.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类。
C.外界水体是池塘、鱼塘等。
(2)在人体内发育A.感染期为囊蚴。
B.感染方式为食入含活囊蚴的生的或半生鱼虾。
C.体内移行途径为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内胆管。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医学寄生虫学自学提纲北京大学医学部寄生虫学教研室20XXXX年5月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室采取重点讲授、辅以自学,加强实验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便于同学们自学,我室编写了自学提纲,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学提纲,灵活地掌握自学的内容,但自学提纲不是考试范围,更不是考题,只是帮助同学们自学。
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一、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与包囊的基本结构。
滋养体:外形如同半个倒置梨子,两侧对称,腹面前面有两个吸器,有四个鞭毛(前侧,后侧,腹,尾),均发自两核之间的基体,吸器后有一对深染的染色体,细胞核两个包囊:椭圆形,较小,黄绿色,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间隙,核2-4个,分布在包囊的一端,囊内可见丝状蚴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侵入途径和致病阶段各是什么?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感染阶段:四核包囊侵入途径:口(食物和饮水)致病阶段:滋养体三、蓝氏贾第鞭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肠功能失调,营养吸收不良综合症,有急性期,慢性期,寄生胆道系统的贾第虫克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四、贾第虫病病原学诊断有哪些?1 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3肠检胶囊法4 DNA检测五、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的主要原因。
1传染源广泛:粪便内含有包囊2传播途径:水源性疾病,昆虫也可称为媒介3易感人群:旅游者,男同性恋,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人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形态以及活滴虫的活动特点。
滋养体:梨形或椭圆形,有四根前表毛,一根后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外缘相连。
胞核位于前端1/3处,为椭圆形泡状核。
轴柱贯穿虫体,从末端伸出。
活动特点:虫体柔软伸缩力很强,常以改变体形通过阻碍其前进的障碍物。
阴道毛滴虫也可以形成伪足二、阴道毛滴虫的寄生部位、致病阶段、感染阶段及侵入途径各是什么?寄生部位;女性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常见,有时在尿道,尿道旁腺致病阶段:滋养体感染阶段:滋养体侵入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直接接触即为性传播)三、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机理是什么?1)接触依赖性细胞病变效应,虫体对靶细胞的损伤为直接接触式2)其鞭毛分泌细胞离散因子,使细胞离散,脱落3)吞噬精子,分泌物阻碍精子存活4)可能与子宫颈癌有关四、阴道毛滴虫病原学诊断有哪些?1 悬滴法2 涂片染色法 3培养法五、为什么阴道毛滴虫容易流行?1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性接触)和间接接触(公共浴室,坐式马桶等),易在人群中扩散,还可以通过垂直传播2虫体在外界的抵抗力较大3在卫生文明较差的社会会从易流行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一、隐孢子虫的宿主有哪些?寄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人,家畜(羊,猫,犬,兔等)小肠上皮细胞内二、隐孢子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1 免疫功能正常型隐孢子虫病:腹泻,水样便,腹痛,呕吐,可自愈2免疫功能缺陷型隐孢子虫病:严重腹泻,营养不良,水样粪便,病程连续数月至终生,有时出现在肠道外组织,如胆道,肺脏系统,最终因全身衰竭死亡,在艾滋病患者中常见三、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是什么?1 肠粘膜组织活检2 粪检(最为常见)(检出卵囊确诊)四、如何防治隐孢子虫病?1 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2 提倡喝开水,牛奶也要彻底消毒3加强免疫功能低下者保护(艾滋病人)4药物:无特效药卡氏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 carinii一、卡氏肺孢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肺二、卡氏肺孢子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机会性致病体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艾滋常见并发症1 婴儿型或流行型: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2成人型或散发型: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艾滋并发症,发烧,干咳,呼吸困难,紫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