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谈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摘要:简单阐述了简支变连续的施工方法的产生与发展,说明了此种施工方法的优势。
说明了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法的施工顺序,并着重说明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最后阐述了关于此种施工方法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施工技术;简支变连续;体系转换;前言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
高等级公路对行车的高速、平稳、舒适性要求极高,这也就对桥梁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简支梁桥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广泛被运用。
但是简支梁桥存在很多无法改变的缺陷,限制了其在高等级公路中的使用。
其中主要是因为当车辆高速通过伸缩缝位置时会发生跳车现象,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面对这类问题前人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其中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施工中用桥面连续的方法对伸缩缝做一些处理。
但是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道路的设计时速变的越来越大,当行车速度较高时,经过一段时间后,桥面连续位置会发生开裂,这同样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此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桥面连续位置会发生拉裂和脆断。
由调查表明,对于地震多发区,梁桥的破坏主要是因为整体性不好而导致落梁等破坏。
由于简支梁桥的整体性比较差,就极大限制了简支梁桥在有地震设防要求的地区的推广使用。
为了满足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要求,也为了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连续梁桥无疑比简支梁桥更有优势。
当代连续梁桥的型式主要包括整体现浇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和先简支后连续梁桥。
相比而言,前两种施工速度慢、造价高,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而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因其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等原因,而应用广泛。
1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1 简支梁桥面连续阶段如前言中所述,简支梁桥由于伸缩缝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
简支梁桥在桥面连续后减少或消除了连续跨内的伸缩缝,获得了较长的连续桥面;而在垂直力的作用下,各跨仍然保持简支梁受力的基本特征,桥面连续部位近似于一种不完全铰的作用。
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方案在桥梁施工中,简支和连续是常见的两种主要施工方法。
简支施工是指桥梁在支点处仅支撑在两个方向上,而连续施工则是在多个支点处支撑桥梁。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何种施工方案对于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案。
1. 简支施工简支施工是一种传统的桥梁施工方法,其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施。
在简支施工过程中,桥梁主要受力于支座处,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变形。
同时,简支施工能较快地完成桥梁的建设,适用于跨度较短的桥梁。
然而,简支施工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两个支点,桥梁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受力会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裂缝和变形。
此外,简支桥梁在工程持久性和抗震能力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2. 连续施工相比之下,连续施工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桥梁施工方法。
在连续施工中,桥梁采用多个支点来支撑结构,有助于分担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连续施工还能够减少桥梁的变形和裂缝,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然而,连续施工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施工难度较大,需要精准的施工测量和技术支持。
其次是施工周期可能较长,影响工程进度。
此外,连续桥梁的建设成本也较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投资的效益和节约。
3. 先简支后连续在实际桥梁施工中,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案被广泛采用。
这种施工顺序可以在保证基本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完善桥梁结构,提高整体稳定性。
首先通过简支施工完成桥梁的初步构建,然后逐步转变为连续施工,进一步加固和完善结构。
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案既融合了简支施工的快速和灵活性,又借鉴了连续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桥梁的变形和裂缝,提高整体性能,同时还能够优化施工进度和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施工方式。
在选择桥梁施工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简支和连续施工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案。
通过合理的施工策略和技术手段,可以确保桥梁的建设质量和安全,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提供重要支撑。
桥梁施工中先简支后连续技术要点摘要:先简支后连续梁作为现代桥梁工程的主要形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
运用此技术时,除了要充分考虑桥梁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特点外,还要明确施工流程,熟悉每个环节需要重点把控的技术要点。
基于此,以下对桥梁施工中先简支后连续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施工;先简支后连续;技术要点引言先简支后连续是连续梁桥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有简支梁桥施工简便、批量预制的优点,成桥后又具有连续梁桥伸缩缝少、变形小、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因此在各等级公路中广泛使用。
在桥梁设计文件中仅对施工工艺进行说明,而对施工阶段梁体的受力很少做出说明,同时施工单位也不注重施工阶段梁体的受力与变形,以至于梁体在施工阶段就出现裂缝、从台座上翻倒等情况。
1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简介①桥面连续:该类型设计、施工简单,可通过桥面连续的方式改善16m以下多跨简支桥梁的使用过程中桥面开裂的问题,但此方式对16m以上多跨简支梁桥的同类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②桥面板连续:该类型适用范围为20~30m多跨简支T梁桥,设计、施工简单;③普通钢筋使结构连续:相较于前两类桥梁,该类型设计和施工复杂,在20~30m的多跨简支T梁桥应用较多;④预应力使结构连续类型:解决了连续部分桥面的开裂问题,其方法是对处于负弯矩区的钢筋施加预应力,主要应用于长于25m的多跨简支梁桥。
以上类型在国内都已经有所应用,先简支后采用预应力使结构连续类型改善了其他3种类型在接头部位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因此逐步成为目前国内先简支后连续桥梁建设的主流。
虽然该类型桥梁施工技术要点业内已有初步共识,然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以供参考,关键工序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先简支后连续主要工艺流程:主梁预制→临时支座、永久支座设置安装→接头端钢筋连接→负弯矩处二次张拉预应力→拆除临时支座→剩余部分混凝土浇筑→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安装。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概述【摘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在当前桥梁建设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桥梁建设效率,以及增强桥梁的稳固性等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其巨大的优势。
本文即对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基本情况、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关键词】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预应力;质量控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桥梁的建设需求度日益提高,对于桥梁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
旧有的以多孔中等跨径桥梁为主的桥梁建造形式,已不能满足高速行车的需求,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的出现极大弥补了原有桥梁的不足,可以极大增强桥梁的稳固性,简化桥梁建造程序,节约建设能源,很好地适应了当下对于桥梁发展的要求,当前,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
一、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1、基本概念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是将简支桥梁的批量化预制生产与连续桥梁的优点相结合实现桥梁建筑的技术。
具体的施工中要先进行整跨梁板的预制,并在架设就位以后,在端部浇注适当的混凝土,通过张拉预应力,最终达到连续性的建筑形式。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是顺应当前桥梁建造要求的一种进步的桥梁建设方式。
2、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的优越性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回避了简支桥梁与连续桥梁自身的弱点,并使二者形成一种优势互补,是一种合理化的建筑方式,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简单,能够很好地减小桥梁截面尺寸,并有效地减少预应力配束,在结构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具有变形小、刚度大以及伸缩缝隙少等优点,能很好地保证车辆行驶时的舒适度。
(3)可以简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传统的施工过程程序复杂繁琐,且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低下,运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大大减少了施工程序,并提高了施工质量。
(4)节约工程材料。
传统的复杂施工程序下,必然会相应耗掉大量的施工建材,而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科学,因而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建筑成本。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施工的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控制方法1.工程概况某大桥,全长460m,上部采用16x 30m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箱型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灌注桩基础。
2.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控制要点2.1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特点2.1.1结构由预制梁板与现浇段共同组成,先预制安装,后浇连续段。
2.1.2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有在由双排临时支座(简支)弯成单排永久支座(连续)的体系转换过程。
2.1.3结构在体系转换后,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受力特征为连续梁。
2.2由于大桥处于圆曲线段,因此在预制梁板前首先要计算出每块梁板的长度,预制梁板时还需注意:2.2.1预制场要具有足够的面积,大桥预制场长500m宽40m,台座先浇20cm厚的砼,砼上面铺一层8mm的钢板作底模,以提高预制粱板,以提高预制粱板底下光洁度。
台座宽度比粱板底宽略小,以便台座边上可以贴一层橡胶或泡沫。
防止砼法捣时漏浆。
在制作台座时要仔细超平,又要准确,以保证台座底板纵,横向定位准确,对齐,标高一致以确保相邻梁端部各种对相吻合。
2.2.2大桥墩台线与路线前进方向的右夹角为110°,因此其端部按设计要求在平面上做成台阶状并与张拉轴线垂直,以免张拉连续段时预应力结合面错动,连续端封端砼要确保设计的内移量。
2.2.3非连续端的梁端封锚砼先浇筑,连续端封锚砼与墩顶现浇段一起浇筑;2.2.4为了保证连续端纵向连续钢筋定位精确,以便于连接处纵向连接筋对齐焊接,我们在浇筑时采用钢模;2.2.5预制梁板出坑前,我们用全站仪放出永久性支座中线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放出每片梁板的中线边线位置,及临时支座定位线,以利安装就位。
2.3梁板安装时的注意事项2.3.1临时支座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装拆还要方便,落梁要均匀。
我们要采用装满黄沙的木盒。
为了保证木盒能支撑梁板,木盒采用2.5cm的木板进行制作。
简议桥梁施工中先简支后连续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先简支后连续箱梁的计算、构造措施、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桥梁施工中先简支后连续技术,提出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桥梁施工先简支后连续梁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的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对连接高速公路的桥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升,桥梁施工技术也极为关键。
目前的现状是:对于小跨径的高等级公路桥梁多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梁的形式,中等跨径的桥梁则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箱)梁的形式,对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目前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悬臂浇筑法或拼装法。
但由于现浇连续梁的施工复杂繁琐、费工费时,人们~直希望将简支梁的批量预制生产和连续梁的优越性能结合起来,实现用粱或板批量预制生产的方式来加快连续梁的建设这是我们常说的“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某桥位处工程地质:表层为碎石土和漂石,层厚 1~2m,其下为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
桥位处纵断线位较高,路线与水流方向交角较小,本桥上跨,为减小桥墩阻水面积,桥墩采用独柱式墩,且左、右幅桥墩连线方向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上部配孔采用 2-(5×30)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交角90°,桥梁全长307m。
桥台为肋板台,墩、台均为扩大基础。
二、简支转连续箱梁的计算内力计算采用有限元的方法,按照空间实用理论简化为平面杆系,按照平面杆系对梁体沿纵向划分单元,采用桥梁博士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采用刚接梁法、支点采用杠杆法计算,桥面板计算按单向板和悬臂板计算。
10cm 现浇 c40整体化混凝土中8cm计入受力、2cm为整平层不计受力。
根据箱梁横断面布置和箱梁典型横断面(如图1),将桥梁按照空间实用理论简化为平面杆系,将箱梁结构单元离散。
主梁计算按不同施工阶段采用不同计算图式。
成桥后,上部采用五孔一联(l=5×30m)。
桥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采用刚接梁法,分别计算中梁、边梁的纵向内力。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摘要:近几年,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来出现了一种新型梁桥结构--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它兼顾了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优点,全国各省份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逐渐以先简支后连续梁桥代替了原来单一的简支梁桥或连续梁桥。
本文阐述了先简支后连续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优点和施工工艺要点,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简便易行的工艺技术,最后提出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意见。
关键词:先简支后连桥续梁;施工;技术;质量1.先简支后连续梁的原理与由来1.1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原理先简支后连续梁就是简支梁与连续梁的组合,在施工过程中是在简支梁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施工技术把多个简支梁组合起来起来构成连续梁,从而减轻单个简支梁承担的弯矩。
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梁与梁墩顶处桥面裂缝的概率,提高了建筑物的强度,从而也增加的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先简支后连续梁的施工原理在于在桥墩上与预制混凝土板梁上各自留下链接的预埋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等到板梁在桥墩上安置好之后,将钢筋焊接,等到现浇混凝土完全硬化之后,即达到100%强度,再拆除临时座,从而实现简支梁与连续梁的转换。
1.2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由来对于现阶段的桥梁建筑工程中,中小型的桥梁主要用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梁的形式。
对于老式的简支桥梁在链接处通常采用桥面链接,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使桥面产生裂缝,从而增加的维修费用,降低的桥梁的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筑施工时要增加桥梁的强度,这就势必导致要增加施工用料,提高了造价。
对于传统连续梁,其主要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梁的链接,其施工周期比较长,同时造价也比较高。
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先简支后连续梁这一新的说法,能够更好的发挥桥梁的作用,这种做法施工方便,结构简单,施工时主要采用预埋钢筋焊接,避免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带来的诸多不便,缩短的施工周期,同时也减轻了劳动力,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减轻了跨中正弯矩的最大值,,同时还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结构自重。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临时支座的设置的质量控制
应该保证,临时支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拆装方便,落梁均匀。
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待压浆强度大于35MPa时方可拆除临时支座。
拆除临时支座应做到逐孔对称、均匀、同步、平稳。
临时支座拆除后,永久支座与墩顶和梁底严密贴合。
结合目前的施工技术,临时支座有多种设置方法,以可卸落砂箱支座的施工方法为例。
当采用砂箱支座时,要充分考虑砂箱承受T梁自重和架桥机重量后的沉降量,梁底与盆式支座间应留有空隙。
在施工中会出现每个砂箱沉落量不会完全一样的情况,而导致部分T梁吊空,产生质量隐患,解决办法有两点:(1)通过预压试验取得砂箱在受力以后的平均沉降量,并以此指导现场安装临时支座,控制T梁的安装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2)适当降低支座垫石标高,预留约3cm的混凝土梁靴高度。
在浇注湿接头的时候,在盆式支座上垫一块钢板,一次直接浇注到钢板上,形成混凝土梁靴。
(二)张拉预制底座的设置要求
张拉预制底座应坚固、无沉陷,利于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
底座的反拱度值应参照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反拱度值、结合实际施工和生产性试制梁的张拉情况确定。
反拱度应做成抛物线。
另外要保证桥梁安装精度要严格控制,误差不超过2mm。
(三)后连续现浇段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发现,对于新老混凝土的连接结合是现浇连续段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预制梁板的端头必须严格进行凿毛处理。
为了防止现浇连续段混凝土在养生硬化过程中发生收缩性裂缝影响混凝土在二次张拉过程中的承载力和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现浇连续段接头混凝土添加微膨胀剂,掺加剂量一般控制在水泥用量的0.5%~1%之间。
先简支后连续每联各现浇连续接头的浇筑气温应基本相同,温差控制在5℃以内,并尽量安排在一天气温最低时施工。
(四)主梁现浇接头与湿接缝施工的质量控制
接头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从主梁预制到浇筑完横向湿接缝的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吊模施工,模板应采用钢模板,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模板安装牢固后,冲洗已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与预制主梁顶板浇筑同样要求,宜采用平板振捣器与插入棒配合的方式,并保证设计厚度。
湿接缝浇筑时宜在气温较低条件,并作好养护,防止裂缝。
现浇接头段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