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名著阅读十《童年》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
2018中考复习必读名著知识及配套练习:《童年》2018中考复习必读名著知识及配套《童年》《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片断(13)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1.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3.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4.“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题目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童年》名著导读及练习1.基本常识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2.内容简介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故事梗概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
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
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
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
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
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
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
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
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
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童年》语段阅读训练(一)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
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与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
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
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
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我的大学》。
2.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答: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两个要点)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
(二)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
【作品简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一个木匠之家。
还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轮船帮,当过洗碗工、装卸工、锯木工、园丁、面包师、杂货店售货员等等。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榭·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富有战斗激情和浪漫主义的作品)、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揭露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罪恶),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这些小说代表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向反动沙皇发出的反抗呼声。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考点整理:《童年》为您整理“中考语文文学名著考点整理:《童年》”,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考点整理:《童年》《童年》【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作者概况: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人物性格: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4.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考题练习】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 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2018年安徽省中考名著导读专题复习提纲Array目录姓名1.《水浒》施耐庵2.《西游记》吴承恩3.《朝花夕拾》鲁迅4.《繁星·春水》冰心5.《红岩》罗广斌、杨益言6.《安徒生童话》安徒生7.《名人传》罗曼·罗兰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水浒传》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7、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8、思想意义: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9、精彩情节点击: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2018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整理:《童年》《童年》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作者概况: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人物性格: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4、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考题练习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十、《童年》[2010考]【作家作品】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作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至十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小说通过一个小孩的眼光,以第一人称[2010考]的角度,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2010考]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典型人物】而孤独的心。
又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阿廖沙听;为了外祖父表面不希望这样,实际暗中纵献身科学、见识远大。
【典型情节】第一次挨打:阿廖沙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
在此期间,外祖父带着礼物来看阿廖沙,还给他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篇目辨识:表哥、白桌布、染缸)小茨冈惨死:外祖父和舅舅们都想拉拢小茨冈,因为舅舅们将来都要开染坊,他们认为小茨冈是干活的能手。
在雅科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两个舅舅让小茨冈帮他们背沉重的石十字架到坟地去,在背的过程中小茨冈摔了一跤,两个舅舅都怕伤到自己,赶忙扔掉了石十字架,导致小茨冈被石十字架砸死。
(篇目辨识:石十字架)作坊大火:外祖父家失火,外祖母声音坚定地指挥着救火,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号泣。
外祖母知道房间里的硫酸盐会爆炸,就浑身冒烟地冲向熊熊大火的房屋里,捧出一瓶硫酸盐,阻止了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篇目辨识:失火、硫酸盐)房客“好事情”: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总说“好事情”而得来这个绰号,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外祖父一开始就看不起“好事情”,因为他总是神神秘秘,经常把房间弄乱、地板烧坏、墙纸弄脏。
2018年安徽中考专题复习:名著阅读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规定了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书目为:《水浒》《西游记》《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红岩》《安徒生童话》《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水浒》【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
【作品简评】《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一句话书评: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2)推荐语:《水浒传》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罪恶,反映了北宋时期农民生活的悲惨境况,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并热情歌颂了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精神。
(3)主要内容:本书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4)主题:官逼民反(5)喜欢该书的理由:《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的发展历程,故事波澜起伏,人物很有个性,栩栩如生,很有感染力。
【名著梗概】《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粱山大聚义、打官军、山神庙,被逼上梁山。
晁盖等七人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
杨志丢了生辰纲,与冈上打虎,怒杀毒死武大郎的西门庆和潘金莲。
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被判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
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也上了粱山。
梁山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
最后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2018中考各地名著阅读真题及答案(一)《繁星》《春水》1.(2018•安徽)“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诗中的“你”指的是母亲。
2.(2018•深圳)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二)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谢婉莹),她是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
(2)《繁星》《春水》除了母爱、童真、自然哲理之外,还有哪些主题?请列举两个。
人类之爱、手足之情、赞颂大海等。
3.(2018•预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人生事业的成功须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二)《童年》1.(2018•金华)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和伊凡的友谊不断地增长;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在忙家务事,我几乎整天跟着“小茨冈”打转儿。
当外祖父打我的时候,他仍然是用自己的手挡着鞭子,第二天,他把打肿的手伸给我看,埋怨说:“这一点儿用也没有!你并没有挨得轻一些,可是我呢,你瞧这打的!我再也不干了,不管你了!”可是,下一次他又受了一次不必要的疼痛。
“你不是不愿意了吗?”“是不愿意来着,可是又伸了过去……不知怎的,不自觉地就伸了过去……”(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1)以上语段出自《童年》,作者高尔基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2)结合上述语段,说说“小茨冈”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茨冈是一个善良淳朴、勇敢忠诚的人。
2.(2018•宁波改编)《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请结合下面的提示加以印证。
阿廖沙(《童年》)在童年的阿廖沙身边,有很多正直善良的人给他以积极的影响,比如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他力量和支持,使他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充满爱心的人。
中考名著阅读指导——《童年》中考名著阅读指导——《童年》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童年》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的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
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
同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故事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
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内容精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2018年安徽省中考名著导读专题复习提纲Array目录姓名1.《水浒》施耐庵2.《西游记》吴承恩3.《朝花夕拾》鲁迅4.《繁星?春水》冰心5.《红岩》罗广斌、杨益言6.《安徒生童话》安徒生7.《名人传》罗曼?罗兰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水浒传》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7、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8、思想意义: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9、精彩情节点击: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十、《童年》[2010考]
【作家作品】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作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至十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小说通过一个小孩的眼光,以第一人称[2010考]的角度,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2010考]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典型人物】
人物人物辨识相关故事性格特点
阿廖沙(主人公) “我”、阿列克谢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淳朴的小
茨冈、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
情”等,都给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
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
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坚强、勇敢、善良、纯洁、
正直和充满爱心。
外祖母身份:劳动妇女
外貌:身材圆圆的,
大脑袋,大眼睛,
黑樱桃的眼珠,松
软的鼻子
面对生活的不幸,她都默默承受。
她
喜欢唱歌、跳舞,还经常讲一些怜悯
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
故事给阿廖沙听,举办热闹的家庭舞
会,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
而孤独的心。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
生活、胸怀宽广、善于忍让。
外祖父身份:染坊主
外貌:身材匀称,
尖尖瘦瘦,胡子是
赤金色的,鸟嘴鼻
子,绿莹莹的小眼
睛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
染坏了一匹桌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又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阿廖沙听;为了
进入上流社会,要把女儿嫁给贵族;
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
工偷东西;他的身世值得同情,偶尔
在病中也会“教阿廖沙识字和人生哲
理”。
吝啬、贪婪、专横、暴戾,
但也有善良的一面。
小茨冈身份:学徒
外貌:身材四四方
方,胸脯宽宽大大,
大脑袋上一头卷发
替阿廖沙挨打;买东西时趁机偷东西,
外祖父表面不希望这样,实际暗中纵
容,两个舅舅也默许欣赏;搬石十字
架被压死,和他喜欢争强好胜有关系。
乐观淳朴,富有同情心,仗
义,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争
强好胜,喜欢逞能。
“好事情”身份:房客、进步
的知识分子
外貌:清瘦,驼背,
面色雪白,留着两
绺黑胡子
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
生活贫困,喜欢搞科研,总是一个人
在家里做实验。
他受人嘲笑,外祖父
蔑视他,想赶走他,他怕外祖父打
“我”而拒绝让“我”找他。
献身科学、见识远大。
【典型情节】
第一次挨打:阿廖沙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
在此期间,外祖父带着礼物来看阿廖沙,还给他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篇目辨识:表哥、白桌布、染缸)
小茨冈惨死:外祖父和舅舅们都想拉拢小茨冈,因为舅舅们将来都要开染坊,他们认为小茨冈是干活的能手。
在雅科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两个舅舅让小茨冈帮他们背沉重的石十字架到坟地去,在背的过程中小茨冈摔了一跤,两个舅舅都怕伤到自己,赶忙扔掉了石十字架,导致小茨冈被石十字架砸死。
(篇目辨识:石十字架)
作坊大火:外祖父家失火,外祖母声音坚定地指挥着救火,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号泣。
外祖母知道房间里的硫酸盐会爆炸,就浑身冒烟地冲向熊熊大火的房屋里,捧出一瓶硫酸盐,阻止了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篇目辨识:失火、硫酸盐)
房客“好事情”: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总说“好事情”而得来这个绰号,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外祖父一开始就看不起“好事情”,因为他总是神神秘秘,经常把房间弄乱、地板烧坏、墙纸弄脏。
在别人眼里,“好事情”受人嘲笑,军人的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大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
(篇目辨识:药剂师、巫师)
流浪生活:外祖父破产,外祖母带着阿廖沙一起生活,日子很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捡破烂卖。
后来,祖父不知去向,母亲抱着吃奶的婴儿回到外祖父的家,不久婴儿死了,母亲承受不了丧子之痛就病倒了,很快也去世了。
阿廖沙埋葬了母亲之后,外祖父就说:“喂,听我说,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于是阿廖沙就到人间去了。
(篇目辨识:捡破烂、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