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复习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5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20题)1.第二次技术革命以( B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A.水力B.电力C.兽力D.热力2.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C )。
4.浙江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约为( D )。
% B. % C. % D. %5.在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下,( A )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A.企业B. 科研机构C. 教育机构D. 中介服务机构6.目前全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约为( C )。
% B. % C. 50% D. 60%7.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 B )。
A.法国B. 美国C. 英国D. 德国8.综摄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C )提出的。
A.奥斯本B.马斯洛C. 戈登D.吉尔福特9.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研究内容的形象化构思叫( A )。
A.想象B. 综合C.联想D.归纳10.美、日等国科技规划的共同点,以( A )为中心,突出创新与合作。
A.专业化B. 产业化C.标准化D.现代化11.国家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发展中国家一般小于(1%)。
A. .1%B. 2%C. 3%D. 4%12.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D )。
A. .35%B. 36%C. 38%D. 39%15.科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 )。
A.科学创新精神B. 文化创新精神C.社会创新精神D.经济创新精神16.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 D )。
A.军事B.文化C.经济D.科技创新17.在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中,科学的进步和( B )的发展总是相伴而生。
A、经济B、民主C、宗教D、军事18.提出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D)。
A、R.范艾肯 B.熊.彼特 C.彼得.德鲁克 D.阿尔温.托夫勒19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 C )。
20.相对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更高的( )的性质,尤其是在技术知识形成的初期。
A.公用产品B.私人产品C.公益产品D.社会产品21.据统计,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为( C )。
科技进步主题班会教案一、引导学生的思考(学生活动,约5分钟)1. 引入话题: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 让学生讨论并列举科技进步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集体讨论。
二、知识输入(教师活动,约10分钟)1. 教师介绍科技进步的定义和重要性。
科技进步是指人类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通过应用这些成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教师列举科技进步的领域和对应的例子。
- 通信技术: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 医疗技术:医学影像、基因工程、仿生医学等。
- 交通技术:高铁、无人驾驶汽车、电动汽车等。
- 生活技术:智能家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助手等。
3. 教师讲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社会:促进信息传播、加强人际交流、改变工作方式等。
- 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等。
- 环境:改善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三、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学生活动,约15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科技进步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 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3.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例子。
四、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学生活动,约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如:科技进步导致部分岗位消失,人们面临就业困境的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解决方案可以包括:职业转型培训、创业支持政策、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等。
五、现实应用与拓展(学生活动,约15分钟)1. 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
2. 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社会需求,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3. 学生互相交流并鼓励彼此。
六、总结与反思(教师活动,约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醒学生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
3. 教师鼓励学生将班会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考复习科技教育创新人才专题一、基础知识知识点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关于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观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4)科技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5)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推动了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以空科技、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开拓了人类智力创造的新天地,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就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向前发展。
(3)科学技术影响着、改变着、创造着人们的生活。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的因素。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
(生产力的三要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技20世纪下半叶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科技进入21世纪: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3、掌握以上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以下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或由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用事实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或列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例子。
(3)科学技术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4)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有何影响?4、列举我国20世纪、21世纪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
20世纪的成就:1960年第一枚远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5年人工合成世界上第一种蛋白质;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1999年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1世纪科技成就: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2011年8月1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5000米,2012年6月24日成功下潜7000米;2011年9月29日中国“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措施。
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
最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国家强盛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推动经济增长。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措施为了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为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
同时,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最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运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保障,提高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论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企业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项目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公司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一、更新创新观念,促进施工企业持续发展1、主体观念。
施工企业面对科技创新这一崭新课题,绝不能无所作为,而应积极成为建筑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之一。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的客观规律也昭示了企业充当科技主体的本质特征。
建筑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有工程院校、科研咨询机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虽然施工企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薄弱,但其处于科技成果向施工生产有效转化的关键环节,因而仍应成为建筑业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施工企业注重科技创新,优质高效施工,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对建筑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战略观念。
科技创新是关系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应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投资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对施工队伍自身的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潜力;建设行业面临“僧多粥少”的矛盾,施工企业实施跨行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绝非权宜之计;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市场日趋开放,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方面的科技差距迫在眉睫。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1. 引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为了适应全球竞争的新形势,各国都在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
本文将探讨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分析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2. 加强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投入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在充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够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并进行高质量、有深度的研究工作。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科学家提供充分发挥才能所需。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科研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创新者才会有更大动力进行创新工作。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一环。
5.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推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有效对接,并将最前沿的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同时,国际合作也可以促进各国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互补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7. 加强支持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
各国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制定出有利于科研人员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措施。
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实施与应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中,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概念、现状和前景以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概念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中,利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术手段,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管理方法等的过程。
科技进步则是指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水平的提高,包括科技创新、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等。
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现状和前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
三、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1.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农业机械化、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同时,通过农业科技进步,还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它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社会主义国家,科技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自己的科技品牌,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多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首先是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研发能力,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泉。
其次是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完善。
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它们承担着技术研发和转化的任务,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另外,充足的研究经费和科研条件也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有给予科技创新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才能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三、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
通过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由低效率、高污染产业向高效率、绿色产业的转变。
其次,科技创新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不断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最后,科技创新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