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 格式:pdf
- 大小:107.24 KB
- 文档页数:2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2. 学生能够掌握岩石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不同岩石的物理特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 学生理解地质变化的科学意义,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征和区别;2. 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地质作用。
教学难点:1. 岩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理解;2. 不同岩石物理特性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岩石样本和岩石薄片;2. 教学PPT和图文资料;3. 实验器材和试剂。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和图文资料,讲解三种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区别。
3. 岩石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不同岩石样本,记录其外观特征,并尝试区分不同岩石类型。
4. 岩石薄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观察其微观结构,并分析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一种岩石类型,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岩石环境下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课堂分享1.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深入了解的岩石类型,介绍其特征、形成过程和应用。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岩石类型、形成过程和特点。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岩石标本收藏册,展示不同岩石样品。
变质岩常见的有哪些1、片麻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矿物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片麻岩可根据成分进一步分类和命名,如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钾长片麻岩等。
2、角闪岩角闪岩主要是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的变质岩。
其原岩是基性火成岩和富铁白云质泥岩。
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微显片理构造。
3、片岩片岩的特征是有片理构造,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柱状矿物(含量大于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很少或不含。
4、板岩板岩的特征是岩石较致密,具板状构造。
主要由页岩、泥质粉砂岩、中—酸性凝灰岩等变质而成,变质程度较轻。
常具变余泥质结构等,重结晶不明显,板理面上可见绢云母、绿泥石等。
沿劈理易于裂开成薄板状。
5、千枚岩其特征是岩石细密,具千枚状构造,重结晶程度比板岩高,矿物成分主要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具显微变晶结构。
片理面具强丝绢光泽。
6、石英岩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85%),一般为块状构造,呈粒状变晶结构。
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
7、大理岩大理岩是由钙、镁碳酸盐类沉积岩变质形成。
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
大理岩具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8、麻粒岩麻粒岩是一种颗粒较粗、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基本上由浅色的石英、斜长石、铁铝榴石、辉石等矿物组成,无云母、角闪石。
麻粒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或条带状构造。
变质岩在地壳内分布十分广泛,大陆与洋底都有分布,其种类也十分多。
上面我给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变质岩,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知道大家认识哪种呢?。
标题: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变质岩,增加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对变质岩的形成、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学校地质实验室,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实习目的认识常见的变质岩,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学校地质实验室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中,我们参观了多种变质岩样品,包括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片岩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每种岩石的样品,并记录了它们的特征。
2. 变质岩的分类与特征学习在实验室参观后,我们进行了变质岩的分类和特征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了解到变质岩是根据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分为不同类型的,主要包括:热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各类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特征:(1)热变质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岩石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如橄榄石、辉石等。
(2)接触变质岩:形成于岩浆侵入附近的地层中,受岩浆热影响而变质,如大理石、角岩等。
(3)区域变质岩:形成于广泛的地区,受到地壳运动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如片麻岩、片岩等。
3. 实习成果展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观察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制作了PPT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岩,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形成环境和在地质中的应用。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提高了我们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感性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PPT制作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高我们的地质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3. 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岩石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岩石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在地球中的分布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讨论一种岩石类型,总结特点和识别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总结岩石识别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编写一篇关于常见岩石识别方法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要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对三种岩石类型特点和区别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岩石识别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和地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岩石标本馆,增加直观认识。
3. 开展岩石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的形成和分布。
三类岩石的分辨一、变质岩1、板岩:颜色多为深色、黑色、土黄色等,板状构造,多为变余泥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主要矿物为粘土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为浅变质岩。
2、片岩:颜色比较杂,取决于主要矿物的组合,片状构造。
颜色,显晶质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有云母、滑石、绿泥石、石英、角闪石、方解石等,为变质较深的变质岩。
3、千枚岩:通常为灰色、绿色、棕红色及黑色等,千枚状构造,变余结构及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有绢云母、粘土矿物、及新生的石英、绿泥石、角闪石等矿物属于浅变质岩。
4、片麻岩:颜色较复杂,片麻状构造,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
浅色矿物多为粒状的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多为片状、针状的黑云母、角闪石等。
深色、浅色矿物各自行程条带状相间排列,属深变质岩,岩石定名取决于矿物成分,如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等。
5、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或白云石6、石英岩:纯石英岩为白色,含杂质时有灰白色、褐色等。
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大于百分之八十五。
二、沉积岩1、砾岩和角砾岩:颜色复杂,层理或块状构造,角砾状或砾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原岩碎屑成分2、砂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变石英砂岩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变石英砂岩是一种常见的变质岩,由于其特殊的形成过程和独特的特征,在地质学和工程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变石英砂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变石英砂岩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历史和岩石成因,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变石英砂岩的概述,包括定义、分类等基本信息,然后详细讨论变石英砂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背景、成因机制等内容。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变石英砂岩的特征,包括岩石组成、物理特性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探讨变石英砂岩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将能更全面地了解变石英砂岩,并对其在地质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变石英砂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变石英砂岩在地质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对变石英砂岩的详细描述,能够让读者对这种岩石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引发更多关于石英岩类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讨论。
此外,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加深读者对地质学和材料工程领域的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2.正文2.1 变石英砂岩的形成过程变石英砂岩是一种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变石英砂岩的母岩通常是沉积岩,比如石英砂岩、页岩等。
这些原始岩石在地壳深部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历了变质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中的石英颗粒开始发生变化,晶粒重新排列,形成了中等到细粒度的结晶石英,同时岩石中原有的碎屑石英也会发生变化。
随着变质作用的不断进行,岩石中的石英颗粒逐渐变大,晶粒之间的连续性也增强,最终形成了具有均匀结晶石英的变石英砂岩。
这种岩石具有高度的结晶度和明显的层理结构,通常呈现出灰色、白色或淡黄色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