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_04蛋白质与氨基酸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2
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定义、功能、来源以及日常摄入建议,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一、蛋白质的定义与功能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存在于每个细胞中,担任着构建组织、调控代谢、储存能量、传递信号等众多生物功能。
鉴于其多样化的功能,蛋白质被认为是生命的基础。
在身体内,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内脏器官等组织中,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结构。
此外,蛋白质还负责运输氧气、维护免疫系统功能、合成及修复组织、产生抗体等。
二、氨基酸的定义与分类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被摄入到体内。
根据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将其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而非必需氨基酸则是指人体能够自行合成的氨基酸。
常见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异亮氨酸、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
而非必需氨基酸包括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和酪氨酸。
三、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来源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通过日常饮食摄取。
各种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但其含量和质量有所差异。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包括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和乳制品。
这些食物通常具有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更为全面。
植物类食物也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大豆及其制品、豆类、坚果和谷物。
但相对于动物类食物,植物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较低,某些植物蛋白质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植物蛋白质的搭配来摄取完整的氨基酸。
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日常摄入建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日常摄入量因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身体状态而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氨基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66克。
.知识点6 蛋白质一、填空题1.婴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以外,还有(组基酸)。
2.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好坏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被消化吸收程度)、(蛋白质利用程度)三方面考虑。
3.谷类食品中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豆类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4.可以采用( 蛋白质互补 )的方法来提高粮谷类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5.老年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差,同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下降,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6.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7.人体内全部蛋白质每天约有( 3 )%左右须更新。
二、选择题1.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 C )A 整粒大豆B 豆腐C 豆芽D 豆浆2.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B )3.A.精氨酸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4.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C )A 亮氨酸B 异亮氨酸C 赖氨酸D 色氨酸5.豆类与谷类蛋白质有互补作用,是因为豆类含有较多的( C )。
"A蛋白质B.必需氨基酸 C.赖氨酸 D.苏氨酸6.测得某食物样品的含氮量为4g,则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C )。
A.24g B.64g C.25g D.18g7.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作为参考蛋白的是( B )。
A.牛乳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C.大豆蛋白质 D.大米蛋白质8.下面处于负氮平衡的是( C )。
A.正常成年人 B.青少年 C.烧伤病人 D.孕妇9.人体每天约有多少蛋白质被更新( C )。
~A.9% B.26% C.3% D.36%10.在人体内能够替代尼克酸,并发挥相同作用的氨基酸是( A )。
A色氨酸B赖氨酸C蛋氨酸D苏氨酸1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奶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 D )。
A牛奶 B酸奶 C奶粉 D乳饮料12.食物中含氮量占蛋白质的16%,由氮计算蛋白质的换算系数是( C )。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健康课时:54适用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营养健康知识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营养咨询及指导、公共营养师所必须的专业课。
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先行学习了《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理化分析及检验技术》、《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并为后续课程《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农化残留分析与检测》、《肉类及水产品检验技术》,顶岗实习等打下基础。
该课程主要介绍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的营养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营养调查与评价、膳食营养指导与食谱编制、各类人群的营养,以及在食品加工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营养与健康等内容。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营养学基本知识,并具备对营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编制营养食谱;能够结合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能量、合理营养等营养知识来指导不同人群的营养;通过了解食品各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从而在加工中能够更好地保全营养素。
结合本专业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能适应营养咨询及指导、公共营养师等的工作岗位。
并且,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为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学生可进行中级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营养基础知识,掌握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2)会使用各种营养成分表及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及各类营养推荐摄入量表;(3)能根据人体能量的需要、供给及食物来源确定人体能量及食物供给;(4)掌握平衡膳食的要求,熟练应用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5)能对单个或人群进行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计算能力及膳食营养素摄入量;(6)能根据不同人群营养调查的结果,进行膳食营养状况的分析和评价;(7)能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确定主副食,设计和调整营养食谱;(8)能根据营养状况判断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需要;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建议对教材的选择应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按职业岗位能力和要求设计教材内容,突出“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适用”的原则。
2∙L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我们日常摄入的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完全相同。
从营养学角度来考虑,主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衡量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量’’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质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下面,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如何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大家已经了解到,蛋白质中的含氮量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一般我们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出食物中氮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625,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的量。
比如,我们测算出某食物中氮元素的含量是1g,那么它所含有的蛋白质就是6.25g了。
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如何计算。
消化率,是指在消化道内,能够被肠道中消化酶分解、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
所以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越高。
一般动物性蛋白的消化率比植物性高,一方面这是因为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更为接近,利于机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被纤维素包围而不易被消化酶作用。
所以大多数动物蛋白我们称之为“优质蛋白(可有图片或动画)蛋白质的消化率,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氮,也就是粪代谢氮,可分为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
首先我们来看看,蛋白质真消化率的计算公式:蛋白质真消化率(%)=[/-(尸F初〃XlO0%式中:I—摄入氮;F—粪氮;Fk—粪代谢氮。
/代表摄入氮,F代表粪中排出的氮,其中除了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外,还有来自脱落的肠黏膜细胞以及肠道细菌等所含的氮,即粪代谢氮Fk o 所以,在计算体内真正未被消化吸收的氮时,应该用粪中排出的氮,减去粪代谢氮。
一般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忽略粪代谢氮,而采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了解食物中氨基酸的含量和营养价值评价对于人们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其营养价值。
一、氨基酸的意义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无法自身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
非必需氨基酸则是人体可以通过其他代谢途径合成的,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充足的氨基酸摄入对身体维持正常代谢、细胞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氨基酸分离并检测其浓度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常用于食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质谱仪检测物质的分子质量和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等仪器来测定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同时测定多种氨基酸的含量。
三、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营养价值评价通过测定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评价其营养价值。
1. 维护健康和生长发育人体需要各种氨基酸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必需氨基酸的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护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
食物中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和奶制品,对于人体的营养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2. 促进肌肉合成和修复氨基酸是肌肉合成和修复的基础。
在运动后,肌肉会发生疲劳和微损伤,而足够的氨基酸摄入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因此,运动后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乳清蛋白和豆类制品,对于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3. 支持免疫系统功能氨基酸还可以支持免疫系统的功能。
充足的氨基酸供应可以增强抗体的合成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因此,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对于预防感染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它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作为体内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构成成分,并且在人体需要时还可以被代谢分解释放能量,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如果把蛋白质比作一堵墙,氨基酸就是砌墙的砖瓦。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按不同的顺序和构型而组成不同的蛋白质。
食物蛋白质的质量也是由它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来决定的。
通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来源有两条途径:(1)体内合成。
此类氨基酸可通过代谢活动由其它营养物质转变而来。
(2)食物提供。
此类氨基酸则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胃肠消化后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入血后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在氨基酸中有8种氨基酸因它们在体内不能直接合成蛋白质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故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此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即: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而婴儿的必需氨基酸还要加上组氨酸。
在评价蛋白质的营养时,不但要看蛋白质的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蛋白质的质量。
也就是说,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各氨基酸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
一般来说,鱼、肉、蛋、奶及豆制品中的氨基酸是优质蛋白。
因为,除了这些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消化吸收外,更重要的是其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备,数量、比例也都接近人体需要。
粮谷类主食蛋白质大营养价值远不如动物性蛋白质,主要缺陷就是赖氨酸严重不足,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不高。
因为膳食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组成部分,在消化吸收后越适应人体合成蛋白的需要,越易被机体利用,其它氨基酸大数量再多也会被机体作为燃料消耗从而排出体外。
营养学上把含量达不到人体模式的氨基酸叫做限制性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它决定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相互间的比值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着极大的影响。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氨基酸则是构成生物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我们平时吃进肚子里吸收的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那么,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植物性食物组成。
这些植物性食物中所含氨基酸,主要有17种之多,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且没有办法自身合成的氨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人体对这些必需的氨基酸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另外,蛋白质还可以与人体内其他必需氨基酸相结合,产生复合氨基酸(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
日常饮食中所含的蛋白质,有一半是人体自身合成的物质,其中就包括氨基酸。
人体在生长发育时消耗较多的氨基酸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摄入一些高蛋白食物,比如鱼、肉、蛋等。
这些食品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为婴儿身体发育提供优质的蛋白来源;同时它们的消化率也很高。
而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所有食物,除了植物性食物,还有动物性食物(肉、鱼等)以及奶类和豆类。
肉类蛋白是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中有许多种植物蛋白质,如谷类、豆类、薯类等。
奶类和大豆不仅含有丰富的动物性氨基酸,还含有不少植物性蛋白质不能提供的赖氨酸。
动物蛋白主要来自于肉类,而奶类和大豆则是植物性氨基酸的重要来源。
鱼类、蛋类和乳类也都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其中鱼类中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蛋类也含有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乳类中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
因为机体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必须要有足够蛋白供应;如果蛋白质不足,则机体将难以正常地运作并发生功能障碍。
例如,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酪氨酸”的物质,它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合成,而不能自身合成;但如果这种物质缺乏,则会导致神经紊乱。
因此,蛋白质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以保证其生理功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