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绿化景观设计说明1.设计目标:-1.1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1.2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3提供活动休闲空间,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1.4强调生态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2.植物选择:-2.1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确保其生长健康;-2.2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增加景观层次感和丰富度;-2.3选择结构美观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的色彩搭配、高低错落的植物排布等,以增加景观的艺术性;-2.4优先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等;-2.5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选择具有四季观赏价值的植物,以确保景观的美感持久。
3.绿化布局:-3.1根据场地的特点和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绿化区域的划分和功能;-3.2将绿化分为主要绿化带、次要绿化带和交叉绿化带,以满足不同需求;-3.3在主要绿化带中,设置适当的休闲设施,如长椅、休息亭、儿童游乐设施等,以提供市民舒适的休憩空间;-3.4考虑交通流线,合理安排道路、人行道和绿化带之间的关系,方便市民出行;-3.5设置水景和景观小品,如喷泉、人工湖、雕塑等,提升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4.绿化养护:-4.1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定期修剪草坪、修整植物、除草、施肥等,保证植物健康生长;-4.2定期检查和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澈、无藻状况;-4.3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采用环保的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4定期更新植物,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适时更换老化植物,保持景观的活力。
5.社区参与:-5.1鼓励居民参与绿化景观设计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居民对绿化的归属感和参与感;-5.2开展绿化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化保护意识;-5.3组织居民参与绿化养护活动,增加居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感。
以上是绿化景观设计的详细说明。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布局设计和养护措施,我们可以创造出美丽、舒适且环保的城市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以下是对2023条文的详细说明:一、绿化设计原则1.提倡生态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以生态绿化为指导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注重品种选择: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物品种,注重多样性,提高景观效果。
3.节约资源:在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水源和土壤,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美观实用:绿化设计既要注重美观性,提升城市形象,还要考虑实用性,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二、绿化设计要求1.绿化率:城市道路绿化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规划》规定的标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面积充足,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2.绿地设置:城市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当数量和合理布局的绿地,增加绿地总面积,形成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
3.绿化配置:在绿地内应当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提高绿化效果。
4.绿化设施:在绿地内设置合适的绿化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喷泉等,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
三、绿化养护管理1.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完成后,应当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化设施的持续维护和管理。
2.定期养护: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定期养护,包括修剪树木、修整草坪、清理垃圾等,保持景观清新、整洁。
3.病虫害防治:对城市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绿化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公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情况,接受市民监督,提高养护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安全保障1.健全安全设施: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护栏、路灯等,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说明一、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1、路线及总体①在公路布设与方案比价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省耕地,绕避重要的文物古迹区、水源及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顾及与水利设施、电力电讯等的位置关系、减少拆迁和占地。
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定线时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填大切,少占农田,充分利用山地和荒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及征地拆迁数量。
②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宜采用较高平、纵线形技术指标。
③注意路线平、纵面线形合理组合。
努力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保持视线的连续性,满足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反应的要求。
○4考虑到路线前半段处于地势平坦的大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有限,土源紧缺等特点,路线设计推荐采用低路堤方案。
路线纵断面设计在满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减少路基土方数量。
2、路基及排水设计应结合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从环保要求做到:①对取土场,应考虑其位置、形式、数量等对植被生态、农田河道等的影响。
②做好路基边坡防护与排水的综合设计为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防止路基边坡受到冲刷和水土流失,在路基设计中采用了拱型骨架护坡、浆砌片石菱形网格护坡、植灌(草)等多种防护形式。
路基设计通过设置边沟、排水沟等与桥涵等构造物构成排水系统,在路线通过农田区段,为了减少路面污水对农作物的危害,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边沟以截流路面污水,以避免对沿线耕地造成污染。
③路基取土设计为了尽量少占农田,同时避免取土坑积水,利于复耕,本项目设计根据地表土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深度确定采用沿线取土和利用远运挖方的方式。
沿线取土坑尽可能设置在荒坡河滩上4、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本公路沿线的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学校和居民区,路线在经过以上路段时,尽可能采用平缓的纵坡、争取良好的通视条件,减少废气的排放。
并在路侧设置隔音墙和加强绿化,尽量减少车辆噪音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①合理设计路线线位;②敏感区在离路边60~100m范围内,且规模较大的村镇、居民点等,采用声屏障降噪隔音。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公路绿化设计规范为了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公路绿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公路绿化设计的规范。
一、植物选择在公路绿化设计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道路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阳光、风力、土壤等。
植物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其美观性、耐久性、易管理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二、绿化带设计公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是公路绿化中的重要部分。
绿化带可以分为内部绿化带和外部绿化带两部分。
内部绿化带通常位于公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之间,可以种植较高的树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用于美化环境、降低噪音、减少空气污染等目的。
外部绿化带位于人行道之外,可以种植一些较低矮的树木和灌木,用于隔离道路和建筑物、保护行人安全等目的。
三、景观设计在公路绿化中,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建筑物等方式,打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
公路绿化的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公路的功能和道路交通规则,避免对交通产生不良影响。
四、灌溉管理公路绿化的灌溉管理是保证绿化健康生长的关键。
灌溉应根据植物的需水量进行合理安排,每次灌溉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灌溉设施应安装完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化控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养护管理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是保持绿化景观美观的关键。
养护管理应包括定期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定期修剪可以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除草可以减少杂草的竞争,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病虫害防治可以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六、生态保护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以选择一些木本植物和草坪等植物,以增加氧气含量、吸附有害气体、降低温度等。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总之,公路绿化设计规范是为了打造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1. 概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是为了改善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设计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植被布局、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打造宜人的道路绿化景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交通的场所。
2. 设计原那么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那么:2.1 生态环境保护原那么设计方案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存城市内的原生植被和自然景观,并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2.2 人性化设计原那么设计应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需求,提供舒适的行走和驾驶环境。
同时,在绿化设计中要有足够的座椅、草坪和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3 美学原那么设计应注重道路绿化景观的美学价值,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植物选择和色彩搭配,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
3. 设计内容3.1 植被布局设计方案中的植被布局应结合道路规划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利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和规模,营造绿化隔离带和景观廊道。
植被的选择应考虑四季常绿或欣赏植物,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具有长期欣赏价值。
3.2 水景设计在道路绿化景观中,可以设置适量的水景,如喷泉、人工湖泊等。
水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气候和空气质量。
3.3 道路照明为了保证道路的平安性和美观性,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照明的布局和灯光效果。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有利于行人和驾驶员的视觉,还可以营造出浪漫且平安的夜间景观。
3.4 噪音控制设计中应考虑降低道路交通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可以采用隔音墙、绿化带等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传播,创造宁静的道路环境。
4. 实施与维护4.1 实施方案设计方案的实施应制定详细的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同时,需要考虑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配备。
4.2 维护管理设计方案的维护管理是确保道路绿化景观持续美观的关键。
需要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定期进行植物养护、景观修剪和设施维修等工作,保证道路绿化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开展。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的美观度,还能够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设计道路绿化景观,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设计目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美丽宜人的环境,提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场所。
同时,还要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确保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设计方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美观性: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使道路绿化景观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能够吸引行人和车辆的注意力。
2. 生态性: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绿化方案还应考虑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
3. 景观连贯性: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城市公园等景点的结合,使整个城市景观呈现出一种统一的风格。
4. 可持续性:选用抗污染的植物种类,结合合理的灌溉系统和土壤改良措施,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二、植物选择与布局在道路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其次,为了增加层次感和视觉效果,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不同高度和形状的植物,如大树、灌木、草坪等。
此外,可以考虑在绿化带中设置花坛和景观雕塑等装饰物,以增加美观度和艺术性。
三、灌溉与养护道路绿化景观的灌溉和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浪费,可以采用滴灌系统或定时喷灌系统进行植物的水分供给。
此外,每季度对植物进行修剪和修整,保持其形态美观,并及时清除积水和垃圾。
四、景观照明道路绿化景观的照明设计对于夜间的安全和美观同样重要。
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照明灯具,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足够的光线照明。
同时,照明设计应遵循照明节能的原则,选择节能灯具和合理的照明时间。
五、绿道与休闲设施对于宽敞的道路绿化带,可以考虑在中央或两侧设置绿道,用于人们的散步和休闲活动。
绿道可以添置长椅、健身器材、亭子等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
具体设计方案绿化工程1、设计依据1)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投标提供的相关资料;4)现场踏查核实资料。
2、设计目标结合片区的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营造舒适通行、景色优美的独特隧道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空间在本片区不仅仅是综合交通资源的载体,亦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
3、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道路铺装及小品设施布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整体设计:道路景观基于市政道路设计和现状及规划建筑设计整体统一设计,结合各段道路两侧建筑特性构景,尽量减少因道路建设而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道路景观与周边不同性质用地有机融合。
3)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岭南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
4)地域文化:突出岭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文化符号和岭南特有的建筑材料应用到交通标识、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当中。
4、主要措施(1)在绿化带范围种植乔木和少量的灌木,形成统一、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线性感。
(2)沿路标识、垃圾箱、广告牌等小品设施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该片区独特的个性元素。
(3)为了打造完整的道路形象,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绿化设计方式大致统一,衔接成完整的道路景观。
5、设计内容1)景观空间设计主要为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设计,通过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形成“简约、现代、彩色”且赋有文化气息的景观特点。
以简洁大气,规则的乔木种植与统一的道路铺装,突出道路线性空间。
2)道路铺装设计在人行道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
环保型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不脱层、透水秀气、自然呼吸、通透散热、隔音、防滑、保持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
人行道铺装以简洁大方,色彩统一,审美耐久的灰色透水砖为主题,局部以暖色系列进行分割,打造一条即统一又有变化的个性化道路空间。
道路绿化说明范文一、道路绿化概述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行道树、设置绿化带等方式,将道路与绿色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的绿色长廊。
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道路绿化功能1. 生态功能:道路绿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植物能够降低噪音、吸收阳光、调节温度,为市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景观功能:道路绿化能够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
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绿化景观,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美丽和魅力。
3. 休闲功能:道路绿化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人们在散步、健身、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放松心情。
三、道路绿化规划在道路绿化规划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存活。
2. 艺术性:在保证植物生长的基础上,注重绿化的艺术性和美观性。
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和景观设计,使道路绿化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 人性化: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置足够的休息设施、照明设施等,为市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4. 文化性: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道路绿化景观。
四、道路绿化实施在道路绿化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
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植物选择与配置:根据规划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要注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以及景观效果和养护成本等因素。
3. 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措施
1、行道树式景观
行道树式的绿化景观实际上就是指沿着城市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一行灌木或是一行乔木,也就形成了"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这种种植形式也是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一种景观种植形式。
2、自然式景观
这一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形式主要是针对于城市道路上有较大空间,如果是采用自然式的景观种植方式,在道路中是可以种植各类灌木、乔木、地被植物、植物以及花草品种。
在种植这些品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美观以及形成一个活泼生动的自然气氛,应注意植物和花草的高低、疏密、数目的形状、各种类型数目的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因素。
3、规划式景观
规划式景观与自然式景观是相对的,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线条走向并依据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整齐并且对称的种植各类植物和花草。
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和谐统一,选取的灌木和乔木必须是同一胸径和同一高度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美感,并且韵律性也很强,行人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才能有好的视线感觉,也便于他们高速行车。
4、立体式景观
这种形式就是指在道路两侧的绿地边缘先布置1层高度大于5mm,
胸径约为10~15m的大乔木。
之后再进行第2层小乔木布置,高度应在3m左右,胸径约为5.5m。
然后是第3层已经修剪整齐的灌木布置。
最后则为地被植物的第4层布置,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并且立体效果明显的景观形式。
5、丛状式景观
这种形式主要是以乔木为主并辅以灌木进行封闭式的种植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是应用于城乡结合入口处或是道路交汇处,这种形式具有整齐统一的美感,但应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切忌杂乱无章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