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6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内容:包括了“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教材内容。
这一课时内容为本单元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独立探索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发人深思。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课堂评价。
(五)有效训练,社会践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一:多媒体播放20XX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澳门馆、芬兰馆、阿联酋馆。
图片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他国的风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澳门馆位于中国馆区,其背后的中国馆已雄姿耸立,各种设备安装的机械声此起彼伏。
在欢庆的祥狮舞中奠基的澳门馆,被设计成“玉兔宫灯”造型,犹如世博会中国馆前一只吉祥喜庆的迎宾彩灯。
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上海世博会澳门筹备办公室主任杨宝仪介绍,澳门馆占地637平方米,楼高7层,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19.99米,寓意了澳门回归祖国的年份。
阿联酋展馆占地6000平方米,连绵起伏的橘色外壳好似一片变幻莫测、广袤无垠的沙漠。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色;分析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掌握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观察和比较不同文化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学会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信心和勇气;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亚洲文化:东亚文化:中国、日本、韩国等;南亚文化:印度、斯里兰卡等;中亚文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3. 欧洲文化:西部文化:法国、英国、德国等;东部文化:俄罗斯、乌克兰等;南欧文化:意大利、西班牙等。
4. 非洲文化:北非文化:埃及、摩洛哥等;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南非、尼日利亚等。
5. 美洲文化:北美文化:美国、加拿大等;南美文化:巴西、阿根廷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世界各大洲文化特色图片;2. 视频素材:介绍不同文化的视频片段;3. 参考书籍: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书籍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2. 讲解:分别介绍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3.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和感受;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2. 观看一部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纪录片,写观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认识世界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3)掌握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方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文化起源:介绍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文化特点:分析世界不同文化的特点,如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非洲文化的亲情观念等。
3. 文化差异:探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Communication Style(沟通方式)、Gesture(手势)、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等。
4. 欣赏与尊重: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如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5. 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国际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处理跨文化冲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文化的起源、特点、差异以及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跨文化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文化的起源、特点、差异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22009********* 游明康思政一班一、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
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要结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析、拓展内容以及思考题、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解: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价值、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列举事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事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资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够正确对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
世界有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称于世的文化遗产。
可以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关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二、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学生各抒己见)引用网上的评论:(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
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
……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学习世界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来评估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第二章:亚洲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元素。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介绍亚洲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发展。
探讨亚洲文化的代表元素,如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和实例来展示亚洲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亚洲文化的了解。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提问来评估学生对亚洲文化的理解。
第三章:欧洲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元素。
培养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欧洲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发展。
探讨欧洲文化的代表元素,如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艺复兴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和实例来展示欧洲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欧洲文化的了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提问来评估学生对欧洲文化的理解。
第四章:非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元素。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2 教学内容介绍非洲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发展。
探讨非洲文化的代表元素,如部落文化、音乐舞蹈、艺术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和实例来展示非洲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非洲文化的了解。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提问来评估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
第五章:北美洲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美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元素。
培养学生对北美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美洲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发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全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各国文化特点:饮食、服饰、节日、礼仪等。
2.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3. 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国文化特点及其表现。
2. 难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国文化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深入了解的作业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各国文化特点的资料。
2. 图书资源:参考相关书籍,获取更深入的文化知识。
3. 视频资源:寻找展示各国文化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理解文化冲突与融合。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布置相关作业。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精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认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明确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华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树立个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难点:世界文化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两段视频材料:(一)世界各国迎接20xx年新年到来的庆祝方式,(二)世界各国领导人发表20xx年新年贺词。
学生思考:世界各国庆祝新年到来的方式和新年祝福一样吗?它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教师归纳:世界各国新年的不同庆祝方式和各国领导人的不同的新年贺词,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自主探究活动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西方的感恩节和中国的重阳节及各自的介绍资料。
2、学习小组讨论(多媒体依次展示下面问题)这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文化信息?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你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西方节日有哪些?(教案) 你喜欢哪一个西方节日?从中西方不同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有什么不同吗?3、探究提示:(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特点;能够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提高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世界文化概述介绍世界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世界文化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 第二章:亚洲文化介绍亚洲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特点;比较中日韩文化的异同;探讨印度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
3. 第三章:欧洲文化介绍欧洲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特点;比较东西欧文化的差异;探讨英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4. 第四章:非洲文化介绍非洲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特点;比较北非和南非文化的异同;探讨埃及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
5. 第五章:美洲文化介绍美洲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特点;比较北美和拉丁美洲文化的差异;探讨巴西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
三、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网络资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材料;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PPT或板书,展示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通过视频或图片,介绍具体国家的文化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自主学习:给学生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特色文化;(2)认识世界各国国旗、国徽及标志性建筑;(3)掌握世界各国的主要语言和文字;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3)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2)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篇:(1)日本:樱花、和服、富士山;(2)印度:泰姬陵、瑜伽、佛教;(3)韩国:泡菜、韩服、汉城塔;(4)中国:长城、京剧、春节。
2. 欧洲篇:(1)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法语;(2)英国:大本钟、伦敦塔桥、英语;(3)德国:勃兰登堡门、科隆大教堂、德语;(4)意大利: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意大利语。
3. 非洲篇:(1)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阿拉伯语;(2)南非:好望角、黄金矿脉、祖鲁语;(3)尼日利亚:非洲鼓、部落文化、约鲁巴语;(4)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阿拉伯语。
4. 美洲篇:(1)美国:自由女神像、白宫、英语;(2)巴西:亚马逊雨林、桑巴舞、葡萄牙语;(3)墨西哥:玛雅金字塔、玉米饼、西班牙语;(4)加拿大:多伦多CN塔、枫叶、英语。
5. 大洋洲篇:(1)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袋鼠、英语;(2)新西兰:皇后镇、毛利文化、英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各国特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2. 教学难点:各国文化差异的包容与尊重。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各国标志性建筑、国旗、国徽等;2. 讨论法:分组讨论各国文化的特点及差异;3. 比较法:对比分析各国文化在语言、文字、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异同;4.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国家为例,深入剖析其文化特色。
8、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第一篇:8、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江苏省邗江中学一、教学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阶段:课前准备工作1、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有关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资料,探讨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第二组负责查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第三组收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
第四组查找有关奥运会的会徽。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2、整理资料第二阶段:课堂教学由每一组的组长把本组搜集的有用的进行展示、解说,然后四组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流与汇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引导并作最后总结。
首先由第一组负责的同学展示其课件并作解说。
通过对比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特色,揭示出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总结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接着第二组同学展示他们课件: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国家公园和努比亚遗址,并展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材料,然后讲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指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此时教师适时作一个总结: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及差异;(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及差异;2.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3.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传播本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及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及差异。
2. 教学环节一: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及差异。
(1)亚洲地区:日本、印度等;(2)欧洲地区:英国、法国等;(3)非洲地区:埃及、南非等;(4)美洲地区:美国、巴西等。
3. 教学环节二:探讨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1)服饰文化:展示各国传统服饰,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2)饮食习惯:介绍各国特色美食,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3)节日习俗:讲解各国重要节日及其习俗,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4. 教学环节三: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1)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经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其代表性文化;(2)掌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世界各大洲文化的异同;(3)培养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3)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代表性文化;(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及特点;(3)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2. 教学难点:(1)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原因及影响;(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视频短片,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分组查找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代表性文化;(2)每组汇报成果,总结出各大洲文化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分析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4. 案例分析:(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日本的鞠躬礼仪等;(2)让学生分析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5.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2)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三种不同文化,并简要介绍其特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亚洲文化: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特点。
2. 欧洲文化: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文化特点。
3. 非洲文化:埃及、南非等国家的文化特点。
4. 美洲文化:美国、巴西等国家的文化特点。
5. 大洋洲文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分别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文化特点。
3. 对比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不同文化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世界文化多样性。
5. 跨文化交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
6. 总结:强调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2. 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短文。
3. 观看一部有关不同文化的纪录片,体会文化差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形成。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视频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设置情境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世界文化资料库:提供各种文化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化信息。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教案一等奖设计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2、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因、意义三、导学诱思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如何看待民族节日?2、如何认识文化遗产?[实例探究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从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可以感受到()①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的不相容性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④不同的民族情结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实例探究2]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a.中国的长城b. 埃及的金字塔c. 九寨沟风光d. 司马迁的《史记》(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形式?2、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实例探究3]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实例探究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a.各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b. 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要求c. 民族文化属于民族,不属于世界d. 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实例探究5]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不分你我④和平相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四、课后作业材料一:中西交往源远流长。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2. 讨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讲座: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世界文化多样性重要。
作业:1. 写一篇短文,阐述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亚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亚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亚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亚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亚洲文化的代表性。
作业:1. 选择一种亚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三章:非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非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非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非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非洲文化的代表性。
作业:1. 选择一种非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四章:欧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欧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欧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欧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欧洲文化的代表性。
作业:1. 选择一种欧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五章:拉丁美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培养学生对拉丁美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
2. 探讨拉丁美洲文化的代表性。
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
2.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拉丁美洲文化的代表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概念及特点;(2)使学生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3)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色。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文化的概念及特点;(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3)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和表现;(2)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文化;2. 案例分析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文化特点;4.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文化资料、案例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化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 讲授新课:介绍世界文化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尊重文化差异的必要性;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化研究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民俗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2.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文化讲座,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 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展览,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化的艺术作品;4. 文化parative study: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比较研究,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知识体系】【知识要点】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地位):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3、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①形成: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③功能:是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的平台。
(2)文化遗产:①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群、遗址等。
②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③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5、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的世界性(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的民族性(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结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汇报课教案)第一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政治组李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独立探索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发人深思。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课堂评价。
(五)有效训练,社会践行。
教学过程: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情境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世博中国馆》、《世博也门馆》,视频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古老阿拉伯风情。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总结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总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板书:(第一目)描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情境二:图片展示民族节日:中国春节、美国圣诞节。
学生活动:从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第二段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点评,点出知识要点: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情境三: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世纪文化遗产丰富》(凤凰网)基于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根据视频解说文化遗产的分类、地位、意义、确立方式。
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记忆遗产既指文字记忆遗产,也指非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
记忆遗产4处。
教师点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医针灸和京剧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及意义。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举例: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回答:.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等)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情境四: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
春节期间,由于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点。
成都人爱好喝“花酒”,一顿饭上6种酒,依次是: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酒。
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接着开始玩花样,如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
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台词是:我干了,您随意。
在内蒙古不时会有人手捧哈达来敬酒,不管认不认识,先在你身边载歌载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烧菜师父都会走出厨房,托着个银碗,捧着条白哈达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教师点出: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就世界范围而言,东西方文化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就一国而言,如中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板书:透视文化多样性教师总结: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表现形式多样化,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学生探究:(1)以服饰、民居建筑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示:结合各民族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情况说明)(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前后相邻的六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思想,总结结论,派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以服饰为例,如中国的中山装、唐装、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
(通过多媒体显示这些服装的图片、特点及背景因素。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
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本来作为中国人传统服装在海外的惯称。
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在2001年的上海APEC 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
(通过多媒体显示民居建筑的特色,说明其成因。
)以民居建筑为例,如:蒙古包、水族竹楼。
蒙古包适合自然环境,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
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适应游牧生涯,容易搭盖、容易拆卸、装载搬迁轻便、维修方便。
建筑艺术少数民族水族居住区处于亚热带,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少数民族水族居住“干栏”住宅,正可避免地面潮湿和野兽的侵害。
“干栏”建筑是少数民族水族先民和南方民族智慧的结晶。
教师总结:说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学生总结: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师补充: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出来。
所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新加坡馆多元舞蹈孔子学院情境五:多媒体展示世博会新加坡馆多元舞蹈演绎文化交融和孔子学院舞蹈灵感源自于传统的中国花灯歌舞表演。
舞者们身着分别代表华族、马来、印度和娘惹四大文化的服装,手持融入各民族视觉符号设计的灯笼,通过现代前卫的舞蹈动作,在交织着传统民乐和电子乐的现代曲调中,翩翩起舞,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神采呈现给世博盛会的观众。
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
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学院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向各国阐释中国哲学、展示中国文化。
根据事例的介绍,学生总结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板书:面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观点。
基于意义总结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从而引出要求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学生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我国还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应该怎么样?(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对面临失传的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意识,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教师点拨: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启示我们应该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巩固训练:材料: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网友在各大社区纷纷留言,称“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端午被韩国端走了”。
民俗学家则表示,韩国“申遗”成功,不会影响我国端午节“申遗”。
两国“申遗”之争属盲目炒作,我国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才是根本。
请你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事件。
(答案要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有共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意义和原则)板书设计:1、描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多样性 2、阐释文化多样性的意义3、面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观点课堂评价与教学反思:评价出本节课的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予以激励。
教师对教学过程、内容、学生反映情况及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写出教学总结。
课后训练:1.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麦加神庙等等,它们的不同风格体现了( )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建筑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2.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写的《史记》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同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四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9.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奥委会主席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
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
”有专家指出:现今,全球一体化正使英语语言文化趋于主导,推广语言多样性对于反对单一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