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87.35 KB
- 文档页数:3
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治疗组为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使用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28例,对照组为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传统方法治疗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8例,比较2组患者的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可以大大缩短患者创面清洁时间、减少患者换药次数、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结论 vsd技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是目前外科引流手段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值得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38-01四肢的创伤常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创伤,包括大面积的皮肤剥脱伤、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伤及创面皮肤软组织的缺损,以往主要采用换药及包扎处理,每天进行创面清洗并对坏死组织清理,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1992年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fleischmann博士[1]首先创立了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1994年,我国裘华德教授[2]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并应用于外科治疗。
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使用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2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骨科采用vsd治疗的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28例,为治疗组,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车祸伤14例,重物砸伤9例,高空坠落伤5例,创面面积3cm×5cm~25cm×30cm,分布于上下肢。
对照组,回顾分析我院以前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的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5岁,创面面积4cm×5cm~20cm×30cm,分布于患者上下肢。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40例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实行常规的手术清创、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及频繁的换药。
观察组20例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幅度的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明显,加强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及观察,持续有效的冲洗,是取得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标签:负压封闭引流术;四肢软组织损伤;护理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多是由于创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创伤外科常见的疾病,常合并有慢性的感染,导致伤口延迟愈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传统的手术清创、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及频繁的换药是以往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手段[1]。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采用持续冲洗并VSD的方法,利用流动的无菌液体不断的冲洗创面,同时负压吸引不断的清除渗出物和坏死组织,以达到加快创面愈合的目的。
我科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利用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科对在近2年内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组织坏死及感染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中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8-52岁,平均(34.5±6.5)岁。
2组在年龄,受伤部位及受伤程度和全身状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方法对观察组20例患者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①认真清创,清除感染的坏死组织、脓液、渗液和异物。
②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修剪VSD 敷料,覆盖在受伤的创面上,使其覆盖严密,不留空隙,再把敷料与周围皮肤进行缝合固定。
③贴膜:采用“叠瓦法”覆盖生物半透明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手、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病史特点和应用VSD的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病例缺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片移植和皮瓣修复后创面均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无明显功能障碍。
结论VSD可有效提高手、足部皮肤缺损伤的治疗进程。
标签:负压吸引技术;软组织缺损;手、足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在临床上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手、足部位[1],因其本身软组织相对稀少,骨骼关节复杂,功能重要,成为很多医护人员棘手的问题。
早期因组织坏死界限不清,往往需要多次清创及长期换药,不仅工作量大、疗程长,伤口易感染、并发症多,患者痛苦。
对此,笔者采用了负压吸引技术(VSD)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8岁。
均为挤压伤所致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5 cm×5 cm~20cm×20cm不等,其中手部7例,足部1例,单纯软组织缺损4例,合并肌肉、神经、血管外露者2例,合并粉碎性骨折,污染严重伴有死腔者2例。
1.2治疗方法1.2.1材料(1)VSD敷料(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成分为聚乙烯醇(PV A)泡沫,大小为15 cm×10 cm×1 cm和15 cm×5 cm×1 cm两种规格,泡沫微孔直径0.2~1 mm,无刺激性、抗张力强、可塑性高,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内带多侧孔的硅胶引流管(规格可供选用);(2)半透性粘贴薄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氧透湿性,可以防止水合细菌入侵;(3)负压吸引装置。
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维持40~60 kPa 负压。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复杂难愈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们对16例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 创面均一次性愈合。
患者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复杂难愈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综合治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明显促进了创面愈合,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复杂难愈合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120-01临床上复杂难愈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见于深度烧伤、撕脱伤等严重外伤后或伴有较复杂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
因为其创面迁延不愈而容易并发感染,在感染控制后又因创面较大、受累组织种类多,修复困难。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笔者对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科室内16例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综合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72岁。
致伤原因:车祸2例,烧伤9例、挤压伤2例、糖尿病足3例。
创面部位肘关节2例,小腿6例,足背及外踝2例,手部2例,足趾部3例,骶尾部1例。
缺损面积1%-4%TBSA。
深度为Ⅲ-Ⅳ°,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血管或骨外露。
2 治疗方法一期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对于界限不清的坏死组织可暂不清除。
用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甲硝唑依次反复清洗创面;设计VSD敷料:根据创面大小裁减或拼接VSD敷料;将设计好的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边缘可间断缝合数针;连接负压源:调整到-60~-120 mm Hg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或间断吸引;术毕安返病房;7-10 d更换一次VSD敷料,新生肉芽组织后创面给予皮片植皮或皮瓣移植覆盖,积极封闭创面。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6期随着现代交通及建筑业的日益发达,车祸伤及工伤所致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传统方法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由于软组织严重损伤,机体局部血运破坏,防御能力低下,容易并发骨髓炎、骨折不愈合、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VSD 是在创面覆盖聚乙烯醇材料并用半透膜密封,连接负压动力源,将创面坏死组织及腔隙分泌物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来对四肢软组织创面损伤(挤压伤、急性软组织损伤、烧伤)等进行治疗,为后期手术和创面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1]。
对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分析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7岁;受伤时间1~9h,平均4.6h。
均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VSD 组、常规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入院后常规清创,彻底清除坏死异物和组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部位。
随后进行修剪,应根据创面大小、形状和数量来进行,准备VSD 材料,充分接触创面,固定周围皮肤,后将整个创面封闭(采用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将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整压力到125~450mmHg。
①留取创面标本并送培养,然后彻底清创,因为坏死病灶产生的溶解酶和细菌毒素等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端。
②用VSD 敷料覆盖创面(VSD 敷料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修剪),使敷料与创面紧密接触,并能置入腔隙内,不留死腔,再将VSD 敷料缝合于创周,硅胶引流管自距创缘3cm 处正常皮肤引出。
③用生理盐水纱布小心擦净血迹,再用干洁纱布擦干皮肤,以75%酒精对创面周边皮肤脱脂,再用干洁纱布擦干皮肤,将VSD 敷料和硅胶引流管用具有单方面透气功能的透明膜与创周皮肤粘贴封闭(注意贴膜时不要将VSD 敷料进行挤压,以免将敷料吸附的液体挤压到创周皮肤而不利于半透明膜的粘贴),粘贴范围应超过创缘5cm。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皮肤下真毛细血管网广泛受损,抗感染能力下降,如不能及时有效填充、覆盖缺损部位,容易导致患者创面无法愈合,伤口感染迁延不愈,造成患者长期反复床边清创、换药,换药时疼痛刺激损伤周围软组织,加重患者损伤处肿胀和疼痛,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容易并发感染、骨髓炎、术后功能障碍,创伤痛苦创面软组织挛缩等。
1992年德国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裘华德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用于创面修复治疗,该项技术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控制创面感染,其加快创面的愈合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中己获得充分肯定,优于传统方法。
在创面面积较大时,该技术刺激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使之可用简单的游离皮片移植手术治疗来消除创面,提高了患者植皮成功率,减少了复杂的皮瓣移植或转位手术。
为评价该方法对修复术前后治疗效果及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现回顾2007年1月—2012年11月,该院对26例外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组26例,男20例,女6例。
年龄4~60岁。
致伤原因:机动车车祸伤22例,重物砸伤4例。
皮肤撕脱伤2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
22例皮肤撕脱伤者6例为双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严重撕脱伤,术前常规对已彻底清创后的创面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实验,用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1.2材料创面敷料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VSD敷料(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含有多侧孔引流管):质软且抗张力强,无毒、多孔、吸水性和透气性好;②多孔引流管(威高医疗器材厂生产的多侧孔医用硬质塑料管):一根或双根多孔结构,便于全方位引流,硬度适中,不易被吸扁塌陷;③透明贴膜(威高公司生产专用半透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透氧和透湿性好,组织相容性好,防水和防止细菌侵入,可观察创面情况,采用中央负压源,带负压表的可调压式引流瓶调节负压大小。
1.3手术方法彻底清创,首先彻底清除创面所有坏死组织、及异物,尽可能不留死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10月临床收治的37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创面,持续吸引治疗6~10 d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
结果 37例患者中32例患者使用vsd治疗6~10 d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5例患者6~10 d后再次行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
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创面;负压封闭引流[中图分类号] r6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0-219-02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治疗效果不显著,2008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通过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37例,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7例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43.60±2.38)岁。
左足19例,右足18例,组织缺损程度由皮肤全层至骨质不等。
单纯皮肤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至深筋膜层16例,软组织缺损9例。
1.2?治疗方法1.2.1?vsd敷料?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含有多侧孔引流管,具有单方面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1.2.2?使用方法?(1)首先彻底清创,清理创面的失活组织达到创面新鲜,彻底创面止血,防止在负压吸引时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如有骨外露可用骨刀刮除表层骨皮质,最好能用正常组织覆盖。
(2)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组合vsd敷料,创面较大可用缝线拼接缝合vsd敷料,较深创面可用“双层法”,创面和vsd敷料大小相同完全覆盖创面,vsd敷料和创面周缘用丝线全层间断缝合[1]。
VSD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丁勇;郭勇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1(024)010
【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持续高效的负压引流,刺激软组织缺损创面肉芽生长,结合游离植皮及皮瓣转移,加速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总页数】1页(P73)
【作者】丁勇;郭勇
【作者单位】643000,四川自贡第四人民医院骨科;643000,四川自贡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
【相关文献】
1.VSD敷料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J], 王合围;郝建桥;申云龙;薛永安
2.VSD敷料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J], 王宝石;王蕴;张玉香;于晋辉;张志利;罗建;王清涛;王新民;付速翔
3.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J], 于书友
4.VSD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郭志豪;刘晓潭;王宏伟
5.VSD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J], 丁勇;郭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