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分析——竞争优势的本质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60
竞争优势分析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对竞争优势的概念、类型以及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期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竞争优势的概念及意义竞争优势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可以体现在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品牌知名度等各个方面。
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竞争优势,能够占据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客户,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获得长期的发展。
二、竞争优势的类型1.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指企业在生产、采购等环节中通过有效的控制成本,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吸引客户。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
2.差异化优势差异化优势是指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使其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差异化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创新的功能、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来实现。
3.专注市场的优势专注市场的优势是指企业将资源集中在特定的市场领域,通过深度挖掘此领域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竞争优势。
三、竞争优势分析方法1. 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以及外部威胁,确定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2.五力模型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方法通过评估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替代品的威胁,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方法通过评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确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优势环节,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环节实现竞争优势。
四、竞争优势的案例分析以苹果公司为例,它在市场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首先,苹果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如iPhone、iPad等,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苹果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使得其产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竞争力的本质在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产品越来越丰富,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的越来越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整个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现代农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我们普通百姓可以比过去的皇妃吃到更多的新鲜瓜果;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穿着比过去更加舒适贴身轻薄和健康的衣服;随着汽车、高铁、飞机等交通业的发展,天涯咫尺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时空距离对我们的约束越来越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等产品的出现,即时通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
在享受这些产品给我们带来便利的背后,是无数给我们提供这些产品或间接提供产品的企业,是企业支撑了我们的经济生活,不但给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产品,还提供了我们大多数人工作获取报酬的谋生岗位,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经济组织。
在我们享受越来越多丰富的产品,货比三家不断优化选择时,其背后是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
1、企业的发展规模曾经风光一时的传呼机、VCD、录像机等产品及企业都早已被人们淡忘;智能手机、网络购物、3D打印、混合动力汽车等产品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
在市场的选择中,不断的有企业被淘汰,也不断的有新的企业诞生。
满足人们生活消费偏好,能为顾客带来更大价值的企业,才会受到顾客的青睐,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被遗弃。
每家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赢得顾客和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断努力,就在为生存和发展而在苦苦追寻和探索,就在谋求让企业长生不死的秘方。
企业能发展到多大的规模,科斯(Ronald Coase)用交易费用学说解释了企业所能达到的边界;当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等于市场交易费用时,此时的企业规模就是企业的最大规模,超过此规模,企业由于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就会发生亏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诞生和消亡的速度惊人,企业如何做才能生存?能以怎样的速度发展?这些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胜出。
企业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取得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C. K.Prahalad)和哈默尔(G. Hamel)将企业能够持续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怎样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具不具有竞争优势。
要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什么。
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明确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是探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
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依据企业管理学、经营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等理论和实践提出来的。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各自信奉的学派出发持有几种不同观点:1.传统或古典经济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
这种观点自亚当·斯密创立的“比较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贸易理论”源远流长,其佐证是二战后的日本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亚洲“新四小”企业,它们之所以获得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就是其拥有丰富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及其劳动力价格偏低所致。
2.经济历史学或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经济体制及制度在形成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有力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要增强竞争力,首要的因素是使其经济面向市场并相应缔造现代经济体制。
3.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实际是以工业化来消除发展中国家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实行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
4.增长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更能决定一国或地区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来源于效率和技术创新,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和教育。
5.企业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除了靠工业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外,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生产和推销方面比别国的同类企业更强。
6.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这两个机构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实物与价值形态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的管理。
第4章内部环境分析: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及重要性;●定义与区分资源、能力概念●了解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内涵;●领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标准;●熟练掌握内部环境分析的IFE矩阵分析法。
一、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要素的分析归纳出若干能够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要素,即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
二、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弄清企业现状,包括资源、能力、已有业绩和存在问题等,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可自行控制的;●了解企业现已确定的将在战略规划期内实施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并预测其成效(因这些措施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都必须考虑);●明确自身同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和劣势。
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回答“企业可以做些什么”,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则主要回答“企业能够做些什么”。
三、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来说,21世纪的竞争格局要求决策者们有这样一种思路,即根据企业特定的资源与能力来确定企业的战略,而不是严格地按照企业的运行效率来确定战略。
当企业能满足外部环境对运行效率的要求时,战略竞争优势随之面生。
但同时,也必须运用它自己独特的能力来获得一种实际的竞争地位。
因为21世纪的外部环境要素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也越来越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战略要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及时改变的行为也是难上加难。
唯有企业利用其特有的能力来形成竞争优势,并超越竞争对手,或者以其核心竞争力来形成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超越的障碍,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四、企业资源与能力1、企业资源企业的资源(Resources)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有形和无形输入,形式多种多样,从唾手可得的普通投入要素,到高度差别化的资源。
表4-1:资源的分类资源不等于能力。
虽然资源有重要价值,但仍然不是能力。
能力可分成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两部分。
3、企业价值链(1)企业价值链的概念迈克尔·波特(1985)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竞争战略的本质及差别化竞争战略的本质及差别化竞争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的总称。
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差异化。
因此,竞争战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 市场定位:竞争战略的第一步是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这是指企业选择一个与自身资源与能力相匹配的市场领域和目标客户群,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竞争方式和发展路径。
市场定位的核心在于寻找市场空白和差异化定位,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市场定位是竞争战略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从而有效地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 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的本质是寻求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所拥有的独特的能力和资源,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优势地位,并能够实现盈利增长。
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专业化优势等。
其中,差异化优势是竞争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种竞争优势,通过不同寻常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3. 组织能力:竞争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包括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只有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企业才能够有效地实施竞争战略,并使其持续产生成效。
例如,差异化竞争需要企业具备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推出高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取得差异化优势。
竞争战略的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独特的产品、服务、渠道、品牌或形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获得竞争优势。
差别化竞争战略的核心在于寻找市场上的差异化定位,通过为目标客户提供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赢得市场份额。
在竞争战略中,差别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通过差别化,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从而实现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定价,并能够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2011年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精讲笔记第三章战略分析——内部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第一节战略的内部因素分析在对企业进行详尽而全面的外部环境分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内部分析找出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从事一系列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些活动形成了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链条,而价值的创造就是源于顾客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链条。
为了从事这些活动,企业需要具备条件相应的资源以及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然而要案形成战略价值,企业就必须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
企业使用优于竞争对手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为顾客创造优越价值,这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也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本质。
一、企业内部资源的构成(一)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合,包括资产、生产或其他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
按照竞争优势的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
企业的资源主要分为三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
1.有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企业的土地、厂房、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是企业的实物资源。
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用来投资或生产的资金,包括应收账款、有价证券等。
有形资源一般都反映在企业的资产中。
但是,由于会计核算的要求,资产负债表所记录的账面价值并不能完全代表有形资产的战略价值。
2.无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计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
尽管无形资源难以精确量化,但由于无形资源一般都难以被竞争对手了解、购买、模仿或替代,因此,无形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例如,技术资源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它主要是指专利、版权和商业秘密等。
技术资源具有先进性、独创性和独占性等特点,使得企业可以据此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商誉也是一种关键的无形资源。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30137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分四、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五、课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开设系(部):工商管理系七、先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运筹学、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目】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丰富以及对于生产理论深入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步成为较为完整体系。
本课程讲述基本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介绍有关企业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提供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生产理论并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及掌握MRP、JIT、ERP等先进生产方式。
坚持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最新发展,结合案例和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生产与运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基本职能基本要求:理解社会组织概念,社会组织基本职能,服务业兴起基本原因,理解生产概念并且了解生产概念扩展,掌握生产运作管理概念。
重点:社会组织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生产运作分类基本要求:理解生产运作两种基本分类:掌握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基本特征。
重点: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基本特征第三节生产运作类型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类型划分类型,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特征,掌握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途径。
重点:不同生产类型特征;难点: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途径第四节能力与需求匹配基本要求:理解供需链概念,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管理影响,掌握如何使生产运作能力适应需求变化,了解理想供需关系:准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