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摔跤》教研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摔跤》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摔跤》。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摔跤》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人物描写展开,意在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详细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摔跤的具体过程,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聪明灵活和胖墩儿的沉稳。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
但在实际的阅读与写作中,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学情的把握。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腕等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产生情感共鸣。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法上: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主要会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归纳,以多媒体辅助。
为此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上课开始,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会采用谈话导入。
部编版五下《摔跤》说课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摔跤》,(p1)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预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p2)一、说教材1、课文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摔跤》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这一单元编者还选编了《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三篇课文,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在于:一是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二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摔跤》作为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如果能够借助它让学生掌握阅读和表达方法,实现教材的编写目的,将会为以后三篇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示范的作用。
(p3)2、课文内容分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篇课文,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p4)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等。
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
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p5)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单元训练重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三个维度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揣摩小嘎子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课《摔跤》说课稿(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摔跤》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写。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摔跤的趣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和顽皮捣蛋,展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
在本课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的动词,如“蹦、跳、追、扑、抓、挠”等,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摔跤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课文还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如“我们追得上火车,比兔子还快”、“他扑过来,像一只大狗熊”等,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形象动词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珍惜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形象动词的运用,体会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谈论自己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摔跤的美好回忆。
b.简介作者:介绍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自主学习a.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自行解决。
b.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精讲细读a.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动词和修辞手法,如“蹦、跳、追、扑、抓、挠”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