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工业4_0_背景下的汽车物流趋势_张岚
- 格式:pdf
- 大小:218.84 KB
- 文档页数:4
推动我国汽车物流市场的大发展
白木
【期刊名称】《上海机电进出口贸易》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一、我国汽车物流市场空间大汽车流通是较复杂的供应链体系,最主要的是采购供应、运输配送两个系统。
采购供应系统主要是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运输配送包括生产企业内部的零配件配送和企业外部配送,是汽车物流中的关键环节。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白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9.22
【相关文献】
1.推动我国汽车模具业的大发展 [J], 胡兴军
2.浅析以创新物流的形式推动农机市场的大发展 [J], 刘宝山
3.办好《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大发展 [J], 张学明
4.海外OEM将推动我国原料药市场大发展 [J],
5.用装备创新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 [J], 魏莹;王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德国一项惊人调查结果看看工业4.0怎么啦
当我们仔细地阅读MHP研究工业4.0汽车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定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20世纪70年代某知名石油公司的广告语,要做的事情很多,让我们开始吧。
该研究表明,23%的汽车供应商在参加这次调查后才知道工业4.0这个概念,而参加此次调查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对此概念了解的居然更少只有66%知道这一概念。
与之不同的是,机械和设备制造行业是工业4.0的典范,92%的企业已经对工业4.0这个关键词非常熟悉了。
传统的生产线在数字化的汽车生产中还有存在的意义么?至少现在还很难找到比它更有效的生产方式
调查过程中,针对工业4.0对其行业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对受访者进行了询问,结果显示:汽车行业中只有53%的受访者对工业4.0做出了高或者很高的评价。
OEM行业的受访者中有58%认为工业4.0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而在机械和设备制造行业中则有79%的受访者相信工业4.0会在行业中起到很大或者非常大的作用。
操作层尚不了解工业4.0
此外,研究还表明,受访者对工业4.0的了解程度随着层次水平递增:85%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都已熟知这一概念,然而在操作层中却仅有44%才开始稍稍对此有所了解。
正因如此,大家已经开始努力思考在哪些方面存在改善的可能性。
为了不掉队,汽车制造商们也在大力进行规划。
2015年4月在Paderborn举行的题为2015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智能技术系统的大会上,一些讲座引起了汽车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兴趣。
例如,来自Fraunhofer劳动经济和组织研究所(IAO)的Stefan Gerlach博士展示了。
简述国内外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物流行业也在不断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物流系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安全性。
例如,智能化物流系统可以通过 GPS 定位技术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路线,提高物流的可视化程度,降低物流风险。
二、绿色化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汽车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物流系统可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物流的可持续性。
例如,绿色化物流系统可以采用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等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
三、全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汽车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物流系统可以提高物流的跨国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例如,全球化物流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跨国物流网络,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物流的全球化竞争力。
四、多元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物流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物流的个性化程度。
例如,多元化物流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如快递、仓储、配送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浅谈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工业4.0已经逐渐成为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汽车制造业也不例外。
工业4.0是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理念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智慧工厂的目标。
在汽车制造业中,工业4.0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会对汽车制造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智能工厂的建设将成为主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汽车制造业将会实现智能化的生产。
智能工厂将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生产计划和商业运营都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智能工厂还将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定制化生产将成为新趋势借助工业4.0的技术,汽车制造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汽车制造商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生产,实现定制化生产。
这将大大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三、物联网技术将彻底改变汽车制造业车联网技术的普及将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人、车辆与环境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出行。
汽车将成为巨大的数据终端,与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各个环节实现互联,为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车联网技术还将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出行,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改变用户的用车方式和消费习惯。
四、人工智能将完善汽车制造流程在汽车制造中,人工智能将更好地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模拟和预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减少设计和制造成本。
在生产流程中,人工智能将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产品质量控制中,人工智能将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智能监控和改进,减少产品质量缺陷,提高客户满意度。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推动智能制造的源动力——工业大数据近年来,随着工业4.0、先进制造等新概念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不断取得突破,制造业被推到新一轮工业大变革的风口浪尖。
全国范围内,一片欢欣鼓舞的繁忙景象,似乎一夜之间就可以打造无数座智能工厂,仿佛引进了一套MES系统就实现了智能制造的升级。
然而,当一阵风过,绚烂缤纷的荣光背后又剩下些什么?又能为制造业的真正崛起带来什么转机? 无论是新的概念也好,新技术也罢,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恐怕都是空中楼阁而已。
而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过程就是最好的明证。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欧美为首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变革,工业大数据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挖掘价值、推动变革的重要手段。
易往信息,时刻关注着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最新技术发展状况,并能很好地将这些最新前沿技术放到实际生产加以实践应用,内化成为易往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为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服务。
工业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易往的解决方案中,通过MES、WMS、SCM等模块及易往智能装备对工业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协助企业决策者在产品需求获取、产品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及回收的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个阶段在智能化设计、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等场景下实现智能制造。
其中,在供应链管理环节,易往的解决方案将引入的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配送体系优化与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几个方面。
比如,在生鲜运输途中,我们通过RFID、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获取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对生鲜、冷链运输车的贮藏情况、温度、运输距离、当前环境等实时状态进行跟踪监控,并据此随时制定及时准确的相应策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人。
汽车产业关于物流基础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目录摘要 (2)前言 (3)第一章汽车物流的概念 (4)1.1物流与汽车物流的概念 (4)1.2汽车物流与普通物流的差别 (4)第二章长城汽车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5)1.1长城汽车物流企业概况 (5)1.2长城汽车的发展现状 (5)2.1长城汽车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 (7)2.2长城汽车物流公司存在的问题 (7)第三章长城汽车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9)3.1中国汽车物流发展概况 (9)3.2长城汽车物流发展趋势 (9)参考文献 (12)汽车产业经历了几十年历程的标准化、规模化大生产后,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相对过剩、利润率严重下滑。
汽车业作为昔日世界经济强国传统行业的巨人,在信息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还能重振雄风吗?对于这个问题,世界各大厂商见解不一,但有一点他们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即控制汽车物流成本。
从2006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先前出现的自主品牌慢慢拥有自己的技术逐渐壮大与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中争夺份额,但是在成本控制中却始终赢不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主要是技术问题和物流成本;汽车物流是所有行业物流中最复杂、最具专业的物流领域之一。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
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
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汽车物流成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因素,通过资源整合来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自主品牌的物流发展趋势将会是如何呢?本文以长城汽车为例分析介绍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以及提出解决汽车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物流、中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发展趋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
工业4.0时代的发展态势及企业的应对策略引言工业4.0时代,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工业制造将与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本文将探讨工业4.0时代的发展态势及企业的应对策略。
工业4.0的发展态势工业4.0时代,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涵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它将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实现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无缝对接,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以下是工业4.0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1.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制造业将实现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
智能制造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云计算和大数据:工业4.0时代,企业将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管理和分析生产和销售数据。
这将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并实现远程监控和设备故障预测。
3.物联网:工业4.0时代,物联网技术将实现设备、产品和生产线的互联互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4.人工智能: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过程中。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
5.个性化定制:工业4.0时代,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通过集成生产线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的应对策略在工业4.0时代,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下是企业可以采取的几种应对策略:1.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只有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人才培养:企业应培养具有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将成为企业实施工业4.0的核心力量,推动企业的创新和转型。
225理论研究0 引言 “工业4.0” 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对工业届乃至整个社会的颠覆性革命,它是改变现行制造业思维、生产模式甚至整个社会的创新模式。
1 “工业4.0”概念 “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发展史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叶,其标志为:电气化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次大战之后,其标志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IT)提高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概念的出现,促成了对“工业4.0”概念的构想。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人起初只是构想通过物联网媒体来提升他们的制造业水平,保持其制造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随后,德国成立了“工业4.0 工作组”,并于2013 年4 月发布了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 战略的建议》,在德国工程科学院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同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从而将“工业4.0”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
“工业4.0”其实就是实现“智能工厂”。
“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
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有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 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1]。
2024年汽车货物运输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货物运输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近年来,全球汽车货物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本文将对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1. 市场概述汽车货物运输市场是指利用汽车运输货物的市场。
目前,这一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1.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目前,全球汽车货物运输市场规模已达到X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增长、贸易活动增加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等。
1.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主要由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和小型运输公司共同组成。
大型物流企业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小型运输公司则通过定制化服务和灵活性获取竞争优势。
1.3 政策环境政府在促进汽车货物运输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方面,许多国家鼓励发展物流产业,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行业规范和安全监管。
2. 市场驱动因素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关键驱动因素:2.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动性和贸易活动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带动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增长。
2.2 贸易活动增加全球贸易活动的增加将推动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汽车货物运输市场将承载更多的货物运输需求。
2.3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汽车货物运输市场在电商物流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电商行业提供准时、可靠的配送服务。
3. 市场前景分析3.1 技术创新带来机遇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为汽车货物运输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3.2 地区间交通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物流需求也将增长。
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开发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4)第2章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概述 (4)2.1 汽车制造业仓储与物流系统基本概念 (4)2.1.1 汽车制造业特点 (4)2.1.2 仓储与物流系统功能 (5)2.2 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关键技术 (5)2.2.1 信息化技术 (5)2.2.2 仓储设备技术 (5)2.2.3 无人驾驶技术 (5)2.2.4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5)2.3 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发展趋势 (5)2.3.1 智能化 (6)2.3.2 网络化 (6)2.3.3 绿色化 (6)2.3.4 服务化 (6)第3章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系统设计 (6)3.1 自动化仓储系统总体设计 (6)3.1.1 设计目标与原则 (6)3.1.2 系统架构 (6)3.1.3 系统功能 (6)3.2 仓储设备选型与布局 (6)3.2.1 货架系统 (6)3.2.2 搬运系统 (7)3.2.3 存储系统 (7)3.2.4 仓储设备布局 (7)3.3 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3.3.1 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7)3.3.2 系统流程设计 (7)3.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7)3.3.4 系统界面设计 (7)3.3.5 系统实现 (7)第4章汽车制造业自动化物流系统设计 (7)4.1 自动化物流系统总体设计 (7)4.1.1 设计目标 (7)4.1.2 设计原则 (8)4.1.3 系统架构 (8)4.2 物流设备选型与布局 (8)4.2.1 仓储设备 (8)4.2.3 布局设计 (8)4.3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4.3.1 系统功能 (8)4.3.2 系统实现 (9)4.3.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9)第5章仓储与物流系统集成技术 (9)5.1 系统集成概述 (9)5.2 仓储与物流系统接口设计 (9)5.2.1 接口设计原则 (9)5.2.2 接口设计内容 (9)5.3 系统集成策略与实施 (10)5.3.1 系统集成策略 (10)5.3.2 系统集成实施 (10)第6章仓储与物流系统自动化设备控制技术 (10)6.1 自动化设备控制技术概述 (10)6.2 常用自动化设备控制方法 (10)6.2.1 传感器控制技术 (11)6.2.2 电气控制技术 (11)6.2.3 控制技术 (11)6.2.4 通信控制技术 (11)6.3 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6.3.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11)6.3.2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11)6.3.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2)6.3.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2)6.3.5 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 (12)第7章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12)7.1 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概述 (12)7.2 调度算法研究 (12)7.2.1 遗传算法 (12)7.2.2 蚁群算法 (12)7.2.3 粒子群优化算法 (12)7.3 优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案例 (13)7.3.1 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路径优化 (13)7.3.2 基于蚁群算法的物流路径规划 (13)7.3.3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生产调度 (13)第8章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13)8.1 信息技术概述 (13)8.2 仓储与物流系统信息管理 (13)8.2.1 仓储信息管理 (13)8.2.2 物流信息管理 (13)8.3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14)第9章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14)9.2 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14)9.2.1 安全管理策略 (15)9.2.2 技术防护措施 (15)9.2.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5)9.3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15)9.3.1 可靠性分析 (15)9.3.2 可靠性评估 (15)第十章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实施与展望 (15)10.1 系统实施策略与步骤 (15)10.1.1 实施策略 (15)10.1.2 实施步骤 (16)10.2 案例分析 (16)10.2.1 企业背景 (16)10.2.2 系统实施 (16)10.3 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汽车工业大格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本刊年终专稿(三)张明生
【期刊名称】《《汽车与配件》》
【年(卷),期】2007(000)051
【摘要】我国汽车工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对外开放20多年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国内的汽车制造技术,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之一;但要成为汽车强国所必需具有的整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却依然缺乏。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张明生
【作者单位】上海汤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本刊年终专稿(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 [J],
2.2005年展望(三)--本刊年终专稿 [J], 久陵
3.浅析世界汽车工业大格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 [J], 张明生
4.本刊年终专稿2007年乘用车市场总汇 [J],
5.世界汽车工业大格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本刊年终专稿(三) [J], 张明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勇攀工业4.0高峰我国能源装备离其还有多远?
工业4.0是德国技术装备攀登计划,旨在进一步巩固德国在重大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国际顶尖位置,提升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工业4.0是继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和自动化(工业3.0)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融合的智能化。
工业4.0一经提出并在我国掀起层层浪花,A股市场还几度出现工业4.0概念股投资热潮。
推荐在国内,尤其是核电、大型水电、火电、特高压输变电等能源装备,一方面是规模效益和高性价比优势渐趋式微,另一方面核电、特高压电网等高端装备高呼出海,此刻作为制造业传统强国的德国提出工业4.0,不免触动了一直有着赶超情节的我国国内业界的敏感神经。
我国版
工业4.0推荐据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介绍,德国提出工业4.0主要是因为出口下滑,同时与中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自身产业优势明显,想率先推出标准占得先机。
左世全认为,国内之所以如此关注工业4.0也是源于制造业的隐忧,一方面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在上升,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化解。
事实上,与德国工业4.0同时,为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技,美、日等制造业大国均提出各自版本的工业4.0计划。
美国近年提出重振制造业,实施再工业化,日本也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
近几年,国内主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并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
在业界看来,我国力。
浅谈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工业4.0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汽车制造业也逐渐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它将极大地改变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以及人机协作方式。
本文将对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智能制造工业4.0技术的发展,将使汽车制造业更加智能化。
智能制造是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核心应用之一,它将使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包括设备、工件、零部件的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技术等将会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车间,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在智能制造方面,汽车制造业将会涌现出更加智能的制造设备,例如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搬运设备、智能激光焊接设备等。
这些设备将大大提高汽车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工业4.0智能制造技术还将使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将迎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新时代。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工业4.0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将使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在数字化设计方面,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利用CAD、CAM等设计软件进行产品的三维建模和仿真,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
通过数字化设计,汽车制造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数字化制造方面,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智能制造。
通过数字化工艺规划和工艺仿真技术,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实现生产工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生产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互联化。
通过物联网技术,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过程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10.16638/ki.1671-7988.2019.14.083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的研究杨文兴1,闫小倩1,夏洪恩1,费鹏1,杜钟博1,张祎1,王瑞平1,2(1.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336;2.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摘要: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背景,介绍了工业4.0及其内涵,工业4.0是智能化的时代,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作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生产,结合我国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制造业对工业4.0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工业4.0;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国经济新常态;智慧工厂中图分类号:F41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4-242-03The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Solution of Industry 4.0 on ChineseManufacturing IndustryYang Wenxing1, Yan Xiaoqian1, Xia Hongen1, Fei Peng1, Du Zhongbo1, Zhang Yi1, Wang Ruiping1,2 ( 1.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Ningbo 315336;2.Zhejiang Geely Royal Engine Co., Ltd., Zhejiang Ningbo 3158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4.0 and its concept were introduced. Industry 4.0 is an intelligent era, which based on CPS for digital and networked produc -tion.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4.0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s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solution of industry 4.0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was demonstrated.Keywords: Industry 4.0; CP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Big data;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y; Smart factory CLC NO.: U416.4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4-242-03前言近几年,随着网络设施的快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像3D打印、大数据等技术在诸多行业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产业,汽车工业依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产品发明、产品发展、产出迅速扩大和以更新需求为主的市场成熟阶段。
从整体上讲,从90年代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步入以更新需求为主的成熟市场阶段,但部分市场还处于产出迅速扩大的市场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就是处于这一发展阶段。
一、世界汽车整车产业竞争格局(一) 整车产品结构按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法,汽车行业一般分为四类: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载货车和大型客车。
根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2001年全球汽车的年产量为5577万辆左右,比2000年下降3.9%,其中轿车要占总产辆的70%以上(见表1),是汽车行业的主体;轻型商用车(主要包括轻型客车、皮卡、越野车以及多功能车等)要占总产量的25%左右,位居其次。
由于轿车集制造技术、化工技术、能源技术、电子技术于一身,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就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来说,许多厂商整车产量中的大部分都为轿车产品,例如2001年排名前15位的汽车厂商中(表2),其轿车的比重都在50%以上。
可见,轿车生产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汽车厂商在国际化竞争中求得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1 2001年世界汽车产品构成车型 产量(万辆) 占总产量比例(%) 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轿车 3953.8 70.9 -3.2 轻型商用车 1427.7 25.6 -4.9重型载货车 179.6 3.2 -12.8 大客车 15.7 0.3 0.7总计 5577 100% -3.9资料来源: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报告。
表2 2001年汽车制造商排名 单位:万辆序号 厂商 轿车 轻型商用车重型载货车大型客车总产量 轿车所占比重(%)1 通用(美) 466.4 291.9 — — 758.2 61.52 福特(美) 369.9 297.7 — — 667.6 55.43 丰田(日) 502.1 98.4 4.5 0.43 605.5 82.94 大众(德) 488.1 20.4 1.9 0.45510.9 95.55 戴—克(德)239.3178.5 17.1 15.3436.4 54.86 标致-雪铁龙(法)271.039.2—— 310.287.47 本田(日) 260.9 6.5 — — 267.4 97.68 日产(日) 196.7 56.8 2.2 0.15 255.9 76.89 现代—起亚(韩) 208.8 39.8 1.9 1.4 251.8 82.910 菲亚特(意) 192.9 35.9 10.7 1.4 240.9 80.011 雷诺(法) 207.0 30.5 — — 237.5 87.212 三菱(日) 124.2 37.8 2.5 0.23 164.8 75.413 铃木(日) 116.2 37.9 — — 154.1 75.414 马自达(日) 78.0 17.7 — — 95.7 81.515 宝马(德) 94.7 — — — 94.7 100.0合计 5051.6资料来源:OICA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