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二)——必备知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P22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P25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P28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P32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题目一:
题目:太阳属于下面的天体组成之一吗?太阳属于下面的天体组成之一吗?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彗星
答案: B. 恒星 B. 恒星
题目二:
题目: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少个自然卫星?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少个自然卫星?
A. 0个
B. 1个
C. 2个
D. 多个
答案: B. 1个 B. 1个
题目三:
题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太阳和地球是同样大小的
C. 月亮和地球是同样大小的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答案: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D. 太阳是地球的母体
题目四:
题目:太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太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A. 火焰
B. 熔岩
C. 湍流
D. 气体
答案: D. 气体 D. 气体
题目五:
题目:地球上的大气层各层的顺序是什么?地球上的大气层
各层的顺序是什么?
A.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热层、外层
B. 外层、热层、臭氧层、云层、对流层
C. 对流层、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D. 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外层
答案: C. 对流层、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C. 对流层、
云层、臭氧层、平流层、外层
题目六:
题目:下面哪个物体可以发出光?下面哪个物体可以发出光?
A. 石头
B. 树叶
C. 云
D. 太阳
答案: D. 太阳 D. 太阳
---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班级:姓名:一、填一填: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5、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6、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有(霜)(雪)(冰)(露)(云)(雾)(水蒸气)。
7、自然界中的水存在于三种状态,有(气)态的水蒸气、(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
二、请你猜一猜。
1、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在冰。
(√)2、天晴了,水洼里的水很快干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飞到空气中了。
(√)3、虽然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但我们也是能看见的。
(X)4、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X)5、观察温度计上刻度时,视线要仰视。
(X)6、温度越高,水蒸发得就越快。
(√)7、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8、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而凝结成的小水滴。
(√)三、选一选。
1、在温度计上刻有一个“℃”的刻度,就是( A )温度计。
A、摄氏B、华氏C、不一定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C )。
A、0 ℃——100 ℃B、0 ℃——37 ℃C、35 ℃——42 ℃3、水蒸气在低空遇冷不会形成(A)。
A、云B、雾C、露D、霜4、夏天,在雪糕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A、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B、雪糕里的水蒸发变成的水蒸气C、雪糕里的水5、把水加热到(C)℃时蒸发最快。
A、10 B、80 C、100四、问答题。
1、你知道温度计有几种?答:体温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干湿温度计和高温计。
2、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你能说一说吗?答:湿衣服变干了、人流的汗水干了、洒在地上的水没了、擦湿的黑板变干了。
3、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答:水的特点是: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易混易错 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 )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 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在参照物的××方向××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北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滑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滑冰刀在冰上的运动。
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或滚动,如车轮在地上的运动。
例:下列运动中,属于滑动的有(),属于滚动的有()。
A、行驶中汽车的车轮B、玩滑梯C、雪橇在冰上运动D、皮球从斜坡落下解析: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处于转动状态,是滚动;玩滑梯时,人体与滑梯的接触面没有改变是滑动;雪橇在冰上运动方式是滑行,属于滑动;皮球是球体,从斜坡落下时,会滚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检测卷一、填空题。
1.要精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________来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是________。
2.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不断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________;温度不断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________。
3.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活动中,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________。
4.冰融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保持在________℃,直至冰全部融化成水。
5.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_____,此时水需要________热量。
6.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________;持续加热时,水会沸腾。
7.空气中的________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________。
8.雪和霜是________态的水,它们一般出现在________季。
二、判断题。
9.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0.水结冰后有了固定形状,并且会沉在水底。
()11.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上升。
()12.环境温度(高于0℃)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3.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14.给水加热时,水上方出现的“白汽”是水蒸气。
()15.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16.早晨树叶上形成的露珠属于蒸发现象。
()17.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18.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
19.下面使用温度计正确的是( )。
A.B.C.20.下图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 )。
A.31℃B.84℃C.-31℃21.下面对水结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向周围放热,周围温度升高B.水从周围吸热,周围温度降低C.水向周围放热,周围温度降低22.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 )。
A.凝结B.融化C.蒸发23.教室内的冰在( )的环境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A.0℃B.10℃C.-10℃24.冰在没有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 )。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一、选择题(20分)1.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
A.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方向不变B.月球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哪一面都是一样的C.月球绕着地球转动,地球也绕着月球转动2.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到圆B.由圆到缺C.先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3.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背光B.向光C.无法确定4.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B.方的C.平的5.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
A.一周B.一个月C.一年6.地球上的水资源大多数是以()的形式存在的。
A.固态B.液态C.气态7.如图所示,是一张世界地球,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地是方的B.地球是海洋占的面积比陆地大C.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8.下面的现象能说明地球是圆的是()。
A.我们看到天空像一个大圆盖把地球罩住B.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C.发生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
9.关于地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动B.太阳绕着地球转C.地球是不动的10.对于月球外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总是正面对着地球C.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一样的二、填空题(14分)11.太阳、地球、月球相比,体积最大的是( );(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2.影子的产生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随着月亮在星空中每天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我们看到它的_______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__________,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左右,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_________。
14.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先变_______后变_______,在______时候影子最短。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2分,共30分)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球是恒星。
()2.月球不会发光,我们平常看到月球“发光”其实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3.日晷上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一致的。
()4.太阳和月球本来就是一样大的,所以我们看到它们也是一样大的。
()5.月球、镜子和太阳都是光源。
()6.月相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8.用手电筒照射篮球,它在屏上的影子是方形的。
()9.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10.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11.月球一会儿变成弯的,一会儿变成圆的,所以有月相的变化。
()12.天空中的云是一种天然的遮光物,它能遮挡太阳光。
()1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的。
()14.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有太阳,多云和阴天的时候天空中没有太阳。
()15.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用球来模拟月球表面。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空2分,共40分)1.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会发光,月球不会发光。
B.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C.太阳离我们近,所以看上去总是圆圆的。
2.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
A.柱状图B.折线图C.维恩图3.使用日晷测影子的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②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A. ②④①③B. ①②③④C. ④②①③4.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从缺变圆B.从圆变缺C.从圆变缺再从缺变圆5.如果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影子朝向北边,我们可以推断出现在是()。
A.上午B.下午C.中午6.一天上午9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6米,一小时后测得的大树影子会()。
A.不变B.大于6米C.小于6米7.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学号:姓名:班级:一、填空题(12分))。
1、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高度越低,地球上物体产2、太阳高度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生的影子越()。
3、一般情况下,月亮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面积的(),保证动植物呼吸的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环境。
),和适宜生存的((。
),)③是((5、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②是③②①);遮挡物距离光屏越远,产生的影子6、光源距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越(10分)二、判断题。
()(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 2 3、每光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4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面向着地球的一面,)()、太阳表面有时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称为“黑子”。
(6.7、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8、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三、选择题。
(20分)1、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 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高→低→高B. 低→高→低C、低→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云层越厚看起来越白B、云层越厚看起来越黑C、云的黑白与云层薄厚无关4、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能转动B.很大C、有生命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B. 太阳是个气态的球体C、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小6、端午节那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A. B. C.7、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最终我们发现()。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15课时《植物的花》练习一.填空题1.观察木棉花的结构可知,由、、、四部分组成。
2.在科学研究中,生物学家常常使用的方法来了解植物体的结构。
3.经过观察知道一朵花包括、、、等结构。
4.请在下列图片中填写花的构造。
5.蕊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由组成的花冠和组成的花萼也是花的组成部分。
6.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花来和花两类。
二.判断题1.不同的花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结构。
()2.自然界中的种类繁多的花的组成部分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3.我们在解剖一朵花时的顺序是由内到外。
()4.白菜花是完全花。
()5.桃花是不完全花。
()6.桑树花是完全花。
()7.杨树花、柳树花缺萼片、花瓣、雄蕊或雌蕊。
()三.解答题请写出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四.实验题补充题目1.选择一朵花,用按分离花的各个部分。
2.使用镊子的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而不是。
注意,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3.解剖要求:解剖时要按照由到的顺序撕下各部分,解剖操作中要细心,不要了被解剖的部分。
要把撕下的各部分进行,摆好,摆起齐。
答案:一.1.花萼、花冠雌蕊雄蕊2.解剖3.花萼、花冠、雌蕊、雄蕊4.5.雄雌花瓣萼片6.完全不完全二.1.× 2.√ 3.× 4.√ 5.× 6.× 7.√三.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
在一朵花中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
四.1.镊子顺序2.基部上部安全3.外里损坏分行分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单选题1.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
A.陆地比海洋大B.海洋比陆地大C.两者一样大2.下列证据中,不能支持“地球是球形的”这一观点的是()。
A.人们用望远镜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B.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C.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的,其他星球也是球形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适合人类居住B.月球也像太阳一样会发光C.地球上的涨潮和退潮主要与月球的引力有关4.()这天我们看不见月相。
A.农历每月初一B.农历每月十五C.农历每月二十三5.下列物体中,()是光源。
A.月球B.镜子C.点亮的日光灯6.在模拟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中,下列方法可让影子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是()。
A.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B.改变光的照射角度C.改变光照的亮度7.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
A.海洋B.岩石C.空气8.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行星B.恒星C.卫星9.上午8时到11时,旗杆的影子会()。
A.变长B.变短C.一样长10.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的()会发生变化。
A.大小B.形状C.方向二、判断题11.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背面看不到环形山。
()12.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
()13.阳光强烈时,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太阳光很容易刺伤眼睛。
()14.地球上的水不断流入海洋,总有一天海洋中的水会溢出来。
()15.从地球仪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6.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17.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6。
()18.只要有光照到物体上,就会产生影子。
()19.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都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20.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
三、填空题21.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A、没有变化B、下降C、有变化D、上升2、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
A、温度B、气候C、热量D、环境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A、俯视B、平视C、仰视D、斜视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的水能凝固成()的冰,()的冰能融化成()的水;( )的水会蒸发成()的水蒸气,()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的水。
A、液态B、动态C、固态D、静态E、气态F、变态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B、摄尔休斯C、阿尔伯特D、伽利略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B、动态C、固态D、变态E、气态F、静态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3、测量水温的方法:()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可以用()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运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的风声,的雨声,的读书声……声音的世界,藏着很多奥秘。
2.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它是以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
3.物体因而发出声音。
4.我们在说话时震动的部位是。
5.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高低叫做。
6.在弦乐器中,琴弦越粗越长,音调就越,琴弦越细越短,音调就越。
7.冬天,北风呼啸,这是发出的声音。
8.和、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9.外面吵闹时,关上门窗是为了。
10.耳朵分为。
三部分。
二、我会选。
(每题2分,共20分)1.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
A.固体、液体、气体B.液体、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液体D.液体、气体、固体 2.我们说明星的歌声好听是说他的(。
)。
A.声音的音量大B.声音的音色好C.声音的腔调高D.声音的音质好3.上课时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申明声音能在()中流传。
A.固体B.液体C.空气4.在瓶内放一个小球,用嘴吹瓶子,瓶子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小球在跳动,这是因为(。
)。
A.瓶内空气振动发出声音B.小球跳动发出声音C.瓶子振动发出声音5.鼓膜的振动通过()传给耳蜗。
A.听神经B.外耳道C.听小骨6.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由()产生的。
A.空气振动B.琴弦振动C.琴板振动7.敲锣时,声音主要是()振动发出来的。
A.锤B.手C.锣面8.钢琴上的不同的键弹出的音调不同,是因为()。
A.琴键表面振动的幅度不同B.琴键表面震动的频率不同C.琴键带动的金属片震动的频率不同9.身处嘈杂的环境里时,下列不能保护自己听力的做法是()。
A.戴上耳塞或捂住耳朵B.静静地站在原地听声音从哪里来C.快速离开噪声大的地方10.上面说法精确的是(。
)。
A.物体的音调有高有低B.声音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速度来决定C.任何物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三、我是小裁判。
小学学霸作业本科学三年级下册JK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精彩补白。
1、糖拌花生是固体的----------,而筛沙子是固体的----------。
2、固体混合后重量---------,体积--------------。
液体混合后,重量-----------,体积----------------。
3、-------、---------------、-------------、-------------——---门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4、-------------、--------------和--------------是常用的,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二、择优录取。
1、关于固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没有颜色。
C、没有气味。
2、在水中和地面上搬同一块石头时()。
A、在水中用的力和地面上用力一样大。
B、在水中用的力比在地面上用力要小一些。
c、在水中用的力比在地面上用力要大一些。
3、水的浮力的方向是()。
A、向下的。
B、下沉。
c、停留在水里任何深度的地方。
4、把装满水的乒乓球放在水中,球会( )。
A、上浮。
B、下沉。
c、停留在水里任何深度的地方。
5、物体在水中收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系。
A、水的多少。
B、物体的重量。
c、物体的体积。
6、能在水上溶解的一组是()。
A、白酒、糖。
B、汽油、碱。
c、食用油、玻璃。
D、蜜蜂、淀粉。
7、铁做的轮船因为()能浮在水面上,潜艇因为()可以在水中沉浮,死海里因为()所以人们可以躺在上面看书。
A、改变自身的重量。
B、改变自身的体积。
c、改变自身的密度。
三、明辨是非。
1、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有时液体。
()2、沙子可以流动,所以是液体。
()3、如果把沙土放入开水中并不同的搅拌,沙土也能溶解。
()4、食盐放入水中不见了,食盐在水中就不存在了。
( )5、水能溶解固体,但不能溶解液体。
()6、一般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
苏教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______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______也不同。
3、物体发声时共同之处都在做快速的______。
4、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中传播。
5、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______。
6、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
7、______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8、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9、控制______、装隔音或吸音______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10、操场上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传播;操场各处都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向______传播。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
()3、不同物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
()4、人说话的声音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5、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大小。
()6、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强。
()8、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9、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10、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发出低音的是()A、长的、粗的B、短的、细的C、长的、细的D、短的、粗的2、不会发生在操场上的声音是()A、铃声B、鼓掌声C、跑步声D、叫卖声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A、振动B、摩擦C、敲击D、碰撞4、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2分)1、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2、太阳高度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太阳高度越低,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3、一般情况下,月亮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面积的()。
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保证动植物呼吸的(),和适宜生存的()环境。
5、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②是(),③是()。
①②③6、光源距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越();遮挡物距离光屏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二、判断题。
(10分)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3、每光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4、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面向着地球的一面,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6、太阳表面有时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称为“黑子”。
()7、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8、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三、选择题。
(20分)1、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 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高→低→高B. 低→高→低C、低→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云层越厚看起来越白B、云层越厚看起来越黑C、云的黑白与云层薄厚无关4、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能转动B.很大C、有生命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B. 太阳是个气态的球体C、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小6、端午节那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A. B. C.7、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最终我们发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总分一、我知道。
(30分)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它可以用来测量。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状态。
水结冰时要向周围热量。
冰融化时向周围了热量。
3、水能变成,这个过程叫蒸发。
4、水在自然界同时有液态、和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5、磁铁能吸引铁的物体,这种性质叫。
6、磁铁上最强的部分为。
7、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一个磁极指。
二、辨一辨。
(对的打“√”,错的打“×”,20分)1、小芳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2、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的液体会上升。
()3、云、雾、露、霜都是由水变成的。
()4、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5、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6、我们看不见水蒸气是因为它的微粒太小.( )7、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8、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9、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同极,不相同的磁极称异极。
()10、把两个或多个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三、对号入座。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分)1、可以用()方法准确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
A 用手触摸B 用温度计测量C 用口尝2、-8℃读作()A 8摄氏度B减8摄氏度 C 零下8摄氏度3、测量水温时,应用手拿温度计的()A 上端B 中间C 下端4、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来的。
A 从杯壁渗出来的。
B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浸出来的。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5、水变成水蒸气要向周围()热量。
A 吸收B 放出C 不吸收也不放出6、与水的蒸发快慢无关的是( )A 温度的高低B 是否有风C 水的多少7、两个磁极接近。
()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A、同极B、异极。
8、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直接用()制成的。
后来的指南针是用()制成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
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4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它可以用--------来测量。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状态。
水结冰时要向周围---------热量。
3、我可以用----------------、-------------------等方法加快冰的融化。
冰融化时向周围---------了热量。
4、水能变成---------,这个过程叫蒸发。
-----------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在自然界同时有液态、--------和---------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二、我会选(每小题1分,共6分)1、可以用()方法准确的知道一杯水的温度。
A 用手触摸
B 用温度计测量
C 用口尝2、-8℃读作()A 8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