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 格式:ppt
- 大小:62.31 MB
- 文档页数:60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敦煌莫高窟第一课艺术与科学教材分析:本课融合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要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创作、表现。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还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已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B.应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敦煌莫高窟,又称敦煌石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著名古代佛教艺术宝库。
这个独特而壮观的遗址被誉为“东方的佛罗伦萨”和“东方的埃及”,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了千年的扩建和修复,成为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发展的代表。
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内部壁画、雕塑数量众多,总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
这些洞窟大多供奉着佛教神像,并以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佛教故事和教义。
莫高窟的壁画被誉为是“东方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佛陀的生平故事、佛经故事、天堂与地狱的描绘等。
这些壁画运用了多种颜料和绘画技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同时,还有大量的雕塑作品,以佛陀和佛教菩萨为主题,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不仅呈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还融合了汉族、回鹘、突厥、藏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东西方交流的历史画卷。
这里的壁画和雕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塑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因此,莫高窟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座宝库。
除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莫高窟还具有旅游价值。
每年,许多游客前往敦煌参观莫高窟,沉浸在这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中。
莫高窟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美丽,加上当地特色的饮食和手工艺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然而,莫高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
同时,还进行了壁画修复和保护工作,以确保莫高窟的珍宝能够传承给后代。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一、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
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
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魅力文化二、何谓敦煌石窟:莫高石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三、敦煌壁画的诞生---西方净土变绘画天堂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
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之敦煌莫高窟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
在这些遗产中有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我国的石窟艺术众多,这些绵亘千余年的石窟艺术、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宝藏。
其中最为出众的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石钟上石窟、大足石窟。
目前仅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2014年审议)及大足石刻被称为中国五大石窟,被列入或即将被列入市级遗产名录,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同样被收录在了方寸之间,本文仅介绍石窟艺术之一的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座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
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
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
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
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
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开篇欣赏课。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从石窟艺术追溯到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第一,该认识到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第二,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一,该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第二,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的价值,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程并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说教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说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15周岁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他们还是需要直观支撑。
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石窟艺术中造型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因此,课堂上演示法运用能够形象地展示各时期彩塑壁画的不同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各个时期审美取向的了解。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师:播放动画片《九色鹿》故事片段,请大家思考本故事讲述了什么道理?故事出自哪里?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出自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师:同学们对敦煌壁画有了解吗?生:(小组讨论)师:(小结)敦煌壁画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的世界来了解一下。
二、教授新课(15分钟)(一)敦煌概述师:1、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峡、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及周围一些庙等石窟群。
其中莫高窟不仅是敦煌石窟的主体,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因此,一般提到“敦煌石窟”既专指莫高窟。
2、敦煌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汉唐时代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一批佛教石窟。
3、敦煌莫高窟选址条件由于敦煌石窟开凿于砾岩之上,石质很差,不适宜直接雕刻佛像。
聪明的古代匠师便在开凿好的洞窟壁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壁画和雕塑彩绘两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被世人称为佛教艺术的殿堂。
生:认真听讲并浏览幻灯片(二)泥塑师:课件浏览介绍: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观察泥塑图片,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生:佛(温和慈祥、智慧庄严、不可亵渎)菩萨(端庄温和)、弟子(阿难清秀年轻、迦叶饱经沧桑)、天王力士(身穿盔甲勇猛威武)(讨论并解决)师:唐代泥塑特点:造型写实、面容丰满、慈祥亲切、身姿优美、衣纹舒展,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世俗化特点。
(小结)通过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彩绘泥塑造像和色彩绚丽、生动自然的精美壁画,我们可以感受到敦煌石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三)彩绘师: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最大的亮点--飞天壁画,她们位于画面的什。
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3册年级七年级单位伊旗四中授课教师赵也课型鉴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a.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b.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c.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d.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b.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a.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b.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教具时间教学法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课件3分钟创设情境法分层教学法谈话法二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看过。
《九色鹿》。
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
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
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
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
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学生对佛教中的一些故事已经有一些了解,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分钟程设计三敦煌的历史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
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
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导游词敦煌莫高窟一个壮丽的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最重要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其壮丽的石窟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本篇导游词将为您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壮丽景观、独特特点以及其对于佛教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敦煌莫高窟的壮丽景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它由735个洞窟组成,保存着多达五千余尊彩塑佛像和数千平方米的壁画。
这些洞窟分布在龙门山腰与莫高山之间,整个景区面积达到18万多平方米。
进入敦煌莫高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高耸入云的巨型石窟。
这些石窟群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莫高窟,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佛教造像、浮雕和壁画,其中包括久负盛名的“莫高窟465号窟”和“莫高窟96号窟”。
二、敦煌莫高窟的独特特点1. 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佛教造像融合了中原、西域、印度等多种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敦煌艺术。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还体现在宗教信仰、文化交流和历史演变之中。
因此,莫高窟也是研究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2. 精湛工艺展示了千年技艺莫高窟所展示的造像和壁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技艺著称。
佛像的表情、姿态栩栩如生,绘画的线条流畅自然,构图协调美观。
这些千年技艺的展示,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造诣,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3. 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
其中有关佛教故事、历史和文化的壁画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节,为后世研究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敦煌莫高窟对佛教艺术的重要意义1. 彰显佛教艺术的多样性敦煌莫高窟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断面。
它是佛教艺术多样性的生动见证,展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洞窟保存了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作品,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交流。
本文将逐步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作品。
第一步: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文化交汇处,吸引了来自中亚、西亚和中国的商人、僧侣和艺术家。
这些人们在这片沙漠中创造了众多的石窟艺术作品,用艺术表达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第二步:建筑特点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分布在莫高山下,共有735个洞窟。
其中,著名的有莫高窟、千佛洞和五谷神仙洞。
这些洞窟的建筑特点独特而精美,采用了壁龛、塑像等多种造型方式,以及绘制壁画和雕塑的艺术形式。
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第三步:艺术作品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佛像、壁画和石刻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弥勒菩萨坐像,这是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34.5米。
此外,还有千佛洞中的壁画《大唐西域记》和五谷神仙洞中的壁画《韩湘子神仙境》等,这些作品在绘画技法和题材选择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四步:价值和保护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石窟、加强监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第五步: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参观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神秘。
此外,敦煌还有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鸣沙山、月牙泉等,游客可以一并欣赏。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敦煌莫高窟第一课艺术与科学教材分析:本课融合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要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创作、表现。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还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已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