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初探6页word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较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限制,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和资源支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比较有限。
如何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可能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但是他们在农村环境下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成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与方式的研究,对于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通常面临资源不足、交流有限等挑战,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农村教育环境,提升教学水平。
了解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可以为其他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全国范围内农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深入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个体的成长,也有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现状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是农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农民的责任和使命。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艰苦等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来源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普遍较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较为艰苦。
对班主任个体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的思考【摘要】让班主任个体拥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有一种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从而专心致志地钟情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自愿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须的原动力。
笔者认为,作为必不可少的唤醒和感召,班主任个体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有:一、正确认识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树立自主专业发展观;二、自我成长规划,把握专业化成长的方向;三,交互阅读,在圆融汲取中坚固专业根基;四,实践反思,在思索中加速发展;五、课题研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六,建立个人发展档案;七,确认自我,张扬个性,彰显专业本色。
【关键词】班主任自主专业化发展理性地看,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取决于自我的内省、内动和内驱,所有外在的影响、干预和策动只能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一种可能。
如果搁置“内动”的有效因素而一味地追求“外策”的引领,结果必然是一厢情愿,低效高耗。
把这一思想贯彻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当中,道理亦然。
目前,促使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方法很多,诸如专家引领、榜样带动、业务竞评等等,但这些只是停留在“外因”这一层面,有效而不高效。
要真正达成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本人认为,还必须回到“内因”这一层面,通过深入质朴而又必不可少的唤醒和感召,让班主任拥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有一种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从而专心致志地钟情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自愿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须的原动力。
笔者认为,作为必不可少的唤醒和感召,班主任个体自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有:策略之一,正确认识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树立自主专业发展观自主专业发展观是指班主任对自主专业发展的本质看法。
只有在充分认识专业发展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观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处理专业发展“外塑式”与“自塑式”的关系,才能在积极参与由外部力量组织的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理论、修炼专业精神、树立专业形象、提高专业理论、锻炼专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发展。
自主专业发展观认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班主任自我内在的发展过程,主张“内在发展”和“唤醒自我”,而不仅仅是由行政领导组织设计、专家学者培训的过程。
86 1.制定任务,设定情境。
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环境中提炼任务,从而设定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性质的学转变为主动性质的学。
设置情境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将日常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改编成一道数学题目让学生解答,也可以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来帮助学生生动、具体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将一些日常用品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合理化地设置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客观转变为主观,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动力。
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够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要将数学知识真实贴切地融入现实生活中,并且与教学纲领紧密相连,同时也要遵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规律。
2.培训“双师型”教师。
一是通过双向培训的方式,自主培训“双师型”教师。
也就是数学教师培训专业教师数学理论,专业技能教师培训数学教师专业技能。
两者相互学习,在学习中一起探索数学一体化教学的完美模式。
第二采用一课双师的方式展开一体化教学。
也就是让数学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同时讲授一节课。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先进行理论部分的讲课,实践部分则由专业技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同时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数学教师为学生讲解立体几何在实践中如何应用;专业技能教师则为学生讲解哪些专业知识、技能,对应哪些立体几何图形的特性。
双师在教学中若能良好的培养,同样可以为学生带来较好的数学一体化教学。
3.组织好学生探索交流,寻找数学理论知识。
在创设好了情境,学生开始思考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向着学习目标前进。
这时候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的结论。
对于学生互相之间对结论的质疑、争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最终在班集体的交流之下得出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
2016年第9期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认识教育职业并认识其自身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基于社会的期望、自身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以及教育经验的累积,逐渐建构出一个专业自我。
所谓教师专业自我,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教学专业及其自身的自我感知形象,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随时处于敏感、准备状态,它强调教师自身独特的个性与教学风格,强调教师自己的感悟与反思。
教师专业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必经途径,是合格教师的必备要件以及优秀教师的显著标志,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按理,应依据教师专业自我的独特性、阶段性、不同步性、可塑性等特征,挖掘教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而现实中不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培训理论陷入了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一个同质化、同步调的过程,大多采取“讲授———接受”、“我讲你听”的培训模式,或者找一些优秀教师的范例,让培训者加以模仿。
潘海燕教授及其团队创立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主张“让教师立足自我经验自主生长与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非常强调教师自我经验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即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理解为这样的过程:从亲身体验中提炼“事例经验”———在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类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课堂里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根据实际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
根据这样的思路,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就是根据教师自身的个性与独特性,深入挖掘教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专业自我。
因此,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看来,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教师专业自我的萌芽阶段、雏形阶段、确立阶段和更新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每个教师在这四个阶段所经历的发展速度、程度是不相同的。
一、教师专业自我的萌芽阶段每个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专业自我也是如此。
它萌发于职前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以及自身的设想与规划。
让自主生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一次校本研修活动引发的思考作者:李井年来源:《成才》 2016年第2期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李井年案例回放: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因教导主任外出开会,她分管包干的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需要让我临时参与,学校正在开展“四段”研讨,根据各个教研组申报的安排,需要在选定授课内容后,进行第一阶段的集体备课,同时抽签决定授课教师,我准备了纸签来到三年级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教研组的五位老师都在,但因后面的一节课调课有困难,老师们难以集中研讨,李老师提出下班后再来进行集体备课,可以先抽签确定授课人员,教研组长胡老师自告奋勇的说:“这个课我来上吧!”。
不愧是“党代表“,做事情就是积极主动,我说:“前面几个教研组,都是按照要求和程序操作的,今后学校都会采取这个方法开展研讨,还是抽签决定人选比较合适。
”于是,大家聚了过来,抽签结果却颇具戏剧性,最后抽签的胡老师还是成就了她的“夙愿”。
下班后,做完清校检查,已经5:40了,时值隆冬,天色渐黑,我再次来到三年级办公室,五位老师正围坐在电脑边研讨,他们讨论和修改每个教学环节,为这节课的“精彩呈现”出谋献策,我仔细聆听着,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不知不觉中,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看着他们还意犹未尽,我不便打断,只得小声问李老师:“不早了,你们还要多长时间?”,她说:”还有几个地方要斟酌,估计还得一会儿。
”我跟几位老师说:“大家抓紧时间,早点搞完早回家吧!”,老师们应和了一声,就继续开始讨论起来。
走出办公楼,一阵寒风迎面袭来,室外已是灯火阑珊,回想刚才办公室里的那一幕,不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有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团队,我们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为市高效课堂建设样本校,钢花小学尝试通过年组互动研讨课,增强教研组内部管理和活力,推进集体备课研讨的有效开展,构建“体验教学模式”,在学校研讨展示环节中,学校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纷纷被教研组“力推”出阵,较好地展现了个人的教学魅力。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发表时间:2018-05-25T16:16:29.4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作者:杨成[导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平昌县得胜小学,四川省平昌县 636472)摘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素质教育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教师“教我学”为学生“我会学”,“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以此为核心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的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本文结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翠鸟》的课堂教学,从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领悟、迁移创新四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领悟迁移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最好诠释。
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合作探究、交流领悟、迁移创新,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围着学生转,学生成了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
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可具体实施如下:一、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时,教师出示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解决。
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展示使智慧共享,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精讲点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南江县红顶九义校:文波[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优秀的语文教师,而在普遍关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实现。
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加速专业成长呢?[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优秀的语文教师,而在普遍关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实现。
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加速专业成长呢?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通过对南江县红顶九义校29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调查和认真研究,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学习基础较好在调查的29名教师中本科1人,大专27人,中师1人,从问卷调查中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经过专业的语文教学训练,毕业于正规的大中专院校。
从年龄来看,30岁以下有7人,占24.1%,31岁到45岁有14人,占48.3%,45岁以上有8人,占27.6%,其中中青年占大多数,是教学中的主力军。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学历还是从年龄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好,有利于继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查,29位教师中25名教师认为“工作任务主要是完成教材上要求完成的任务,多讲多练能提高教学质量”,占86.2%;只有4为教师认为“要教学与教研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质量与素质并重”,占13.8%。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科研意识不高,只有少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些教科研意识。
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教科研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较远,难度大”;“事情多,没时间,没精力搞教科研”;“写论文,无从下笔”。
每年能写论文并发表仅有5位,占30%,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认为,只有评职称时才会用论文,平时不用写,也不会写。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本文从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良好的师资交流机制、支持教师自主学习、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更好地成长。
教师成长不仅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综合素质培养有重要影响,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成长的关注与支持,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有效途径,专业培训,师资交流,自主学习,多元化教育方式,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成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许多学校的规模相对较小,教师队伍也相对匮乏。
这种情况下,教师们面临着许多成长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可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无法与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方式也可能比较单一,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被忽视。
如何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成长,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学校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保障。
部分完。
1.2 问题意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些学校中,由于条件有限、资源匮乏,教师们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他们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成长机会,无法及时更新知识和提升教育水平,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缺乏良好的师资交流机制和支持系统,导致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孤单和无助。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无人关心等因素使得教师们感到沮丧和疲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模式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这一路走来,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越来越感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化。
一、农村教师整体专业化素质令人担忧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挑战,很多教师仍然无动于衷。
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年轻教师抓四基不够扎实,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研究课题的积极性不高;集体备课还不够深度;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够;教师们基本上都开设过公开课等等。
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显得更为突出。
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模式1.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促使教师主动发展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学习,并且学得轻松有效。
同样,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感到幸福,那么他会主动地投入教师这个职业,就会热爱和主动奉献于教育事业,就会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教育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要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体会幸福和快乐,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2.引导教师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时代在变化着,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改革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
首先在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营造教师学习氛围,并及时发现学习上的典型,以典型做引导。
其次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第三,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上要有创新能力,不能盲从权威,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通过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校本培训要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探析谭维智发布时间:2008-6-20 已经阅读45次摘要:教师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从教师自主和教师角色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外生性制度主导模式、内生性个体行动模式以及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
由于区域、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自主模式以促进教师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自主;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开创了世界性的教师专业化运动。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教师专业自主问题日渐凸显。
专业自主是提升某一专业地位的关键,专业人员能否独立地做出专业判断,自主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性行为,是判断某一专业发展状况的核心要素。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师并没有能够通过专业化获得预期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研究表明,美国40%多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失控的感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愿意让事情保持原样,并且对他们是否能驾驭自己的工作表示担忧;20%教师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作为教师的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已成为当前各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面对的议题。
教师专业自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模式。
美国教育学者丹尼斯·斯帕克斯和苏姗·劳克斯·霍斯利长期致力于教师发展研究,两人在《专业发展模式》一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基本模式:个人引导式、观察评估式、参与发展与改进过程式、培训式以及探究式。
国内学者将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模式划分为高校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PDS学校模式、教师入门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以课程为本的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培训模式、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以及“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八种。
总体上,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系统地概括了教师自身活动和培训的形式,但却忽视了教师专业自主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
事实上,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特征,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化程度以及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地位等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分为三种:外生性制度主导模式、内生陛个体行动模式以及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
乡村小学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初探作者:曹爱芹张严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第17期[摘要]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强化师德建设的得力措施。
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量体裁衣,为教师的自主成长量身定做。
这种模式契合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激励教师通过强师能、修师德,实现德艺双馨。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成长;填空式;自主成长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
兴教之道在于师,培养教师要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因此,师德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曹村小学通过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激发教师原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师德建设。
一、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背景“能”为“德”之师,教师教学能力不过关,则难以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
因此,教师队伍是否“能”者为师,“德”高望重,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就是要通过帮助教师强师能、修师德,助教师德艺双馨,提升素养。
乡村小学远离中心城区,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欠账”较多,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些老教师职业倦怠,“等、靠、挨”直到退休;年轻教师有激情,有干劲,但缺少铺路引领,缺少展示平台,意欲发展却又茫然无措。
因此,学校更加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激活新生动力。
二、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概念诠释“填空式”的“空”就是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划分为若干模块,预设不同阶段的“成绩单”,这些“成绩单”可视为教师自主成长要填的空。
它分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预设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成绩单”;二是教师本人主动自我规划,预设个性化的“成绩单”。
中文摘要乡村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乎我国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乡村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外部条件的支持,但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自觉性。
本文以安庆市郊区Y乡村小学为个案,通过对该校教师的近距离观察、深度访谈、日常交流、听课等,以及自身半年多的沉浸式体验,获得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其专业发展自觉性偏低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四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论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Y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办公室生活以及一日日程安排的现状描摹,展现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总体偏低的现状。
论文的第三部分,从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存环境和教师自身两个方面剖析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偏低的原因。
论文第四部分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的三点对策:政府完善相关对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进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我意识觉醒,致力于自身专业发展。
最后,在结语部分,基于当前的政策背景表达了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待。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问题;对策ABSTRACT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ups of teachers in our country.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whether rural children can grow up healthily and successfully.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needs the support of various external conditions,but fundamentally depends o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Taking the Y rural primary school in the suburb of anqing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obtain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through close observation,in-depth interview,daily communication,listening to lectures and more than half a year's immersive experience.On this basis,it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ir low consciousn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four chapters),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is the preface,mainly from the cause of the topic,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carding and elaboration.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aily life,classroom teaching and office life of Y school to show the worry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In the third par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pec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proposes thre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mprov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suppor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ural schools improve school management to stimula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ers make self-awaken and commit to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Finally,in the conclusion part,based on the current policy background,the paper expresses the expect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Key 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problem;countermeasure目录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3)四、核心概念界定 (6)五、研究方法 (6)第一章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现状概览 (8)一、缺乏创新教学的志趣,课堂教学平淡低效 (9)二、缺乏对课下时间的有效管理,办公室生活散漫庸碌 (11)三、缺乏专业发展规划,陷于日常职业琐事 (13)四、校园里的一抹亮色:静悄悄的革命 (15)第二章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较低的原因分析 (17)一、职业生存坏境欠佳 (17)二、教师自身的懈怠与迷茫 (20)第三章提高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的对策 (24)一、政府完善相关制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24)二、学校改进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25)三、教师自我意识觉醒,致力于自身专业发展 (27)结语 (30)参考文献 (31)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33)绪论一、选题缘由(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城市和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
活的乡村教师——农村教师自我成长的三种学习方式周志平;邹开煌【期刊名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途径的“五路探讨法”的治学方针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通过扩充“五路探讨法”的内涵,将其衍生出来的三种学习方式指向教师的教育理论成长、教育实践成长和教育反思成长三个非常具体的领域,以此探索促进农村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formula (experience + reflection = growth)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famou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Posner and the Five-Way Learning Method (experiencing, reading, and learning from teachers, visiting friends, and thinking ) put forward by Tao Xingzhi have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s.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Five-Way Learning Method, this paper derives three ways of learning which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theory, the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by reflection,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ways to promot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eachers.【总页数】4页(P39-42)【作者】周志平;邹开煌【作者单位】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25;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1【相关文献】1.活的乡村教师——农村教师自我成长的三种学习方式 [J], 周志平;邹开煌;2.活的乡村教师——农村教师自我成长的三种学习方式 [J], 周志平;邹开煌;3.教育均衡发展与一个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r——基于教师的专业自我视角 [J], 魏海军;李国忠4.“智慧·互动·成长”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暨“星火燎原”农村教师援助行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J], 无5.掘自我生活富矿展生命成长历程——生活化作文自我生活入文技法举隅 [J], 李永红;李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小学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初探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
兴教之道在于师,培养教师要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因此,师德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曹村小学通过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激发教师原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师德建设。
一、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背景
“能”为“德”之师,教师教学能力不过关,则难以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
因此,教师队伍是否“能”者为师,“德”高望重,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就是要通过帮助教师强师能、修师德,助教师德艺双馨,提升素养。
乡村小学远离中心城区,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欠账”较多,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些老教师职业倦怠,“等、靠、挨”直到退休;年轻教师有激情,有干劲,但缺少铺路引领,缺少展示平台,意欲发展却又茫然无措。
因此,学校更加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激活新生动力。
二、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概念诠释
“填空式”的“空”就是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划分为若干模块,预设不同阶段的“成绩单”,这些“成绩单”可视为教师自主成长要填的空。
它分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预设出教师成长与发
展的“成绩单”;二是教师本人主动自我规划,预设个性化的“成绩单”。
“填空式”的“填”就是教师根据模块要求,为取得预设的成绩而自觉自愿地参与教育实践或教研活动,是教师为实现自主成长所做出的行动和努力。
教师自主成长,是指教师自觉根据内在成长需要和动力,结合个人实际,通过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调适,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意味着教师的成长不是被迫的和无序的,而是出于内在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觉成长,是教师主动提升核心素养,找到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这种模式以目标为引领,为教师的成长铺路子,搭台子,播种子,收果子。
让教师的发展实现“六有”:有路可选,有路可走,有路能走;有技可施,有迹可寻,有绩可见。
三、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内容构建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所应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素养,把促进教师成长所需参与的各种学习、培训和活动整合归类,规划为三大板块:求真、崇善、尚美。
另外再设未来板块,为教师成长之路留白。
求真板块针对教师基本功与教学常规,记录教师参与的常规教学和锻炼个人基本功的纪实类活动。
求真是基础,是出发点。
崇善板块针对继续教育与专业提升,记录教师所参与的学习、读书、教学反思、写作、演讲与报告分享等活动。
崇善是提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尚美板块针对教师自主成长的成就,记录教师取得的成果、荣誉、成
绩,以及获得学生喜爱、家长肯定、社会认可和职业幸福感的活动。
尚美是精神成长,是做最好的自己,是归宿。
教师在这三条大路上行走,奔向未来,就是“填空”的过程,就是养成勤奋、阅读、反思、写作、创新习惯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
“填空”的数量反映了教师自省的程度,“填空”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内涵的逐渐丰富;填空的级别反映了教师发展的水平和高度。
可见,“填空”见证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填空”即成长;教师通过自主填写成长足迹,成就最好的自己,获得快乐,找到幸福。
如曹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李雪在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机制的引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教学实践确立了“润英语”特色课堂,实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2017年7月,李雪老师的个人英语教学成绩在开发区名列前茅,联合校总评第一,作为英语教研组长,她所领导的各年级英语成绩在联合校总评第一,改变了以往倒数的局面。
正是“填空”模式,坚定了她“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的教育理想,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极大动力。
四、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目标愿景
教师自主成长并不是自由化的无序成长,“填空”模式为教师制定了发展规划与目标。
1.远期目标:一二三四工程
一年促成长,在校级水平:求真、崇善至少全部达到校级水平;尚美至少实现校级水平90%。
两年初成型,在区级水平:求真、崇善全部达到校级水平,并至少有
一项达区级水平;尚美实现校级水平95%,至少一项达区级水平。
三年渐成熟,在区级水平:求真、崇善至少3?达区级水平;尚美实现校级水平99%,至少3项达区级水平。
四年出成果,在市级及以上水平:求真、崇善、尚美分别至少各有一项达到市级水平以上。
2.阶段目标:月月求真,中期完善,年终绘美
每月实现“四个一”。
公开教学至少一次、学习培训至少一次、学生管理至少一项、教学研讨至少一次。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求真路,扎扎实实磨炼教师个人基本功。
年度中期实现“五个一”。
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至少一项、撰写教育案例或教学反思至少一篇、购专业书籍至少一本、读书交流至少一次、演讲或报告至少一次。
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加优秀。
年终实现“一绩双果七好”。
个人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个人成果至少一项、推广成果或做法至少一项、领导好评至少一次、至少90%学生好评、90%家长好评、同事好评至少10人、社会好评至少一次、业余爱好至少两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内心幸福。
另外,教师依目标而“填空”,时间、地点、形式灵活自由,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工作日或节假日完全自主。
因此,“填空式”自主成长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体是主动自觉的,愿望和需要是内发性的,过程是动态持续的,主旨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五、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实施
为保证“填空”模式的成功运行,学校通过提供服务、制定考评和奖
励机制来保障自主成长活动的顺利实施。
一是提供支持与帮助。
如成立研发小组、搭建展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多元保证等。
二是建立保障制度。
制定《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量化积分管理细则》,根据成长情况实行量化积分管理。
三是确定考核方法。
实行单月汇总填空、双月集中展示、年度总评的机制;每年年底教师上交本学期成长记录表、考核自评表、绘制自主成长思维导图,并装订成册;年终由理事会对教师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个人量化积分颁发“成长型教师、专业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证书。
四是落实奖励措施。
每学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每人1000元;对每学年的优秀成员提出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优先选派参加各种相关比赛与培训,优先推荐晋升职称、评优树先、提拔任用等。
五是建立立言文化馆,载入学校史册。
立言是把在教师团队中自主成长的首次“填空”、对学校工作的首次突破、对学校空白的首次填写载入史册,记录成果,挖掘内涵;激励教师勇于突破和创新;积淀学校文化,凝聚校园精神,实现文化立校,推动学校发展。
六、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初见成效
曹村小学自推行“填空式”自主成长以来,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和教研水平显著提高。
师能的提高,使教师们信心倍增,工作热情高涨,逐渐开始自主成长、快乐成长。
如教务主任赵志艳在成长团队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树立了“把最适合的教育给孩子”“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的教育意识,推
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小草币”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并自学绘制了曹村小学第一张“填空”模式树状图,以诠释教师“填空之道”。
如语文教师张晶加入成长团队后,静心反思,潜心教学,逐?u意识到:要让更多学生向往在学科里有所创造。
教育与其说是给予不如说是保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美好品质和童真童趣,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教师“填空之道”就是教师幸福成长的专业发展之道,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契合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正在帮助这所乡村小学的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激活新生动力,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