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控单元教学设计12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实物图片和原理图。
2. 利用动画演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流程。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1. 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2. 执行器:喷油器、点火器、节气门控制单元等。
3. 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结构和功能。
4. 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自诊断系统(OBD)、故障码读取与清除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示意图,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利用模拟故障实例,讲解故障诊断方法及故障排除技巧。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故障案例,运用故障诊断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燃油喷射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的基本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沙颂NO:20一、任务描述(2′)告知: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二、任务实施(70′)1、设置情境,布置任务(1)设置情境学生为新进员工,初次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修,需要完成如下工作:①拆装并检测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教师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员工的管理、培训、考核;实训室为维修车间。
(2)布置任务任务1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控制电路;任务2 正确拆装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任务3 正确检测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2、学生知识和技能准备(教师讲授)(1)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控制电路;3、学生分组,按学习工作单要求训练;(教师巡视,释疑)学习任务6:点火系统故障的检修与诊断学习项目3:点火系统主要元件拆装与检测车型:总成型号:1)分缸线的检查捏住分缸线上的橡胶护套小心地从火花塞上拆下高压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查找维修手册标准值,其规定值大约为2kΩ,如果不符合规范更换。
2)火花塞的检查拆下分缸线,拆下火花塞,检查螺纹和绝缘体是否损坏,如损坏则更换。
也可以使发动机加速到4000r/min5次,拆下火花塞检查,如果电极是干的说明正常,如果是湿的,说明绝缘性不好,需检查火花塞的螺纹或绝缘体是否损坏。
用塞规检查电极间隙,查询维修手册标准值,其规定值大约为0.9~1.1mm,如电极间隙不对应更换火花塞,如电极上有油渍痕迹,应让它干燥后再用火花塞清洗剂进行清洗。
3)爆震传感器的拆装(1)拆下进气歧管。
①拨开喷油器导线插接器上的锁止卡簧,拔出喷油器上的插接器;②拆下分油管,拔下喷油器上的卡簧,取下各缸喷油器;③拔下各缸高压点火线;④松开进气歧管支架的紧固螺栓;⑤旋下进气歧管与缸盖的连接螺栓和螺母,拆下进气歧管,取下进气歧管密封垫;⑥从进气管上拆下点火线圈。
(2)拔下爆震传感器导线插接器。
(3)分别从缸体上拆下1号和2号爆震传感器,如图6-6所示。
图6-6 爆震传感器在缸体上的安装位置(4)装上爆震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熟悉常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3.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处理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2. 详细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如点火控制、燃油喷射控制等;3.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发动机故障,如点火系统故障、燃油系统故障等;4. 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故障码读取、传感器检测等。
三、实例分析(30分钟)1. 呈现一些实际的发动机故障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诊断;2. 引导学生利用故障码读取和传感器检测工具对故障进行定位;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不同故障案例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利用模拟车辆和故障模拟器等实训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故障处理操作;2.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故障情况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总结学习到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知识和故障处理技巧;2.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在汽车维修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2. 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 教学语言清晰简明,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4. 提供适当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故障码手册、电路图等;5.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案评价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可结合期中期末考试、课堂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学会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线束和连接器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4.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类型点火塞和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点火控制策略5. 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排放控制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电控技术应用的理解。
3. 实操演示法: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故障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PowerPoint 或其他演示软件3. 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模型4. 故障诊断工具和设备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3. 综合评价:小组讨论表现、故障诊断案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践操作12课时。
2.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3. 分析工作原理:讲解各个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设计
1-节气门拉索轮2-节气门控制器电位计3-紧急运行弹簧
电动机)5-节气门电位计6-整体式怠速稳定装置
2.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端子1:节气门控制器的供电线正极端子2:节气门控制器的供电线负极端子3:怠速开关信号线端子4:控制单元供电线
端子5:节气门电位计信号线端子6:空
端子7:供电线负极端子8:节气门控制器电位计信号线
(怠速时的开度信号)3.检测
①供电电压的检测。
测量节气门控制组件供电电压即是测量节气门控制器电位计和节气门电位计的电源电压。
拔下节气门控制组件插头,
气门控制组件插头端子4和7间电压应接近5V。
②输出信号电压的检测。
插好节气门控制组件的导线连接器,将点火开关置于。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汽车发动机概念和构造原理。
2.理解汽车电控技术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3.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4.掌握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维修技能。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
3.发动机热力学循环。
4.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汽车电控技术1.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2.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
3.汽车电控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4.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2.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3.发动机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
4.发动机执行器的种类和作用。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1.发动机参数检测与诊断技术。
2.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3.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术。
4.发动机性能优化技术。
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听讲授课,学习发动机电控技术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现控制策略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诊断与维修方法。
3.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了解实际应用环境和工作流程。
4.学习资料:提供相应的教材、视频、工具和软件,让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
总结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管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优势和应用。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传感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理解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检测传感器信号。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检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执行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了解执行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电控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能够简单分析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控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电控系统的定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二章:电子控制单元(ECU)2.1 教学目标理解ECU的作用和功能。
掌握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ECU的作用和功能: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机等。
ECU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ECU的工作原理: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输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ECU的作用和功能、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ECU作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三章: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传感器在电控系统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作用:获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外部环境信息。
传感器的分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控发动机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电控发动机的调试方法(1)了解引擎工作的基本参数,如冷却液温度、油压和速度等。
(2)通过读取ECU故障码,了解发动机故障信息。
(3)利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电控发动机进行调试和监测。
(4)进行实时数据记录和分析,以找出故障原因。
(5)根据故障现象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复。
3.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技巧(1)检查发动机机械部件是否正常,如缸压、气门正时等。
(2)检查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如电池电压、电源线路和传感器接线等。
(3)通过故障码以及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数据的读取,排除电控部分的故障。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通过讲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电控发动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控发动机的优势和功能。
2.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ECU和执行器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操作(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电控发动机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5.实验报告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操作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交流和讨论,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汽车电控发动机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电控发动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能够识别和解决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难点: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设置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和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成;2.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3.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4.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成;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用书:《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程》;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验工具: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模拟实验装置、测量仪器等;4. 实验材料: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相关零部件。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步骤二:理论讲解(30分钟)2.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原理和动力传递原理;-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构成,包括气缸、活塞、曲轴等。
2.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并讨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方法。
步骤四:实践操作(40分钟)4.1 实验前准备- 演示如何使用实验工具和测量仪器;- 检查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设置。
4.2 实验操作- 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实际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协助和交流。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课堂评价。
电控发动机教案教案标题:电控发动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学会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2. 学会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教学准备:1. 电控发动机示意图和相关资料;2. 实物或模型电控发动机;3. 相关工具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电控发动机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知道电控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吗?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资料,讲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分析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实物或模型电控发动机,让学生观察和摸索各个部分。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组装和拆解操作,加深对电控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四、故障排除与维护(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电控发动机故障,并讲解排除方法。
2. 演示电控发动机的维护方法,如更换零件、清洁等。
五、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总结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维护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拓展对电控发动机的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电控发动机拆装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电控发动机的应用案例和相关技术发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组装和拆解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 提供维护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组织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电控发动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电控发动机示意图和相关资料;2. 实物或模型电控发动机;3. 相关工具和设备;4.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授课教师:NO:11一、任务描述〔2′〕告知: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二、任务实施〔70′〕1、设置情境,布置任务〔1〕设置情境学生为新进员工,初次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修,需要完成如下工作:①修复进气系统主要元件;教师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员工的管理、培训、考核;实训室为维修车间。
〔2〕布置任务任务1 电子油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任务2 可变进气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任务3 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任务4 正确拆装和修复进气系统主要元件2、学生知识和技能准备〔教师讲授〕〔1〕电子油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2〕可变进气系统的结构与原理;〔3〕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4〕进气系统主要元件的拆装和修复3、学生分组,按学习工作单要求训练;〔教师巡视,释疑〕学习任务4:进排气系统故障的检修与诊断学习项目2:进气系统主要元件的拆装与修复车型:总成型号:1.进气系统主要元件的拆装〔1〕空气流量计和空气滤清器的拆卸①拆下蓄电池负极线;②拧松进气软管两端的抱箍;③拨开锁扣,拔下空气流量计的导线插接器;注意:拔插接器时,不能直接拉导线束。
④拆下空气流量计固定螺栓,从空气滤清器上取下空气流量计;⑤拆下空气滤清器盖,取出空气滤清器滤芯,如见图4-2所示;⑥拆下滤清器体固定螺栓,取下隔套和橡胶套;⑦拆下隔热板,拆下滤清器体,取下垫块。
〔2〕节气门体的拆卸 (图4-3)①拆下曲轴箱通风管;②用尖嘴钳拔下控制拉索调整卡簧片,从节气门体上拆下节气门控制拉索(图4-4);③拆下节气门拉索支架,拔下炭罐真空管和制动助力器真空管;④拔下进气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的导线插接器,拆下节气门控制组件导线插接器;⑤拆下气缸盖后的小软管,拆下炭罐电磁阀真空管;⑥从节气门体上拆下两根冷却液旁通管〔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拆卸〕;⑦拆下节气门体与进气管的连接螺栓,取出节气门体和密封垫。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4. 学会使用相关诊断工具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控技术的优点和缺点2. 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2.1 主要部件及其功能2.2 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3.1 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3.2 喷油器的构造与维修3.3 燃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4. 电控点火系统4.1 点火系统的类型4.2 点火线圈与点火塞的构造与维修4.3 点火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与故障排除5. 排放控制系统5.1 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5.2 催化转化器的构造与维修5.3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车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演示文稿3. 实车:用于讲解和操作练习4. 诊断工具和仪器:用于检测和故障排除实践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车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课程结束后的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17-24课时:深入学习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完整word版)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电控技术的定义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电控技术的优点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电控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电控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诊断工具维修方法与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案例一:电控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二:电控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三: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四: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实验室设备:电控发动机实验台、故障诊断工具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教程、案例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2. 实验报告:实验室实践报告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和发展历程第9-16课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7-24课时: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25-32课时:案例分析与实验室实践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实际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