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码相关性
- 格式:xls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TD-SCDMA系统中的扰码相关性分析作者:罗建迪杨健彭陈发来源:《移动通信》2010年第16期【摘要】文章在介绍复合码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码的相关性,给出了现网中复合码使用概率的估算方法,并对相邻小区之间的时延差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复合码相关性函数、复合码使用概率和小区时延差分段占比,计算两个小区之间的扰码相关系数,以此来判断小区间扰码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TD-SCDMA扰码相关性扩频码复合码时延差1 引言TD-SCDMA系统中主要使用的码有扩频码、扰码、midamble码、导频码(下行同步码SYC_DL、上行同步码SYC_UL),每种码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TD-SCDMA系统共有32个码组,一个SYC_DL惟一标识一个基站和一个码组;每个码组包含8个SYC_UL、4个扰码和4个基本midamble码,其中扰码和基本midamble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TD-SCDMA系统扰码采用的是位长16码片的短码,总共只有128个扰码序列,这128个基本扰码按编号顺序分为32个组,每组4个。
TD-SCDMA系统中的扰码具有数量少、码片短、不同步码相关性差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统扰码分配的难度。
TD-SCDMA系统扰码规划应使得有干扰关系的两个小区扰码相关性最小,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TD-SCDMA扰码规划是网络建设与优化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小区间干扰主要考虑由扩频码与扰码组成的复合码。
扩频码按照不同的扩频因子对数据进行扩频,为了保证在同一时隙上不同扩频因子的扩频码是正交的,要求扩频码为正交码。
短码不具有随机性,复合码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一致的,小区扰码规划与复合码间的相关性以及复合码的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关于复合码分组的讨论已经比较完善,但如何根据复合码来进行小区扰码规划尚没有一个参考标准。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提出用扰码间相关性标准来指导小区扰码规划的思路。
2 复合码分析2.1 复合码组成TD-SCDMA系统中扩频调制主要分为扩频和加扰两步。
UMTS网规网优初级教材小区扰码规划原理与应用WCDMA小区扰码规划原理与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WCDMA的小区扰码规划原理和设置原则,并详细讲解了使用Aircom 完成小区扰码规划的步骤。
关键词WCDMA、主扰码、复用距离、设置原则目录修改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2)1项目背景 (4)2 WCDMA小区扰码 (4)3 小区扰码在终端网络搜索中的应用 (5)4 扰码规划原理 (6)5 基于簇的扰码复用方法 (7)6 扰码设置原则 (8)7 扰码规划操作指导 (9)8 参考文献 (15)1项目背景小区扰码规划是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这部分工作尚未开展。
由于WCDMA商用建网迫在眉睫,各地预规划也纷纷提出了扰码规划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立即展开WCDMA小区扰码规划研究。
本指导书意在帮助WCDMA网络规划人员了解小区扰码的构成,扰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并指导规划人员使用Aircom提供的扰码规划工具轻松完成小区扰码的规划。
2WCDMA小区扰码W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技术,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的不同扇区之间通过扰码来区分。
【1】下行链路扰码序列的长度为38400码片,一共有218-1=262143个扰码序列,但系统只使用编号为n=0,…,24575的部分扰码序列。
这24576个扰码序列分为三部分:k=0,1,2,…8191 对应的是8192个普通扰码,用于正常模式;k+8192,k=0,1,2,…8191 是在压缩模式下当n<SF/2时所使用的可替代扰码,称为左辅扰码,共有8192个;k+16384, k=0,1,2,…8191是在压缩模式下当n>=SF/2时所使用的可替代扰码,称为右辅扰码,共有8192个;其中:n 是信道化码C ch,SF,n中所对应的n值。
无线通讯中的15个速率相关的概念介绍
1.传输速率:指数据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速度,通常以比特率或字节率表示。
2. 带宽:指通信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以比特每秒(bps)表示。
3. 调制方式:指在传输数据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
方法,如频移键控(FSK)、相位键控(PSK)等。
4. 码率: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量,通常以波特率(Baud rate)表示。
5. 信道编码率:指在数字通信中,将原始数据编码为更复杂的
码字的速率。
6. 线性编码:指将原始数据线性组合成码字的编码方式,如差
分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7. 非线性编码:指将原始数据非线性地组合成码字的编码方式,如扰码、Turbo编码等。
8. 信噪比:指信号与噪声的比值,通常用分贝(dB)表示。
9. 失真:指传输过程中信号失真的程度,包括幅度失真、相位
失真等。
10. 自适应调制:指根据信道质量自动调整调制方式的技术。
11. 自适应调制编码:指根据信道质量自动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技术。
12. 多天线技术:指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提高通信性能的技术,
如MIMO技术。
13. 频带:指信道传输的频率范围,常见的频带有2.4GHz和5GHz。
14. 路径损耗: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信号衰减和散射而损失的信号功率。
15. 多径效应: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反射、绕射等原因导致多条信号路径,使信号产生干扰和衰减的现象。
编码方式:CDMA2000和UMTS的扰码均采用的是伪随机序列PN Code。
CDMA2000:其中CDMA2000采用的是伪随机码自相关特性,整个系统只有一个短码215和一个长码242。
整个系统是在GPS同步时钟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每个基站和手机得到相应的短码和长码的时间偏置PN Offset,从而实现扇区以及手机反向信道的区分,同时又保证所有在空中出现的信号近似于噪声,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技术上实现最简单。
Short PN(15位)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或扇区沃尔什码(64位Walsh code)用于区分不同的前向信道Long PN (42位)用于分不同的反向信道相同的伪随机码当时间对齐时,其自相关的归一化值为1.相同的伪随机码当时间不对齐时,其自相关的归一化值为-1/L.当L趋于较大值时, 该值趋于0.UMTS-FDD:伪随机码的互相关特性没有自相关特性那样强的规律性. 只有一些特殊的码组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优选对‘Preferred Pair’的概念:–优选对是指一对相同长度的m-sequences相互之间的互相关值只有三个取值.-1- [2 +1] and + [2 -1] n=odd- [2 +1] and + [2 -1] n=even例: n=3, {-1, -5, +3}n=4, {-1, -9, +7}•GOLD CODE的产生:–利用一对优选对‘Preferred Pair’,将各自产生的序列相对移位,然后模二相加, 即可得到一个新的序列GOLD CODE.–当两个m-squences长度为 2 -1,即可以产生该长度的移位时,可以产生的总的GOLD CODE的数量为:2 +1(包含两个原始preferred pair m-sequences)–GOLD CODE互相关特性优于m-sequence互相关特性. (三值特性)•GOLD CODE的自相关特性(Auto-correlation):归一化值: Ci(t)Cj(t) = 1 i = j•GOLD CODE的互相关特性(Cross-correlation)(三值特性):归一化值: | Ci(t)Cj(t) | ≪1 i ≠ j(最大不超过 | 2 | )•WCDMA中, Uplink n=25(0~24); Downlink n=18(0~17)则有,最差情况为: Uplink |[2 + 1 ]/ 2 |= 0.00024由于每个扇区分配不同的扰码,相互之间的互相关特性与时间没有对应关系,因此UMTS FDD系统可以不使用GPS,但技术实现相对复杂。
扰码英文缩写【篇一:扰码英文缩写】发射,从逻辑角度来说,基站的管理是一个小区(cell),1bts=1cell,基站分配一个扰码;如果基站在发射方向是三扇区定向发射,每个扇区(sector)就是一个小区(cell),故一个bts需要3个扰码。
所以cell的概念是omcr上的概念,逻辑上是执行相关算法的最小单位。
而sector的构成是从射频角度上讲的。
在umts中,一个全向的bts,可以理解为在下行链路上是全向发射,而上行方向则是3扇区定向接受的,采用3付天线,在发射方向三扇区发射相同的信号,相当于全向发射,而接受端是定向接受。
对于相邻小区的扰码在分配时码字的互相关性要低,正交性要好。
但从网络角度来说,如果二个基站处于同时发射,到达移动台后,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在接受来自二个小区的信号时,由于传播时延,信号的相位会有所偏差,形成干扰。
也就是在同步条件下,完全正交的特性,由于传播时延而遭到破坏。
af12zcv545%#k:jfd()$#_*(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wcdma 中利用信道码和扰码来减少多用户间干扰。
此外,wcdma中上行用扰码区分同一小区不同的用户,用信道化码区分物理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下行用信道化码区分同一小区中不同的用户,而用扰码区别不同的小区。
cdma系统中,伪随机序列(pn)用于数据的加扰和扩谱调制。
在传送数据之前,把数据序列转化成“随机的”,类似于噪声的形式,从而实现数据加扰。
接收机再用pn码把被加扰的序列恢复成原始数据序列。
fd3s1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发送数据序列经过完全随机性的加扰,接收机就无法恢复原始序列。
换句话说,如果接收机知道如何恢复原始数据,发送的数据序列就不可能完全随机化。
因此,在实际cdma系统中使用的是一个足够随机的序列,一方面这个随机序列对非目标接收机是不可识别的,另一方面目标接收机能够识别并且很容易同步的产生这个随机序列。
TD关键技术点1.双工技术和多址技术 (2)2.TD系统的通信模型 (2)3.TD-SCDMA的语音编码 (3)4.TD-SCDMA的信道编码\交织 (3)5.TD-SCDMA的帧结构和时隙结构 (4)6.TD-SCDMA的扩频、加扰 (5)7.TD-SCDMA的调制 (5)8.联合检测 (Joint Detection) (6)9.智能天线 (Smart Antenna) (6)10.上行同步 (Uplink Synchronization) (7)11.软件无线电 (Soft Defined Radio) (9)12.动态信道分配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9)13.采用动态信道分配主要有哪些优势? (10)14.功率控制 (Power Control) (10)15.接力切换 (Baton Handover) (11)16.描述TD-SCDMA系统无线帧结构和时隙突发结构,描述TD-SCDMA下行同步码、上行同步码、Midamble码、扩频码和扰码功能和用法 (12)17.N频点配置时为什么各载频的时隙转换点必须相同? (16)18.多载波组网和N频点组网在扰码规划上有何不同? (16)19.N频点如何改善系统同频组网性能? (16)20.结合主要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随机接入),描述TD-SCDMA各信道的作用. (16)21.掌握公共物理信道在系统中的配置原则,并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占用码资源的情况,计算TD-SCDMA载波的理论容量。
(18)22.了解TD-SCDMA无线网络各接口的协议栈结构 (19)23.列出UE在不同场景下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 (20)24.简要叙述引起CELL UPDATE的七种原因 (21)25.说明RL、RB和RAB的区别。
(21)26.关于系统消息的说明 (21)27.寻呼消息Paging分类,寻呼消息Paging1与Paging2的区别 (22)28.画出TD-SCDMA无线网络呼叫流程图,并列出主要信令消息 (22)29.主叫流程 (23)30.被叫流程 (23)31.RRC建立信令流程 (23)32.RAB建立信令流程 (24)33.寻呼流程 (25)34.位置更新流程 (25)35.知道硬切换和接力切换在信令流程上的区别 (25)36.阐明TDD-HSDPA的技术特点 (28)37.列出TDD-HSDPA采用的关键技术 (28)38.简述HSDPA中CQI的反馈流程 (29)39.在HSDPA中如何实现链路自适应? (29)40.HARQ与传统的ARQ有什么区别? (30)41.结合HSDPA工作流程,描述TDD-HSDPA新增物理信道的功能。
面试和考试准备一、LTE的物理小区标识(PCI)是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无线信号,保证在相关小区覆盖范围内没有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
LTE的小区搜索流程确定了采用小区ID分组的形式,首先通过SSCH确定小区组ID,再通过PSCH确定具体的小区ID。
PCI在LTE中的作用有点类似扰码在W中的作用,因此规划的目的也类似,就是必须保证复用距离;协议规定物理层Cell ID分为两个部分:小区组ID(Cell Group ID)和组内ID(ID within Cell Group)。
目前最新协议规定物理层小区组有168个,每个小区组由3个ID组成,因此共有168*3=504个独立的Cell IDLTE PCI 规划的原则:(1)collision-free原则假如两个相邻的小区分配相同的PCI,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重叠区域中至多只有一个小区会被UE检测到,而初始小区搜索时只能同步到其中一个小区,而该小区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称这种情况为collision。
所以在进行PCI规划时,需要保证同PCI的小区复用距离至少间隔4层站点(参考CDMA PN 码规划的经验值)以上,大于5倍的小区覆盖半径。
(2)confusion-free原则一个小区的两个相邻小区具有相同的PCI,这种情况下如果UE请求切换到ID为A的小区,eNB不知道哪个为目标小区。
称这种情况为confusion。
Confusion-free原则除了要求同PCI小区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外,为了保证可靠切换,要求每个小区的邻区列表中小区PCI不能相同,同时规划后的PCI也需要满足在二层邻区列表中的唯一性。
(3)邻小区导频符号V-shift错开最优化原则LTE导频符号在频域的位置与该小区分配的PCI码相关,通过将邻小区的导频率符号频域位置尽可能地错开,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导频符号相互之间的干扰,进而对网络整体性能有所提升(验证结果表明,在50%小区负载下,通过错开邻区导频符号位置,导频SINR有大约3dB 左右的提升)。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合练习题(ver1 2007-9-15)一、填空题1.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3G (技术规范)的重要制定者。
目前负责WCDMA 和TD-SCDMA 标准的制定和维护。
2.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
3. 在3GPP,E3G的正式名称为(长期演进LTE, )。
在3GPP2,E3G的正式名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E )。
4. 当3G开发和商用正在进行时,移动通信业界有关后IMT-2000(Beyond IMT-2000)的研究已经开始了。
后IMT-2000曾被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现在被称为(后3G(B3G))。
5. 1999年11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 TG8/1第18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三类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分别是WCDMA、cdma2000、( TD-SCDMA )。
6. 3GPP和3GPP2都是IMT-2000(标准化,)组织。
也就是制定(3G标准)的组织。
7. CWTS是指(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
8. 第三代移动通信最早是由ITU在1985年提出的,考虑到该系统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并且其工作频段在(2000 )MHz附近,因此1996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式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即IMT-2000))。
9. 同一小区中,多个移动用户可以同时发送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为了防止多个用户不同业务之间的干扰,需要一种可满足不同速率业务和不同扩频比的( 正交码 ),OVSF码是其中一种。
10. Gold码序列的互相关特性(优于,)m序列,但是Gold码序列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
11. (伪随机序列)具有两个功能:1)目标接收端能识别并易于同步产生此序列;2)对于非目标接收端而言该序列是不可识别的。
12. m序列在一个周期为“1”码和“0”码元的的个数(大致相等),这个特性保证了在扩频时有较高的(载频)抑制度。
频点规划考虑用户数和用户构成,考虑可用频点资源多少,考虑业务类型和业务量,考虑我们的站型选择,设计我们的频点分配。
考虑到同频组网的干扰较大,因此在进行频点规划时,应尽量避免相邻小区使用同一个频点。
TD-SCDMA在进行频率规划时,采取如下原则:覆盖半径按照同频组网情况进行规划,而初期的频点规划则以异频规划为主,随着容量的增加逐渐实现从异频组网到混频组网直至同频组网的过程。
码资源规划TD-SCDMA的码资源规划包括两点:下行同步码的规划和复合码的规划。
32个下行同步码两两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差异,因此对相邻小区和码的复用距离要进行合理规划;复合码是扰码和扩频码的乘积,不将相关性很强的码分配在覆盖区交叠的相邻小区或扇区。
针尖效应:产生于天线电波传播的死区,往往出现在街道拐弯的地方或者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
针尖效应主要表现为在较强目标小区信号的短时间作用下,原小区信号经历短暂快速下降,又上升的情况。
解决方法: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与街道错开一定角度的方式来调整,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使原来街道路边商铺的覆盖有很大的影响。
解决的措施要看具体环境而异,如使用直放站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方法是配置5dB左右的CIO,这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也会带来增加切换比例等的副作用。
拐角效应:当移动台沿着一个拐角移动时,移动台的接收信号电平发生变化。
在拐角后面如果有一个新的基站,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就会上升得非常快。
如果移动台不能足够快地获得新基站,那么增加的干扰就会导致掉话。
另一方面,如果新基站不能调节移动台的功率,高的移动台发射功率会闭塞新小区内的所有用户。
拐角效应主要表现在原小区信号快速下降,目标小区信号很快上升,导致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而导致掉话的情况。
解决拐角效应的方法比较多,此处对不同的方法和相应的优劣说明。
1•针对小区配置1a事件参数,使得切换更容易触发。
比如,降低触发时间为200ms,减小滞;一般情况需要针对小区进行配置,这个参数的更改会导致该小区和其他小区(没有拐角效应的小区)的切换也更容易发生,可能会造成过多的乒乓切换。
TD中下行同步码和扰码的区别和作用分类:TD-SCDMA 2011-02-20 22:46 448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1、下行同步码是用来标识小区和区分相邻小区的,UE搜索到下行同步码了才能确定是哪个小区、进行同步等。
2、关于扰码,作用比较多,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加扰的作用是区分用户,下行链路加扰可以区分小区和信道,扰码在这里的功能与上下行同步码的功能有点类似。
实际上,扰码最主要的作用是是干扰随机化。
下行中使用了良好的扰码后,其他小区来的信号可以近似看作是高斯噪声。
补充一点,TD中的扰码只有16位,实在太短了,起不到干扰随机化的作用。
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码按类型可以分为:下行导频码、上行导频码、小区扰码、midamble码和OVSF扩频码。
其中下行导频码一共有32个,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上行导频码共有256个,由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每个小区的下行导频码对应8个上行导频码。
每个下行导频码对应4个扰码,小区的下行导频码确定后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本小区的扰码。
而midamble码用作每个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基本midamble与扰码一一对应,OVSF扩频码由系统根据RRM算法进行分配,每个信道对应的midamble码由基本midamble码经过循环移位产生,可以用来标识用户。
由于采用联合检测技术,对于单小区来说,采用不同的扰码,解调性能基本是相同的。
对于小区间不同的扰码组合,其干扰情况与信道环境有很大关系。
扰码是对信道中的数据部分进行加扰处理,标识数据的小区属性,下行同步码可以用来区分小区,但扰码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小区间干扰。
在TD系统中,下行导频时隙DwPTS内的下行导频码SYNC-DL是用于标识小区的,每个小区用一个SYNC_DL码,一共有32个SYNC_DL码。
由于DwPTS是占用专门时隙的,所以,标识小区的意义只在下行同步时用到。
在做业务的时候,为了区分小区,就要在数据用OVSF扩频之后,再乘上一个与扩频速率一样的扰码(Scramble Code),这个扰码是用于用户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区分小区用的。
TD-SCDMA扰码相关性研究及其规划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其核心技术之一是扰码技术。
扰码技术是实现数据传输安全、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TD-SCDMA扰码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同时,基于扰码相关性的特点,在TD-SCDMA系统规划中合理设计扰码长度和码组时间偏移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因此,研究TD-SCDMA扰码相关性及其规划,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早在2001年,中国电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就提出了TD-SCDMA 扰码优化技术的初步想法。
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多位学者对TD-SCDMA 扰码相关性展开了深入研究。
其中,张龙江、宋秀荣、杜庆钊等学者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TD-SCDMA扰码相关性及其应用场景。
他们通过分析不同扰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理论和仿真实验两个方面研究TD-SCDMA扰码相关性及其规划。
具体来说,将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 TD-SCDMA扰码相关性的理论分析,包括扰码长度、码组时间偏移、载波频率偏移等因素对扰码相关性的影响;2. 在软件仿真平台上,通过对TD-SCDMA扰码相关性的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给出不同扰码参数下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3. 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包括合理选择扰码长度、码组时间偏移等参数,并给出相应的规划方案。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将对TD-SCDMA扰码相关性及其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实现高效的扰码方案。
具体来说,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对TD-SCDMA扰码相关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为优化系统性能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2. 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扰码相关性的重要性,揭示不同扰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3. 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为TD-SCDMA系统规划提供指导意见。
Website: E-mail: ztewelink@关于本文档应用范围此文档适用于ME3616 NB-IoT通信标准的移动通讯网络模块产品的软件开发人员。
该文档中的AT指令,如无特殊说明,适用于ME3616模块通用软件版本阅读注意下面的符号是阅读时应该注意::警告:备注、注意或说明修订历史安全警告和注意事项在模块二次开发、使用及返修等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本章节的所有安全警告及注意事项。
模块的集成商等必须将如下的安全信息传递给用户、操作人员或集成在产品的使用手册中:●在使用包括模块在内的射频设备时可能会对一些屏蔽性能不好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请尽可能在远离普通电话、电视、收音机和办公自动化的地方使用,以免这些设备和模块相互影响。
●在如助听器、植入耳蜗和心脏起搏器等医用设备旁使用包含模块的设备时,请先向该设备生产厂家咨询了解。
●请不要在油料仓库,化学工厂等有潜在爆炸危险的环境,或在医院、飞机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使用包含模块的设备。
●请不要将模块暴露在强烈日光之下,以免过度受热而损坏。
●本产品没有防水性能,请避免各种液体进入模块内部,请勿在浴室等高湿度的地方使用,以免造成损坏。
●非专业人员,请勿自行拆开模块,以免造成人员及设备损伤。
●清洁模块时请先关机,并使用干净的防静电布。
用户有责任遵循其他国家关于无线通信模块及设备的相关规定和具体的使用环境法规。
我司不承担因客户未能遵循这些规定导致的相关损失。
目录关于本文档 (I)修订历史 (II)安全警告和注意事项 ............................................................................................................. I II 1. 概述. (8)1.1. 范围 (8)1.2. 读者 (8)1.3. 文档内容组织 (8)2. AT命令简介 (9)2.1. AT命令格式 (9)2.1.1. 基本命令格式 (9)2.1.2. AT指令返回类型及其结果码 (9)2.1.3. 命令响应超时 (10)2.1.4. AT命令机制 (10)2.2. AT指令集参考文档 (10)3. 模块信息识别命令 (11)3.1. ATI查询模块识别信息 (11)3.2. AT+GMI查询制造商名称 (11)3.3. AT+CGMI查询制造商名称 (12)3.4. AT+GMM查询模块ID (12)3.5. AT+CGMM查询模块ID (12)3.6. AT+GMR查询软件版本号 (13)3.7. AT+CGMR查询软件版本号 (13)3.8. AT+GSN查询产品序列号 (13)3.9. AT+CGSN查询产品相应的序列标识 (14)3.10. AT+CIMI查询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 (15)3.11. AT+ZPCB查询PCB号 (15)3.12. *MATREADY 主动上报 (15)4. 通用命令 (17)4.1. AT&F恢复出厂设置 (17)4.2. AT&V显示当前配置 (17)4.3. ATZ复位为缺省配置 (17)4.4. ATQ结果码抑制 (18)4.5. ATE回显命令 (18)4.6. ATV DCE返回格式 (19)4.7. AT+CFUN设置电话功能 (19)4.8. AT+CMEE上报设备错误 (20)4.9. +CME ERROR ME错误结果码 (21)5. 串口控制指令 (24)5.1. AT+IPR设定串口波特率 (24)5.2. AT+CMUX 串口多路复用 (24)5.3. AT+IFC DTE-DCE的本地流控 (25)6. SIM 相关命令 (27)6.1. AT+CLCK功能锁 (27)6.2. AT+CPWD改变锁密码 (28)6.3. AT+CPIN输入PIN码 (28)6.4. AT+CRSM有限制的SIM访问 (29)6.5. AT*MICCID读取SIM卡的ICCID (30)7. 网络服务相关命令 (31)7.1. AT+CEREG EPS网络注册状态 (31)7.2. AT+COPS PLMN选择 (32)7.3. AT+CESQ信号强度查询 (33)7.4. AT+CTZU自动获取网络时间开关 (34)7.5. AT+CTZR时区报告开关 (35)7.6. AT+CCLK时钟管理 (36)7.7. AT*MSPCHSC设置扰码算 (36)7.8. AT*MFRCLLCK锁频点/物理小区 (37)7.9. AT*MENGINFO查询当前网络状态和小区信息 (37)8. 低功耗相关指令 (41)8.1. AT+CEDRXS eDRX设置 (41)8.2. AT+CEDRXRDP eDRX动态参数读取 (43)8.3. AT+CPSMS节电模式(PSM)设置 (44)9. 分组域命令 (49)9.1. AT*MCGDEFCONT设置默认的PSD连接设置(用于连接PDN连接) (49)9.2. AT+CGDCONT定义PDP上下文 (49)9.3. AT+EGACT 激活/去激活PDN上下文 (51)9.4. AT+CGCONTRDP 读取PDP上下文参数 (53)10. 硬件相关及扩展AT命令 (54)10.1. AT+ZADC读取ADC管脚值 (54)10.2. AT+ZRST 模块复位 (54)10.3. AT+ZTURNOFF关闭模块 (54)11.1. AT+ESOC 创建一个TCP/UDP (56)11.2. AT+ESOCON套接字连接到远程地址和端口 (56)11.3. AT+ESOSEND发送数据 (57)11.4. AT+ESODIS断开套接字 (57)11.5. AT+ESOCL关闭套接字 (57)11.6. AT+ESONMI套接字消息到达指示符 (58)11.7. AT+ESOERR套接字错误指示器 (58)11.8. AT+PING 通过内置协议栈ping服务器 (58)11.9. 示例:创建TCP套接字 (59)11.10. 示例:创建UDP套接字 (59)12. MQTT相关AT命令 (61)12.1. AT+EMQNEW –建立新的MQTT (61)12.2. AT+EMQCON –向MQTT服务器发送链接报文 (61)12.3. AT+EMQDISCON –断开与MQTT服务器的链接 (62)12.4. +EMQDISCON –主动上报,接收MQTT断开链接指示 (62)12.5. AT+EMQSUB –发送MQTT订阅报文 (62)12.6. AT+EMQUNSUB –发送MQTT取消订阅报文 (63)12.7. AT+EMQPUB –发送MQTT发布报文 (63)12.8. +EMQPUB –主动上报指令,接收MQTT发布报文 (64)12.9. 示例:创建MQTT链接 (64)13. CoAP相关AT命令 (65)13.1. AT+ECOAPSTA创建一个COAP服务器 (65)13.2. AT+ECOAPNEW 创建一个COAP客户端 (65)13.3. AT+ECOAPSEND COAP客户端发送数据 (66)13.4. AT+ECOAPDEL 销毁CoAP客户端实例 (67)13.5. +ECOAPNMI返回服务器端响应 (67)13.6. 示例COAP客户端发送数据 (69)13.7. 示例COAP服务器接收数据响应 (70)14. HTTP/HTTPS相关AT命令 (72)14.1. AT+EHTTPCREATE 创建客户端HTTP/HTTPS实例 (72)14.2. AT+EHTTPCON 建立HTTP/HTTPS链接 (72)14.3. AT+EHTTPDISCON 关闭HTTP/HTTPS链接 (73)14.4. AT+EHTTPDESTROY 释放创建的HTTP/HTTPS链接 (73)14.5. AT+EHTTPSEND 发送HTTP/HTTPS请求 (73)14.6. +EHTTPNMIH 从主机响应的头信息 (74)14.7. +EHTTPNMIC 从主机响应的内容信息 (75)14.8. AT+EHTTPERR 客户端连接的错误提示 (75)14.9. 示例:创建HTTP链接 (76)14.10. 示例:创建HTTPS链接 (76)15.1. AT+M2MCLINEW LWM2M Client注册IOT平台 (79)15.2. AT+M2MCLIDEL LWM2M Client去注册IOT平台 (79)15.3. AT+M2MCLISEND LWM2M Client数据发送 (79)15.4. +M2MCLI LWM2M Client主动上报 (80)15.5. +M2MCLIRECV LWM2M Client数据上报 (80)15.6. 示例:创建电信IOT平台 (80)16. AT+IPERF IPER带宽测试 (82)1.概述1.1.范围本文描述了模块产品ME3616模块支持的AT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