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书摘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4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定位》。
这书里讲的东西啊,真是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书里提到,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
说白了,就是要在顾客的脑子里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比如说,一提到可乐,咱们马上就想到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一提到汉堡,麦当劳和肯德基就蹦出来了。
这就是它们在咱们心里成功定位的表现。
就拿可口可乐来说吧。
它早早就把自己定位成了“正宗可乐”。
这可太厉害了!不管后来出现多少种可乐,大家心里正宗的那个位置还是留给了可口可乐。
想象一下,大热天的,你又热又渴,这时候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是不是那瓶红色包装、带着独特味道的可口可乐?它已经深深扎根在咱们的心智中啦。
还有苹果这个品牌,它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创新和时尚。
每次新产品发布,都能引起一阵热潮。
大家为啥愿意花大价钱买苹果的产品呢?还不就是因为在心里觉得,苹果代表着最新、最酷的科技。
书里还说,要想成功定位,得先搞清楚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了啥位置,然后再想办法找到一个空位钻进去。
比如说,在汽车市场上,豪车有宝马、奔驰,经济型车有丰田、本田。
那特斯拉就聪明地给自己定位成了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这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新的空位,而且还发展得越来越好。
再比如说,在牙膏市场上,有的牙膏主打防蛀,有的主打美白。
那云南白药牙膏就另辟蹊径,定位成了能解决牙龈出血问题的牙膏。
这就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还没占住的位置,从而赢得了市场。
咱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其实也能用到定位的理念。
就拿找工作来说吧,你得先了解清楚目标岗位需要啥样的人,然后把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跟这个岗位匹配起来,让面试官觉得你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招一个销售,那你就得展现出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度。
你得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能给公司带来业绩的销售高手,而不是一个啥都能干但啥都不精的“万金油”。
还有谈恋爱也是一样。
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在对方的心里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所著,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及感悟。
“定位”的定义: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
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
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
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
我们无法记住所有的品牌和产品,往往只会记住那些在自己心智中占据独特位置的。
比如,当我们提到可乐,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提到快餐,可能会想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
这就是成功的定位所产生的效果。
书中提到,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人们往往只能记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却很少有人能记住第二个。
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如果能成为某个品类中的第一个品牌,就有更大的机会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星巴克是第一个将“咖啡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因此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独特的地位。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不能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针对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提供独特的价值。
“名字就像钩子,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
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名字。
”一个好的名字对于品牌的成功至关重要。
比如“宝马”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高性能、豪华的汽车;而“苹果”这个名字,则给人一种简洁、创新、富有活力的感觉。
书中还强调了品牌延伸的陷阱。
很多企业认为,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的产品,可以借助品牌的知名度快速打开市场。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变得模糊。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所著,被公认为是营销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笔记摘抄及感悟。
“定位”的概念并非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联系重新连接到一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心智空间有限,要想让自己的品牌、产品或服务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书中提到,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人们往往对第一印象深刻,并且更倾向于记住第一名。
例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大多数人很难想起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是谁。
这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努力争取成为某个领域的先行者,抢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比如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着经典的碳酸饮料,那么其他品牌若想与之竞争,就不能简单地模仿,而需要寻找独特的定位。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这意味着企业不能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名字对于品牌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名字能够迅速传达品牌的核心特点或价值。
比如“宝马”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高性能、豪华的汽车。
而一个糟糕的名字则可能给品牌的传播和推广带来巨大的障碍。
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
因此,企业在进行定位时,要顺应消费者已有的心智认知,而不是试图去挑战或改变它们。
如果消费者认为某个品牌是低价的,那么企业很难将其定位为高端品牌。
定位需要简化信息。
在传播过程中,要将复杂的信息简化为一个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概念。
例如,沃尔沃汽车一直强调“安全”这个定位,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树立了牢固的形象。
成功的定位需要坚持。
一旦确定了定位,企业就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这个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象。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啊,对于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我从来没有深入想过,觉得卖东西嘛,质量好、价格合适,总会有人买的。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书里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这就好比,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你做的蛋糕,你得先搞清楚是小孩喜欢吃,还是老人喜欢吃,是喜欢巧克力味的,还是喜欢水果味的。
不然,你做出来的蛋糕谁都不觉得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那怎么可能卖得好呢?比如说,有个卖手机的品牌,一开始啥功能都想做,拍照要好,游戏性能要强,电池续航要长,结果呢,成本高得吓人,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后来,他们重新定位,专门针对喜欢拍照的人群,把摄像头做得超级厉害,其他方面只要够用就行。
嘿,你猜怎么着?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爱拍照的人,销量蹭蹭往上涨。
还有个例子,是一家小咖啡店。
刚开始的时候,它啥咖啡都卖,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甚至还有各种花哨的特调咖啡。
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老板读了《定位》之后,决定只做精品手冲咖啡,而且主打来自某个特定产地的咖啡豆。
他把店里的装修也改成了那种很有格调的风格,还请了专业的咖啡师给客人讲解咖啡知识。
慢慢地,这家咖啡店在咖啡爱好者中出了名,大家都觉得这里是品尝正宗手冲咖啡的好地方。
再想想我们平时买衣服,那些大商场里的品牌多如牛毛。
但有些品牌就是能一下子抓住你的眼球,为啥?因为它们定位清晰啊!有的专门做职业装,款式简洁大方,面料舒适;有的主打休闲风,颜色鲜艳,款式时尚。
它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所以能精准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另外,书里还强调了“成为第一”的重要性。
人们往往只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二个、第三个就没那么出名了。
在市场上也是一样,如果能成为某个品类的开创者或者领导者,那优势可太大了。
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就是可乐这个品类的老大,一提到可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定位》读书笔记(14篇)《定位》读书笔记1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总序1.三次生产力革命:(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引言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
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
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
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
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
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
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定位》经典的句子1. "定位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不是一种市场选择。
" - 杰克·特劳特2. "定位是你在客户心智中的位置,是你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
" - 阿尔·莱斯3. "定位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 - 菲利普·科特勒4. "定位是通过与目标市场的差异化来创造竞争优势。
" - 阿尔·莱斯5. "定位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
" - 杰克·特劳特6. "定位是为了在市场中找到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 - 菲利普·科特勒7. "定位是为了在目标市场中建立一个独特的个性和声誉。
" - 阿尔·莱斯8. "定位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
" - 杰克·特劳特9. "定位是为了在市场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点,以便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 - 菲利普·科特勒10. "定位是为了在目标市场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 - 阿尔·莱斯11. "定位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和声誉。
" - 杰克·特劳特12. "定位是为了在市场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点,以便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 - 菲利普·科特勒13. "定位是为了在目标市场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 - 阿尔·莱斯14. "定位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和声誉。
" - 杰克·特劳特15. "定位是为了在市场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点,以便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的本质是抢占心智资源:1、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
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
你必须做到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2、站在成功者的位置上自我宣传,那是在宣传你的愿望。
从心理学上说,这是错的;从战略角度说,这也是错的。
潜在客户看到这样的广告时会想:“不,你才不是呢。
”你如果想现在成功,就不能忽视竞争对手的地位,也不可离开自己的位置。
3、你必须承认现实。
问题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何时做”。
要想通过额外的努力去获得较大的收效,就应当尽早建立产品的领导地位,这才是弥足珍贵的。
承认现实是定位的第一步,小牌要切那些绝对小众的概念,不要和大牌比资源。
4、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
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
建立领导者地位。
跟随者造就了领导者。
领导者不应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它需要它们来形成一个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因素”,是你的品牌获得成功的保障。
5、二元法则:在每个品类中,最终只会剩下两个品牌主导整个品类。
应该付出额外努力的时机显然是局势不明的时候,即双方都不占有明显优势的时候。
只用一年时间赢得的销售领先,往往能维持好几十年。
6、在广告中说“我们是第一”为什么不是个好主意呢?这是处于心理上的考虑。
你的潜在客户已经知道你是第一。
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建立领导地位,必须用潜在顾客的标准来确立领导地位。
7、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
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
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正宗货”也许是人们想出来的最有力、最能打动人的广告。
简单粗暴有效地突出你们的差异化,不断重复的差异化。
8、一旦竞争对手推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要想使拦截行动行之有效,时间是关键。
《定位》阅读笔记好句子节选1.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试。
如果不值得做,就根本不应该做。
相反,如果是值得做的事,等到能完美的时候再做,否则永远做不到。
因此,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试。
2.人脑中有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不接受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符合内部情况的新信息,其他的都过滤掉。
对人脑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看到人脑和计算机内存之间的相似之处。
要想让新品牌进入人们的大脑,必须先删除进来的旧同类品牌。
3.让潜在顾客的心不同的方法。
基本方法:不是创造什么新的和不同的东西,而是通过操纵心里已经存在的认识来重新构建已经存在的相关认识。
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想法。
成为位置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这是营销人员违反最多的原则。
4.在传播方面,就像在建筑物里一样,越少越多。
你必须尖锐你的信息,让它进入人心。
你应该抛弃含义模糊、模棱两可的单词,简化信息。
然后,如果你想留下长期印象,就要重新简化它。
5.无论是销售可乐、公司还是国家,其中一个都有简单明了的真谛。
不为人知就没有生意。
6.这就是领头人犯的典型错误。
误以为自己的产品实力是从企业实力中产生的。
事实恰恰相反。
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潜在客户心中的地位。
7.因为竞争是在精神上展开的,所以我们不能把组织、企业实体放在顾客的心里。
我们只能将代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符号——品牌移植到顾客心中,所以定位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品牌。
这意味着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而是品牌。
8.科学家发现一个人只能得到有限的感觉。
一旦超过临界点,大脑就会空白,无法正常工作。
(牙医巧妙地利用这些发现,给患者戴上耳机,提高音量,直到患者失去疼痛为止。
)。
9.普通人能忍受别人对他们说什么都不知道。
(这解释了“新闻”为什么是有效的广告方式。
但是普通人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改变人,但改变想法的方法是走向广告灾难的道路。
10.媒体本身不能成为信息,但对信息有很大影响。
媒体不是传播机制,而是过滤器。
2023年《定位》读书笔记2023年《定位》读书笔记1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二个呢?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第二座呢?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
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
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
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定位的读书笔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定位”这一概念变得愈发重要。
读完《定位》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如何在人们的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开篇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
信息爆炸使得人们的心智备受干扰,能被记住的信息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或产品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找到一个空位,并成功占据它。
这并非易事,因为人们的心智就像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对于新的信息往往具有防御机制。
定位的核心在于“第一”。
成为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往往能够获得巨大的优势。
比如可口可乐,它是全球第一款可乐饮料,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提到可乐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可口可乐。
这就是“第一”的力量。
要成为“第一”,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
在竞争尚未激烈之时,抢先进入并占据那个关键的定位。
然而,“第一”并非唯一的出路。
如果无法成为某个领域的第一,那么可以通过细分市场来创造一个独特的定位。
例如,在汽车市场中,已经有了众多知名品牌,但特斯拉通过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并强调其高科技和环保的特点,成功地在市场中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在已经拥挤的市场中与强大的对手正面竞争,而是要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细分市场,为自己创造独特的价值。
定位不仅仅适用于产品和品牌,也适用于个人。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比如,一个擅长数据分析的人,可以将自己定位为“数据洞察专家”,并通过不断提升相关技能和经验,在这个领域树立自己的声誉。
这样,当有相关需求时,人们就会首先想到他。
书中还强调了要保持简单。
在传达定位信息时,越简单、越清晰越好。
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复杂的概念和信息。
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位陈述,能够迅速进入人们的心智并被记住。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简单直接地传达了王老吉的定位——预防上火的饮品。
另外,要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心智认知是非常困难的。
《定位》读书笔记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总序1.三次生产力革命:(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引言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
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
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
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
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
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
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定位》学习笔记(前五章)公众号“塔兰特”赠送成长创业必读书籍定位的定义: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我对心智一词的理解:认知与经验。
定位的原则: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为什么要定位:传播过度的社会,心智备受骚扰(媒体爆炸、产品爆炸、广告爆炸)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广告策略的发展:产品时代: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顾客的利益上。
他们所寻求的是劳斯·瑞夫斯(Rosser Reeves)所称的“独特的销售主张”。
(产品特点与顾客利益)形象时代:声誉与形象比任何明确的产品特点更有利于产品销售。
大卫奥格威:“每一则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
”(品牌)定位时代:要想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
这一位置不仅包含企业自身的强势与弱势,还包括竞争对手的强势和弱势。
(概念、战略)定位的方法:1.给信息做减法在传播上,多则是少。
我们过度使用传播解决大量商业及社会问题,因而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小量的信息能够通过,而且所通过的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要想让信息穿越层层的屏障,抵达潜在客户的心智,你必须使用一种尽量简单的方法。
所以,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
2. 成为第一or做关联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为了应付产品爆炸,人们学会了在心智上给产品和品牌分级。
市场领导者在最上一层,第二名处于第二层,第三名则处于第三层。
各梯子的层数不一,最常见的为三层,七层则可能是最多了。
“当第一胜过做得更好”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定位观念。
要想通过额外的努力去获得较大的收效,就应当尽早建立产品的领导地位,这才是弥足珍贵的。
一个竞争者如想增加市场份额,要么排挤掉上方的品牌(但这种做法通常行不通),要么把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品牌关联起来。
《定位》经典语录摘抄读完了《定位》,才发现自己以前口口声声的定位原来这么虚,每看完一本书,你就拥有了那本书作者的一部分世界观,这本由特劳特和艾·利斯合著的经典营销书籍包含了太多经典的概念在里面。
在此,我分享一些我读书过程中摘抄的我认为的经典语句,以‘清单’的形式呈现出来,给读过《定位》的朋友做一下简单的复习。
如果你还没有读,也可以看,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它,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1、定位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领一个有价值的位置。
2、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3、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
我们后来称这种方法为“由外而内”的思维。
4、定位是寻找心智之窗的一套有组织的体系。
它以这样一个概念为基础,即传播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和环境下才能实现。
5、20世纪60年代,广告人发现声誉和形象比任何单一的产品特点更重要。
6、人的心智和电脑很像。
然而不同的是电脑对信息来者不拒,心智却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拒绝其所不能“运算”的信息。
它只接受与其状态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过滤掉。
7、当被问起你的女子的智力情况,你通常不会去列举他认识多少字、阅读理解里有多高或数学上的能力如何等等,而一般回答:“他现在上中学了”。
8、当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如,第一辆汽车问世,“不被马拉的车”。
9、成功定位后不要忘记当初是靠的什么赢的定位战。
(Forgot what made theme successful, FWMTS陷阱)不要轻易地违背自己在用户眼中的成型的定位。
10、产品的实力并不产生于企业的实力,相反,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潜在客户心智中所占据的定位。
11、当竞争对手在推出新颖概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拦截。
读︱《定位》——洞察人性与商道本质的营销奇书(干货学习笔记)全文一万一千多字,阅读需二十分钟。
请先收藏,有空时再慢读细品,绝对让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彻底看清人性与商道的本质,从此开启崭新的钱程大道。
《定位》是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合写的传奇之书。
该书最初于1971年在美国出版,此后每隔4年左右重印一次,1996年又递进出版了《新定位》、2009年《重新定位》等若干续集。
2002年,《定位》在中国出版,随后所有续集在中国出版,形成有23分册的定位系列丛书。
定位系列丛书虽然多,但核心精华的还是第一本《定位》,其他书大都是定位理论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案例和进一步阐释分析。
其他书不看也罢,但《定位》一定要看。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在我看来,这本几乎是半个世纪前问世的营销奇书,如今依然光彩照人,具有实战指导意义,正在各行各业发挥智囊作用。
谁看谁受益,早看早受益,阅读一次、受益一生。
书中有三点推荐: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是“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
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这本书有什么用?能够帮你看清买卖的本质。
买卖的重点在买还在卖?定位理论颠覆了传统认识,认为重点在买,提出胜负在顾客心智,胜战关键是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令自己的品牌成为顾客心智中该品类的代表。
要知道,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品牌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的2倍,第三个的4倍,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
定位理论总结提炼了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
若主动运用该工具来开展营销工作,将能在信息过度传播的互联网时代,有效破解广告营销效果不高的难题。
怎么看这本书?阅读本书,要做好战略思维方式被颠覆的准备,因为定位思维与逻辑思维完全不同。
逻辑思维认为,一个品牌应该扩张到其他品类中。
很多公司不愿意聚焦一个领域,而是选择延伸产品线以吸引每个消费者。
定位思维则认为,品牌要保持狭窄聚焦,如果有市场机会,可以推出第二第三个品牌。
《定位》经典的句子1. "A brand is no longer what we tell the consumer it is it is what consumers tell each other it is." - Scott Cook2. "Your brand is a story unfolding across all customer touch points." - Jonah Sachs3. "Your brand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n your business." - Steve Forbes4. "Differentiate your brand with courage and creativity." - Joe Calloway5. "The power of a brand lies in the minds of consumers, not in the hands of a company." - David Ogilvy6. "Your brand is a reflection of your actions, not your intentions." - Jason Fried7. "A brand is not just a logo or an advertisement, it is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your company in the eyes of the consumer." - Debbie Millman8. "In a crowded marketplace, fitting in is a failure. In a busy marketplace, not standing out is the same as being invisible." - Seth Godin9. "Your brand is what people say about you when you're not in the room." - Jeff Bezos10. "Build a brand that represents the values you want to be known for." - Simon Sinek11. "The best brands are built on a strong and authentic purpose." - JimStengel12. "A strong brand is built by consistently delivering on your promises." - Richard Branson。
定位
-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
1.引言
a)传播的新方法
b)“定位”的定义
c)定位是怎样开始的
2.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
a)传播过度的社会
b)过度简化的心智
c)尽量简化信息
3.第二章心智备受骚扰
a)传播渠道阻塞
b)布朗、康纳利和雪佛兰
c)媒体爆炸
d)广告爆炸
4.第三章进入心智
a)进入心智的捷径
b)进入心智的难点
c)广告界的教训
d)产品时代
e)形象时代
f)定位时代
g)阿美利哥发现了什么
h)米什劳发现了什么
i)米勒发现了什么
5.第四章心智中的小阶梯
a)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b)容量不足的容器
c)产品阶梯
d)“关联”定位法
e)“非可乐”定位法
f)忘记成功之道陷阱
6.第五章你不能由此及彼
a)“我能行”精神不死
b)不祥之兆
c)“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d)如何与IBM之类的对手抗衡
e)通用电气公司的史密斯和琼斯
7.领导者的定位
a)建立领导地位
b)领导者的失败
c)不稳定的平等
d)保持领先的战略
e)什么不该做
f)不断重复
g)抓住每一个机会
h)来自产品的实力
i)迅速回应
j)用多品牌拦截对手
k)用更宽泛的名称拦截对手
l)领先的好处
8.第七章跟随者的定位
a)跟风的危险
b)寻找空位
c)尺寸空位
d)高价空位
e)低价空位
f)其他有效空位
g)工厂空位
h)技术陷阱
i)满足所有人需求的陷阱
9.第8章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a)创建自己的空位
b)重新定位阿司匹林
c)重新定位雷那克斯
d)重新定位美国伏特加
e)重新定位品客
f)重新定位李施德林
g)重新定位与对比性广告
h)重新定位合法
i)重新定位合乎道德吗
10.第9章名字的威力
a)如何选择名字
b)如何避免不恰当的名字
c)何时可用无意义的名字
d)坏名字也能变成好名字
e)公开产品的本质
f)好名字和坏名字
g)航空公司的糟糕名字
h)阿克伦的双胞胎
i)托莱多三兄弟
j)混淆不清的“大陆”
k)过犹不及的名字
11.第10章无名陷阱
a)发音缩写
b)视觉缩写
c)成功无捷径
d)心智靠耳朵运转
e)过时的名称
f)因果不分
g)首字母缩略词名称与电话薄
12.第11章搭便车陷阱
a)企业的联合
b)两种不同的战略
c)分而治之
d)新产品需要新名字
e)跷跷板原则
f)匿名的价值
13.第12章品牌延伸陷阱
a)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
b)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
c)JC彭尼和永久
d)看待名字的两种方式
e)蛋白质21是什么
f)Scott是什么
g)Life Savers是什么
h)什么是永备
i)100毫米的失败
j)玉米油衰败记
k)咖啡杯争夺战
l)护手霜的竞争
m)无糖可乐之战
n)逆向品牌延伸
14.第13章品牌延伸何时有效
a)短期优势
b)长期不利
c)购物单检验法
d)酒保检验法
e)Packard是什么
f)凯迪拉克是什么
g)雪佛兰是什么
h)大众是什么
i)沃尔沃是什么
j)名字是橡皮筋
k)行事规则
15.给你自己和你的职业定位
a)定义自己
b)要能犯错误
c)名字要合适
d)避免无名陷阱
e)避开品牌延伸陷阱
f)找匹马骑
16.成功六步曲
a)第一步,你拥有怎样的定位
b)第二步,你想拥有怎样的定位
c)第三步,谁是你必须超载的
d)第四步,你有足够的钱吗
e)第五步,你能坚持到底吗
f)第六步,你符合自己的定位吗
g)局外人的角色
h)局外人不能提供什么
17.定位的游戏规则
a)必须理解文字
b)必须理解人
c)必须对变化持谨慎态度
d)要有眼光
e)要有勇气
f)要客观
g)要简单化
h)要精明
i)要有耐心
j)要有全球视野
k)要他人导向
l)什么是你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