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11 .一块奶酪》优课导学案_4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学习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问等。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学习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用法。
2.运用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课文教材、黑板、粉笔、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讨论。
2.给学生出示“奶酪”二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奶酪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等。
二、讲授(15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百叶窗”、“块”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三、理解(15分钟)1.对课文中的对比进行解释和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对比是修辞手法之一。
2.分析课文中的反问句,让学生理解反问是修辞手法之一,表达反问的用意和方式。
3.提问学生,课文中的对比和反问分别是在表达什么?四、运用(20分钟)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对比和反问句。
2.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对对比和反问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归纳(5分钟)1.让学生归纳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的用途和方式。
2.学生进行口头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用对比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内容自拟。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以上为《一块奶酪》教案的简要示范,具体教案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
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文11《一块奶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的面对奶酪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它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它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根据有关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谜底:蚂蚁)2.你了解蚂蚁吗?说说生活中蚂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板题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导入,创设趣味的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一块奶酪引发了什么故事,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上下文猜猜意思。
(3)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
分组出示词语:(1)拽着跺脚聚到舔一下a指名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描写蚂蚁动作的词语)b“你演我猜”,做动作理解词语。
齐读(2)争先恐后七上八下a指名读,齐读。
b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含有反义词),说一说类似的成语。
(3)处罚禁令稍息a指名读,相机正音,小老师带读。
b禁令故事开始,蚂蚁队长宣布了一个什么样的禁令呢?(指名说)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那面对奶酪,蚂蚁们禁受住诱惑了吗?(禁受住了)蚂蚁队长禁受住诱惑了吗?(禁受住了)巧妙引出“禁”的另一种读音“jīn”。
c“处”在“处罚”中读chǔ,指名说出另一种读音“chù”,并组词。
d“稍息”,是一种口令,读shào,要读得果断一些。
课题11*一块奶酪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明白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
语言运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能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审美创造:学会观察课文插图,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课前解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略读方法的又一个很好的文本。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的揣摩,体会人物当时的想法,把握人物形象。
感受课文写作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奠定基础。
关注题目:“一块奶酪”是文章的主线,是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围绕“一块奶酪”这个主线,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介绍了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揭示了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带给学生以思考。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宣布搬运纪律。
◇第二部分(4-12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最终战胜自己,遵守规定,命令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
◇第三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大家看到蚂蚁队长的做法后干劲更足。
关注细节描写:文章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悬念。
最大的看点就是第二部分对蚂蚁队长矛盾心理的刻画,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让一个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的人物形象树立起来。
伟大的形象下,同样是真实的、有复杂情感的人物。
这样的描写,读者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教学目标】1.认识“酪、宣、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猜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诚。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
酪》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诱人”、“处罚”、“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11《一块奶酪》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11*一块奶酪1.认识本课“宣、诱、舔、毅、强”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理解并积累“宣布、嘀咕、争先恐后、毅力、七上八下、禁令、牵挂、犹豫”等词语。
2.继续研究默读课文的方法,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相关的信息。
分角色表演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
3.围绕“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这个问题,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有毅力又充满友爱的品质。
重点继续研究默读课文的方法,围绕蚂蚁大队长的言行找出相关的信息。
分角色表演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有毅力又充满友爱的品质。
1.识字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点拨,如联系生活情景识字“宣”,组词“宣布”,XXX开运动会领导宣布运动会开幕。
做动作理解“舔”字等。
多音字的教学还是适合放到情景中,在情景中感悟不同的读音在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
2.默读课文说到默读课文,学生已经晓得是不出声读。
但具体的操作并不是很分明,提示方法:不出声,不只是读,还要带着问题读课文;在默读的时分找出关键信息。
3.演一演提前分组,分好脚色,协作排演,在课堂的时分尽可能美满展现。
扮演时对“嘀咕、拽、七上八下、恼火、跺脚”这些词语在神志和动作上要到位并积累词语。
1.预提纲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讲授设想(1)通过查阅字典、借助拼音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对多音字“处、稍”的读音在情景中理解。
(2)搜集“搬运、奶酪、禁令、聚集”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和动作行为。
(3)对作者辛勤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4)默读课文,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为课堂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几只蚂蚁围着一块大奶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句话就行。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
酪》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一块诱人的奶酪时的心情,初步了解三种新的描写方法。
3.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
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故事的情节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互助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最新9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清明)3.简介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魂酒牧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一句(课件出示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11 一块奶酪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分角色读演课文内容,了解蚂蚁队长的品质,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蚂蚁队长的品质,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俗话说:言必信,行必果。
说到就要做到,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2.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
二、检查预习(1)字音:嘀咕舔诱人淌口水犹豫跺脚(2)理解词意: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恼火:生气发火。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执行:贯彻施行;实际履行。
禁令:一般带有命令强制性制度。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3)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4)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概括各部分内容。
①第1—3段:蚂蚁队长带队搬食物,并定下了“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的命令。
②第4—9段:蚂蚁队长发现奶酪搬动过程中拽掉了一块,它很想独自享用。
③第10—13段:蚂蚁队长把那块掉了的奶酪渣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鼓励大家继续搬食物。
三、感悟人物品质1.师:了解了课文内容,你喜欢这个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2.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地方,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评价:蚂蚁队长是个怎样的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3.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4.指生回答。
5.师点拨:(1)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师出示课文第二段,指生读句子。
说说蚂蚁队长为什么要宣布那样的命令?你觉得蚂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读出蚂蚁队长果断的语气吗?(2)言出必行,关爱弱小师出示第6段,引生细读。
边读边想,蚂蚁队长会怎样处理那掉下的一块奶酪渣?①体会“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一句中蚂蚁队长矛盾的心情,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②师:蚂蚁队长想吃那块奶酪渣,其他的小蚂蚁也想吃。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
酪》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历童话王国,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编童话,写童话。
选编本课的目的:
1.字词句段等的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2.感受童话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也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
的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
吃掉了奶酪渣的故事。
蚂蚁队长爱护幼小,严格自律的精神感动了
大家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一、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第【1】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本课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
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
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
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1.板书课题,齐读。
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酪》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蚂蚁队长的心理过程。
4.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蚂蚁队长的心理过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一块奶酪》教案4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一块奶酪》教案4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一块奶酪》教案4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多音字。
2、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
3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的品质,以及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学习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教法设计:引导法、示范法学法设计::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导入,引出蚂蚁。
2、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蚂蚁有关,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讲了与蚂蚁有关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一)出示自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读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介绍了蚂蚁队长组织一群蚂蚁一起 ,但途中掉了一点奶酪渣,蚂蚁队长经过一番犹豫,决定以身作则,把奶酪渣给吃了的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测词语处罚诱人舔一下禁令犹豫跺脚聚到稍息跺脚争先恐后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介绍了蚂蚁队长组织一群蚂蚁一起搬奶酪,但途中掉了一点奶酪渣,蚂蚁队长经过一番犹豫,决定以身作则,把奶酪渣给最小的蚂蚁吃了的故事。
《一块奶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块奶酪》。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一块奶酪》这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我制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认识12个汉字,掌握多音字“处、稍”的意义和用法。
2).快速默读课文,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3).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
3、教学重点:1).认识12个汉字。
2).快速默读课文,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4、教学难点:…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与培养,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既可以轻松掌握字词读音,更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
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分角色朗读、合作交流、谈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思考。
并很据新课标要求让孩子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一块奶酪》人教(部编版)11*一块奶酪导学案设计11*一块奶酪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评价童话中蚂蚁队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一角,它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它的队伍在做什么?(搬运奶酪)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课件出示)蚂蚁队长的话:“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奶酪掉了一个角)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学习第4~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板书: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喜欢,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己不搞特殊化。
)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板书:严于律己纪律严明)(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预设:会对蚂蚁们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能犯禁令。
4.选择其中一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
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
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
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
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
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
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
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
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
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
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克雷洛夫 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