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50.18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新课讲授进入作品欣赏。
播放一组图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1、色彩的心理联想通过对生活中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作用。
请同学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蓝、紫。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前面六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欣赏探究: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装扮森林》(东山魁夷日本)《松树林》(希施金俄国)《灰色的树》(蒙德里安荷兰)师生共同总结: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的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写实色彩:通过学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不是描绘实际看见的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又称“概念色”或“情感色”。
课堂反馈:欣赏下面的绘画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主要采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3、欣赏实践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
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鉴赏一组作品来分析体会:《初踏黄金路》(现代李焕民)《早春之路》(东山魁夷日本)《松林的早晨》(希施金俄国)《星月夜》(凡·高荷兰)《红色的和谐》(马蒂斯法国)《呐喊》(蒙克挪威)讨论问题:(1)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3)你感受到作品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交流:从作品的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初中美术《色彩的感染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彩做准备。
2.欣赏名画《星空》。
通过欣赏名画,了解写实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感受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
3.小组合作探究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了解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在绘画作品中的感染力。
4.情境创设,体验色彩的感染力。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加深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色彩的感染力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反思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比较欣赏、体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方式,体验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研究,树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通过实践练,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提前了解作品,提供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汇报与交流:学生对预情况做一个汇报,教师对学生的预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
3.导入新课:以音乐导入,利用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想象身临其境,引入色彩的感染力。
4.教学互动与色彩的联想:通过问题的方式,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事物,继而联想到颜色。
5.欣赏与研讨:通过欣赏名画和小组合作讨论,了解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在绘画作品中的感染力。
6.情境创设,体验色彩的感染力: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加深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理解和认识。
7.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色彩的感染力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反思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代表画家开始尝试使用强烈、自由和主观的色彩来表现形态,这种色彩通常被称为“表现性色彩”。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是具有情感的,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了解色彩这一重要的表现手段及其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色彩具有情感,不同画派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力,使画作具有不同的感染力。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及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1、小知识: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1)欣赏四季,食物,服装的色彩
(2)欣赏名作
千里江山图
出水芙蓉图
不同光影下的干草垛
2、马蒂斯梵高简介,欣赏马蒂斯梵高的作品
3、引导学生小结对色彩的感受
二、小结:
强烈的色彩使人感觉:热情、愉悦、热烈、激动、高兴、兴奋
对比和谐的色彩使人感到:宁静、温馨
灰暗的色彩使人感觉:沉重、悲伤
三、实践感受
根据图片进行色彩表现
(1)表达情绪例:“今天天气真好”
(2)表达味道例:“黄瓜真清香”
(3)表达性格例:温柔、倔强
四、思考
欣赏《舞蹈》说一说三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五、课堂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材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现代的多幅绘画作品,同时还有外国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习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色彩表现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体会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领会色彩这种艺术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里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心理联想进行复习回顾,然后选择色彩表现比较典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探究,使学生认识色彩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
第一周八年级美术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别从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分析。
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感染力。
难点: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了解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三、教学策略1.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2.强调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比如“欣赏、分析、比较、实践”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拟定一些主题,供学生讨论。
并且针对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突出色彩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达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或者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看看你们还记得吗?1、三原色、间色、复色2、对比色、邻近色3、冷、暖色4、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二)汇报与交流各小组的同学对回顾情况做一个汇报。
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
(设计目的和说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导入新课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图》,见课件,设问: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 掌握不同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
2.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 不同色彩的情绪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教学PPT。
2. 彩色笔、画笔、颜料和纸张。
3. 一些色彩明显的图片或物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和物品,颜色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讨论色彩对人的感受和情绪的影响。
步骤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分光学的原理。
2. 教师介绍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例如红色激发热情、蓝色带来平静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明显的图片或物品,向学生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情绪和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和情绪表达。
步骤四:活动实践(1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颜色,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自己对该颜色的情绪表达。
2. 学生交流作品并与同伴互动,分享个人的感受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和情绪表达的能力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并提高审美水平。
教师在引导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色彩的感染力尤溪二中黄淑琦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
(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教学过程: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1、激趣导入A、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 什么是色彩语言? ※ 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教师小结:(1)、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2)、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你们体会并感觉到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情感与心理感染。
2、邂逅色彩A、两幅食物图对比哪一幅更诱人?通过食物图片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B、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无题(德库宁)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思考:中国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西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3、感受色彩色彩色相:暖色、冷色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
《色彩的感染力》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色彩的感染力”。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色彩作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分类、色彩的混合与搭配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学会在绘画中合理运用色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作品,评价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的能力。
3.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混合与搭配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混合,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要求作品中要体现出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独特魅力,掌握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技巧。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一、课题色彩的感染力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对比展示,以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2、难点:能正确理解不同流派运用色彩所带来的感染力;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物品黑白和彩色的对比照片,观察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心理感受。
提问1:大家看看是什么物品?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荷花、冰川、火焰提问2:大家再看看当它们有色彩后,有什么不一样?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更加生动,荷花-淡粉色-雅致;冰川-蓝色系-冷;火焰-橙红-热。
是的,这就是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情绪,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感受《色彩的感染力》。
(二)新课教学1、导入,了解色彩的功能分类讲授法,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运用色彩的演化。
装饰性:可能不客观、提升作品感染力写实性:开始偏向客观展示表现性:作者主观的情绪表达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流派对色彩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几组其他表现手段。
课件:千里江山图提问:这是什么作品?描绘了什么场景?是什么材质的作品?用了什么颜色?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千里江山图》,中国画,山水画,描绘了大好河山。
绢画,织物上的画作已经氧化,但矿物颜料却像新的一样。
石青、石绿,不变色不褪色,很绚丽。
课件:干草垛提问:这是什么作品?描绘了什么场景?是什么材质的作品?用了什么颜色?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干草垛》,油画,描绘了田野上几个干草垛的场景。
色彩偏实物本身的颜色,也就是写实。
主题颜色是橙黄,背景色是灰蓝,两者是对比色,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
色彩鲜艳,草垛通过黄色的明暗变化,表现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色彩的感染力》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
(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1、激趣导入A、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什么是色彩语言?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教师小结: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你们体会并感觉到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情感与心理感染。
2、邂逅色彩A、两幅食物图对比哪一幅更诱人?通过食物图片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B、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无题(德库宁)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思考:中国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西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3、感受色彩色彩色相:暖色、冷色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
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搭配原则。
2. 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3. 生活中的色彩: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感染力及运用。
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搭配原则。
2. 演示法:展示色彩搭配实例,分析色彩的感染力。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
2.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搭配原则。
3. 展示色彩搭配实例,分析色彩的感染力。
4.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创作。
7. 结束本课,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色彩搭配原则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作品创作。
4. 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色彩基础知识PPT。
2. 色彩搭配实例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4. 相关美术作品欣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搭配原则。
2. 第二课时:展示色彩搭配实例,分析色彩的感染力。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
5. 第五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创作。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属性等。
2. 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如色彩搭配、色彩调和等。
3. 通过色彩的学习,提高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运用技巧和方法,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
2.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场景,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运用,表达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 准备教学PPT,包含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3.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色彩的感受和运用经验。
5.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教学用具,如PPT、画笔、颜料等;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画板等学习工具。
2. 引入话题: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色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对人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3. 深入讲解:教师详细介绍色彩的构成、分类和基本特性,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盘绕“色彩与情绪”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5. 创作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评判阶段: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判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判。
7. 课后延伸:学生根据教室所学,自行设计一幅色彩作品,并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2. 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创造能力。
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相关推荐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美术《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新课讲授进入作品欣赏。
播放一组图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1、色彩的心理联想通过对生活中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作用。
请同学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蓝、紫。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前面六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欣赏探究: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装扮森林》(东山魁夷日本)《松树林》(希施金俄国)《灰色的树》(蒙德里安荷兰)师生共同总结: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的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写实色彩:通过学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不是描绘实际看见的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又称“概念色”或“情感色”。
色彩的感染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加深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欣赏、体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树立学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难点: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色彩的感染力》为题,主要学习色彩基础知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懂得色彩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学会运用色彩及肌理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分类、概念、色相、纯度、明度、对比、调和等基础知识。
2.学习和掌握色彩的对比知识和调和的基本方法。
3.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大胆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色彩的对比知识和调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大胆创作。
四、教学准备:教师:色卡、范画、肌理图片、水彩颜料等。
学生:水彩颜料、画笔、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不同色彩的图片,问学生喜欢哪种色彩?为什么?(2)请学生描述各种色彩给人的感觉。
(3)教师总结: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它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到大脑,使人们产生某种情感联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色彩的感染力。
(板书课题)3.学习新课:(1)概念分析:教师出示色相、纯度、明度图片并解释概念。
(板书)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度高的色彩艳丽,纯度低的色彩混浊。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就亮,明度低就暗。
(2)色彩分类及特点分析:教师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色相的图片并分别介绍每种颜色的特点。
(板书)红色:强有力,喜庆,热情。
黄色:明快,亮度高,灿烂。
橙色:活泼,鲜明。
绿色: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蓝色:沉静,宽广。
紫色:神秘,富有神秘感。
黑色与白色是色彩的两个极端,黑色使人感到沉重,白色使人感到空旷。
灰色是中性色,与任何颜色搭配都调和。
(3)色彩对比知识讲解与欣赏分析:教师出示图片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欣赏画家作品。
(板书)色相对比:两种以上不同色相的并置和对照。
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色相对比中以补色最为强烈,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其对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于色彩感染力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的调和与矛盾;
4.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感和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感染力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色彩在不同环境、场景中的变化及其对人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学情、导入(5分钟)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见到的一些颜色的展示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感受色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感染力。
2.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颜色的基本概念,包括三原色和色环、颜色的分类及色彩情感的体现等。
3.活动设计(30分钟)
(1)活动一:色彩表现游戏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颜色,通过表演、绘画、排列等方式展示这种颜色的情感表现。
其他小组尝试猜测这种颜色的表达情感是什么。
(2)活动二:自然景色的色彩感染力
选取一张自然景色的照片,让学生通过颜色的运用来描述这张照片的氛围和表达出对这张照片的情感反应。
(3)活动三: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让学生自由选择颜料和画纸,用颜色表现自己当前的情绪和心情。
4.总结、评价(5分钟)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明确日后对色彩的应用及其对情绪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表情、动作、发言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学生是否掌握了颜色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方式和感染力;
4.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是否更加自信和独立。
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设计者:课时:1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色彩是诉讼视觉最具感染力的艺术语言,而绘画则是最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载体。
本课我们将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2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型为欣赏·评述,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材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现代的多幅绘画作品,同时还有外国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习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表现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领会色彩这种艺术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1、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体验探究、对比欣赏、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增加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评价任务1、是否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2、是否会分析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能否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先以娱乐节目《百变color秀》导入,配上《百变大咖秀》的音乐。
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和简单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的气氛。
活动2【讲授】单色色彩以小组为单位发散思维色彩的心理联想,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由于色彩变化丰富,学习从单色到多色,来感受色彩的感染力。
学生容易理解消化吸收。
通过回顾色彩带给人的心理影响,拓宽学生的思路。
为后面分析作品做好铺垫。
活动3【活动】深入探究以游戏的方式来对作品进行初步的对比、欣赏、感受。
由于作品色彩丰富,游戏也跟着升级,不仅保持了课程的前后关系,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