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80
《旅游地理学》讲义邹红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系统的结构1.旅游(tourism):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游览、非定居者、暂时居留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条件、特点、开发利用和旅游点(地区)规划布局的学科,属于应用地理学分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性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
新学科、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2.研究对象: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即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空间分布、运行机制等规律。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现代旅游业——旅游系统:三个基本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旅游业)、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2.地理学观点——空间表现形式: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三、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四、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兰炼一中旅游地理复习讲义(高三)一、旅游地理要点框架二、知识点简要剖析(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 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的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
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3.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价值3.客源市场:①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②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①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②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四、我国的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种类五、旅游景观的欣赏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①距离②角度(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导言部分】1、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简言之,旅游业是旅游(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模式(经济)。
2、“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脆弱性。
3、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记忆)现代旅游及其发展第一节一、旅游的发展(记忆)二、旅游的定义与判定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定方法与技巧: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5、旅游活动一定要和消费结合起来。
三、旅游的基本类型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五、现代旅游的六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①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②“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③“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④“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条件。
六、旅游者必须具备的三方面条件①金钱;②闲暇时间;③旅游动机。
思考:1、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香港的“购物游”对旅游者最具吸引力,它全面促进了香港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地理学讲义1205(新)讲解旅游地理学讲义●第一讲旅游地理学对象、内容和发展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关概念(1)闲暇:人们除生产活动、睡眠和个人家庭事务活动之外的剩余时间。
(2)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游玩、游览;憩---休息之意。
(3)旅游:在闲暇时间,离开居住地到一个目的地的闲暇活动。
一天内---一日游;一天以上----过夜游。
●二、旅游地理学定义▲观光地理学----日、韩;范围较小,有语言翻译关系。
▲旅游地理学----英、中;▲游憩地理学----加;范围较大,包括闲暇时间的所有活动。
▲休闲与旅游地理学----英。
范围更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三、研究内容1、早期旅游地理学以介绍旅游资源为主。
2、现在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系统。
(1)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
(2)旅游地:旅游资源、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环境等。
(3)交通(4)旅游活动与环境关系。
请同学们对照:郭来喜、皮尔斯、保继刚体系,看哪个较全面?●参考资料:各学者意见1、刘振礼1987年(1)旅游地理学概论▲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开发、观赏地理因素与旅游关系旅游地图(2)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资源介绍、中国旅游业介绍中国旅游区划、中国分区介绍(3)世界旅游地理(总论、分洲)2、柴本源1997▲旅游学通论风景发育与组成山地风景、水域风景、天文与气象风景、生物风景、人文风景区域旅游地理(中国)各大区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地理(世界)概述各大洲旅游资源3、卢云亭1988▲旅游地理学科介绍旅游机制及其作用体系旅游资源概述风景区与旅游区观赏与构景原理自然地理选景要素分析人文地理选景要素分析旅游市场与旅游流研究旅游交通与路线布局4、郭来喜1985(p3)5、皮尔斯1989(p2)6、保继刚(课本目录)●保继刚体系●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
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
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
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
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
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964年﹐加拿大
地理学家R.I.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英国地理学家H.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
70年代K.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
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
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
如1965年意大利的N.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
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
苏联 E.A.科特利亚罗夫所着《休憩与旅游地理》(1978)﹐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
美国地理学家R.A.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目前﹐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研究对象:旅游和娱乐是人们闲暇时间内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
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2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概括地说,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中外学者不同看法的对比:
皮尔斯(1989)与郭来喜(1985)
内容上差异:前者主要研究主体,后者主要研究客体
方法上的不同:前者注重数学模型、定量研究;后者主要为定性、经验性研究。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地理学的观点看,旅游由三个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背景:一般要素(国家或地区层次);个别要素(旅游者个体层次)。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动机,决策行为,空间行为。
3、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意义:旅游要素评价、开发、规划的基础。
4、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趋势外推模型(短期效果较好),结构模型(变量的选择至关重要),仿真模型(前二者的综合,对数据要求高),定性模型(特尔非法)。
5、旅游通道:进入性,各种交通形式的组合。
6、旅游资源评价:妥善解决资源实际价值与地方期望,专家与一般游客认知差异矛盾。
7、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8、旅游环境容量:资源容量、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美学容量等。
9、旅游区划:是各级旅游区都要面对的问题。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经济、环境、社会文化
11、旅游规划。
另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环境,也即地理环境中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部分。
它的研究课题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与客体(旅游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旅游者与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旅游地理学比较公认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环境即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空间分布;(2)区域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可行性评价和由此而决定的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及规划;(3)旅游者动机、行为与旅游地环境质量的关系及由此而引起的旅游客流规律;(4)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的研究;(5)旅游地图;(6)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
§3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由于实用性很强,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旅游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与人文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