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埋深、高地应力、断层带联合协同支护技术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17.04 KB
- 文档页数:2
采煤掘进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采煤掘进是矿山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
而高强支护技术是采煤掘进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支护方式。
下面将具体讨论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包括其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等。
首先,高强支护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了解煤矿地质状况,结合不同的体系支护方案设计的。
通过对煤层、冲击地压、煤壁稳定性的研究分析得出支护方案,采用高强度钢材和聚合物材料等优质材料进行支护,保证了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强度。
在具体应用之前,需要根据采煤工区的煤厚、断层和构造情况等因素,确定高强支护技术的体系支护方案。
因此,支护方案的设计是高强支护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
其次,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采煤掘进矿井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的支护方案通过脚杆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支护,比较耗费资源,而且不易实现尺寸化生产。
而采用高强支护技术,能够减轻煤矿工人的负担,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支护方式,为煤炭生产提供了支撑。
然而,采用高强支护技术的一些影响因素也需要考虑。
首先,煤矿地质状况的差异会影响支护方案的具体设计。
再者,支护材料的性能、规格、施工技术等因素也会影响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
此外,工人使用的工具、保养与管理等因素也会影响支护效果,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实现。
总之,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说,优化支护方案,推广高强支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采煤掘进成本,更能保证矿区工人的生命安全。
只有在满足支护方案设计和施工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和实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煤矿采空区的高强支护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们对于建筑可持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中深基坑施工是近年来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然而,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压力的巨大作用,很容易发生坍塌、沉降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
一、组合支护技术的定义及原理组合支护是指在深基坑施工中采用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支撑方式,通过搭配运用,形成一个互相协调、各司其职的深基坑支护系统,以达到保证建筑施工期间工人和设备的安全,避免震动和沉降的目的。
组合支护依据结构法和材料法原理,通过搭建不同的支护结构来避免减小相互之间的剪切力、拉力、弯曲力和压力等力的影响,从而减小了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体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二、组合支护技术的适用范围1. 地下水位较高、土体稳定性差的区域。
2. 具有大地震作用的区域。
3. 在城市或深处施工的情况下,降低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1. 浅表地基础深挖支护该技术适用于建筑比较高的深基础,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开挖,然后进行钢管桩的支撑和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墙护的支撑。
2. 深层基坑支护深层基坑支护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先铺设钢板桩和混凝土桩,再做竖向和水平的支撑墙护。
支护墙可以采用拉筋墙式和钢梁型式两种。
3. 桩和板式支护桩和板式支护主要采用H型钢、U型钢、钢板桩和混凝土桩等建设材料,支护墙护采用梁柱结构。
4. 斜撑支护斜撑支护主要用于施工高度较低的基坑,采用的支护结构主要由混凝土板和钢撑杆构成,钢撑杆固定在混凝土板上,通过调整长度,形成垂直或倾斜的支护结构。
1. 德国汉堡模式汉堡模式即德国式深基坑支护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优质混凝土材料,配合钢筋网实现钢筋混凝土的制作。
2. 法国防坍支护措施法国采用的防坍支护措施是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结合的技术,将钢板作为框架在地面上先射线定位,再挖孔固定,并采用液压拉伸机进行定位。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回采巷道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摘要】阐述了夹河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简要介绍了相关支护参数选择,分析了回采巷道矿压观测情况,提出了建议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深部复杂条件回采巷道联合支护1 地质概况夹河煤矿于1969年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核定年生产能力50万吨。
经过技术改造,现年生产能力均在120万吨以上。
夹河煤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郊15km,目前主要可采煤层为2、7、9层煤,其上部煤层开采已基本结束,开采深度现已达1000m 左右,属于深部开采。
该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数目较多,且顶板破碎,三下压煤较多,吨煤成本偏高,在250元以上。
采区位于-800西一。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2445工作面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大丁场村东北,前崔店以西, -1010西一二层回风道以东,东到夹张边界,上部为2443采空区,下部为未开拓区域。
(2)顶板类别:根据《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结合徐矿集团公司《顶板管理实施细则》及矿压资料,确定该面顶板定为ⅱ级2类顶板。
(3)工作面矿压分析:1)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4~8m。
2)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5~20m,周期来压步距为8~10m。
3)顶板来压强度为:164.93~275.67kn/m2。
4)底板比压值为20.32mpa。
2 支护参数的确定根据2445工作面矿压资料,对工作面两道支护强度提出较高要求,结合2445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分析可知,在工作面8倍采高即16m(按采高2m计算)范围内自下而上的岩性及厚度依次为:0.1~0.6m厚的泥岩,4.07m厚的砂质泥岩,0.41m厚的煤,0.19m厚的泥岩,0.35m厚的煤,1.57m厚的泥岩,0.89m厚的煤,5.47m厚的砂质泥岩,0.36m厚的煤,7.46厚的细砂岩。
因此可将该面两道巷道顶板视为“软、中硬、软、硬”类型。
加之上部是2443工作面采空区,巷道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埋深矿井软岩及断层巷道的联合支护技术【摘要】当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尤其是在断层破碎带,围岩的稳定性较差,巷道支护体严重破坏,影响巷道使用率,威胁安全生产。
文章介绍了软岩的工程特性及影响断层带煤巷围岩破碎的因素,提出了采用“锚、网、喷、索”联合支护控制断层带煤巷围岩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深部开采;软岩;断层;破碎带;联合支护在煤矿开采中,当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一般会遇见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变大的情况,此时巷道变形严重,尤其是在断层破碎带,围岩的稳定性较差,巷道支护体严重破坏,影响巷道使用率,威胁安全生产。
其围石性质表现出软岩的巷道围岩性质,所以煤炭生产建设形势迫切要求对深部开采软岩巷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在厚煤层深部开采巷道断层破碎带掘进时,采用特殊的支护工艺。
1.软岩的工程特性1.1软岩的力学属性软岩中泥质矿物成分和结构面决定了软岩的力学特性。
显示出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和易扰动性的特点。
软岩的膨胀性质是在物理、化学、力学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体积变化的现象,其膨胀机理有:内部膨胀、外部膨胀和应力扩容膨胀三种。
工程中的软岩膨胀为复合膨胀形式。
1.2软岩的临界载荷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围压的增大,岩石产生的塑性变形明显增加,使得在低应力水平下表现为硬岩特性的岩石,在提高了应力水平下显示出显著的塑性变形。
1.3软岩的临界深度与软化临界荷载相对应,岩石亦存在着一个软化临界深度。
对给定矿区,软化临界深度也是一个客观量。
当地下工程埋深大于软化临界深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大地压和难支护现象;当地下工程埋深小于该临界深度时,则围岩的大变形,大地压现象消失,巷道支护容易。
2.影响断层破碎带煤巷围岩破碎的因素断层附近煤岩体一般较为破碎,再加上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恶化,围岩变得更为破碎而呈现峰后力学特性。
断层附近围岩应力高、围岩的峰后力学特征是围岩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和地铁站需要在复杂的地质和环境条件下建造。
这些工程往往需要在深厚土层和岩石中挖掘大型基坑,施工难度和风险都很高。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组合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施工中。
组合支护技术是将现代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组合,实现基坑支护和土体稳定的技术手段。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基坑施工的危险性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在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钢支撑结构:把大型钢管、梁、板材等材料按一定的排列形式组合成结构,支撑和固定周围土壤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形状,适应不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
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通过混凝土桩、桩壁、嵌岩桩等形式构成基坑支撑体系,提供稳定的土体支撑作用,并能够在需要时承受大量水压。
地下连续墙结构: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基坑围护结构周围沿纵向方向、按一定的间距钻孔成穿孔孔道,将连续墙支撑和土体结合在一起,使得墙体和土体共同承受基坑内外的承载荷载,并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这些结构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选择和组合,可以利用基坑支护软件模拟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
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首先,通过合理的结构组合可以实现对周围土体的固定和支撑,避免土体松动或坍塌的风险。
同时,组合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提高施工场地的干燥程度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其次,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通过优化结构组合和材料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总之,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为深基坑施工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安全的、高效的施工手段。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这项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深基坑施工的主要技术手段。
摘要:目前,对于煤矿中巷道交叉点的管理依然是一个重点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支护问题,特别是对于大断面交叉点而言,其施工更加的困难,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运输行人频繁特殊位置进行维修时,可以使用“喷浆+锚网索+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联合支护工艺支护效果理想、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经济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巷道维修质量,降低返修率,本文主要分析联合支护技术在大断面交叉点巷修中的应用。
关键词:联合支护技术大断面交叉点巷修应用煤矿井下的巷道交叉点包括穿尖交叉点、“牛鼻子”交叉点等等,就现阶段来看,对于煤矿中巷道交叉点的管理依然是一个重点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支护问题,尤其是在大断面复合顶板巷道,其顶部的暴露面积较大,应力集中、支护困难、地质问题复杂,容易遭到破坏,若未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那么就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分析交叉点破坏因素,提出相应的支护方式与施工方法,对于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交叉点施工要点对于交叉点的施工要严格遵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交叉点施工可以使用光面爆破、“喷浆+锚网索+注浆”的联合支护基础,如果施工位置岩层的稳定性较差,则应该放炮松动震破,防止一次暴露出过大的面积,这样会导致施工难以正常进行。
在施工时应该按照正向掘进的顺序进行,首先需要将主巷掘修过去,同时将柱墩以及交叉点边墙支护,支护完成后,改变支巷方向继续进行掘修,最后再加强柱墩两侧主支巷的支护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柱墩是交叉点受力较大的位置,因此,适当的增加柱墩的宽度,以便保障后续施工的安全性。
2交叉点施工方案2.1锚网索支护工艺一般情况下,巷道顶帮部可以使用左旋无纵筋螺纹刚锚索进行施工,锚杆的规格根据巷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金属网则选择矿用钢筋经纬网,锚杆托板使用拱形托板,在选择托板时,要严格的把好质量关,托板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也要便于安装,可以灵活调节,每根锚杆均使用树脂药卷进行锚固。
86能源技术1 工程概况 采区回风下山、采区回风巷、采区总回风巷:主要担负采区回风任务,设计三条巷道均沿3上煤顶板掘进,回风下山全长830m;采区回风下山在采区皮带下山上变坡点附近向西拐弯改为采区总回风巷,平行于6301工作面顺槽,施工1730m后拐弯,与四采南部轨道运输巷平行布置,间距30m,最后与矿井西翼总回风巷贯通,形成采区回风系统,采区总回风巷全长2620m;采区回风下山在采区下部车场附近拐弯后改为六采回风巷,全长2020m。
六采区内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第四系砂层、砂砾层孔隙含水层,侏罗系上统蒙阴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二叠系山西组3上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第三层灰岩、第十下层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石炭系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及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2 破坏机理 巷道埋深大,掘进过程中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变形量大,尤其在过断层后,顶底板相对位移量较大达到350mm,为保证通风断面需进行挑顶维修。
巷道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该巷道岩体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巷道在每月观察中均存在锚索压折或锚杆盘压掉的现象,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巷道初期变形量较大,巷道建成初期,一周之内巷道收缩量达到400mm,不能起到应有的支护效果。
3 巷道支护3.1 支护方案 根据矿压资料的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和工程类比法确定:巷道采用锚网喷+锚索梁+U36钢棚+锚索梁+注浆的联合支护方式。
锚网喷+锚索梁为一次支护,U36钢棚+锚索梁+注浆为二次加固支护。
采区回风下山支护断面为U36钢棚支护断面。
一次支护净断面为:净宽×净高=5700mm×4350mm,二次支护净断面为:净宽×净高=5000mm×4040mm;巷道掘进断面S掘=21.9m²,巷道支护S净=17.5m²。
永久支护参数的确定: 根据工程需要一次支护断面为净宽5700mm×净高4350mm半圆拱形断面,二次加固采用规格为5000mm×4040mmU36钢棚支护。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由于地下空间限制和土质条件等因素,常常需要采用组合支护技术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组合支护技术是指将不同的支护方法和材料组合应用于基坑支护中,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下面将就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固钢筋混凝土桩支护:在深基坑施工中,使用加固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支护是一种常见的组合支护技术。
加固钢筋混凝土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弯抗剪能力,可以有效地传递地下水压力和地震力,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与此可以采用预应力钢筋等加固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桩的抗弯承载能力。
二、悬臂螺旋桩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在边坡较陡且土质较松软的地区,可以采用悬臂螺旋桩与喷射混凝土的组合支护技术。
悬臂螺旋桩的特点是施工方便快捷,对环境影响小,能够有效地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而喷射混凝土则能够填充边坡内孔洞,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两种支护方式的效果互补,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坑的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
三、刚性支撑与减水剂混凝土的应用:刚性支撑与减水剂混凝土的组合支护技术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土质较差的地区。
刚性支撑主要通过钢支撑和混凝土墙等支撑结构来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而减水剂混凝土的应用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使其能够有效地抵御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
这种组合支护技术能够解决地下水位和土质条件对基坑施工造成的困扰,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组合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和材料,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以确保组合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组合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施工监控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组合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深基坑施工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建造地下空间而进行的挖掘工程。
由于地下空间常常是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地下空间的建设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因此深基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组合支护技术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组合支护技术是指通过组合使用多种支护结构和方法,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组合支护技术可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在挖掘深基坑时,由于土体削减的过程中会受到地下水和土体的自重力的影响,容易引起土体的失稳和坍塌。
使用组合支护技术可以通过设置护坡、护壁、钢支撑等手段,提高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土体坍塌。
组合支护技术可以减小基坑挖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会涉及到地下管线的改进建设。
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地下管线很容易受到挖掘活动的影响,引起管线破损,甚至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通过组合支护技术,可以提前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减少施工对管线的干扰,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组合支护技术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传统的基坑支护方法往往需要对大量的钢筋进行加工和焊接,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而组合支护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
组合支护技术还可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深基坑施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往往会因为施工工序的繁琐而导致工期延长。
通过采用组合支护技术,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联合支护技术在高应力巷道支护中的应用实践【摘要】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矿井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
在过断层破碎带巷道支护时,早期采用砌碹、刚性金属支架、“支架+喷浆”等被动支护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某煤矿胶带大巷采用“锚网索喷注”主动支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应力巷道;支护;锚网喷前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巷道将处于更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残余构造应力比较大,岩石的力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结果给煤矿巷道支护及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而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向深部开采的瓶颈。
因此,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矿井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
在过断层破碎带巷道支护时,早期采用砌碹、刚性金属支架、“支架+喷浆”等被动支护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尝试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某煤矿4采区胶带大巷采用“锚网索喷注”主动支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1 工程概况4采区胶带大巷长1874 m,标高为-752.35~-758.55 m,北通东翼胶带大巷,左邻4采区轨道大巷,右邻4采区回风大巷。
4采区胶带大巷采用钻爆施工法掘进,施工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较发育。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施工过程中将揭露10条正断层,对掘进施工中影响较大的有5条,受大断层影响会导致巷道近煤层或揭穿煤施工。
施工范围内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1.55~3.14 m,平均厚2.7 m,煤层含1~3层夹矸。
巷道施工过程中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砂岩,煤岩层倾向为南东,倾角7°~16°。
4采区胶带大巷施工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偏复杂类型,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下(K3)砂岩裂隙水,此层段裂隙发育不均,局部裂隙较发育,总体上属富水性弱至中等的含水层。
在此段巷道施工过程中,受构造及裂隙发育地段滴水和淋水,对巷道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 支护设计该矿4采区胶带大巷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断面规格为净宽×净高=4600 mm×3500 mm,净断面积为13.83 m2。
煤矿技术2017年5期︱339︱关于联合支护技术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分析韩 磊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金属矿山的开采面临着更高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难度,因此,其相关的开采技术也急需完善和优化。
我们在开采金属矿山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保证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的安全开采,对于整个开采工作的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关人员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联合支护技术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联合支护技术;深部软岩;巷道;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5-0339-01前言 在我国对金属矿开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浅部资源都被开采得所剩无几,金属矿的开采面临的是向深部资源的进一步延伸的局面。
而由于深部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深部软岩灾害,这就使得金属矿的开采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但是,为了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求,我们就需要对相关的开采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和解决深部软岩灾害。
1 深部软岩巷道的施工特点分析 深部软岩巷道相比较浅部巷道而言,其具有矿井深度大,开采难度高,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等多种特点。
我们通过对相关力学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深部软岩地质力学环境和浅部地质力学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各自具有独特的力学特征。
为此,我们要想保证开采的成功性和安全性,就有必要对相关的特性给予有效的分析,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随着金属矿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深部巷道围岩的应力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其所产生的变形幅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特别在构造活动非常强烈的区域,深部软岩的参与应力和地应力都显著的增强。
在这些力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深部软岩巷道的力学地压表现和巷道围岩的破坏可能性和破坏程度都在不断的扩大,这些因素都给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1]。
浅谈联合支护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摘要:建筑深基坑在工程施工中占重要地位,而其支护其实有多种。
联合支护主要是指锚、喷、网联合支护技术。
联合支护技术在地下巷道的支护过程中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就联合支护在基坑支护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联合支护基坑支护锚喷网1联合支护的作用喷混凝土作用:能与土体全面密贴,形成一体,进入土体的裂隙,将分割的岩块连接在一起,提高土体的强度,能够阻止潮气和水对土体的浸蚀,控制土体潮解、膨胀和强度损失。
锚杆作用:能够深入土体一定深度加固土体,防止土体的局部滑动,连接有节理和裂隙的土体,对局部松动的土体可起悬吊作用。
钢筋网的主用:将锚杆和混凝土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性,使三者联合在一起共同承担荷载。
联合支护有很好的及时性,锚喷支护能够做到支护及时、迅速,甚至可在挖掘前进行超前支护,由于喷混凝土的早强、密贴性能,迅速地给土体提供支护抗力,改善土体应力状态,限制支护前变形的发展。
联合支护有很好的灵活性,锚喷网支护适用很广,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埋深、不同洞体尺寸一般都可使用,并且便于修补。
锚喷支护既可一次完成,也可多次完成,初次支护的作用主要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实现“卸压”,二次及其后支护的作用是限制变形过量,使围岩进入稳定。
支护类型和参数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而调整,这样有利于发挥围土体自承能力,发挥锚喷各自作用,减少支护量。
现代支护理论认为:支护的及时快速的目的是控制土体变形的有害发展,但并非说越早支护,效果越佳,若土体尚处于弹性阶段时就进行支护是不合理的,这样没有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联合支护的参数选择及施工2.1施工前准备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摸清工程区域地质水文情况,同时查明锚杆设计位置的地下障碍物情况,以及钻孔、排水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地质、水文情况及施工机具、场地、技条件,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划分区域;选定并准备钻孔机具和材料加工设备;委托安排锚杆及零件制作。
联合支护在大断面\高矿压巷道支护中的应用摘要: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乌东煤矿南区分层石门为例,介绍了联合支护在大断面、高矿压巷道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减少了巷道的变形量和巷道的维护成本,且确保了巷道在服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大断面;联合支护;应用乌东煤矿是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一个大型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采用立井、斜井开拓方式,现开采水平为+500水平,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不发育,已知的断裂构造对煤层的破坏和影响小,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类型(Ⅱ类),但随着采深增加,巷道矿压显现愈明显,巷道变形量越大,掘进时采用联合支护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1地质及工程概况B1-2号煤层:俗称南大槽,上距B3-4号煤48.59~85.67m,平均75.09m,层间距西大东小,但变化不大。
在穿过本煤层的84个钻孔中,17个孔未见顶板,全部可采,为稳定的巨厚煤层。
煤层总厚12.02~52.31m,平均总厚28.47m,有益厚度11.79~39.26m,平均27.14m,可采厚度27.06m,煤层厚度由西向东增厚,规律明显。
煤层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含夹矸0~17层,西部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5层,东部复杂,含夹矸7~10层。
单层矸石厚度一般较小,在0.50m以内,夹矸的总厚一般1~3m,个别较大的有12m(据21-08孔资料)。
该煤层有煤类单一,煤质变化简单,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巨厚煤层。
B3-6号煤层:俗称北大槽,为巨厚煤层,煤层厚度大,结构复杂,层位厚度均稳定,总厚27.88m,有益厚度19.43m,向东部厚度增大,规律明显。
煤层组合独具特征,是区内良好的标志层,根据煤层组合特征可划分两个分层:南北大槽之间采用分层石门联合布置,该石门巷道服务年限为10年,巷道为半圆拱形断面,设计下宽4400mm,墙高1.6m。
2巷道支护方案及现场施工2.1巷道支护方案该巷道掘进到位一年后,整条巷道变形严重,两帮内挤、顶板下沉、喷体开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