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6电子式的书写导读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2
1-平潭城关中学教研片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送教下乡”公开课教案授课人周贺英授课时间2019/3/25授课班级平潭三中高一(4)课题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离子键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理解化学键的定义.2.初步理解和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本质,形成过程,形成条件.3.学会书写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简单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本质,形成过程和条件,并熟练运用电子式.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氯化钠和氧化镁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自学,合作,点拨,检测和交流,对离子键形成理解更透彻,促进对化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教学方法三学一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Bond→chemicalbond引入课题《化学键》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得以破题【阅读课本P12】力争看懂自学相关知识,初步认识化学键【思考】根据原子结构特点,1-17号元素的原子可形成哪些物质?这些物质中各原子之间可能以怎样的方式结合?思考讨论应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学,从原子结构以及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加深感受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动画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思考】能用原子结构示图表示氯化钠形成过程吗?用原子结构示图表示氯化钠形成过程宏观现象,微观解释,再升华为理论。
【思考】1.除了NaCl、MgCl2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为什么?3.是否只有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思考讨论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归纳】1,.离子键的定义2、离子键的实质.静电作用力3、离子键的形成条件4、离子键可能存在在哪些物质中5、离子键的表示方法——电子式1.整理,理解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形成概念【课堂演练1】1、用电子式表示NaCl,KF,MgO的形成过程。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例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________的方法制备。
(2)这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3)气体分子(MP)2的电子式为________。
(MP)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ⅢA氧化铝(或氧化铝与冰晶石混合物)(2)HNO3Mg(OH)2(3)2NaOH+(CN)2===NaCN+NaCNO+H2O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则X的原子序数为偶数12、14、16,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而短周期中最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是氧化铝(Al2O3),再结合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Al,X为Mg,M为C,P为N。
(1)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ⅢA族。
制备单质铝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或氧化铝与冰晶石混合物)的方法。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NO3,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Mg(OH)2碱性最强。
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1.1元素周期律 (1)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7)2.1离子键 (12)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6)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21)3.2晶体非晶体 (24)1.1元素周期律本专题是中学习了专题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从具体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进入物质的微观世界,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
探究微观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众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使学生认识化学理论对化学初中的指导意义,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依据原子结构特征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认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本质原因。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认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悟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1、原子序数的概念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3、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周期律课件、相关图片等旧知复习: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2、画出Na、Mg、Al、Si、P、S、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新课引入: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而化合物近四千多万种,且每年以100万种速度增长。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个电子。
②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个电子(氦原子是个);③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个电子;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除稀有气体)(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
注意:和元素无正价。
金属无负价。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如: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Cl>S>P>Si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Mg(OH)2 Al(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非金属性:Si <P< S< Cl,H3PO4是酸,H2SO4是酸, HClO4是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SiH4 PH3 H2S HCl4、元素周期表短周期 1、2、3周期长周期4、5、6、7(1)结构(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族副族ⅠB~ⅦB第Ⅷ族0族(惰性气体)(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最高正价化合价从 +1~ +7(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1)一、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1周期除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4到-1。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四同”例1 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B.核外电子数D.化合价C.原子半径考点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题点元素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答案B 解析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都为2,A错误;除了10号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外,3~9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错误;因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D错误。
例2 (2018·雅安中学3月月考)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B.N O FA.K Na Li D.Ba2+Ca2+Mg2+C.Ca2+K+Cl-考点元素周期律题点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答案C 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Li<Na<K,A错误;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O>F,B错误;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Ca2+<K+<Cl-,C正确;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大小为Ba2+>Ca2+>Mg2+,D错误。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教案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案
第二单元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教案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化学1的基础上,学生已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所了解。
本单元则较为系统地学习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的重要原理和规律。
本教案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理解: (1).科学家得出元素周期律所用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重点有归纳与演绎。
(2).利用原子结构更好的学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典型应用示例,认识科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过程与方法:。
1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帮助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重点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共价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较为微弱的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性有一定的影响;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本单元首先从氯化钠等学生熟悉的离子化合物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
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形象地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氯气等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能运用电子式和结构式来形象地表示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认识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
认识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物质的微观结构。
最后学习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教材要求学生联系物质性质与物质微观结构,能够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材中还在拓展视野部分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物质的反常的熔、沸点有所了解,另外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等。
在这一单元,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结构式,还将运用几种结构模型——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等,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通过对概念的剖析,使学生理解概念,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和键参数、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以及影响离子键和共价键强弱的因素不作要求)。
(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或者结构式表示结构简单的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
电子式、结构式
一、课标要求(会考)
1、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
2、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
二、研读目标
1、区分结构式、电子式。
2、了解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三、研读要求
1、研读教材P12- P15页,用短线划出重点概念,对不懂之处用红笔打上问号。
2、关上课本独立完成导读案,检测研读成果,不会做的题个别地方打上问号,可以不做。
四、导读设计
1、研读教材料P14面表1-8,分清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2、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键相结合的物质
单质:H2 、,N2 、,
Cl2 、。
化合物:HCl、, H2O、,
NH3 、, CH4 、,
3、分子的空间构型:
H2O分子 NH3分子
CH4分子 CO2分子。
4、碳原子在形成共价化合物中有四个共价键。
根据分子式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C2H6 C2H4
C2H2 C3H8
(五)、质疑问难
(六)考题链接
1、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 )
A .HCl
B .CO 2
C .NH 3
D .CH 4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H 2O 的电子式:
B .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C 146
C .CO 2的比例模型:
D .Cl -
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 )
4、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
A. F -的结构示意图:
B.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 NaCl 的电子式:
D. N 2的结构式:∶N≡N∶ 5. A 、B 、C 、D 、E A 与E 同主
B 、
C 、
D 位于同周期。
已知①除A B 最外层电
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②A 与B
B 与
C 能生成气态分子X 和Y
D 和
E 能生成离子
(1)写出D 与E 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2)写出X 的结构式 ,Y 的电子式 。
(3)写出A 、C 、E 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该化合物还有那些化学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