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产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5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
一、资产分析
1、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是企业的资产,它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又称为“可用资产”,它指的是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如存款、现金、应收账款、存货、行业国库票据。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又称为“固定资产”,它指的是企业不能在短期内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如土地及构筑物、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厂房等。
(3)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包括特殊投资、生物资产、开办成本、商誉和其他非流动资产。
2、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一些具有长期可以重复使用的资产,它们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林木、桑椹、苗木、树苗等。
可以被分为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和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包括林木、桑椹、树木等树木资源,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包括苗木、树苗、木材颗粒等。
科目:
1.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应该分别将购买的生物资产归类为“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和“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苗木”兩個科目,分别记载不同种类的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2.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度中针对生物科
技行业的专门会计准则。
该准则于2024年8月1日起生效,对于企业在
核算和报告生物资产时提供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
生物资产是指那些能够成长、减少或变化,具有生命活力,且能够直
接或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生物体。
生物资产在生物科技行业中是非
常重要的,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材料、种植作物、养殖动物、微生物菌种等。
至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历
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
一般情况下,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根据历
史成本进行,包括购买成本和生产成本。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生
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可可靠计量且更有意义时,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已处于成熟期的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还规定了摊销方法,并提出了两种选择:定额摊销法和实际产出摊销法。
定额摊销法是根
据生物资产的预期经济益处计算摊销额度,而实际产出摊销法则是根据实
际产出量计算摊销额度。
此外,在生物科技行业中存在着一些与生物资产相关的特殊情况,如
生物资产的重大变动、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中的自母资产转变等。
针对这
些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也提供了相应的会计处理规定,以确保会计
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为生物科技行业提供了一套具体的会计处
理规定,旨在规范生物资产的核算和报告。
生物科技行业的企业需要严格
按照该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什么是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内容?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忽然想起上学时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企业为看护仓库养了一条大狼狗,这条大狗在会计上怎么核算?”当时的答案已经忘记了,现在看到生物资产,这条大狼狗(叫他卡尔吧,好象小时候看的一个日本电视剧中的名犬)的一生就比较容易核算了。
先看看卡尔的一生:卡尔是仓库管理员老叶从市场上买来的,买来时才一个月大,花了公司1000块;老叶精心饲养,光狗粮就花了1000块,疫苗还花了500块,一年后,卡尔长大了,能够开始上岗执勤了。
每年卡尔的口粮要500块,年底还要给他到兽医那查查体。
转眼十年过去了,老叶要退休了,卡尔也成了一条老狗,两人共同离开了工作岗位。
看我用会计语言来记录卡尔的一生:一、幼狗阶段(达到予定生产经营目的前的必要支出应该资本化)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物资产2500贷:现金2500二、开始上岗(达到予定生产经营目的,应该停止资本化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物资产25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物资产2500三、工作十年(折旧期限10年),看护仓库(管理费用),最后无偿送给老叶(无残值)借:管理费用25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250四、每年消费的口粮(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500贷:现金(口粮)500五、每年卡尔要查一次体(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残值的折旧方式进行复核;到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证据表明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好在卡尔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没折寿,也没减值,减值本来就是笔糊涂账,要不把卡尔给卖了,谁能算出他的可收回金额啊?六、卡尔退休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25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物资产2500怎么样,卡尔的一生还算精彩吧。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生物资产是指农、林、牧、渔业等生产环节中具有生长性、培育性的生物资源,如农作物、林木、牲畜、水产动植物等。
在会计实务中,对生物资产的科目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成本科目:会计实务中,对生物资产的科目分析首先要关注的是生产成本科目。
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包括种子、饲料、农药、兽药、投入物资、土地租金等直接与生物资产培育和养护相关的费用。
这些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划分和分录,并作为生物资产的成本资本化入账。
2.生产产量科目:生物资产的产量是指生物资产投入到生产环节后所获得的产出,如农作物的收成数量、水产动植物的捕捞数量等。
对于生物资产的产量,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以反映生物资产的产出情况。
这些科目的设立应考虑生物资产的特点,如农作物可以设立农作物-收成数量科目。
3.生物资产价值科目:生物资产是具有生长性质的资产,其价值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增长。
在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并记录生物资产的增加或减少。
比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成本增值科目,用于记录生物资产价值的增加情况。
4.投资收益科目:对于经营生物资产的企业来说,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来核算生物资产的经营收入。
例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销售收入科目,用于记录由于销售生物资产而获得的收入。
5.生物资产减值科目:由于各种原因,生物资产的价值可能会下降,进而导致生物资产减值。
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来记录生物资产减值的情况,并进行核算。
例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于记录对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
综上所述,生物资产科目的分析在会计实务中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设立科目并进行科目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和经营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规范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资产管理制度一、引言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对于许多企业和组织来说,如农业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业企业等,生物资产是其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生物资产,确保其安全、增值,并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特制定本生物资产管理制度。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是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三、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
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初始计量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2、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包括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如种苗费、饲料费、人工费等。
(三)后续计量1、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收获或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2、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3、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折旧。
四、生物资产的记录与核算(一)设置专门的账户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账户,对生物资产进行分类核算。
(二)详细记录对生物资产的购入、培育、生长、产出、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数量、金额、时间等信息。
五、生物资产的盘点(一)定期盘点至少每年对生物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确定其实际数量和状况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生物资产概念
生物资产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以及与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和遗传信息。
生物资产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可以用于食品、药物、材料等产业。
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促进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生物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是重要的,即在使用生物资产的过程中要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这要求合理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遵循科学原则,确保资源的再生和更新。
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社区的权益,确保他们对生物资产的公平共享和可持续利益。
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合理利用和管理生物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性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
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①广义经济林是与防护林相对而言,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它包括用材林、特用经济林、薪炭林等。
②狭义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橡胶、药材、香料、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灌木林;是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和果木。
如木本粮食林、木本油料、工业原料特用林等。
③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
④产畜是能直接带来具有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
包括奶牛、繁殖母猪、种公猪、种鸡或蛋鸡等,是畜牧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⑤役畜也称力畜,是指专门用来耕地或运输的家畜,如牛、马、骡子、驴、骆驼等。
也叫役畜。
3.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需要增设的会计科目根据《中华人民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及农产品的特定,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成熟”,核算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是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生物资产的概念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生物资产包括各种生物资源,如水产品、林产品、矿产品、药用植物、食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建材、能源等各个领域。
同时,生物资源还包括各种生物制品和生物材料,如木材、橡胶、纺织原料等,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其次,生物资产包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生物的丰富程度,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
基因多样性是指每个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程度,包括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生境类型。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最后,生物资产包括各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自然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和水质等。
生态系统还提供生物栖息地和生态景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资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物资产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
传统的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往往导致生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产,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生物资产评估准则一、生物资产评估概述1.生物资产定义及分类生物资产是指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农业生物资产、林业生物资产、畜牧业生物资产、水产业生物资产等。
根据生物资产的用途、生长特点和管理方式,可将其分为若干类别。
2.生物资产评估的重要性生物资产评估是对生物资产的价值、生产能力、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生物资产评估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生物资产评估方法1.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根据生物资产的市场交易数据,比较相似生物资产的成交价格,以此估算生物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活跃市场的生物资产类型。
2.成本法成本法是根据生物资产的培育、饲养、管理等成本支出,计算生物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生物资产成本较为明确的情况。
3.收益法收益法是根据生物资产的未来收益预测,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现至现值,从而估算生物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生物资产具有较高收益能力的场景。
4.剩余法剩余法是将生物资产的预期生产量与市场价格相乘,减去生物资产的饲养、管理等成本,得到生物资产的价值。
5.期权法期权法是根据生物资产所拥有的期权性质,利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生物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期权性质的生物资产。
三、生物资产评估参数及技术1.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是指从生物资产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了解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有助于评估生物资产的生长潜力及价值。
2.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是指生物资产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等阶段。
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影响其价值及评估结果。
3.生物资产的生产力指标生物资产的生产力指标包括生物资产的单产、总产、劳动生产率等,是评估生物资产生产能力的重要参数。
4.生物资产的繁殖指标生物资产的繁殖指标包括繁殖率、繁殖周期、繁殖成本等,是评估生物资产繁殖能力及价值的关键参数。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性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
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①广义经济林是与防护林相对而言,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它包括用材林、特用经济林、薪炭林等。
②狭义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橡胶、药材、香料、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灌木林;是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和果木。
如木本粮食林、木本油料、工业原料特用林等。
③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
④产畜是能直接带来具有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
包括奶牛、繁殖母猪、种公猪、种鸡或蛋鸡等,是畜牧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⑤役畜也称力畜,是指专门用来耕地或运输的家畜,如牛、马、骡子、驴、骆驼等。
也叫役畜。
3.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需要增设的会计科目根据《中华人民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及农产品的特定,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成熟”,核算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生物资产核算制度一、什么是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指生物种群、群体及其衍生的产品或者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林木、牲畜、水产品、药材等。
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在于其生命力与繁殖力,以及其产出与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资产核算?生物资产的产出和保护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疾病、污染、市场需求等。
因此,对生物资产的核算是十分必要的。
生物资产核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资产的产出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生物资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生物资产核算也有助于制定生物资源的管理政策,合理规划利用生物资源。
三、生物资产核算的内容包括哪些?生物资产核算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生产力资产、增殖资产、生产技术资产和生态保护资产。
1.生产力资产:是指生物资产的生长和生产能力。
比如,林木生产力资产就包括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规模、林分品质等因素。
牲畜生产力资产可以通过调查牲畜的种类、数量、生长速度、繁殖率等因素来确定。
2.增殖资产:是指增殖、复壮和扩张生物种群的能力。
比如,林木增殖资产可以从种子的数量、质量、存活率、发芽率等方面来确定。
牲畜增殖资产可以从繁殖率、孳生速度等方面来确定。
3.生产技术资产:是指提高生物资产生态环境的技术。
比如,人工撒播、植被恢复、生态养殖等技术,都可以增加生物资产的生产力和增殖能力。
4.生态保护资产:是指保护生物资产生态环境的能力。
比如,生态环境的评估、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是生态保护资产的体现。
四、生物资产核算标准是什么?生物资产核算的标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的生物资产种类、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
因此,不同的地区和单位会有相应的生物资产核算标准。
但是,生物资产核算必须遵循科学、公正、合理、可行的原则。
五、生物资产核算的作用?生物资产核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物资产核算可以提高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生物资产核算可以保护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生物资产的概念
生物资产是指任何形式的生物存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等),它们具有经济和社会的价值,以及科学上的意义。
它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无穷多资源,连接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些生物资产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协作合作,为我们提供水、食物、空气以及其他生物资源,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
生物资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中环境价值是指生物资产提供的对环境的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形成。
社会价值指生物资产提供的社会服务,如社会话题和教育,并且它们也是重要的个人保护和社会文化的来源。
而经济价值则指生物资产所提供的商业价值,例如有益的商业遗产,渔业、农业以及作物种植等商业活动,它们都是为了提供物质上的经济利益。
此外,生物资产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护社会的和谐,因为大部分的生物资产都与我们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
比如,在英国,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它们是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一、生物资产定义与分类生物资产是指能够生长、开花结果的活动性资产,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花卉、鱼类、家禽、牲畜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分为产出型和非产出型两类。
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可用于出售的生物资产,包括农作物、果树、花卉等。
其特征是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经过生长和发育后可产生经济利益,如农作物收获、果树结出果实等。
非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生物资产,如用于种植的种子、幼苗、草木、牲畜、鱼类等。
其特征是不能直接用于销售,但通过与产出型生物资产结合使用或者进行饲养、养殖等加工处理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自行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和估计的已損坏和发现性缺陷。
对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
三、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固定成本法根据固定成本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收获时视为库存,按照其可售原始状态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成本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收入法根据收入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出售前视为货币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得出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可变现净值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成本法根据成本法,对非产出型生物资产进行账面价值分摊,并在出售时转化为库存。
(2)公允价值法对于有市场价值的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四、生物资产的转换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生物资产转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转换时的计量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转换日的计量应当以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的方式进行。
转换时的确认和重分类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和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应当在转换日确认损益,以及将产出型生物资产转入生产成本或存货。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首先,生物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资产是指由活体生物组成的产权资产。
根据其用途和预期收益,生物资产可以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非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用于生产农产品、林产品或其他相关产品的生物资产,如农田、果树、鱼池等。
非生产性生物资产则指用于展览、教育或科研等目的的生物资产,如动物园的动物、植物园的植物等。
其次,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基于其公允价值,即以交易价格作为参考,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可以参考,应采用其他可靠的估值方法。
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照成本法进行计量,即初始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发展成本、运输成本等。
对于非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按照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再次,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通常采用成本法进行,即按照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计算。
减值损失应根据市场价值、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等因素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减值,应及时进行调整。
非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生物资产的处置。
当生物资产达到预期收益期限、无法继续使用或出售时,可以进行处置。
处置时,应将生物资产的净额与处置收入进行比较,如果处置收入大于净额,则产生处置收益;反之,则产生处置损失。
处置收益或处置损失应及时计入当期损益。
总之,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提供了对生物资产进行准确估值和适当会计记录的指导。
遵循这些准则,可以确保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符合规范,有助于用户了解企业的生物资产状况和经营绩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第六章生物资产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特殊性。
尤其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进行证券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一)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
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其中,生长是指动物或植物体积、重量的增加或者质量的提高,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过程;蜕化是指动物或植物产出量的减少或质量的退化,例如奶牛产奶能力的不断下降;生产是指动物或植物本身产出农产品,例如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繁殖是值产生新的动物或植物,例如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
这种生物转化能力是其他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不具有的,也正是生物资产的特性。
因此,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体由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
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产信息。
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以为这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是“生物资产”。
这一界定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了本质的区分。
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着在生物资产上时,作为生物资产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而当其从生物资产上收获时开始,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一般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因此应该区别于工业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单独核算。
基于此,生物资产准则对收获后四点的农产品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即应该采用规定的方法,从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成本中转出,确认为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的成本;而收获时点之后的农产品的会计处理,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二)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生物资产准则所称“农业”是广义的范畴,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
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增强生物转化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
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而获得稻谷、小麦等农产品的活动过程;畜牧养殖业试验和收获而获得仔猪、肉猪、鸡蛋、牛奶等畜产品的活动过程;林业中用材料的生产和管理获得林产品、经济林木的生产和管理获得水果等的活动过程;水产业中的养殖获得水产品等活动过程,都属于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
农业生产与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相关,但必须与对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的活动(以下简称“加工活动”严格区分。
农业生产活动针对的是有生命的生物资产,而加工活动针对的是收获后的农产品,例如将绵羊产出的羊毛加工成毛毯、将收获的甘蔗加工成蔗糖、将奶牛产出的牛奶加工成奶酪、将从果树采摘的水果加工成水果罐头、将用材林采伐下的原木用于盖厂房等。
因此,加工活动并不包含在生物资产准则所指的农业生产范畴之内。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根据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通常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劳动对象,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大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或者是长期役用的特征。
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之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之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
因此,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例如果树每年产出水果、奶牛每年产奶等。
一般而言,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的能力。
根据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即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可以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所谓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由此,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前者指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后者则指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有本质不同。
后两者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公益性生物资产主要是出于防护、环境保护等目的,尽管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如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能带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效能,风景林具有美化环境、休息游览的效能等,因此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并且应当单独核算。
本章着重讲解了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收获和处置的会计处理问题。
第二节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的生物资产无论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还是公益性生物资产,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其中,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场地整理费、装卸费、栽植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企业外购的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企业一笔款项一次性购入多项生物资产时,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应当按照各项生物资产的价款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生物资产的成本。
(例6-1)20×7年2月,甲农业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了6头种牛、15头种猪和600头猪苗,单价分别为4000元、1400元和250元,支付的价款共计195000元,此外,发生的运输费为4500元,保险费为3000元,装卸费为2250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有关计算如下:(1)确定应分摊的运输费、保险费和装卸费分摊比例=(4500+3000+2250)÷195000=5%因此,6头种牛应分摊:6×4000×5%=l200(元)15头种猪应分摊:15×l400×5%=1050(元)600头猪苗应分摊:600×250×5%=7500(元)(2)确定种牛、种猪和猪苗的入账价值6头种牛的入账价值:6×4000+1200=25200(元)15头种猪的入账价值:15×l400+1050=22050(元)600头猪苗的入账价值:600×250+7500=157500(元)甲农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种牛25200——种猪22050消耗性生物资产——猪苗157500贷:银行存款204750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物资产企业自行营造的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不同的种类核算,分别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确定其取得的成本,并分别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一)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对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自行繁殖或营造(即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也包括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1.不同种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构成(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例6-2)甲企业20×7年3月使用一台拖拉机翻耕土地100公顷用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其中60公顷种植玉米、40公顷种植小麦。
该拖拉机原值为603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元,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可以翻耕土地6000公顷。
有关计算如下:应当计提的拖拉机折旧=(60300-300)÷6000×l00=1000(元)玉米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000÷(60+40)×60=600(元)小麦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000÷(60+40)×40=400(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600——小麦400贷:累计折旧l0002.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的特殊问题(1)郁闭及郁闭度的概念郁闭是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界限。
郁闭为林学概念,通常是指一块林地上的林木的树干、树冠生长达到一定标准,林木成活率和保持率达到一定的技术规程要求。
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70(不含0.70)为中度郁闭,0.70以上(含0.70)为密郁闭;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