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011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8
模拟高考各科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B. 箪食瓢饮(用瓢盛水喝)C.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D. 箪食壶浆(用壶盛酒)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B. 吾从子游C. 吾与点也D. 吾谁欺答案:A(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为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2. 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1)文章中“他”为什么坚持要回家?答案:因为他思念家乡和亲人。
(2)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她对“他”既关心又有些无奈。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已知函数f(x)=2x^2-3x+1,求f(2)的值。
答案:f(2)=2*(2^2)-3*2+1=52. 解方程:x^2-5x+6=0。
答案:x=2或x=33. 计算定积分:∫(0到1) (2x+3)dx。
答案:(2/2)x^2+3x | 0到1 = 2+3-0 = 5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根据句意,选择填空。
I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________ the matter.A. look intoB. look upC. look outD. look over答案:A2. 翻译句子。
句子:他决定去旅行,放松一下。
翻译:He decided to go on a trip to relax.3.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旅游目的地?答案:文章提到了巴黎、伦敦和纽约。
(2)作者对旅游的态度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放松和学习的方式。
四、物理试题及答案1.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为19.6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a=F/m=19.6N/2kg=9.8m/s^22. 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为4μF,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容器的电压。
人教版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ill the man take a taxi?A. At 2:30.B. At 4:30.C. At 6:30.2. How does the woman feel?A. Excited.B. Disappointed.C. Shocked.3. Where does the dialogue take place?A. At school.B. At a supermarket.C. At home.4.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A. Make a quick decision.B. Give him some choices.C. Get to class on time.5. Why will the man mix the coffee?A. To create a new taste.B. To do it for fun.C. To save money.第二节(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did the woman get there?A. By car.B. By taxi.C. By bike.7. What's the weather like at this moment?A. Rainy.B. Sunny.C. Cloudy.听第7段对话,回答第8至10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本文档提供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包含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C. 爷爷是我心目中最敬爱的人。
D. 这朵花香味非常的浓郁。
答案: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2.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由谁所著的?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鲁迅
答案:A. 曹雪芹
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不经大脑”?
A. 掩耳盗铃
B. 不胫而走
C. 自相矛盾
D. 无独有偶
答案:C. 自相矛盾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黄河”是指()。
答案:黄河
2.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捡到一个()。
答案:石头
3.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喜欢使用()来与朋友保持联系。
答案:手机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描述一下《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答案:《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描写。
2.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诗歌?
答案:诗歌是一种运用特定的音韵格律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第四部分: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提示: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环境污染现象
- 个人应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答案:(待学生作答)
以上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碧血丹心B. 恍若隔世瞬息万变C. 风驰电掣色厉内荏D. 精卫填海水滴石穿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但这也给人们的视力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B.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还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堪称一代宗师。
B. 她貌美如花,才情出众,堪称女中豪杰。
C.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引得听众哈哈大笑,掌声不断。
D.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公认的道德楷模。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写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论文。
改句:关于环保,他写了一篇论文。
B. 原句:这本书是他送给我的。
改句:这本书是他送给我的。
C. 原句:她每天早上都会去跑步。
改句:每天早上,她都会去跑步。
D. 原句:他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
改句:这个任务,他已经完成了。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面对困难,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勇敢面对。
以下是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文章。
勇敢面对困难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奔跑。
在这场马拉松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然而,勇敢面对困难,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认识困难困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困难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工作中的难题。
认识困难,是勇敢面对困难的第一步。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茅塞顿开(sè)惊愕不已(è)B. 纷至沓来(tà)雕梁画栋(liáng)C. 息息相关(xī)靡靡之音(mǐ)D. 独树一帜(zhì)青出于蓝(qīng)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逐渐普及。
B. 面对疫情,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夜晚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B. 他的声音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我的心。
C. 她的笑声如同春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如饮甘泉,受益匪浅。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仿佛坐上了火箭。
B. 他的眼神犀利,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让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
D. 他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对当前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B.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同学们喜爱。
C. 我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世界工厂”。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答案:A二、填空题6. 《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月色朦胧的句子是:“……,……。
”答案: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 《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 《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描绘春天美景的句子是:“……,……。
”答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三、简答题9. 请简要概括《荷塘月色》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隐私泄露、信息过载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1.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 科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3.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二、古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
5. 文中“增其旧制”指的是什么?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了什么景象?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默写杜甫的《登高》。
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50分)请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
2. 科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隐私泄露、信息过载、人际疏离等。
3. 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科技伦理意识、推动科技伦理教育等方面入手。
二、古文阅读4. “政通人和”意味着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5. “增其旧制”指的是扩大原有的规模。
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了洞庭湖早晚不同的美丽景色。
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和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和睦的向往。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以盼惊心动魄草长莺飞B. 豁然开朗息息相关震耳欲聋C. 毛遂自荐悬梁刺股声东击西D. 气壮山河赏心悦目拔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这次活动不得不推迟。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给全体教师提供一次培训的机会。
C. 他的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并不骄傲自满。
D.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请大家放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她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这个计划已经上报给了领导,等待他们的审批。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公园位于市中心,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 “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爬山吧!”小王兴奋地说。
C. “你听说了吗?明天学校要举行运动会。
”老师问道。
D. 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文明。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
B. 老师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他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走进历史历史是一座巍峨的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历史是一片浩瀚的星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走进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历史的长城,由无数英雄豪杰的奋斗组成。
他们或戎马倥偬,或文治武功,或坚守信念,或勇于创新,共同书写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秦朝的强盛;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使得唐朝成为世界强国;成吉思汗征服四方,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倾盆大雨(pén)B. 蹦蹦跳跳(bèng)C. 赏心悦目(shǎng)D. 突飞猛进(t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今天早上吃了三个鸡蛋、两个馒头和一杯牛奶。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C. 由于长时间熬夜,他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B. 那个女孩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小明的成绩一直很好,是班级的佼佼者。
D.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意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欣欣向荣(xīn)B. 胸有成竹(zhú)C. 轻车熟路(qīng)D. 一丝不苟(bù)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开满园,鸟语花香。
B. 这个城市很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C. 我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喜欢大自然。
D. 小明很聪明,学习好,品德好,体育也好。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B. 这座山巍峨壮观,如同一座巍峨的巨人。
C. 小河唱着歌儿流向远方。
D. 那只鸟儿展翅高飞,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本书厚得像一块砖头。
B. 他的歌声美妙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C. 这个小镇很小,只有一条街道。
D. 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是全班第一。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个季节,白天很长,夜晚很短。
B.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C. 那座山既雄伟又险峻,给人以壮美之感。
D. 他的歌声既甜美又高亢,让人陶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畏首畏尾毫厘不爽B. 豁然开朗气喘吁吁C. 胸无点墨震耳欲聋D. 惊涛骇浪落落大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B. 他的演讲既生动又感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C.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D.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还是好好工作吧。
B.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
C. 你看,这个人怎么这么无礼?D. 你的成绩进步很大,继续保持。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听说,他最近要去国外深造。
”B. “请问,这是什么意思?”C. “我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听音乐。
”D. “他昨天晚上去了哪儿?”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就像洪钟一样响亮。
”(比喻)B. “这个苹果真大,比脸还大。
”(夸张)C.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反问)D.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跑过去。
”(拟人)6.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技越来越精湛,每次上台都能赢得(热烈)的掌声。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得让人爱不释手。
C.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D. 这个城市的风景(美丽)得让人流连忘返。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得非常透彻。
(透彻:透彻了解)B.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生病了。
(苍白:脸色苍白)C. 他的声音低沉,让人听起来感到很舒服。
(低沉:声音低沉)D. 他的笑容灿烂,让人感到很温暖。
(灿烂:笑容灿烂)8.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惊弓之鸟B. 赋闲在家鸿鹄之志C. 惊慌失措蹑手蹑脚D. 破釜沉舟蹉跎岁月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我们严格把住了生产关。
B.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天晚上还要坚持锻炼身体。
C.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和参与环保活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完成许多以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奇花异草”中的“异”指奇异。
B. “气象万千”中的“气象”指景象。
C. “游刃有余”中的“游刃”指刀刃。
D. “不可收拾”中的“收拾”指整理。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生动,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B. 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那个项目已经失败了,我们应该重新开始。
D. 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总能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去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
”B.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B、C、D。
”C. “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橙子等。
”D. “请你把这本书借给我,好吗?”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变换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
B. 原句: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变换后: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C. 原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变换后: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D. 原句:他跑得很快,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人。
变换后:他跑得很快,很快就赶上了前面的人。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朵花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
B. 月亮像一面明镜,照在湖面上。
C. 他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
D. 那本书像一座宝库,充满了知识。
8.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非常悦耳。
高考各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D. 他的到来,给我们的团队带来了活力。
答案:D(二)古诗文鉴赏2. 下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孟浩然二、数学(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x^2 - 4x + 4 ≤ 0的解?A. x > 4B. x < 2C. x ∈ [-2, 2]D. x ≥ 2答案:C(二)填空题2. 若f(x) = x^2 - 6x + 5,求f(3)的值。
答案:-4三、英语(一)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 The author is a teacher.B. The author enjoys traveling.C. The author dislikes reading.D. The author is a student.答案:B(二)完形填空2. In the passage, the word "inspir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A. EncourageB. AnnoyC. DisappointD. Surprise答案:A四、物理(一)选择题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哪个公式是正确的?A. F = maB. F = mvC. F = m/aD. F = a/m答案:A(二)计算题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力为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5 m/s²五、化学(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碱金属?A. NaB. ClC. OD. He答案:A(二)实验题2. 在实验室中,如何正确地使用滴定管?答案:使用滴定管时,应确保滴定管清洁,避免污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沉鱼落雁B. 振聋发聩遮天蔽日C. 气喘吁吁胸有成竹D. 震耳欲聋倾国倾城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
B. 由于天气突变,导致我们提前结束活动,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遗憾。
C.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可见他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炽热沸腾遥不可及B. 沉鱼落雁轻歌曼舞C. 气喘吁吁胸有成竹D. 震耳欲聋倾国倾城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B.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我们终于达成了共识。
C.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朋友。
B.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最近在研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C. 为了完成作业,我熬夜到很晚。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导致我们无法按时完成户外活动。
D. 他的画作风格独特,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赞赏。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冲斗牛B. 炽热无比C. 精益求精D. 舍本逐末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使得他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C. 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使他十分高兴。
D. 他一进门,就大声地问:“你们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座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D. 他的讲话引经据典,令人印象深刻。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提高了不少。
B. 原句:我多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改句:我多么渴望得到大家的帮助!C. 原句:这篇文章很有深度。
改句:这篇文章很深。
D. 原句: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改句: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B. 我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C. 他笑着说:“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D. 他对我说:“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1)他()地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
(2)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3)面对困难,他总是()地坚持下去。
7.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应填入的成语是()(1)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他的演讲()生动,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3)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8.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1)他()地走过了漫长的求学之路。
(2)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璀璨夺目B. 悠然自得(yōurán zì dé)悠然自得C. 落落大方(luòluò dàfāng)落落大方D. 欣欣向荣(xīnxīn xiāngróng)欣欣向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深入人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C. 为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在校园内开展环保知识竞赛。
D.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赢得了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优美柔和的舞蹈。
B.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彼此相连。
C. 呼啸:形容风声、雷声等高而长的声音。
D. 雕梁画栋:形容建筑物的梁柱、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A.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像一把利剑。
B. 那一片片树叶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就像一颗颗宝石。
C. 那条小溪宛如一条丝带,蜿蜒在山谷中。
D. 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A. 原句: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改句: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原句: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句: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C. 原句:他们一直在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改句:他们一直在努力,终于梦想成真。
D. 原句:这朵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改句:这朵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的信春天,是一封美丽的信。
她用笔尖,轻轻地在天空上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你看,那朵朵白云,宛如一只只洁白的鸽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那片片翠绿的树叶,像一双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大地;那朵朵盛开的花朵,犹如一颗颗五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
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数学(理科)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一、 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1,0,1,2,3}A =-,{|22}B x x =-≤≤,那么A B = (A ){1,0,1}- (B ){1,0,1,2}- (C ){1,0,1,2,3}-(D ){|22}x x -≤≤2.若复数(2i)(i)a -+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则实数a = (A )3(B )13(C )13-(D )3-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的值为(A )34(B )45(C )56 (D )674.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3a =,26a =. 若2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5项和等于 (A )30 (B )45 (C )90(D )1865.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 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 )2 (B(C )(D )6.设a ,b 是非零向量,则“=a b ”是“2=a 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C )充分必要条件(D俯视图侧(左)视图正(主)视图7.一种画双曲线的工具如图所示,长杆OB 通过O 处的铰链与固定好的短杆OA 连接,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点A ,另一端固定在点B ,套上铅笔(如图所示).作图时,使铅笔紧贴长杆OB ,拉紧绳子,移动笔尖M (长杆OB 绕O 转动),画出的曲线即为双曲线的一部分.若||10OA =,||12OB =,细绳长为8,则所得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65(B )54(C )32(D )528.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 别是棱1,,AB BC CC 的中点,P 是底面ABCD 内一动点,若直线1D P 与平面EFG 不存在公共点,则三角形1PB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A(B )1 (C(D )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欧阳学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人范钦历经宦海沉浮后,在两湖深处修筑了书楼,舍径窅曲,林木翳.(yì)然. 我常常从城市的另一端走来,赴一场与书楼相晤的精神仪式,凝神相望,楼阁脉脉,心灵相契.(qì),一如如己.B. “我们要在爬坡过炊的节.(jiē)骨眼上逞英豪!”这句昔日让在场群众热血奔涌的铿.(kēng)锵之言,现在听来,依旧令人血脉贲张. 这种蔑视困苦的霸气,分明是屹立在天地间的沛然正气!C. 枝头刚摆脱寒意的料峭,春天的心韵就在村庄田野渐次舒展. 岛的歌喉活跃起来,撩.(liāo)动林涛的琴弦,唤醒睡眼惺忪.(sǒng)的土地;花香在微风中弥漫,芬芳着人们憋屈了一冬的呼吸.D. 哨声响起,考辛斯一溜.(li ū)烟跑到队友中间,捋.(lu ō)起袖子上了场,并在开场不久就利用罚球为美国打破得分荒. 原来赛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配合队友,以犄角之势撕开对手的防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赵家璧策划如此大型的出版,在当时堪称..创举,对新文学也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堪与媲美的抑或..只有那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 【甲】1935年的《文学》月刊上曾有一篇评论文章,把《世界文库》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并称为当时的“两大工程”——姚琪《最近的两大工程》. 【乙】赵家璧当年提出《大系》的编辑设想是希望“把民六至民十六的第一个十年间(19171927)关于新文学理论的发生.宣传.争执,以及小说.散文.诗.戏剧主要方面所尝试得来的成绩”整理出来. 这一工作得以成功进行,也因为得到了新文学届的元老级人物的鼎力相助....,每集的编者基本上都是一时之...选.. 【丙】《诗集》原来准备请郭沫若主编,但被当时国民党的图书杂志审查会否决了,“理由”是郭沫若写过骂蒋介石的文章,结果只好临阵换将,以朱自清顶替(参见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1辑). 但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为从学理和谨严的意义上说,朱自清的编选尤其是导言的写作显然要更加中规中矩.的一项是(3分)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A. 堪称B. 抑或C. 鼎力相助D. 一时之选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A. 甲B. 乙C. 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这件事有多严重?一种源自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的业内共识是:在重要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无“芯”之痛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现实下,美国对中兴的禁售令近乎于“一剑封喉”.B. 在今天,城市应被看作是社会权利.历史文化最大限度的集中,更意味着要拥有摩天大厦和繁华市场,它已成为文明的推手,将人类的文明经验不断演变为真实可感的符号.C. 当代城市的社会结构.生活理念.生存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作家与时俱进,聚焦城市生活热点,创造了都市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强劲之势.D.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数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5. 词云图是将网络文本中的关键词依照出现频率的高低,通过字形大小.色彩差异等手段予以突出的文字图. 下图是某网站社会热点论坛上部分文章关键词的英文版云图,你从这些词的联系中发现人们的讨论可能主要涉及到哪些问题?请用简洁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发现,不超过80字. (4分)(注:education教育,school学校,child儿童,young青少年,family家庭,learn学习,home家)我发现在这个网站上:6. 有人要为三行诗《家书》拍摄MTV,请你为影片拟写一段画外音.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想想合理,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5分)家书上学路上拾起一瓣法国梧桐叶却不经意翻译出它泛黄的脉络秋凉,添衣,勿忘,盼归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文儒李伟“文儒”型知识阶层出现于我国的中古时期. 作为一个合成词,“文儒”的基本含义是指“儒学博通而文词秀逸”,从词义本身而言,“文儒”应为“文”和“儒”两大概念的综合. “文”与“儒”的结合以儒学所推崇的礼乐文化为文化渊源,并兼容政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又与儒学在历史发展中显示出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思想胸襟密切相关. 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功利.文学审美和思想学术三者融通的文化基础,更是我国关于“文”之理念有别于西方纯文学观念的文化根源.“文儒”型知识阶层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多集政治高位.文坛宗伯和学林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这些典型士人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当时南北方的政权纷纷成立各种文化机构,延揽儒生和文人. 虽然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他们依托于文馆制度,积极响应君主文化建设的号召,通过编纂大型书籍.创作礼乐文章和写作个人文集等各种形式,深刻参与到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来.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珽为代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 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苏颋之于李白“广之以学”的建议和张九龄对王维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如此,杜甫作为饱受儒学思想濡染的诗人,更是对“文儒”非常崇拜,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透露出的正是希望效法“文儒”而参与制礼作乐的政治期待.两宋儒学的嬗变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及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 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言,宋代文人兼具政治主体.学术主体和文学主体的“三位一体”.究其根源,正是盛中唐以来“文儒”型知识阶层在时代影响.学术转型和政治形势作用下的分化流变所致. 个体文士作为“文儒”,虽然总体上是“三位一体”,但个性风格差别很大,如王安石之政治功利.苏轼之风流潇洒与二程之儒者敦厚,正说明“文儒”到此时已成分化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综合形态.宋代以后,中国进入“近世”时期,古典文明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格局模式,其中体现于文人形态方面,则是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 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安顿之所.(摘编自《光明日报》1月8日,有删改)7.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儒”型知识阶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现于中古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基本含义是指“儒学博通而文词秀逸”的文士,是“文”和“儒”两大概念的综合.B. “文儒”型知识阶层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多为同时在政治领域.文学领域和学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C. “文儒”型知识阶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途.D. 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在特殊时期,他们会适当调适自我,寻找自我精神的安顿.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我国“文”之理念有别于西方纯文学观念的文化根源就在于“文”与“儒”的结合以儒学所推崇的礼乐文化为文化渊源,并兼容政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B. “文儒”思想走向初步成熟正是因为当时南北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南北政权成立各种文化机构招揽人才,“文儒”通过各种文学活动参与国家文化建设.C. 文章第四段举杜甫为例,是想说明杜甫作为盛唐时的著名文人,希望能够制礼作乐,希望能够参与政治为国家效力,这在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中有所体现.D. 宋代“文儒”三位一体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盛中唐以来“文儒”型知识阶层变化所致,王安石.苏轼和二程作为宋代“文儒”兼具政治.学术和文学主体,但各具特色.9.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儒”型知识阶层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013题. (20分)榆树汪曾祺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这附近住的都是本地人,没有另外一家侉子)?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你问附近的住户,他们都回答不出,只是说:“啊,她一直就在这里住. ”好像自从盘古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 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孤零零的. 她家的后面,是一带围墙. 围墙里面,是一家香店的作坊,香店老板姓杨. 侉奶奶家的左右都是空地. 左边长了很高的草. 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 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 也不讲个价钱. 给多,给少,她从不争. 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 她不点灯. 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 有时眼酸了,手困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侉奶奶吃得真是苦. 她一年到头喝粥. 三顿都是粥. 平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 侉奶奶也吃菜. 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胡萝卜. 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 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 榆皮,是做香的原料. 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 ”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榆树一年一年地长. 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侉奶奶的生活实在是平淡之至. 这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 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使她的生活发生一点变化的是——有一个乡下人赶了一头牛进城,牛老了,他要把它卖给屠宰场去. 这牛走到越塘边,说什么也不肯走了,跪着,眼睛里吧嗒吧嗒直往下掉泪. 有人报给甲长丁裁缝. 他出面求告了几家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凑了牛价,把这头老牛买了下来,作为老太太们的放生牛. 这牛谁来养呢?大家都觉得交侉奶奶养合适. 丁甲长对侉奶奶说,这是一甲人信得过她,侉奶奶就答应下了. 这养老牛还有一笔基金,就交给侉奶奶放印子. 从此,侉奶奶就多了几件事:早起把牛放出来,尽它到草地上去吃青草. 一早一晚,牵到河边去饮. 晚上,牛就和她睡在一个屋里. 牛卧着,安安静静地倒嚼,侉奶奶可觉得比往常累得多. 她觉得骨头疼,半夜了,还没有睡着.不到半年,这头牛老死了. 侉奶奶把放印子的摺子交还丁甲长,还是整天坐在门外纳鞋底.牛一死,侉奶奶也像老了好多. 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 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一天夜里下大雨. 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 很多人家都进了水. 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 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 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丁甲长找到杨老板. 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 杨老板雇了人来,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 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杨老板把八棵榆树的树皮剥了,把树干卖给了木器店. 据人了解,他卖的八棵树干的钱就比他垫出和付给牛的钱还要多. 他等于白得了八张榆树皮,又捞了一笔钱.(本文有删节)10. 赏析画线句子. (4分)11. 这个篇小说塑造了侉奶奶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12. 侉奶奶养牛一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3. 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题目为什么不是“侉奶奶”而是“榆树”?(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20分)《水村琴趣》序(清)朱彝尊凝土以为器,有虞氏尚之矣. 至周而陶旊有工,曰甗.曰盆.曰甑.曰鬲.曰庾.曰簋,中县中膊,辨及髺垦薜暴①之微,宜其废鼐鼎以利其用. 然必历千年,而柴.汝.官.哥.定始行焉. 刊石以为碑,夏后氏先之矣. 至周而岐阳有鼓,至汉而鸿都有经,宜其推.石而镌之木. 然必俟张参书壁之后,又久而镂板方兴焉. 其于文也亦然,《南风》之诗.《五子》之歌,此长短句之.所由昉.也. 汉《铙歌》.《郊祀》之章,其体尚质. 迨晋.宋.齐.梁,《江南》.《采菱》诸调,去填词一间尔. 诗不即变为词,殆时未至焉. 既而萌于唐,流演于十国,盛于宋.予尝持论,谓小令当法汴京以前,慢词则取诸南渡. 锡山顾典籍不以为然也. 魏塘魏孝廉独信予说,频与予唱和. 词成,掩其名示人,见者或疑予所作. 予既归田,考经义存亡,著为一书,不复倚声按谱. 而孝廉好之不倦,所填词日多,里之人疲于.传写,乃刊行之. 水村者,孝廉之居,因以为字. 元赵子昂氏尝为钱处士以水墨写为图者也. 琴趣者.,取诸涪翁词集名也.夫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 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 至于崇祯之末,始具其体. 今则家有其集,盖时至而.风会使然. 特工如孝廉者不可多得然则孝廉之词力追南渡作者虽由其才亦遇其时夫然而后工也. 孝廉将为岭表之游,豆蔻之花,桄榔之树,蕉耶.扶荔之果,青鸡.白鹇.孔翠之鸟,蝴蝶之茧,凡以资.琴趣材者,一惟孝廉驱使之. 予耄矣,君归尚思歌以侑酒.[注]①髺垦薜暴:指陶器的折足.损伤.破裂.突起等问题.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宜其推.石而镌之木推:推行.B. 此长短句之所由昉.也昉:始.者擅场:技艺高超出众.C. 明三百年无擅场..D. 凡以资.琴趣材者资:提供.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此长短句之.所由昉也B. 里之人疲于.传写佯狂不知所之.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琴趣者.,取诸涪翁词集名也D. 盖时至而.风会使然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手段先言陶器和木刻的演变过程,是为了论证文章的发展兴盛也是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的.B. 作者曾经以词作闻名,但在辞官回乡之后,转而研究经书义理的存亡,不再醉心于填词.C. 作者在文中肯定了魏孝廉效法南渡慢词的创作原则,也赞同其借山水景物寄情的创作风格.D. 作者认为词的创作应依循古法,要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符合词的词律和词谱,不能违背词自身特色.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特工如孝廉者不可多得然则孝廉之词力追南渡作者虽由其才亦遇其时夫然而后工也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予尝持论,谓小令当法汴京以前,慢词则取诸南渡. (4分)(2)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完成1920题. (8分)清江引·秋居吴西逸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19. 此曲中“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两句历来为人称道,颇值得把玩,这两句诗中最富有变现力的是.这两个字. (3分)20. 有人说此曲存在多处不恰切:题为“秋居”,却写“秋似雪”,而且也只是酒后的露宿,谈不上“居”.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诗句阐明你的理由. (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祭义篇》)子路问于孔子日:“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不顺与?”(《荀子·子道》)21. 根据所供材料,在《荀子》选文的横线上各填入一个合适的字. (2分)然而无之名,何也?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不顺与?22. 上述三个材料对孝子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请予以概括. 结合当今非常普遍的老人空巢现象,谈谈你对古人这一思想的认识. (4分)(四)古诗文默写. (6分)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2)天高地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苏轼《赤壁赋》)(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菩萨蛮》)四.作文(60分)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文学死了吗?”“文学会死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此类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激烈探讨.有人认为,当今社会人们的阅读热情不减反增,追问此类问题乃杞人忧天.有人认为,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阅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文学势必消亡.也有人认为,文学对人类而言意义特殊,只要我们还有幻想,文学就永不会死去.【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在古典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 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 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 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 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 说它是真实,一是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 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 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 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 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现代艺术以自我塑造为核心,它鼓励独立自主和表现的自由,给予自我探索以重要地位. 一方面,它对艺术价值的评价是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反体制的.批判的. 它以放荡不羁的形式表达了拒绝媚俗的精英意识,无形中拉大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 因而,现代艺术与大众格格不入,注定无法通俗.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精英与大众.雅与俗的距离,那么后现代艺术则产生了“距离的消蚀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在艺术风格上,雅俗艺术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艺术家们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现代美学一本正经的精英意识已经被戏谑的.嘲讽的审美立场所取代. 在后现代艺术中,伴随着雅俗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风格艺术的混杂,各种距离感消失了. 人们片面地强调直观性.轰动性.新奇和刺激,消解了时空感受的审美距离.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对过去符号的拼贴.挪用.解构与重组,来消解信息与娱乐.现实与影像.精英与大众.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 因此,后现代艺术往往不像现代艺术那样给人很强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它的批判性也相对减弱了.(摘编自周计武《微博橙子辅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视觉真实强调造型艺术符号与客观世界在表象上的相似性,强调把自然的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B.与强调偶然的现代艺术不同,古典艺术并不记录偶然和个别,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C.现代艺术的精英意识被新的审美立场取代后,雅俗融合,风格混杂,出现了“距离的消蚀现象”.D.后现代艺术采取折中主义,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一.基础题组1.(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一模)理10)设向量(3,1),(2,2)a b ==-,若()()a b a b λλ+⊥-,则实数λ= .【答案】2±考点: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2.(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理9)已知平面向量,a b 满足(1,1)=-a ,()()+⊥-a b a b ,那么|b |= ____.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22()()()()0|| 2.+⊥-⇒+⋅-=⇒=⇒=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考点:向量运算 二.能力题组1.(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理4)已知平面上三点A ,B ,C ,满足,则=( )A .48B .48C .100D .10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可知,90B ∠=︒,所以3cos 5A =,4cosC 5=,所以()()()cos 180cos 180cos 180AB BC BC CA CA AB AB BC B BC CA C CA AB A ⋅+⋅+⋅=⋅︒-+⋅︒-+⋅︒-()()610cos90108cos 18086cos 180100C A =⨯⨯︒+⨯⨯︒-+⨯⨯︒-=-,故选D.CBA考点:1.向量数量积的几何运算;2.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定义. 2.(北京市丰台区高三5月统一练习(二)理6)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3π,且1a =,2b =,如果AB a b =+,3AC a b =-,D 是BC 的中点,那么AD =( )(A) 3 (B) 23(C) 3(D) 6 【答案】A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3)已知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60︒,1||||==a b ,则-=a b ( )A.3B.3C.23-D.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160cos 2112)(||0222=⨯-+=⋅-+=-=-b a b a b a b a ,当然也可数形结合考点:向量的模4.(北京市延庆县高三3月模拟理5)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 F分别为BC和DC的中点,则DE BF⋅=()A.52B.32C.4D.2【答案】C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理12)如图,在菱形ABCD中,1AB=,60DAB∠=,E为CD的中点,则AB AE⋅的值是.BCD EA【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连结B、E,由题设可得2,||1BE AB AE AB AB⊥∴==.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6.(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理11)已知向量a和b的夹角是60°,=-⊥==mbambba则实数且),(,2,1。
【答案】4ADF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理12)如图,在66⨯的方格纸中,若起点和终点均在格点的向量,,a b c 满足,(,)c xa yb x y R =+∈,则=xy.【答案】112【解析】试题分析:设方格边长为单位长1.在直角坐标系内,(1,2),(2,1),(3,4)a b c ==-=,由,(,)c xa yb x y R =+∈得,(3,4)(1,2)(2,1),(3,4)(2,2),x y x y x y =+-=+-所以2324x y x y +=⎧⎨-=⎩,解得11525x y ⎧=⎪⎪⎨⎪=⎪⎩,所以,=x y 112. 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拔高题组1.(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7)向量(2,0)a =,(,)b x y =,若b 与b a -的夹角等于6π,则b 的最大值为( )A .4B .3.2 D .33【答案】A考点:三角形正弦定理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理13)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1=b ,a 与-b a 的夹角为120,则||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30,3⎛⎤⎥ ⎝⎦【解析】试题分析: 如图在ABC ∆中,若b a -与a 的夹角为120︒,则60B ∠=︒,又1b =,由正弦定理1sin 60sin a A =︒,则23sin ,0120,0sin 13a A A A =<<︒<<,所以:230,3a ⎛⎤∈ ⎥ ⎝⎦.考点: 1.向量的线性运算;2.三角形的正弦定理;3.三角函数值域.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考情解读】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3.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的综合应用.【重点知识梳理】一、函数的奇偶性奇偶性定义图象特点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二、周期性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9-x2+x2-9;(2)f(x)=(x+1) 1-x 1+x;(3)f(x)=4-x2|x+3|-3.【拓展提高】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其中包括两个必备条件:(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首先考虑定义域对解决问题是有利的;(2)判断f(x)与f(-x)是否具有等量关系.【变式探究】下列函数:①f(x)=1-x2+x2-1;②f(x)=x3-x;③f(x)=ln(x+x2+1);④f(x)=3x-3-x2;⑤f(x)=lg1-x1+x.其中奇函数的个数是()A.2B.3C.4D.5考点二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例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恒有f(x+2)=-f(x).当x∈[0,2]时,f(x)=2x-x2.(1)求证:f(x)是周期函数;(2)当x∈[2,4]时,求f(x)的解析式;(3)计算f(0)+f(1)+f(2)+…+f(2 013).【拓展提高】判断函数的周期只需证明f(x+T)=f(x) (T≠0)便可证明函数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函数的周期性常与函数的其他性质综合命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变式探究】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并且f(x+2)=-1f x,当2≤x≤3时,f(x)=x,则f(105.5)=________.考点三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例3设f(x)是(-∞,+∞)上的奇函数,f(x+2)=-f(x),当0≤x≤1时,f(x)=x.(1)求f(π)的值;(2)当-4≤x≤4时,求f(x)的图象与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3)写出(-∞,+∞)内函数f(x)的单调区间.【拓展提高】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可以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确定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已知区间上函数的性质,体现了转化思想.【变式探究】 (1)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x-4)=-f(x),且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则 () A.f(-25)<f(11)<f(80)B.f(80)<f(11)<f(-25)C.f(11)<f(80)<f(-25)D .f(-25)<f(80)<f(11)(2)函数y =f(x)(x≠0)是奇函数,且当x ∈(0,+∞)时是增函数,若f(1)=0,求不等式f[x(x -12)]<0的解集.【真题感悟】1.【高考四川,文5】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是( ) (A)y =sin(2x +2π) (B)y =cos(2x +2π) (C)y =sin2x +cos2x (D)y =sinx +cosx2.【高考天津,文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21()xm f x m 为实数为偶函数,记0.5(log 3),af 2b(log 5),c(2)f f m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A) b c a(B) b c a (C) b a c (D) b c ab c a 3.【高考陕西,文9】 设()sin f x x x =-,则()f x =( )A .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B .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C .是有零点的减函数D .是没有零点的奇函数B 4.【高考山东,文8】若函数21()2x xf x a+=-是奇函数,则使3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C )0,1()(D )1,+∞()C C 5.【高考广东,文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A .2sin y x x =+B .2cos y x x =-C .122xx y =+D .sin 2y x x =+ 6.【高考北京,文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2sin y x x =B .2cos y x x =C .ln y x =D .2xy -=7.【高考福建,文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y x =B .x y e =C .cos y x =D .x x y e e -=-x y e =8.【高考安徽,文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存在零点的是( )(A )y =lnx (B )21y x =+ (C )y=sinx (D )y=cosx9.【高考上海,文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8分.已知函数xax x f 1)(2+=,其中a 为实数. (1)根据a 的不同取值,判断函数)(x f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2)若)3,1(∈a ,判断函数)(x f 在]2,1[上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1.(·重庆卷) 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 A .f(x)=x -1 B .f(x)=x2+x C .f(x)=2x -2-x D .f(x)=2x +2-x2.(·安徽卷) 若函数f(x)(x ∈R)是周期为4的奇函数,且在[0,2]上的解析式为f(x)=⎩⎪⎨⎪⎧x (1-x ),0≤x≤1,sin πx ,1<x≤2,则f ⎝⎛⎭⎫294+f ⎝⎛⎭⎫416=______.3.(·广东卷) 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2x -12x B .x3sin x C .2cos x +1 D .x2+2x4.(·湖北卷) 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3x ,则函数g(x)=f(x)-x +3的零点的集合为( )A .{1,3}B .{-3,-1,1,3}C .{2-7,1,3}D .{-2-7,1,3}5.(·湖南卷)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f(x)=1x2 B .f(x)=x2+1 C .f(x)=x3 D .f(x)=2-x6.(·湖南卷) 若f(x)=ln(e3x +1)+ax 是偶函数,则a =________.7.(·江苏卷) 已知函数f (x)=ex +e -x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1)证明:f(x)是R 上的偶函数.(2)若关于x 的不等式mf(x)≤e -x +m -1在(0,+∞)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正数a 满足:存在x0∈[1,+∞),使得f(x0)<a(-x 30+3x0)成立.试比较ea -1与ae -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8.(·全国卷) 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 +2)为偶函数,且f(1)=1,则f(8)+f(9)=( ) A .-2 B .-1C .0D .19.(·新课标全国卷Ⅱ] 偶函数y =f(x)的图像关于直线x =2对称,f(3)=3,则f(-1)=________. 10.(·全国新课标卷Ⅰ] 设函数f(x),g(x)的定义域都为R ,且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f(x)g(x)是偶函数B .|f(x)|g(x)是奇函数C .f(x)|g(x)|是奇函数D .|f(x)g(x)|是奇函数11.(·四川卷) 设f(x)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2的函数,当x ∈[-1,1)时,f(x)=⎩⎪⎨⎪⎧-4x2+2,-1≤x <0,x , 0≤x <1,则f ⎝⎛⎭⎫32=________.【押题专练】1.满足f(π+x)=-f(x)且为奇函数的函数f(x)可能是() A .c o s2x B .si nx C .sin x2D .cosx2.设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2-x ,则f(1)=() A .-3 B .-1 C .1D .33.若函数f(x)=ax +1x (a ∈R),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R ,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 B .∀a ∈R ,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 C .∃a ∈R ,函数f(x)为奇函数 D .∃a ∈R ,函数f(x)为偶函数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为() A .y =ln 1|x| B .y =x3 C .y =2|x|D .y =cos x5.对于定义在R 上的任何奇函数,均有() A .f(x)·f(-x)≤0B .f(x)-f(-x)≤0C .f(x)·f(-x)>0D .f(x)-f(-x)>06.设函数f(x)和g(x)分别是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A .f(x)+|g(x)|是偶函数B .f(x)-|g(x)|是奇函数C .|f(x )|+g(x)是偶函数D .|f(x)|-g(x)是奇函数 7.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x)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在(-2,0)上,下列函数中与f(x)的单调性不同的是() A .y =x2+1 B .y =|x|+1C .y =⎩⎪⎨⎪⎧2x +1,x≥0x3+1,x <0D .y =⎩⎪⎨⎪⎧ex ,x≥0e -x ,x <08.f(x)=1x -x 的图象关于() A .y 轴对称B .直线y =-x 对称 C .坐标原点对称 D .直线y =x 对称9.若函数f(x)=2x +2-x 与g(x)=2x -2-x 的定义域为R ,则() A .f(x)与g(x)均为偶函数 B .f(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 C .f(x)与g(x)均为奇函数 D .f(x )为偶函数,g(x)为奇函数10.设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则f ⎝⎛⎭⎫-52=() A .-12B .-14 C.14D.1211.设函数f(x)=x(ex +ae -x)(x ∈R)是偶函数,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12.函数f(x)在R 上为奇函数,且x >0时,f(x)=x +1,则当x <0时,f(x)=________. 13.设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f(x +3)·f (x)=-1,f(-1)=2,则f()=________. 1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1+1-x2; (2)f(x)=⎩⎪⎨⎪⎧x2-2x +3x>0,0 x =0,-x2-2x -3 x<0.15.已知函数f(x)=⎩⎪⎨⎪⎧-x2+2x ,x>00,x =0x2+mxx<0是奇函数.(1)求实数m 的值;(2)若函数f(x)在区间[-1,a -2]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6.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①对任意x ,y ∈R ,有f(x +y)=f(x )+f(y).②当x>0时,f(x)<0. (1)求证:f(0)=0; (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 (3)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