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模型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98.58 KB
- 文档页数:5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一种主流经济形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和运用。
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逐渐朝着知识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
本文旨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并分别从领导者、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领导者在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东西往往需要高度的领导来实现。
在这个时代的企业,领导者具备以下优点:1. 明确的愿景和使命感,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 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3. 强大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能力,以满足员工需要和理解他们的贡献。
这些特点使得领导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者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员工建立互信关系,共同探索、学习和成长,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赢。
三、工作流程1. 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和运用。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共享,促进创新。
2. 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
企业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快速调整工作流程。
3. 自主管理和智能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应该鼓励员工自主管理。
并且应该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释放员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创新。
四、工作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已经成为了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企业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员工成长和创新的工作环境。
1. 开放式文化:企业应该积极营造一种开放式文化,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
2. 支持型管理:企业可以采用支持型管理模式,鼓励员工自主管理和创新。
3. 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组织结构研究[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形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制造业必须逐渐向知识型制造业转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型制造企业竞争的焦点。
通过对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及功能缺陷的分析,寻求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思路和企业组织体系,将知识管理思想运用于制造企业之中,打造适合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以更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带来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关键词]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结构;研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知识型制造业转变,知识管理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资本成为知识型制造企业竞争的焦点,知识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创新,因此运用现代知识管理方法结合制造企业特点,将知识管理思想运用于制造企业之中,打造适合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能更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带来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1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知识管理肩负着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正在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
在国外,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管理方面,已经从基于数据的集成、基于过程的集成,发展到基于协同的集成和基于知识的集成。
国外先进制造业企业走过了从孤立的CAX技术的应用到全面采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虚拟装配、并行工程等技术,并开始全面实施设计制造的协同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行业内的资源和设计制造能力,而实现这种协同设计制造的基础保障就是底层的基于知识的协同管理平台。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知识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分散的、孤岛式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设计制造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特别是在与管理信息集成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显得十分落后。
国内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方面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企业运用了一部分辅助工程设计、辅助制造等软件,如CAD、CAM、CAP等,该类企业应该占制造业企业的绝大多数;另一个层面是在企业内部运用了部分信息管理系统,如OA、PDM、CRM、ERP等。
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创新一、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1.扁平化:知识型企业要避免层级过多的管理结构,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沟通的成本和延迟。
2.跨功能性: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当具备跨领域、跨功能的特点,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能力。
3.灵活性: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调整人员和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4.网络化: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当具备网络化的特点,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虚拟组织网络,实现异地办公、远程协作等方式,提升组织的协同能力。
5.以人为本: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建立起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知识型人才。
二、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创新1.知识管理:知识型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的获取、整合、共享和应用等环节,以提高知识的价值和利用效率。
2.创新管理:知识型企业要重视创新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管理流程和方法,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
3.学习型组织:知识型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个人和组织的能力和素质。
4.团队合作:知识型企业要重视团队合作,搭建合理的团队协作平台,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5.绩效评价:知识型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和使命。
三、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创新的意义1.提高创新能力: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2.提升绩效水平: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通过科学的知识管理和绩效评价,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知识共享: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创新能够加强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提高组织的协同能力。
知识型组织的建构与知识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知识管理可以被定义为以人为中心,致力于提高组织绩效与竞争力的知识资源的活动过程。
它倡导知识共享、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等方法,以达到知识的最大价值化。
而知识型组织则是一种高度注重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自我变革并不断学习进步的类型组织。
即通过科学有序地管理知识,将其转化为企业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并提高组织的绩效。
知识型组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知识管理:一、形成自己的知识文化知识型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文化,即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文化、规范和体系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这种文化应该体现出对知识的重视,并且构建一种鼓励创新与进步的环境,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发展。
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体系应该是知识型组织的关键所在。
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知识的收集、共享、整合、应用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
知识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方式,更是建立知识型组织的关键所在。
三、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相比,信息化建设同样是知识型组织的必要项。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支撑创新和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知识管理体系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为组织提供根据知识而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和技术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在知识管理中的诸多难题,并实现知识库的归纳和整理。
到底在建构知识型组织方面哪些是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呢?这些我们上面已经做了相关的介绍。
这里补充一下一些组织知识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注意知识流程的重构知识流程的重构一般是指在原先的组织流程中加入一些新的、能够更好地传递与共享知识的环节。
这可以通过建立更便利的知识交流平台、优化部门沟通进行等实现。
二、强调学习与教育知识型组织中,员工的学习和教育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与以往不同,知识型组织要求员工在从事工作的同时,并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制造业公司组织架构范本1. 引言本文档提供一份制造业公司的组织架构范本,以帮助公司建立和优化其组织结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组织和职能划分的重要基础,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
2. 公司整体架构制造业公司的整体组织架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门:2.1 高层管理团队高层管理团队负责整个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管理,通常包括以下职位:- 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 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 首席财务官(CFO)- 首席技术官(CTO)2.2 部门划分制造业公司可以根据其业务特点和需求进行部门划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部门:-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产品和管理制造流程。
-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 供应链部门:负责物料采购和供应链管理。
- 研发部门:负责产品研发和创新。
- 销售部门: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培训和员工绩效管理。
- 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报表分析。
2.3 跨部门合作制造业公司中,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非常重要。
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如常设的跨部门沟通会议,以促进信息共享、问题解决和协同工作。
3. 组织架构图以下是一份制造业公司的组织架构图范例:总经理│├── 高级副总裁│ ├── 生产部门│ └── 质量控制部门│├── 首席财务官│ └── 财务部门│├── 首席技术官│ └── 研发部门│└── 销售部门└── 供应链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4. 沟通与协作为了提高公司的沟通和协作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和流程,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使用适当的沟通工具,如企业内部邮件系统、在线协作平台等。
- 定期组织部门间的沟通会议,解决问题和推进项目进展。
- 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协作能力,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制造业公司的组织架构范本,希望能对公司建立和优化组织结构有所帮助。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各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
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在当今的商业竞争中,知识型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商业世界的主流。
知识型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资源转变成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以信息化为基础,注重组织创新与变革。
如何构建适合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知识型企业的概念入手,探讨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的关系。
一、知识型企业的概念知识型企业,又称为智力资本主义企业,是以创新能力、智力资本和技术能力等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一个知识型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和资产不是生产工器具、设备以及产品等硬性资产,而是人类的知识、智慧、技能、判断力和文化等软性资产。
知识型企业的特点是:注重技术和知识创新,具有高度的组织创新能力;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和绩效考核;向外部寻求技术、市场和资源的传递和协作;实行分散式的组织管理结构,构建起协同、互信、学习和自我调整的组织文化等。
二、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以高效的知识分享和学习机制为基础,以融合和创新为目标。
其核心是要建立一个开放、自由、多元、平等的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扁平化组织结构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它的好处在于将管理层次的数量降到最低,使得组织各个层次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使得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和分享。
此外,扁平化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2、自我组织机制自我组织机制是指知识型企业中员工可以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定义和管理,以满足组织的需要。
自我组织机制强调的是员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因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跨部门合作机制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和绩效,知识型企业需要建设一种跨部门合作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让员工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形成合力。
跨部门合作机制可以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具备更加扎实的技能。
三、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所在。
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知识经济迅速崛起,而知识型企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企业相比,知识型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的积累和管理,形成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内部组织结构。
本文将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和优化方法。
一、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1. 对比传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划分多为基于业务、角色和职务等结构不同,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基于技能和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划分,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结构。
2. 核心技能群体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核心技能群体是组成知识型企业的核心。
核心技能群体指的是公司中占据信息垄断和创新战略的少数人员。
核心技能群体通常是高绩效、具有多年经验和不可替代的知识和技能。
3. 职能和分部门知识型企业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处理任务,通常将人员安排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中。
每个职能部门以其专业技能为基础,便于知识的交流和整合。
分部门的形式则主要是为知识型企业提供更加细致的任务分工和资源配置。
二、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1. 绩效管理在知识型企业中,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结构,需要对个人和职能部门进行实时绩效评估和管理。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要具备透明化、目标导向、细致化、灵活变化等特点,强调个性化的评估和处理方式,借此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2. 知识发掘知识是知识型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型企业通常通过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来邀请员工共同参与到知识的共享和整合中,以更好地将分散的知识进行集中和开发。
知识发掘的有效性与知识的记录和管理保持联动,通常需要借助先进的IT设备。
3. 自我学习和知识分享知识型企业通常依据知识自身的特性,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途径,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自我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知识型企业通过内部信息交流渠道或跨部门交流的合作形式进行知识创造、分享和传递,以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和沟通。
三、知识型企业的发展趋势1. 发展方向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知识型企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质量。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并分析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组织架构的定义与作用组织架构是指企业内部各级部门、岗位和职能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良好的组织架构可以确保信息流通顺畅,职能分工明确,使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和基层员工能够高效协同工作。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造业企业组织架构的特点1. 层级分明:制造业企业通常由多个层级组成,例如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等。
每个层级都拥有特定的职责和权限,有着明确的管理和控制范围。
2. 功能分工:制造业企业通常根据不同的职能划分部门,例如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
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工作内容,以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协调进行。
3. 信息流通畅:在制造业企业中,很多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作。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信息流通通畅,避免信息丢失和传递延误的问题。
三、制造业企业组织架构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制造业企业在制定组织架构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发展目标。
通过需求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所需的部门和职能,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2. 职责分工:在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3. 协调沟通:制造业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密切合作和沟通,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为此,企业可以采用定期会议、信息系统等方式来促进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4. 监督与控制: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应该能够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监控机制,企业可以确保各个部门按照组织架构的要求履行职责。
四、组织架构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知识型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模型探讨作者:吴加胜, 董雨, WU Jiasheng, DONG Yu作者单位:吴加胜,WU Jiashe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董雨,DONG Yu(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刊名:科技管理研究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年,卷(期):2005,25(12)被引用次数:3次1.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19842.Ruggles R;Holtshouse D The Knowledge Advantage:14 Visionaries Define Marketplace Success in the New Economy 20013.Roberts H;Chaminade C Control in the knowledge-intensive firm.The Third Iberoamerican Academy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34.Nonaka I;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Great the Dyanmics of Innovation 1995lar J;Demaid A;Quint as P Trans-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Framework for Research6.张晓玲;王文平知识型企业的组织与自组织管理[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4(06)7.幸理知识企业的管理趋势 2000(06)8.吴培良;郑明身工业企业组织设计 19939.晋雪梅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03(06)10.Von Krogh G;Grand S;Choo C W;Bontis N From Economic Theory toward a Knowledge -Based Theory of the Firm:Conceptual Building Blocks.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200211.Kogut B Zander U Knowledge of the Firm 199212.Galbraith J Designing Complex Organizations 197313.Drucker P The New Society of Organizations14.DeMarco T;Lister T Peopleware: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 19991.期刊论文朱飞.Zhu Fei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框架——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改革与战略2009,25(3)在知识经济背景之下,人力资源战略对知识型企业竞争制胜尤为重要.文章认为,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实质上是一个通过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知识型人力资源战略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围绕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三者构成的核心能力的创新、整合和固化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文化、制度流程和结构网络的"战略锥体",而这本质上是基于人的知识管理的过程.2.学位论文白翠萍知识型企业及其知识管理问题研究2006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将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管理也成为新兴而且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知识管理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很多企业也已经正在考虑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理论及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在曲靖卷烟厂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证研究,分析知识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力求为中国企业界建立实际的知识管理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该论文比较详尽地介绍知识管理的背景以及其发展趋势,从知识、知识管理基本的定义和知识管理的方法来阐述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管理重在管理,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模式,并叙述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具体的介绍了曲靖卷烟厂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实施知识管理的模型,希望能为知识管理在中国企业界其他行业的运用提供借鉴。
3.期刊论文宋琳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与知识管理-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6)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监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竞争优势的一个确定资源是知识.成功的企业是不断创新的企业,是创造知识的企业,是知识型企业.而知识管理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4.学位论文马亚峰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研究2007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只有不断地创新知识,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隐性知识管理正是通过挖掘大量存在于员工个体的隐性知识,建立组织共享机制,促使各种知识与其最需要的人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而对于主要凭借知识创新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型企业而言,企业的大部分知识是分散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明晰化的模糊知识。
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转换与共享是知识型企业管理其隐性知识进而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广企业知识管理、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知识型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以隐性知识理论的研究为背景,结合知识型企业以及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特点,对知识型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有利条件和实现的难点初步分析。
其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及关键环节隐性知识的转换与共享的条件、机制等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最后,从培育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构建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及组织结构的设计三方面为知识型企业实现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了得以运行的环境和方法。
并且对于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从而为知识型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和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帮助和支持。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文献虽已开始大量涌现,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和各种障碍因素的影响,使得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相脱节。
这将严重影响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进步伐。
本论文在这样的现状下为隐性知识管理具体操作层的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期刊论文路文杰.王亚楠.俞会新.张凤香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型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9) 本文针对知识型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使用知识管理方法,从组织发展战略开始,通过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对其进行分析.从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四个维度分解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广告收入增长率、户均广告额在内的14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对一家典型的知识性企业-报社的绩效评价方案的制定,详解了该方法的应用.6.学位论文刘峰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2003该论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提出知识型企业采用知识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该论文第一部分,理论篇:首先强调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及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然后深入分析知识型企业的定义、特点和成立条件.第二部分,实践篇:作者对于K公司进行知识管理(KM)导入全程跟踪,向读者展现出有血有肉的全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修正预定的方针,最终引导K公司成为知识管理的"先锋".实践篇运用大量的图例、数字分析,使读者有身在其中之感,这与作者亲身参与设计、实施、改良KM系统是紧密相关的,也为KM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三部分,反思篇:这部分是作者在实现KM导入后对该理论与实际的归纳总结,是作者思想的再升华.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方案和长期制度的制定,是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火花.7.期刊论文王世奇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探讨-情报杂志2003,22(6)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企业的建立,使得找到适合知识型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模式变得非常重要.在对在中国已取得成功的三个典型企业的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知识管理模式:人变"人才"、文化建设和创新.8.学位论文董永梅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2004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建立知识型企业、在知识型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全方位深入地介绍了以知识、知识管理、知识工作者(即知识型员工)、智力资本、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六大核心要素作为知识型企业的架构,以及知识型企业的相关问题;从探讨企业知识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含义和基本要求、详细阐述了知识管理流程:知识采集与编码、积累与存储、共享与交流、创新与增值,是知识型企业进行规划和实施、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在介绍了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一般概念模型,它包括3个层次:知识应用层、知识生产层和知识资源层,并且阐述了不同业务知识管理系统集成的三个步骤: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智能集成;从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知识管理的业务规划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三方面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
最后,通过西门子和微软公司的知识管理案例分析,从实践上印证了论文所讨论的内容。
9.期刊论文陈淑珍谈谈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及模型构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2)本文从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三个构成面出发,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以生产要素为结点、知识为链条的创新管理模型,同时对该管理模型的运作流程作了简要探讨.10.期刊论文王壮.Wang Zhuang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优化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总结分析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区剐与联系,找出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型企业发展需求间的矛盾,针对矛盾构建出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多维度优化模式,为提升知识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方法.1.颜海.张恺大学生档案咨询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设计探究[期刊论文]-湖北档案 2009(12)2.柳曙光.袁晃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的类型及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1)3.魏延田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的界定及内涵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7(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glyj200512059.aspx授权使用:中山大学(zsdx),授权号:1ac797f0-206f-44d3-87e3-9f02018261a5下载时间:2011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