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
- 格式:pdf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2
名词解释1、气温递减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 ,气温则下降约0.6℃,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通常以 表示:2、饱和水气压(E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是有限的,当水汽含量达到极限时,此时空气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即为饱和水气压。
3、相对湿度(f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f=e/E ×100%4、比湿(q ):同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w d w m m m q +=5、露点(T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下,若使空气达到饱和,只有降温。
降到实际水汽压(e )变成饱和水汽压(E ),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为露点。
6、能见度: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用米(m )或千米(km )表示。
7、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v v d RT P T R P ρρ=⇔=8、可见光: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从0.4~0.76um的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光。
9、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状态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1370W/m2)。
10、维恩(Wein )位移定律: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的,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 C T m =λ。
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温度愈低,其辐射的波长则愈长。
11、斯蒂芬(Stefan )-玻耳兹曼(Boltzman )定律:物体的放射能力是随温度、波长而改变的。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ETb=σT4 (斯蒂芬-波耳兹曼定律)。
⼤⽓动⼒学复习要点复习要点(知识点):1、动⼒⽓象学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什么?(1)⼤⽓是连续流体 (2)⼤⽓是可压缩流体 (3)⼤⽓近似为理想⽓体2、地球⼤⽓的动⼒学和热⼒学主要特征有哪些?⼀、⼤⽓是重⼒场中的旋转流体 (1)⼤⽓的垂直厚度⽐⽔平范围⼩的多,⼤⽓运动具有准⽔平性。
⼤尺度系统中,铅直速度远远⼩于⽔平速度,铅直⽅向⼤⽓所受作⽤⼒(⽓压梯度⼒、重⼒)近似平衡。
(2)⼤⽓随地球⼀起绕地轴旋转,致使⼤⽓必然受到科⾥奥利⼒(即科⽒⼒)的作⽤--地球的⾃转对⼤⽓的运动影响深远(所以,地球流体⼒学是旋转流体⼒学)。
⼆、⼤⽓是层结流体⼤⽓密度随⾼度的增加⽽递减,但可以将⼤⽓近似看作许多密度不同的薄层叠加⽽成三、⼤⽓中含有⽔汽⼤⽓中含有⽔汽,它既改变了空⽓的密度分布,⼜改变了⼤⽓的热⼒性质、影响着⼤⽓能量的转换。
四、⼤⽓所处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的下边界就是地表,全球地表起伏不平、性质迥异,对天⽓、⽓候变化影响显著。
3、什么是个别变化?什么是局地变化?两者的关系如何?全导数表⽰个别空⽓微团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率,称为空⽓微团温度的个别变化。
局地导数表⽰某⼀地点、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温度的局地变化。
4、什么是冷平流?什么是暖平流?T ??-表⽰由于⽔平运动引起的温度的重新分布对温度局地变化(tT)的贡献,称为温度的平流变化率,简称温度平流。
即本地⽓温将下降;风由冷区吹向暖区,冷平流即本地⽓温将上升;风由暖区吹向冷区,暖平流5、惯性坐标系中空⽓微团受到哪些外⼒的作⽤?旋转坐标系中⼜受到哪些⼒的作⽤呢?1、⽓压梯度⼒:由于空间各处⽓压分布不均,周围空⽓介质对单位质量的空⽓微团所产⽣的压⼒称为⽓压梯度⼒。
⽓压梯度⼒是驱动⼤⽓运动的直接动⼒。
2、重⼒:地球引⼒与地球旋转产⽣的离⼼⼒的合⼒。
(1)惯性离⼼⼒:单位质量空⽓微团所受的惯性离⼼⼒为:(2)重⼒:单位质量空⽓微团所受的重⼒为: 3、分⼦粘性⼒:周围空⽓作⽤在空⽓微团表⾯的内摩擦⼒4、Coriolis -科⽒⼒:由于地球的旋转以及⼤⽓相对地球发⽣运动⽽产⽣的“视⽰⼒”、⾮真实⼒单位质量空⽓微团所受的科⽒⼒为:δt),,,()δt ,δz ,δy ,δx (lim lim 0δt 0δt t z y x T t z y x T δt δT dt dT -++++==→→δt),,,()δt ,,,(lim 0δt z y x T t z y x T tT t -+=??→0||||0||||>??-=??-αCos T T V0>??tT R FM G R g g 232*Ω+-=Ω+=32V ?Ω-1、⽓压梯度⼒2、科⽒⼒ f 称为科⽒参数3.重⼒:重⼒指向地⼼,故4.摩擦⼒6、局地直⾓坐标系是如何定义的?局地直⾓坐标系中⼤⽓运动基本⽅程如何写?局地直⾓坐标系:原点取在观测点,指向正东⽅(x 轴与纬圈相切),指向正北( y 轴与经线相切),指向天顶( z 轴与地⾯垂直向上)。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干洁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966;标况下,温度273.15K,压强101325Pa时,密度为1.293kg/m3;从地面到90km的高度,干洁空气的基本组成不变;在自然界大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洁空气的成分处于气态,不可能液化,可以看作理想气体。
可吸入颗粒(inhalable particles,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粒子,不易沉降而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
PAN:过氧乙酸硝酸酯 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入肺颗粒(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微米的固体粒子,也称细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固体粒子。
API相关知识:空气污染指数项目: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能见度:在指定方向上仅用肉眼能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水分(分外部和内部水分),灰分(不可燃烧的矿物质),挥发分(1200K炉中加热7分钟),固定碳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燃烧完全燃烧的条件: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煤的成分表示:收到基=干燥基+水分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灰分理论烟气量=干烟气体积+水蒸汽体积空气干燥基=内部水+干燥基煤矿通常提供的煤质资料为干燥无灰基成分。
我国煤炭平均灰分约为25%。
煤中氮含量一般约为0.5%-3.0%,燃烧时约25%转化为氮氧化物。
理论空气量(Vg0):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化学方程式时,假定:(1)空气仅由N2和O2组成,其体积比为79.1/20.9=3.78;(2)燃料中的固态氧可用于燃烧;(3)燃料中的硫被氧化成SO2;(4)计算理论空气量时忽略NOX的生成量;(5)燃料的化学时为CxHySzOw,其中下标x、y、z、w分别代表C、H、S、O的原子数。
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3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5开拓新领域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力量(因素)的总和。
人与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的特点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第五章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大气除有水平方向的运动之外,还有其空气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又称为空气对流运动,它包括空气的上升运动和空气的下沉运动。
与空气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相比,空气的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那么稍小些。
但有时候空气的垂直运动相当强,例如龙卷、热带气旋和热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空气垂直运动的速率较大。
正因为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过程中空气绝热冷却,饱和和水气凝结,才会有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垂直上升较强时会出现阵雨,雷雨和冰雹,并伴有大到强风的天气,这是空气一般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空气中出现逆温,上升运动很弱或没有空气的上升运动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现象, 空气的水平运动很弱,这是空气处于稳定的状态;如空气产生下沉运动,这是天气状况很好,天空少云,风力又较小。
所以各种天气现象如表所示都是由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处于稳定与否所定的。
表天气现象符号一空气的垂直运动Air Vertical Motion1空气垂直运动的类型空气的垂直运动能引起空气中的热量、水汽和固体杂志等的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输送,对天气晴好与否、云雾降水、强对流天气、风雨天气、雷暴天气、海上的大风浪和涌浪等现象的形成和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的垂直运动的强弱与大气稳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气中任何一单位质量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到作用力要有二个:一个是重力,方向指向地心,即向下;另一个是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梯度力,人们常说的浮力,方向指向地心的反方向,即沿下垫面垂直向上。
当垂直气压梯度力小于重力时,空气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该气块原来是静止,就会因此产生下降运动,类似于高气压反气旋天气系统中的向下运动气流;当垂直气压梯度力大于重力时,空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如果该气块原来是静止的,就会因此而产生上升运动,类似于天气系统低压气旋的向上运动气流。
由此可见,空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气块垂直方向上受力不平衡而引起的。
所以将空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可分为对流与系统性垂直运动两大类。
第一章. 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 可以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 (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粒径越小, 越不容易沉淀, 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 粉尘比表面积越大, 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 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 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 狭义: 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 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 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 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 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附 录 A 大气稳定度的判定方法大气稳定度是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大气不稳定,湍流和对流充分发展,扩散稀释能力强。
确定大气稳定度有多种方法,当使用常规气象资料时,最常用的方法是Pasquill (帕斯圭尔)稳定度分级法。
该法认为,近地层大气的热状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面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因此,可以用太阳高度角、云量和风速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Pasquill 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1、B1、C1、D1、E1和F1表示。
分类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0h )按表D.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再由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按表D.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A.1 太阳辐射等级数云量可使用来自卫星云图的数据。
云以不同高度分为低云和高云,总云量即为低云量和高云量之和,云又以十等份来划分覆盖天空的量。
太阳高度角0h 使用下式(D.1)计算:()[]30015cos cos cos sin sin arcsin 0-++=λσϕσϕt h ……… (D.1)式中,0h ——太阳高度角,度(°);ϕ——当地地理纬度,度(°);λ——当地地理经度,度(°); t ——观测时的北京时间(h ); σ——太阳倾角,度(°),可按下式计算:πθθθθθθσ1803sin 001480.03cos 002679.02sin 000907.02cos 006758.0sin 070257.0cos 39912.0006918.0000000⎥⎥⎥⎦⎤⎢⎢⎢⎣⎡+-+-+-= 式中,0θ——365360n d ,度;n d ——一年中的日期序数,0,1,2, (364)表A.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时)的大气稳定度一般为中性稳定度;强不稳定类一般出现在白天、晴天和风速<2 m/s的情况下;稳定类一般出现在夜间、晴天和风速<3 m/s的情况下。
三、填空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2、地面水水质监测中,一般根据当地水文、水质资料确定可代表监测水域的平水期、半水期、枯水期。
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进行监测,对于地面水二级评价来说,需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期,每次至少需要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 5 天。
3、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4、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5、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物料平衡法、现场实测法和经验估算法。
6、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物理污染(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控制标准等。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大气、水和工业等等。
7、环境评价模型分类:、模型和模型。
8、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一级评价项目布点不应少 10个,二级不应少于 6 个;9、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布设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梅花式均匀布点法、对角线均匀布点法。
10、大气结构可以相对的分五个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次、逃逸层。
四、名词解释1、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1分),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2分)。
大气越不稳定,其扩散稀释能力越强(1分)。
2、环境质量:3、污染排放标准: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需对污染源产生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作的限定性规定。
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1分)和评价方法(1分)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2分)。
5、环境影响评价P6: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形态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6、污染源:是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