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生产中的饲料中微量元素研究动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作为动物生产的基础,其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研究对于提高饲料品质、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产中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所需量非常微小的元素,如锌、铁、铜、硒等。
它们在动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酶反应、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生长和增加抗病力等。
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不良、易感染疾病,甚至引发生产效益下降。
二、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和影响因素1. 微量元素的来源饲料中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饲料原料和添加剂。
饲料原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受土壤肥力和施肥管理等因素影响。
合理的施肥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可以提高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此外,饲料添加剂也是补充微量元素的常用途径,如有机锌、有机硒等。
2. 影响因素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环境、植物品种等。
此外,饲料加工、保存和配制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微量元素的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饲料原料和控制加工过程对于保证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1.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目前,常用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的优点,为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2. 饲料中微量元素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对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例如,适量添加有机锌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3.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为了满足不同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系列微量元素添加剂,并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中。
这些添加剂包括有机微量元素、无机微量元素等。
饲料生产工艺饲料生产是养殖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稳定、快速、便捷地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饲料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将就饲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展开阐述。
一、原料处理环节饲料生产的原料处理环节主要包括原料的筛选、清洗、脱水、破碎、干燥等处理工序。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需要对饲料原料进行筛选,将不符合标准的杂质进行清除;接着,将筛选出的原料清洗干净,并进行脱水处理,此时,可以采用离心机等设备进行脱水。
然后,对于粒状较大的原料,需要进行研磨或破碎处理,使其成为适合饲料加工的材料。
最后,经过以上处理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干燥,以确保质量稳定。
二、混合加工环节饲料生产的混合加工环节,是将经过原料处理环节的各种干饲料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将不同的原料按照配比加入混合设备中,将其进行搅拌、均匀混合,以达到饲料制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三、添加剂加工环节饲料生产中的添加剂加工环节,主要是向饲料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酶制剂、保健品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增强食物的适口性。
在添加剂加工环节中,需要将添加剂与饲料原料进行混合,并控制好添加剂的投入量。
四、压制成型环节饲料生产的压制成型环节,也是饲料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饲料混合物需要将压缩均匀,并且经过一定温度的加热处理后进行压制。
经过这一过程后,饲料成为均匀、紧密的颗粒状,同时,对饲料的杀菌、消毒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饲料生产的工艺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原料的筛选、清洗、添加剂的控制、压制成型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只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饲料的质量稳定和养殖行业的发展。
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摘要: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根据多种条件进行增加的,本文就添加量进行讨论。
目前人们补加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的主要问题是忽略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而按动物总需要量补加,其它经济能力较差的农户则完全忽略微量元素的添加,这些显然都是盲目的。
动物由于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阶段不同,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的量亦不同。
在耐受量范围内,动物自身对摄入体内的微量元素有调节作用,对于Se和I调节仅发生在代谢阶段,而对Zn、Fe、Cu 和Mn调节不仅发生在代谢阶段,而且发生在吸收阶段。
在不同地区的饲料及牧草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营养标准对同种微量元素所需摄入量的规定和认为微量元素的吸收率也不相同。
确定微量元素的添加量,首先确定该种动物在当前生理阶段所需摄入的各微量元素的量;其次要确定本地区饲料牧草中微量元素含量是否符合畜禽的营养需求,或者是否超过畜禽的最大耐受量,再根据实际微量元素盈缺量,确定补充微量元素或与其相拮抗的微量元素;最后给出针对性微量元素配比关系。
在确定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时,必须考虑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价,李绍钰等曾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区常用饲料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测得公鸡对各微量元素的净吸收率,净吸收率是对微量元素生物学效价的重要补充。
结语:我国在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微量元素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展开,微量元素的补充形式方面,除改进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外,可考虑长效微量元素添加剂和具有吸附微量元素作用的酵母菌的开发。
所开发产品的应用于实际生产方面尚有不足,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农牧民对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认识问题。
凡特施特致力于推广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需要及代谢问题,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摘要:动物体内所含元素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
每种微量元素在机体内会相互发生作用。
动物摄取食物后,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各微量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协同和拮抗两种。
即生物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对另一种微量元素的正常功能产生强化、抑制或抵消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微量元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不仅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形式有关,而且与体系内的生物配体及其它营养物质有关。
例如,动物机体缺铜时,使血浆铜蓝蛋白不足,会引起对铁元素利用障碍,使Fe3+不能变成Fe2+而难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造血障碍而发生贫血;另外,铜在机体内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构成相,而黄嘌呤氧化酶能催化肝内铁蛋白释放铁,使Fe2+氧化成Fe3+以便迅速与β球蛋白结合成运铁蛋白,机体缺铜时即会引起铁运输障碍,进而导致饲料中的铁不能被正常吸收。
有资料显示),饲料中铜浓度通常为10-12mg/kg,绵羊是可耐受的,但如饲料中钼含量太低,这种铜浓度就可使绵羊中毒。
研究表明,用含有5mg/L 和10mg/L硒的食物喂养大白鼠,导致了动物生长停滞退化,但若在水中加入As,这种中毒现象就很少出现,它们共同存在就可缓解和消除中毒现象,推测As与Se能形成无毒的化合物);而对哺乳期幼鼠食物中补充1%的钙,则可以减少其对有害元素镉的吸收。
在羊饲料中添加30mg/kg的ZnSO4,可减少镉对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的影响。
将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的实际应用于预防或治疗微量元素疾病时,必须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复杂的协同和拮抗作用,文献给出几种常用微量元素的最佳配比:钙:磷=1.5-2:1;铜:锌=0.1:1;镁:钾=0.15:1;磷:铜=1000:1;锌:钙≥0.01。
同时也指出补充微量元素的模式和剂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而定,我国饲料总体状况是:铁足,铜临界,锌处于低限,锰不能满足需求,硒明显缺乏。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目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第一节化学法化学法是指用化学工程生产各种产品的方法。
化学工程则是研究化学工业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其所用设备设计与操作和优化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
一、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中应用的化学工程技术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化学法生产涉及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和生物化工等主要类型。
(一)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为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如烟酸生产需要的3—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维生素B6生产需要的氯乙酸等。
(二)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是无机化工在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中的用途之一。
(三)精细化工是饲料添加剂原料化学法生产的主要途径,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都是精细化工产品。
(四)生物化工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可用于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后来应用于某些抗生素添加剂的合成,如喹乙醇等。
目前,生物化工已与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结合,用于抗生素、烟酸,甚至氨基酸的合成工业。
二、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化学法生产(一) 用化学法生产的饲料添加剂能用化学法生产的添加剂种类很多,所有矿物质添加剂、大部分维生素和饲料改良剂都是用化学法生产的。
表2—1 化学法生产的维生素添加剂(二) 化学法生产工艺示例1.烟酸化学法生产的典型工艺用2—甲基—5—乙基吡啶生产烟酸的工艺过程见图2—1。
首先是2—甲基—5—乙基吡啶和硝酸混合,进入反应器,反应后产物经膨胀分成两相。
液相经脱水后进人结晶器,分出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吸收器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回收再利用。
从结晶器出来的粗烟酸硝酸盐经离心机与水分开,分离的固体经溶解、中和后制成烟酸,经结晶、离心、干燥、过筛得烟酸产品。
该法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技术成熟,产品纯度高,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
2.硫酸亚铁化学法生产工艺用废铁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亚铁是微量元素酸解法生产的典型方法,简单工艺流程如图2-2。
微量元素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摘要:微量元素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结构和功能成分,其含量虽然较低,但在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疾病预防和改善饲料利用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动物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功能动物体内含有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微量元素,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营养作用且必需通过饲料补充的微量元素一般为铁(Fe)、铜(Cu)、锌(Zn)、锰(Mn)、硒(Se)、钴(Co)、碘(I)、铬(Cr) 等8 种微量元素,农业部1124 号文件也规定了这8 种微量营养素的适宜食用量和最高限量。
微量元素在身体中起到多种作用。
有些微量元素本身就是结构成分,比如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而碘则是甲状腺素的成分。
此外,大多数微量元素是体内重要酶的辅基或结构成分,参与催化体内多种新陈代谢过程,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导致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进而会导致动物的疾病和死亡。
比如铁是NADH 细胞色素还原酶的成分,铜是细胞色素C 氧化酶的成分,锰是精氨酸酶等多种酶的激活剂,锌是碳酸酐酶等的成分,硒则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等。
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产生缺乏症。
比如在哺乳仔猪中较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一头乳仔猪每天约需要7 mg 的铁,但是乳汁只能提供约1 mg 的铁,不能满足仔猪的需要。
动物缺铜会导致贫血和生长迟缓,缺锰会导致生长速度下降,幼雏会引起滑腱症。
猪缺锌的典型症状是不完全角化症,鸡缺锌现为生长受阻、羽毛差。
动物缺硒时,会发生白肌病和鸡渗出性素质症。
锰、铜、锌、硒、碘与动物的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缺乏会引起繁殖能力的下降。
2 微量元素的协同与拮抗有些微量元素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协同和拮抗现象,因此在配制微量元素预混料时要注意微量元素之间、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不能盲目追求单个微量元素的营养和生物学功能,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拮抗关系,从而造成不必要或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为了追求增长速度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高铜,结果导致贫血、黄疽、体脂变软、皮肤不完全角化等症状。
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应用严毅梅㊀㊀摘㊀要:微量元素对人的生长和动物维持生命体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ꎮ随着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逐渐推进ꎬ对微量元素进行不断的发展研究ꎬ推动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ꎮ就畜牧生产来说ꎬ微量元素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ꎬ如何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促进其在生产中科学合理应用就成为禽畜养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ꎮ关键词:微量元素ꎻ饲料ꎻ禽畜养殖ApplicationofTraceElementsinFeedYanYimeiAbstract:Traceelementsareimportantforhumangrowthandanimallifesupport.WiththeadvancedofscientificresearchinChinaꎬtheapplicationoftraceelementshasbeengraduallyex ̄panded.Theyareindispensableforanimalproductionꎬwhilepromotingthescientificandrationalapplicationoftraceelementsinproduction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livestockbreeding.KeyWords:TraceElementsꎻFeedꎻLivestockBreeding㊀㊀微量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形成与激活ꎬ从而影响着动物的生长㊁代谢㊁免疫和繁殖ꎮ虽然在动物饲料中所占的添加比例不到0.5%ꎬ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ꎮ在营养作用的基础上ꎬ药理剂量的添加高铜㊁高锌所发挥的功能性效果ꎬ让众多配方师如获至宝ꎮ1㊀铜元素铜元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ꎬ它能够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ꎬ促进其生长繁殖ꎬ具有机体造血作用ꎬ可以有效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力ꎬ维持相应的生产性能ꎬ并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ꎬ促进红细胞的成熟ꎬ促近骨钙的形成ꎬ对铁的正常代谢起到积极作用ꎮ就目前的研究显示ꎬ高铜的应用ꎬ能够促进猪在生长的过程中ꎬ起到抑制猪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成ꎬ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有效提高ꎮ而在动物体内ꎬ铜的吸收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ꎬ而且针对小肠部分的吸收率相对较低ꎮ就目前的研究显示ꎬ高铜的应用ꎬ能够促进猪在生长的过程中ꎬ起到抑制猪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成ꎬ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有效提高ꎮ而在动物体内ꎬ铜的吸收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ꎬ而且针对小肠部分的吸收率相对较低ꎮ对铜元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ꎬ主要需要从三方面进行ꎮ首先ꎬ对铜元素对猪生长的效果进行研究ꎬ在养猪的过程中ꎬ在其吃的食物中加入大约为50mg/kg的铜ꎬ可以促进猪的日增重ꎬ其肝脏中的铜含量也会明显增多ꎬ这一过程中ꎬ无论是有机铜还是无机铜ꎬ都会促进其饲料利用率的提高ꎬ将血液中的生长激素水平进行提高ꎮ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ꎬ猪仔在生长前期阶段ꎬ使用硫酸铜的促生长效果较好ꎬ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ꎬ则是酪蛋白组的促生效果最好ꎬ也就是说ꎬ进行猪生产的过程中ꎬ长时间的使用铜ꎬ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毒副作用的产生ꎬ对动物的生长性能起到反作用力ꎮ随着今年来人们提高了对微量元素的认识ꎬ使得铜在养猪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ꎬ使得铜在猪的日粮中含量达到了250mg/kgꎬ而这些铜的70%-95%都会随着猪粪便排出ꎬ因此ꎬ在对铜的促生长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ꎬ需要对日粮的配方进行改变ꎬ促进最佳铜添加量的使用ꎬ从而在推进养猪生长效率的同时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ꎮ其次研究铜对猪血液指标造成的影响ꎮ通过研究数据显示ꎬ铜的应用ꎬ有利于促进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提高ꎬ而长期的使用或是高含量铜的使用ꎬ也会造成动物肝脏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ꎬ使其蛋白合成能力降低ꎮ2㊀铁元素针对铁元素来说ꎬ它的作用ꎬ主要是作为血红蛋白的主要物质ꎬ在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㊁多种酶的使用过程中充当重要成分ꎬ并能够在猪生长的过程中ꎬ参与营养的转运和变化ꎬ促进组织呼吸的进行ꎬ同时还能对其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免疫机能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ꎬ促进新陈代谢过程ꎮ对铁元素进行研究ꎬ主要是对其完整吸收假说和竞争吸收假说进行研究ꎬ就完整吸收假说来说ꎬ它主要是将含铁的化合物通过整体吸收的形式进入到血液ꎬ并能够对铁离子进行保护ꎬ这能够有效促进微量元素的利用率ꎮ而竞争吸收ꎬ则是使与铁元素相关的络合物被氨基酸所保护ꎬ从而使其在进入肠道的过程中有效防止水或是其它物质与铁元素发生反应ꎬ促进其顺利达到小肠的刷状缘ꎬ从而进行水解ꎬ形成一定的铁离子ꎬ进入到肠的上皮组织与血液进行吸收ꎬ促进动物体内铁元素的有效增加ꎮ针对铁元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ꎬ需要对其三方面进行阐述ꎬ分别为其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㊁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和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ꎮ据相关研究表明ꎬ对于母猪ꎬ赖氨酸铁和甘氨酸铁在应用的过程中ꎬ促进母猪的母乳铁含量的升高ꎬ促进血红蛋白的生产水平ꎬ其中ꎬ赖氨酸铁则更容易进入母猪的母乳中ꎮ对于仔猪ꎬ铁元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红细胞的压积水平㊁血红蛋白水平等ꎬ将组织中铁储量和相应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改善ꎬ促进利用率的有效提高ꎮ在断奶之后的仔猪日粮中加入60mg/kg的蛋氨酸铁ꎬ能够有效促进猪生长重量的增加ꎬ促进饲料的利用量ꎬ提高养殖效率ꎮ3㊀碘的作用碘的作用包括促进蛋白质合成ꎬ活化100多种酶ꎬ调节能量的转换ꎬ加速生长发育ꎬ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ꎬ保证正常的精神状态㊁身体形态及新陈代谢等ꎮ给母鸡饲喂加碘饲料有利于小鸡生长ꎬ克里斯顿森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ꎬ给母鸡饲喂添加4%碘的饲料ꎬ不仅使小鸡的孵化率提高了4%ꎬ孵化后的成活率提高5%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小鸡的生长速度ꎬ尤其是破壳6天后更加明显ꎮ美国研究人员在饮水中添加2ˑ10-6mg/kg的碘ꎬ在4周龄时生长速度明显增加ꎬ6周龄时鸡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高74gꎬ8周龄时鸡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高83gꎮ在蛋鸡日粮中添加碘ꎬ对产蛋量和蛋的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影响ꎮ但是蛋黄碘含量在饲喂高碘日粮4天后就极显著提高ꎬ9-11天后达到高峰值ꎬ为19-23μgꎬ是对照组的60-70倍ꎮ停喂高碘口粮5天后ꎬ蛋黄的碘含量就显著下降ꎬ停喂9天后ꎬ下降到对照组的水平ꎬ所以可用喂给高碘日粮的方法生产 高碘蛋 ꎬ将无机碘转化为有机碘ꎬ获得保健蛋产品ꎮ4㊀有机微量元素与此同时ꎬ传统形式的无机硫酸盐大量的添加ꎬ导致饲料中脂肪㊁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对肠道绒毛的破坏ꎬ使得饲料企业不得不寻求更优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形式ꎮ有机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ꎬ由于其稳定性好㊁生物学效价高㊁易于消化吸收㊁抗干扰性强等特点ꎬ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和饲料企业追捧的热点ꎮ4.1㊀对有机铜和无机铜对比应用研究在对猪生长进行铜应用的过程中ꎬ有机铜和无机铜进行对比ꎬ有机铜的利用率更高ꎬ不会受到其它养分和微量元素的影响ꎬ能够更好地为动物机体吸收ꎮ4.2㊀有机锌比无机锌效果好近年来ꎬ人们对动物日粮中螯合锌或有机锌的应用广为重视ꎮ因为许多报道证实添加有机锌可以促进动物生长ꎬ改进繁殖和健康状况ꎮ在家禽日粮中ꎬ通常以无机盐的形式来补加锌ꎬ然而ꎬ在体内发生作用的是锌的有机物或螯合物ꎬ而不是游离的无机锌离子ꎮ因此ꎬ可以推断无机锌的生物学效应要取决于其转化成有生物学活性的有机锌的能力ꎬ有机锌更接近于其在体内的形式ꎬ有机锌的生物学效价要高于无机锌ꎮ有机锌在消化道中稳定存在ꎬ不会与其它物质形成阻碍吸收的复合物ꎬ能更有效的由小肠绒毛转运到细胞上皮ꎬ然后转化成具有生化功能的形式ꎮ当今许多动物营养学家和饲料科技工作者一直都在探求效率高㊁安全副作用小又营养价值好的有机锌制剂ꎬ其中乳酸锌已成为饲料中有效㊁经济的锌源ꎬ尤其用于生产有机畜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ꎮ在实际生产中ꎬ无机锌主要有氯化锌㊁硫酸锌㊁碳酸锌和氧化锌等ꎬ而有机锌是指有机配体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ꎬ如葡萄糖酸锌㊁蛋氨酸锌等ꎮ有机锌的种类有机锌包括络合锌㊁有机螯合锌㊁蛋白质锌盐和多矿锌复合体等几种ꎮ锌在体内主要以有机结合态进行吸收㊁转运㊁储存和利用ꎬ所以在体内发生作用的是锌的有机物或螯合物ꎬ而不是游离的无机锌离子ꎮ有机锌的特点:⑴在消化道中稳定存在ꎬ不与其他物质形成阻碍吸收的复合物ꎬ能更有效的由小肠绒毛转运到细胞上皮ꎬ转化成具有生化功能的形式ꎮ⑵有机锌生物学效价高于无机锌ꎬ其效价在117%-206%之间ꎬ仔猪日粮中添加250mg/kg的有机锌ꎬ其促生长功效相当于2000mg/kg的无机锌ꎮ⑶满足机体对锌的需要ꎮ无机锌的利用率受pH值㊁饲料蛋白水平㊁维生素㊁磷酸盐㊁植酸盐等因素的影响ꎮ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式借助肽或氨基酸的吸收途径ꎬ避免不同矿物质之间的竞争ꎬ防止与日粮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而降低吸收ꎮ⑷有机锌的生物学效价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ꎬ有机锌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ꎬ以80mg/kg为宜ꎬ有机锌与阿散酸有协同作用ꎬ联合应用可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采食ꎮ⑸改善动物胴体品质ꎮ⑹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㊁免疫力及抗病力ꎮ有机锌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⑴有机锌对禽类的影响ꎮ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ꎬ有机锌对鸡的健康㊁免疫及生产性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功能ꎬ降低球虫的发病率ꎮ⑵有机锌对单胃动物的影响ꎮ许多研究证明ꎬ由于氨基酸螯合锌在生物学效价㊁体组织含量以及金属离子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优势ꎬ因此完全可以取代无机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作用ꎬ而且证实ꎬ有机锌对公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精子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ꎮ不同形式的锌在生物体内的利用率不同ꎮSandoval(1990)用高锌饲喂绵羊ꎬ根据肝㊁肾和胰中锌浓度测定不同形式锌的利用率ꎬ结果是以硫酸锌中锌的利用率为100%ꎬ而氧化锌㊁碳酸锌和金属锌的相对利用率分别为135%㊁136%和95%ꎮ王安(1993)评定了不同来源锌对肉仔鸡的生物学效价ꎬ发现无机锌化合物的生物效价高于植物饲料锌ꎮ硫酸锌与氧化锌的效价接近ꎬ葡萄糖酸锌的利用率及沉淀率高于硫酸锌㊁氧化锌㊁氯化锌㊁硝酸锌ꎮWedekind(1990)通过胫骨锌的浓度测定雏鸡对锌的利用率时发现ꎬ蛋氨酸锌比硫酸锌利用77%-106%ꎮKaluitskill(1986)报道ꎬ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氨基酸螯合物比硫酸锌的生物学效价高32%-48%ꎮWard等(1997)报道ꎬ以蛋氨酸提供250mg/kg的锌与硫酸锌提供2000mg/kg的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相同ꎮ中草药和有机锌联用可能间接地促进了羔羊对线虫感染的抵抗力:胃肠道寄生虫捻转血茅线虫是一种对几种驱虫药具有抗性的病原生物ꎮZoraVáradyová研究了含有必需微量元素有机锌加中草药合剂对实验感染捻转血茅线虫羔羊的抗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的作用ꎮ所有羔羊都经口感染了一种抗驱虫剂的捻转血茅线虫(MHco1)的第三期幼虫5000只ꎮ24只3-4月龄雌性羔羊随机分为4组:未补充组(对照组)㊁补充草药组㊁补有机锌组和补充锌+草药组ꎮ感染后20㊁28㊁35㊁42㊁49㊁56㊁62和70天分别测定每克粪便中的卵的量ꎬ感染70天后测定平均皱胃线虫数ꎮ在感染7㊁35㊁49和70天后收集动物体内的血液样品ꎮ结果:主要定量分析草药合剂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分为三类:黄酮类(9964.7μg/g)㊁二萜类(4886.1μg/g)和酚酸(3549.2μg/g)ꎮ在草药组㊁有机锌组和锌+草药组49天后ꎬ羔羊粪便中的捻转血茅线虫的卵的量下降ꎬ在第56天ꎬ锌组及锌+草药组的EPGs显著降低(分别P<0.05和P<0.01)ꎬ70天时ꎬ各添加组的EPGs及平均寄生虫数均显著降低(P<0 01)ꎮ在第35天后ꎬ利用每一个动物的完整的红细胞的血象图确定每只动物的血吸虫病的临床体征ꎮ血清钙保护素浓度和IgA水平受饲料方案的影响显著ꎮ治疗对血清丙二醛浓度(P<0.05)及巯基组的抗氧化状态均有影响(P<0.01)ꎮ所有羔羊的矿物质状态不变ꎮ结论:直接驱虫剂影响线虫生存力的作用尚未充分证实ꎬ但草药和锌联用可能间接地促进了羔羊对线虫感染的抵抗力ꎮ4 3㊀有机铬减轻热应激对蛋鸡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营养物质转运的影响OrhanC等研究了吡啶甲酸铬(CrPic)和组氨酸铬(CrHis)对经历热应激(HS)的蛋鸡养分消化率和养分转运的影响ꎮ将母鸡(n=1800ꎻ16周龄)饲养于温控室笼内ꎬ温度为22ʃ2ħ(衡温)或每天8小时处于34ʃ2ħ的条件下ꎬ从08:00至17:00ꎬ然后ꎬ在22ħ的条件下ꎬ每天16小时ꎬ连续饲养12周ꎮ在这两种环境条件下饲养的母鸡分别饲喂三种日粮中的一种:基础日粮ꎬ或每公斤日粮中添加1 600mg吡啶甲酸铬(12 43%Cr)或0 788mg组氨酸铬(25 22%Cr)ꎬ每公斤日粮提供200μg元素Crꎮ热应激对蛋鸡的养分消化率和营养物质运输影响显著(P<0 001)ꎮ而铬源增加蛋鸡对干物质(DMꎬP<0 001)㊁有机质(OMꎬP<0 05)㊁粗蛋白(CPꎬP<0 001)和粗脂肪(CFꎬP<0 001)的消化率ꎮ两种铬源均部分缓解了热应激对回肠中的脂肪酸结合和转运蛋白1(FABP1㊁FATP1)㊁葡萄糖(SGLT1㊁GLUT1㊁GLUT10)㊁蛋白(PEPT1㊁PEPT2)㊁氨基酸转运蛋白(ASCT1㊁BO㊁AT1㊁CAT1㊁EAAT1㊁LAT1)的影响(P<0 0001)ꎮ铬源为组氨酸铬的疗效明显高于铬源为吡啶甲酸铬ꎬ这可归因于较高的生物利用度ꎮ最后ꎬ利用吡啶甲酸铬和组氨酸铬减轻热应激对养分消化率和养分转运的不利影响ꎮ这些发现可以证明吡啶甲酸铬和组氨酸铬可在家禽生产中应用ꎮ针对传统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ꎬ行业内不断研究并推出了一批新型的微量元素产品ꎬ包括碱式盐类及有机微量元素产品ꎬ应积极引导饲料企业正确使用ꎬ以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ꎬ从而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ꎬ使产品更安全㊁稳定㊁高效ꎮ参考文献[1]李妍ꎬ杨维仁ꎬ姜洪ꎬ等.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ꎬ2016ꎬ(1):227-228.[2]杨林.饲料微量元素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控制[J].粮食与饲料工业ꎬ2010ꎬ(5):36-40.[3]OrhanCꎬTuzcuMꎬDeehPBDꎬetal.OrganicChromi ̄umFormAlleviatestheDetrimentalEffectsofHeatStressonNutrientDigestibilityandNutrientTransport ̄ersinLayingHens[J].Biologcaltraceelementre ̄search.2018ꎬ185(1):236-243.[4]ZoraVáradyováꎬDominikaMravákováꎬMichalBabjákꎬetal.Effectsofherbalnutraceuticalsand/orzinca ̄gainstHaemonchuscontortusinlambsexperimentallyinfected[J].BMCveterinaryresearch2018ꎬ14:78.。
有机微量元素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机微量元素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吴亚斌许甲平X市德邦牧业有限公司1·前言微量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形成与激活,从而影响动物生长、代谢、免疫和繁殖。
微量元素虽然在动物饲料中所占比例不到0.5%,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在保证养分供应的基础上,药理剂量添加高铜、高锌所产生的功能性效果,让众多配方师喜出望外。
由于传统形式无机硫酸盐的大量添加,降低了饲料中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汲取利用,并对肠道绒毛造成了一定破坏,使得饲料企业不得不寻求更优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有机微量元素做为一种新型的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由于其稳定性好、生物学效价高、易于消化汲取、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快速成为动物养分学家研究的重点和饲料企业追捧的热点。
由最早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蛋白质螯合物到今日性价比较高的单一性氨基酸螯合物,其发展历程也仅仅在短短数年之间。
由于单一氨基酸螯合物广泛应用,使得国内大大小小的有机微量元素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有机微量元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开头的产品质量竞争逐步过渡到概念炒作和低价血拼。
在这种竞争模式下,饲料企业在选择和评估有机微量元素产品时显得很困惑。
由于饲料企业技术配方师多为学饲料养分出生,而有机微量元素产品属于精细化工范畴,加上不同企业为了营销的目的,把有机微量元素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力求混淆视听,从而使得各种观点、论断充斥市场。
上述只是有机微量元素市场现状的冰山一角,为了打破这层神奇的面纱,给使用者一个清楚的了解和熟悉,本文选择目前在评估和选用有机微量元素产品时最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有机微量元素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说明,为大家在选择此类产品时供应参考,也为有机微量元素的真实面貌做一个注脚。
2·行业现状2.1有机微量元素概念界定不清有机微量元素在国内发展和使用已经有数年时间了,但在走访市场过程中,会发觉许多饲料企业技术人员对有机微量元素概念的熟悉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不明确的。
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开发与应用
饲料级碱式氯化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禽畜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常见的疾病,如腹泻、呼吸道疾病、肝病等。
与
传统的铜盐添加剂相比,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稳定性强: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可以在不同的饲料中稳定存在,不仅
不会被代谢分解,还能够保持较长的保存期限。
2.生化利用率高:与其他铜盐添加剂相比,饲料级碱式氯化铜的生化
利用率更高,可以加快动物对铜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3.安全性高: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对动物的毒性小,不会对动物的生理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抗菌作用强: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可以帮助动物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病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感染。
5.使用方便:饲料级碱式氯化铜可以与其他微量元素添加剂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配伍性,使用方便,不会对饲料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饲料级碱式氯化铜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在禽畜养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
摘要:文章描述了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微量元素无机盐
多年来,饲料中微量元素营养都是由传统无机盐来提供,如硫酸铜、硫酸锌等,通常称为第一代微量元素添加剂。
但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传统无机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例如存在稳定性差,受体内pH值、无机离子、有机大分子等的拮抗影响,消化吸收率低,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而且对饲料中的维生素的活性造成破坏等缺点。
自1955 年Braude等首次发现在饲料中添加猪正常需求量10倍的铜可以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之后,大量试验表明,高剂量微量元素特别是高铜、高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抗病促生长的效果,可使养猪效益提高,因此被部分饲料厂和养殖场采用。
但高剂量微量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降低畜产品品质,影响肉食品安全;大量未被吸收部分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随之引发的畜产品品质问题及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是目前,凡特施特生产出来的健乐保系列无机微量元素和传统微量元素相比,有吸收性好,利用率高等特点。
2 微量元素简单有机酸盐
针对微量元素无机盐存在的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发出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即微量元素简单的有机酸盐,如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锌等,微量元素无机盐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但是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依然存在一系列缺点,Veum等(1965)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1 984 mg/kg富马酸亚铁,结果却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母乳中铁的含量没有变化,仔猪日增重也没有显著变化。
另外,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与部分营养物质仍会发生拮抗作用,生物学利用率较低。
因此效果不是很显著。
安全、稳定、高效、环保的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研究与选用已成为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
3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
现代科学认为,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能完整地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体循环,吸收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无竞争等优点,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
动物组织可以直接利用小肽中的氨基酸合成组织蛋白。
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便是借助小肽的吸收转换通道被吸收利用,能够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更有利于微量元素生物学效价的提高,是更优于氨基酸微量金属螯合物的添加剂产品,是公认的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未来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结语
凡特施特致力于研究开发优良的无机微量元素,这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利用率,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是养殖户和饲料厂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