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坞附近开一家“茶”主题的民宿, 需要在店门口写一副
对联, 请你根据以下对联的意蕴, 帮助小轩选择合适的一
项( D )
A.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B. 淡酒邀明月共饮
C. “谏”是古代用于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社 稷”是指国家,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布衣” 是指贫民, 因为他们都没有官职, 只能穿布衣服。
D. 《儒林外史》中, 范进中举了, 张乡绅来笼络范进, 说“世先生同在桑梓, 一向有失亲近”。“桑梓”一词代 称家乡。
答案:C
3. (2018·杭州模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完全正 确的一项是( )
1. 点:突破重点, 点点到位。
首先, 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 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等常识, 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向课外拓 展。其次, 要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展开复习。
2. 线:梳理成线, 线线清晰。 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联 系, 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 概要识记。让时间、 国别、体裁穿针引线, 如宋词有两个派别:一是豪放派, 以 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二是婉约派, 以柳永(初中教材中没 有选作)、李清照为代表。我们就可以把“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三人的朝代、课文选作及出处放在一起做成卡片。 这种卡片内容灵活, 条目清楚, 将众多文学常识连成一体, 达成永久记忆的效果。
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传统文化
考情搜索
考试说明
掌握《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中的文学常识和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
文学常 识
常识辨析 常识填空
2018年 宁波
台州
2017年 舟山(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