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教课资料范本长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清平乐·村居》(3)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认识5个生字会写 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 借助朗诵、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境界、使学生从中遇到美的熏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述的情形、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词的意思 ,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形 ,感觉农家生活的安适和劳动的快乐 .教课要点、难点 : 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境界。
给词配乐吟诵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课件 ,词语卡片 .教课时数 :2课时 .教课程序 :教课程序第一课时教课内容:朗诵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教课过程:一、原型启迪 , 感知词文1.同学们、画是一种委婉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地。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假如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依据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有名的爱国诗人、一世主张北伐抗金、惋惜遇到反对派的排挤、得不到朝庭重用、暮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日的江西上饶地域)、在这时期他写了很多安静安适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日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实题目、经过方才的看图、设计意备图注激发兴趣、感知词文。
2 / 5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叙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畅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状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方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同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方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们先在小组中沟通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而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谈谈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教课资料范本长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清平乐·村居》(5)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清平乐·村居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词的相关知识;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3.理解词的意思;4.想象词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的情形。
教课要点:理解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词;教课难点:领会诗词的境界、感觉童年生活的情味和快乐。
教课资源:教课过程教师指引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一、复习学过的词、导入新课1.我们在上学期背诵过一首词、谁能把指名学生背《长相思》它背一遍2.请大家谈谈理解的词的知识指名谈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增补。
3.今日、我们一同学习南宋有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释题(1)请学生谈谈题目里面词牌名是什么指名回答词名是什么?(2)“村居”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1、课题下手、想象内容请同学们依据课题、想象一下课文描绘猜想一下的村居生活是如何的一种场景?词人是怎么描绘的?2、练习朗诵、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学生自由读3、同桌互读互评同桌互读互评4、指名读词指名读、其余同学正音5、议论词的粗心指名谈谈粗心、其余同学增补或纠正三、品读、感觉“美”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谈谈描述一下想象的画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2、“醉里吴音相媚好、鹤发谁家翁媪?”只是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指名说一说3.作者是怎么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意思四、再读全词、回味“美”1.想想、这对鹤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尝环境里、又有勤奋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2.作者有时看到了鹤发翁媪的生活环境持续品尝“醉”字内心又想些什么呢?3.那对鹤发夫妇沉醉了、作者看到此情此景、也沉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你呢?4.有感情地朗诵背诵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词。
《乡村四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学生背诵田园风光的古诗词)一、引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秋,便情不自禁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人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你喜欢读诗吗?(学生背诗)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走进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
诗人的名字比较特别,看谁能读正确?(找学生读)然后介绍诗人翁卷(让学生来说对于诗人的了解)师:齐读题目,看到题目,你来猜猜,诗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猜)二、初读诗句1、同学们读诗,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诗句,2、找学生来读,A、说明多音字“了”。
B、说明“蚕桑”这两个会写的生字。
3、学生再读诗,读出诗的节奏,(绿遍/山原/白满川,)三、品读诗意1、品景美(1)读诗意师: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读出诗的意境来,更要从诗中读出一个一个的景物来,你有信心吗?A学生反复读诗,想一想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B,学生来汇报看到了什么?(多找学生来充分汇报)(2),想画面师:刚才同学们从诗中看到了这么多,也听到了这么多,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出示前两句诗,学生读)读着读着,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畅谈感受)课件出示图片A、山陵和原野都是绿的。
那是怎样的绿色呢?从哪里看出来?(在大好的春光下,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耀眼,充满生机。
)是啊,山陵原野上什么绿了呢?树木、小草、竹叶……绿了这么多,真是——(生)绿遍山原。
三下书中古诗词
咏柳【唐】贺知章送春【宋】王令江南春【唐】杜牧碧玉妆成一树高,三月残花落更开,千里莺啼绿映红,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檐日日燕飞来。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子规夜半犹啼血,南朝四百八十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信东风唤不回。
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日【宋】朱熹乡村四月【宋】翁卷(其一)【唐】韩愈胜日寻芳泗水滨,绿遍山原白满川,天街小雨润如酥,无边光景一时新。
子规声里雨如烟。
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闲舍得东风面,乡村四月闲人少,最是一年春好处,万紫千红总是春。
才了蚕桑又插田。
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平乐村居蜂【唐】罗隐小池【宋】杨万里【宋】辛弃疾不论平地与山尖,泉眼无声惜细流,
茅檐低小,无限风光尽被占。
树阴照水爱晴柔。
溪上青青草。
采得百花成蜜后。
小荷才露尖尖角,
醉里吴音相媚好,为谁辛苦为谁甜?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长春版小学语文古诗篇一:长春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1. 山村【宋】邵雍---2.1课文---P6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4.1课文---P46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4.2课文---P4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5.1课文---P5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唐] 李绅---6.1课后---P6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唐] 骆宾王---7.1课文---P7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 [宋] 雷震---7.1课后---P7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 [宋] 王安石--11.4课文---P9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劝学 [唐] 颜真卿---3.1课文---P2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李白---9.1课文---P6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绝句 [唐]杜甫 ---10.1课后---P7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 [宋] 范成大 ---10.2课文---P76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10.2课后---P7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 杜牧 ---10.3课文---P7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关于乡村的古诗有很多,下面是几首著名的古诗: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江南春》-李清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半夜高楼听放歌,长含羞见红颜笑。
4.《江雪》-杜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白居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些古诗都描绘了乡村的美景,揭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思乡之情。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乡村四月一、说教学资源(一)、说教材《乡村四月》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劳动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说学情三年级孩子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是由于理解能力不是很完善,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
(三)、说理念《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
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
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
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