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手工制作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课程导入: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鼓励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2.工具与材料:介绍常用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胶水、纸张、布料等。
3.基础技巧:教授基础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制作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制作各种手工制品,如手绘贺卡、纸板模型、布艺小物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和培养创造力。
5.创意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独特的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评价与分享:对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且能够独立操作。
2.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制作手工制品,理解手工制作的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六、教学资源:1.手工制作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手工制作教材,包括图书、电子资料等。
2.工具与材料:准备各类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胶水、纸张、布料等。
3.模板与样例:准备各种手工制作的模板和样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课程安排:1.第一课:手工制作简介2.第二课:工具与材料的使用3.第三课:剪纸基础技巧4.第四课:折纸基础技巧5.第五课:绘画基础技巧6.第六课:手工制作实践(手绘贺卡)7.第七课:手工制作实践(纸板模型)8.第八课:手工制作实践(布艺小物件)9.第九课:创意拓展(设计和制作独特手工制品)10.第十课:评价与分享八、教学评估: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和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课程性质美术与手工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艺术课程,它以美术和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学生。
四、教学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1)美术概述:介绍美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美术作品的特点。
(2)色彩学: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分类、色彩搭配、色彩情感等。
(3)构图学: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平衡、对比、节奏、变化等。
2. 手工制作(1)手工制作材料:介绍常用的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布料、木材、塑料等。
(2)手工制作技巧: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纸、编织、泥塑、木工等。
(3)创意手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美术创作(1)素描: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明暗、空间等。
(2)色彩画:讲解色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表现手法等。
(3)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4. 美术欣赏(1)中外美术作品赏析:介绍中外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美术流派与风格:讲解美术流派与风格的形成、特点及代表作品。
(3)美术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美术与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练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和美术创作实践。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与手工制作的技巧。
《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通过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初级阶段:(1)了解常见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并学习正确使用方法;(2)学习常见手工制作基础工艺,如剪纸、折纸、剪贴、串珠等;(3)完成简单手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中级阶段:(1)学习图案设计和线条运用的基本原则;(2)学习常见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绢、剪毛、折纸、织扎等;(3)完成较为复杂的手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3.高级阶段:(1)学习手工制作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创作思路;(2)探索手工制作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手工制作装饰画、手工制作艺术品等;(3)完成高难度的手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一定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授课: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工具和技巧,讲解手工制作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2.示范教学: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教师指导完成手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课堂展示:学生完成手工制作作品后进行互相展示和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考勤: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
2.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3.小组合作评估: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4.考试:定期进行手工制作技能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技巧水平。
五、教学资源:1.手工制作工具:包括剪刀、剪、尺子、胶水、色纸、毛线、珠子等。
2.手工制作教材:选用经典的手工制作教材,如《手工艺术教程》、《手工制作100例》等。
3.资源共享:教师分享自己的手工制作经验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手工制作社群,拓宽学习渠道。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2015年3月《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学时:32适用专业:11美术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
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
同样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圆日常的美术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地知道幼儿从事美术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手工制作教学,了解常用纸造型的一些基本制作原理,并通过对制作原理的理解、渗透,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纸造型手工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手工布艺的基本设计与制作原理,通过剪、缝、绣、拼、镶、嵌等技法的学习,掌握具有不同实用功能的布制玩具、布饰物等布艺造型,为适应今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需要奠定一定的实际操作基础;了解泥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各类泥的特点,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掌握泥浮雕和泥圆雕的基本制作步骤、方法,提高造型设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了解自然物再造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流程及技巧,基本掌握自然物再造的各种材料的表现技能,拓展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材料的观察能力、概括和提炼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和严谨的造型表现力;通过废弃材料再造型,使得学生了解材料的选用、理解设计造型的程序。
运用美术的基础知识,学以致用,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实践与创造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美术后续课程:见习三、课程教学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合作意识;(3)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2、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程意义(2)了解课程总体框架(3)了解课程主要授课模式和学习方法(4)了解课程具体考核方案(5)了解课程自主学习资源介绍(6)掌握手工制作的各种不同技法;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未来的职业技能;(2)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手工制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手工制作 Handmade二、总学时:48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手工制作》为是美术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
五、教学目标与任务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基于学生类别为美术学大二或大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对某种绘画材料技法有所掌握。
本课程在学生已有的审美能力和技法熟练度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得传统的绘画学习除了单纯在某种材料上表现外,扩大学生艺术思维,寻找新的形式出路。
课程重点在于对特定内容寻找多种表现方式,而不在于工艺的熟练运用。
本课程可与装饰艺术、插图绘本课程同时进行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树立美学的应用观念,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
2、着重培养学生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思考,并能理解和运用。
3、着重培养学生对于视觉关系的理解。
4、精讲多练,总阐述与单元讲授相结合。
七、教学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在介绍当今相关的手工艺内容外,作业应有一定的主题性,可以某传记故事为线索,插画形式为载体,主要以色彩或物象在平面中的展示, 或可插入小型的立体物象(如手工书),但也可以立体物象的视觉表达方式为主要展示方式(如走马灯等)。
(一)介绍手工制作的各种技法亥!I、塑、拼、贴、剪、折、嵌、铸、扎、染(二)手工技法运用1、选择相关技法表达特定内容2、各技法运用的特点手法与视觉特点(三)以手工书为依托,综合表现学生的制作表达能力。
(二到三人的团队性合作)1、视觉表达的恒常性2、视觉表达的系列性教学要求:1、理论讲授,课题分析,图例讲解,示范作业详解。
2、主题练习。
3、作业讲评,学生互评。
时间安排作业安排课题完成后,将四周作业整理成一本集子。
八、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课程的考察与考试为随堂考核科目。
成绩依据作业完成情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采用10。
分制,平时作业成绩占40%考试占60凯九、推荐教材参考书目:11何堂坤.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上、下).山西教育出版社[2]邱秀君、吕袁媛.手工制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3]吕胜中著.再见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编著.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 idea.日本杂志。
手工制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3.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不同材料的手工制作技巧:纸张、布料、木材、塑料等2.不同类型的手工制作项目:折纸、剪纸、编织、拼贴、雕刻等3.不同主题的手工制作:节日礼物、装饰品、生活用品、艺术品等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制作示范,让学生清楚了解每个步骤和技巧。
2.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
3.解决问题法: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讲解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选择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手工制作项目。
3.分组实践: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4.制作过程指导: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完成手工制作的每一个步骤。
5.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评价和展示: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教师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展示成果。
五、教学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总结经验。
2.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各种手工材料和工具,以及相关的图纸和示范作品。
2.教师提供相关的图书、视频和网站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七、教学实施1.定期组织手工制作课程,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
2.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组织学生参加手工制作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大纲,我们能够全面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手工课”课程纲要手工制作是小学劳动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纸材的平面与立体制作系列等,以及生活中各种材质或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而创作的作品,能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养成工作的计划性、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每制成一件作品,就是一次智慧的闪光,不断地制作,会使学生的才智逐步发展,逐渐产生改革作品的愿望,闪耀出创造的火花.一、课程目标1、教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运用各种材料及手工制作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4、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5、欣赏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体会到手工制作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课程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及动手能力强弱来划分为三种类型的授课方式.1、低年级(一、二年级)使用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纸制品,教导学生制作如:灯笼、书签、纸杯动物、弹簧纸人等物品。
因为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中高年级弱,所以不能让他们使用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
2、中年级(三、四年级)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动手能力了,可以教他们一些稍复杂的手工制作,如:巧绘塑料瓶、葫芦彩绘、折纸—动物和花卉等。
3、高年级(五、六年级)高年级学生即将要踏入初中学习的殿堂,为了迎接小考的到来,主要科目课程自然也会加多加重,这时的手工课存在的意义更多是帮助同学们分担压力,学生们拥有来更加高的动手能力,可以教些如:自制相框、手套木偶、立体纸模型等。
幼儿园手工制作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幼儿园手工制作课程是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设立的课程。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并且通过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材料的手工制作:纸类、布料、塑料、竹子等;•不同类型的手工制作:剪贴、折纸、画画、串珠等;•不同主题的手工制作:季节主题、动物主题、植物主题等;•探索创意和自由创作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观察和解释: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材料和手工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制作过程;•示范和引导:教师利用示范作品和实际操作,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手工制作;•合作学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制作,促进彼此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索: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自主制作;•展示和评价:帮助幼儿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进行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和记录:教师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作品展示: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口头表达:幼儿通过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情境性评价:通过情境性的学习评价,观察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学习能力。
四、课程计划1. 第一节课:认识不同材料和工具•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用途;•教学方法:观察和解释,示范和引导;•教学目标:认识不同材料和工具,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第二节课:剪贴画•教学内容:教授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纸片的剪贴;•教学方法:观察和解释,示范和引导;•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剪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手工创意课程纲要教案教案标题:手工创意课程纲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供学生实践手工技能的机会。
3. 鼓励学生通过手工艺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案大纲:一、课程介绍1.1 引入手工创意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解释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
二、课程内容2.1 手工材料介绍:纸张、布料、黏土等。
2.2 手工技巧示范和练习:剪纸、折纸、织布、雕塑等。
2.3 创意项目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创作主题。
三、教学方法3.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手工作品和讲解手工艺的历史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示范和指导:老师示范手工技巧,并提供个别或小组指导。
3.3 鼓励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新课程: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或手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技巧示范和练习:老师示范手工技巧,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3 创意项目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创作主题,并在指导下进行创作。
4.4 展示和评估: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估和反馈。
五、评估方法5.1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手工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5.2 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6.1 手工材料:纸张、布料、黏土、剪刀、胶水等。
6.2 示范作品: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或手工艺品。
6.3 参考书籍和网站: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手工艺和创意的资源。
七、课后延伸7.1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7.2 创意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后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手工技巧。
八、教案总结通过手工创意课程,学生将有机会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手工技能,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提供评估和反馈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后延伸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手工创意的兴趣和热情。
《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学分数适用专业开课单位先修课程专业技能课 1.0 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代码 Handmade 0401693必修/选修学时数开课学期教育科学学院美术(1)、美术(2)、美术(3) 必修 32 4 《手工制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注重手工制作基本理论和制作技法、材料及优秀作品的欣赏。
课程内容涵盖手工制作基础理论和手工制作实例介绍,主要包括:构成基础、纸工、剪纸、陶艺、编织、综合材课程简介料制作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各领域的手工制作教学内容。
本教程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掌握实操方法和各项变式,并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手工制作的相关概念、分类、作用及制作技法等相关知识,深刻认识手工制作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手工制作观念;充分理学前儿童手工制作与各学前教育课程之前的关系;2、能力目标: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不同材料的造型规律和制作工艺,在各种材料的平面、半立体和立体造型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丰富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空间意识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能灵活运用手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能力。
3、素质目标: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材料工艺制作融为一体,彰显艺术传承特色和现代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个性发展,具有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学前手工创作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1-(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二.3.了解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能综合领会3.学科素养(H)并形成专业领域教学知识。
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纲要
㈠课程理念
本课程重点在学习纸材地平面与立体制作系列等,以及生活中各种材质或废旧物品地再利用而创作地作品.学生通过这门课地学习,能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地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地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意识,养成工作地计划性、耐心细致地良好习惯,全面挖掘学生地潜能.b5E2R.
㈡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应达到地目标;
1、
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手工艺术创作中地折、卷、剪贴、编织、
缠、捏等多种手工制作地基本表现方法、技巧.动手能力、探究合作能力不断提高.p1Ean.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运用各种材料及手工制作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在学习手工制作地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养成工作有计划性、耐心细致地良好习惯.DXDiT.
㈢课程内容
㈣课程实施建议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1、灯笼
2、吊饰
3、彩球
4、拨浪鼓
5、弹簧纸人
6、风铃
7、纸杯动物
8、奶茶玩具
、纸杯小人 、巧绘塑料瓶 、奇特地面具 、雪糕棍拼贴画 、手提袋地设计 、装饰瓶 、葫芦彩绘 、折纸动物和花卉
1、美丽地相框
2、漂亮地娃娃
3、瓶子地装饰
4、五彩粽子挂饰
5、风铃
6、纸立体——变化地柱子
7、纸立体——楼房 8、竹签贴画
.坚持情感和趣味性原则.挖掘教材中情感性、趣味性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绘画与手工地兴趣和积极性.
.坚持“潜能开发”原则.选择适合地教与学地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他们地美术潜质都能获得不同程度地发展,“让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地学生发展和提高”.RTCrp.
.坚持“有效教学”原则.力求以较小地投入,获得较高地教学功效,探求尽可能高地教学正效应和尽可能低地教学负效应.5PCzV.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低年级以兴趣培养、情境教学和游戏形式为主,不过于强调技法,使学生愿意画,喜欢美工,用色彩画面和其他媒材尽情表达自己,表现自然.中年级多增加手工制作地技能技巧地培养和训练,尝试用多种媒材来表现造型、设计、应用,拓宽学生地视野.高年级多增加综合运用技巧地创作课、手工制作课.jLBHr.
.坚持多样教学策略原则.采取“讨论式”、“情景创设式”、“音乐意象引导式”、“综合艺术”、“游戏式”、“小组分工合作”、“个别教学式”等教学策略.xHAQX.
㈤课程评价建议
.学生学业地评价办法:
.重视评价主体地多元.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法.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反思.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
()加强互评,促进交流.要淡化学生之间地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地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地优点和长处.LDAYt.
()教师、家长评.积极引导,以鼓励为主,树立信心.肯定激励与诊断评价相结合,关注对学生非学业地评价.
.对课程本身地评价办法:
对课程评价地目地,主要在于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与学,提高下一轮课程开发地质量.
⑴学校评价
从课程纲要地制定、教学设计地可行性、课堂教学地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优秀、良好和合格地等级评价.
⑵学生评价
计划采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地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①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
②课堂上是否有更多地动手参与地机会.
③课堂组织是否有序.
④方法选择是否多样合理;
⑤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⑥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