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从何而来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XM解密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史近日,由于局势紧,中国军机一直在南海和东海带弹巡航,进行战略值班。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悠久,过程坎坎坷坷,从一无所有到如今领先世界的歼20和歼31,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非常扬眉吐气的。
今天小编就要扒一扒历史,透过xmind 思维导图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国产战斗机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并驾驶飞机的是如,1909年在旧金山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飞向。
北洋时期,各军阀就装备了飞机,引进欧洲的双翼飞机,当时还算非常先进的。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也发展了自己的飞机,大量的美制飞机、制飞机、还有欧洲的飞机,抗战时期,这些飞机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武器。
而反观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缴获了少量的国民党的飞机,并参加了国成立典礼,是中国人民空军的基础。
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国贷款向联购买了米格15战斗机,来迎战美军。
中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歼5飞机,是通过仿制联米格15而来,不过只生产短短几年就停产了,转而生产更先进的歼6。
歼6是仿制米格17而来,生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参加过实战,击落多架国民党飞机,一共生产了5000多架,并出口很多个国家,后续衍生型号还能发射导弹。
中国生产的歼7飞机也同样大获成功,虽然仿制米格17,但是战斗力却超越了米格21,在中关系处于冰河时期取得图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经历了实战考验。
歼8战斗机被称为“空中美男子”,期初是通过加长加大米格21而来,并且生产出的第一架看上去就是一架放大版的米格21。
后来觉得落后,将进气道改为两侧,几首修长,大概就是今天这个模样了。
到2011年,除异大量老旧型号的歼8,但是仍有近300架在服役。
其实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虽然外国有同类产品,但是我国经历封锁,完全达不到技术,像歼9歼12等都最终纷纷下马。
到了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许多先进方案又纷纷上马,歼轰7战斗轰炸机虽然不是什么先进机型,但是解决了我国缺乏对地打击的平台。
中国飞机发展史中国飞机发展史如下: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驾驶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8月清 *** 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
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1913年9月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
秦国镛任校长。
192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京沪航线京津段试飞成功。
于5月8日投入运营。
1920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杂志创刊。
1920年5月1日中国最早的民间航空团体,中华航空协会在北京成立。
汪大燮任会长。
曾主办《御风》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直系军阀为其“京汉航空线筹备处”作宣传,在保定举办空中游览,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机失事,机上14人全部遇难。
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广东航空学校第2期学员毕业,飞行教官丁纪徐在该期毕业典礼上进行了空中跳伞表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中跳伞者。
1928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所民办航空学校——厦门民用航空学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中国航空协会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开设航空陈列室,有模型、图片以及飞机实物展出。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航空展览。
1936年4月24日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风洞在清华大学进行首次开车运转试验。
1950年6月19日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聂凤智兼旅长。
下辖2个歼击团、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
1951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段子俊任局长。
1954年7月25日南昌飞机厂试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练机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Ф型(歼-5),并获批准批量生产。
1958年2月18日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山东诸城上空击落 *** 空军RB-57A型主空侦察机1架。
1958年7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教-1型喷气式教练机在沈阳首飞成功。
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看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南昌--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沧桑。
其中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就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秘密诞生。
洪都飞机制造厂距省城中心仅五公里,最后名称叫国营320厂,对外称“洪都机械厂”(南昌地名古时叫洪都)。
建厂初期有职工一万多人,是江西最大的工厂,直属中央二机部领导。
南昌航空工业的发展证明了武器研发与做好保密工作息息相关,保密工作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一、南昌航空工业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的基地为何选在经济落后的江西南昌。
这是因为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在南昌留下了修理飞机的残缺旧址。
早在1935年,国民党“围剿”江西中央苏区后,就跟意大利合作,在南昌市东南角近郊,建造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按意方图纸建有几个机棚和一个八角亭办公楼,机器设备从意方运来,人员各出一半。
1937年“八一三”淞泸抗战爆发,日军空袭南昌飞机厂,意方人员全部撤回国内,飞机场遭受严重损失,遂向大后方四川转移,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辗转,于1939年在丛岭山沟“海空洞”里重新建立,改名“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了几十架木质结构的战斗机、教练机、滑翔机和运输机。
日本投降后,该厂迁回南昌。
到1949年,国民党将主要设备和大部分设计人员运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中南军管会,接管了尚未带走的财产,如30台旧设备,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及一条1500米长的碎石跑道与指挥塔台,成立了“南昌航空站”,并与华东军管会接管的南京航空配件厂(即22厂)合并,将南京设备347台,物资1123吨,职工26人迁入南昌。
1951年初,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建设我国航空工业的决策。
同年4月23日,政务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作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并在南昌旧址上建立新的飞机制造厂。
5月间,重工业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何长工,对党领导下研制第一架新型飞机十分关切。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在1954年生产的,在南昌飞机厂生产的。
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5月12日,首架初教5全机静力试验就取得了圆满成功。
1954年,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步,第一次向部队提供了自己生产的飞机。
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
该机于1954年7月3日首飞上天。
于1954年7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练机试飞典礼大会。
第一架飞机的自制历程
按照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是苏联的雅克-18教练机,中国型号为初教5,其发动机是爱姆-11爱夫爱尔活塞式发动机,计划于1955年9月制造完成。
飞机制造由南昌飞机厂承担;发动机制造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承担。
到1953年底,经过为时三年的修理,南昌飞机厂已在设计、工艺、工装、机加、装配、总装等方面具备了自制飞机的条件。
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
3月31日,航空工业局向南昌飞机厂下达了提前试制初教5的命令,要求提前一年试制出初教5,并与当年交付10架。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航空英雄翱翔蓝天的勇士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航空英雄们以他们的勇气和机智,翱翔蓝天,书写了无数壮丽的史诗。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土的尊严,成为战争中的闪亮风景,为世人所敬仰。
一、英勇的初试翅膀抗战初期,我国航空力量薄弱,面对日寇空中优势,中国空军英勇无畏地投入战斗。
其中,戴笠所创建的中国第一支航空作战部队——中华民国空军,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舍生忘死地执行任务,谱写了抗战初期的壮丽篇章。
中国航空英雄们利用中国大地的地理优势,巧妙运用夜间飞行战术,出奇制胜。
他们通过飞机的翱翔,踏上当时最先进的战场,展现了中国空中力量的实力。
二、战火中的壮丽画卷抗日战争中,中国航空英雄们的壮举无数。
其中,著名飞行员许宝騄以其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操控技术,成为中国航空英雄的代表之一。
在鲁南战场上,许宝騄带领着他的战友们,空中射击敌机,屡次打败日寇的进攻。
他们无畏地冲向战火之中,保护着自己亲人的家园。
三、抗战胜利与永恒的英雄抗战胜利的到来,标志着中国的独立和和平。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航空英雄们的付出不容忽视。
奉献出生命的航空英雄们,将永远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传奇。
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国家的生存与繁荣。
在我们记忆中,他们将永远翱翔蓝天。
结语中国航空英雄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战火中翱翔,书写了最壮丽的荣耀。
他们的事迹将激励着后人们,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
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些抗战英烈,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中国战机发展史中国战机发展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中国的飞机大多是从苏联、美国等国家进口的,中国的飞行员也是在苏联等国家接受训练,从而掌握飞行技能。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拥有的机型仅有几架苏联设计的MiG-15和MiG-17战斗机,同时也拥有一些苏联制造的轰炸机,如Il-28等。
1951年,中国开始仿制苏联飞机,至1952年底,中国已经成功生产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歼击机J-2。
这是中国第一架成功投入使用的歼击机,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制造事业开始发展。
1954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二架自行设计的歼击机——JJ-1,这是中国第一架水冷发动机研制的歼击机,不仅比前一代性能更好,而且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中国军用飞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始研制第三架战斗机——JJ-2,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真正的“重型”战斗机,也是中国第一架可搭载核武器的战斗机。
1960年,中国正式把自行设计的JJ-5战斗机投入使用,这架飞机采用了更先进的机载雷达,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架可用作空中进行对地攻击的战斗机。
1972年,中国完成了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重型轰炸机H-6的试飞,这架飞机的研制完成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事业的另一重要里程碑。
1979年,中国开始研制自行设计的第一架歼击教练机JL-8,这是中国第一架研制成功的歼击教练机,它也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研制的新高度。
1980年,中国开始研制第四代歼击机J-10,这是中国第一架采用相对较先进技术的歼击机,它具有较强的航空作战能力,可以实现空中作战的高效能。
此后,中国继续推进军用飞机的发展,不断改进技术,提升性能,如J-11B、J-15、J-16等,都是当今中国军用飞机的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战机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历经60余年,中国军用飞机事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经过不断的改进和研发,中国军用飞机的性能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全球先进水平日趋接近,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谁创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创造的。
公元1909年,中国技师冯如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翱翔,它间隔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升空仅六年,而性能却超过同时代各国的飞机,这条消息一公布,立即震惊了全世界的航空界。
冯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创造的。
公元1909年,中国技师冯如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翱翔,它间隔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升空仅六年,而性能却超过同时代各国的飞机,这条消息一公布,立即震惊了全世界的航空界。
冯如简介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九如,字鼎三,广东恩平人,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是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兴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相貌非学习机械、开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根底上投入了飞机制造,第二次制造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的一生,是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
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他创造了“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开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国战斗机发展史中国歼击机是指中国军队的歼击机,歼击机又称空优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歼击机是用于歼灭敌方飞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亦称战斗机。
具有火力强、速度快、机动性好等特点,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1956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首飞成功。
揭开了中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历史新篇章,为自行设计制造歼击机奠定基础。
新中国建国后,迅速开始了仿制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工作。
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
同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
1951年底航空工业局共下属18个工厂,职工近一万人。
1951年1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试制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以及米格-15。
后歼击机项目改为试制更加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歼击机。
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歼击机歼-5--喷气式,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歼击机的国家之一。
2015年3月11日,由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7架歼-10表演机赴马来西亚参加兰卡威国际海空展,并进行飞行表演。
曾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庆典上飞越天安门的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将驾歼-10首次进行海外飞行表演。
这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继2013年参加莫斯科航展完成海外首秀后,再次飞向国际飞行表演大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精神和文化。
我国飞机发展史摘要:1.中国飞机发展史概述2.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3.中国航空工业的初创阶段4.中国航空学校的建立5.民用航线的开通6.中国飞机发展现状正文:【中国飞机发展史概述】中国的飞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
随着世界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也开始着手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
从飞机的制造、航空工业的初创、航空学校的建立,到民用航线的开通,中国航空事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1909 年9 月21 日,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这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驾驶,标志着中国飞机发展史的开始。
【中国航空工业的初创阶段】1910 年8 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
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初创阶段。
【中国航空学校的建立】1913 年9 月,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
秦国镛任校长。
该校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航空人才,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用航线的开通】1920 年4 月24 日,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京沪航线京津段试飞成功。
于5 月8 日投入运营。
这条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开始。
【中国飞机发展现状】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飞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军用飞机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
在民用飞机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飞机制造技术。
2010 年四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提出创建以提高产品制造质量、提高飞机舒适性为主要内容的国产新一代支线飞机的精品工程”,经过改进改型,新机被正式命名为新舟”60(MA60)。
此外,中国还在研发可持续执行近空间侦察任务的近空间飞行器,其中包括JK-5、JK-12 及JKZ-20 飞船。
总之,中国的飞机发展史是一段充满挑战和艰辛的历史。
从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到航空工业的初创,再到航空学校的建立和民用航线的开通,中国的航空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飞机发展史简介中国飞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开始追赶世界领先的航空技术,以满足国内的军事和民用需求。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的飞机制造业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和经济的挑战。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中国的飞机制造商仍然努力发展,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飞机制造业的新纪元。
中国政府决定将飞机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产业,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一决策奠定了中国飞机产业的基础,并推动了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军用飞机。
这些飞机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等,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空中力量。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和改进,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研发民用飞机。
197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 '运-8'。
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这架飞机并未量产。
随后,中国继续改进和研发,最终在2008年成功推出了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
这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飞机制造业取得了更加显著的进展。
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先进的歼-20隐形战斗机和运-20大型运输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投入,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量产C919,并开发更多型号的大型客机。
中国飞机发展史的进步也反映了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
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之一,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努力成为全球航空技术的领导者之一。
八路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从何而来
由河源市政协主办、河源市文博协会承办的“民族脊梁·客家豪杰”——河源籍中国空军抗日民族英雄何健生历史图片展,今日上午在河源市连平县博物馆举行揭展仪式。
此次图片展的展出时间为3个月。
据了解,1909年11月8日何健生生于连平县元善镇,1930年参加广东空军,任轰炸员,曾26次轰炸日军。
1991年4月18日,何健生在北京逝世。
何健生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空军事业,是中国空军史上不可绕过的人物。
据河源市政协主席龚佐林介绍,何健生生前留下了2000多幅颇具档案价值的历史照片,这次展览从中精选出53张,最早的为20世纪30年代初拍摄的。
展出的这50余张图片,充分展示了抗日民族英雄何健生的人生战斗历程,以及他对家庭、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背部中弹仍对日机猛烈射击
据史料记载,1937年8月,在中国空军首轮对上海侵华日军的强势出击中,何健生是这场对日空战中执行轰炸任务的中国军人之一。
此后,何健生参加了上海崇明、宝山,湖南衡阳、长沙,湖北宜昌,广西南宁等地的对日作战,先后26次完成轰炸日军任务,6次因飞机被击伤而跳伞逃生。
1940年秋,何健生在轰炸山西运城敌占机场返航途中,在风陵渡上空同日本战机激战,背部中弹负伤,但仍操纵着斯卡斯机枪对日机猛烈射击。
尔后,何健生又领航机群飞行200多公里,直至顺利返回基地。
到达基地时,他已昏迷在座舱里。
在抗日战场上,何健生屡屡杀敌,战功赫赫。
1945年8月20日,何健生与蔡云翔、白景丰策划汪伪国府专机班“建国号”飞机起义,飞机从江苏扬州机场起义飞抵延安,是八路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何健生等人在我地下党的接应下,从陆路抵达解放区,参加了新四军。
1946年8月,何健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何健生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