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19.20 KB
- 文档页数:3
"齐鲁一隶"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艺术特点与社会意义吕明坤丁顺宗,山东济南人,号天舜成居士,其然斋主人,著名隶书书法家,现为山东国画院副院长、山东书画学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家协会会员。
丁顺宗1985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书法理论和创作,得著名书法专家耳提面命,潜心求学临池不缀,其隶书书法作品远承汉隶曹全碑,近师齐鲁书法大家蒋维崧,隶书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书画作品大奖,在山东书法界有“齐鲁一隶”之称。
《寒山帚谈·学力》指出,“入门正,骨始生;师友直,学始立”。
丁顺宗幼承家教,自六岁开始临摹汉以来《乙瑛》、《史晨》、《曹全》等碑帖和历代大家的书法墨迹,后师从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先生学习书法,作品深得蒋维崧先生书法作品丰富的线条变化和笔墨情趣,汲取袁玉森先生具有的灵动的韵律感,笔墨遒劲洒脱,格调清雅俊逸,很好的表现了两位先生的共同特点:浓郁的书卷气。
也因此逐渐形成了丁顺宗书法作品飘逸、舒展的艺术风格,潜心求学终得书法创作真谛。
丁顺宗在正草隶篆诸体中,尤其擅长隶书和篆书,其艺术造诣受到专家充分肯定:山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袁玉森题赠“齐鲁第一蝇头小隶”,蒋维崧先生为其书法作品选欣然题“顺宗书法选”,以示鼓励。
袁玉森先生题词丁顺宗隶书《千字文》蒋维崧先生题词丁顺宗隶书书法作品艺术特点:飘逸、舒展。
明潘之淙《书法离钩》云“未能速而速,谓之狂驰;不当迟而迟,谓之淹滞。
狂驰则形势不全,淹滞则骨肉重慢”。
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
能速而速,故以取神;能迟不迟,反觉失势”。
用笔的节奏感,快慢或谓迟急、缓急,应该恰如其分,行止合理,关键是一个节奏问题。
秦汉以降,以隶写隶者,多失之单调;以楷书意识写隶者,则流于刻板,千字一面,而以篆养隶,兼及楷、行、草之笔意和砖瓦权量诏版文字,则清逸灵秀之气生。
中国书法演变过程一、殷商—甲骨文二、商周—金文(钟鼎文):《毛公鼎》、《散氏盘》三、春秋战国—石鼓文四、秦朝—小篆:李斯《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五、汉代—隶书:摩崖石刻《石门颂》、蔡邕《熹平石经》;碑刻《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锳碑》、《史晨碑》、《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六、三国—楷书:《荐季直表》、钟繇《宣示表》七、两晋—行书:王羲之王献之:《洛神赋》、《中秋帖》、《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八、南北朝—北碑南帖:《张猛龙碑》、《敬使君碑》、《龙门二十品》、《真草千子文》九、隋唐五代—楷书:《启法寺碑》、《董美人墓志铭》《信行禅师塔铭、《龙藏寺碑》等十、唐朝1、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等褚遂良:《圣教序碑》、《倪宽赞》等颜真卿:《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柳公权:《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2、草书:张旭,怀素、孙过庭3、行书:欧阳询《梦奠帖》、《张翰帖》,颜真卿《争座位帖》,杨凝式《韭花帖》、李邕十一、宋朝—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十二、元朝—楷书:赵孟頫《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等十三、明朝—董其昌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小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夏商,无器,仅刻甲骨,笔画直,细。
周,冶铜,铸字,字体丰满肥硕。
春秋战国,毛笔生焉,写竹木间,笔画多变,世人不识。
秦,大一统,李斯演小篆。
两汉:小篆繁琐,乃有隶书,隶书简洁。
快写,可得章草。
两晋:楷书乃成,今草与章草分化。
隋唐:楷书鼎盛。
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大全
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书体,其刚劲有力的笔画和端庄稳重的气势,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优秀的隶书作品,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造诣,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大全。
1.《道德经》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这是一幅由清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写的《道德经》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大家,他的隶书作品以刚劲有力的笔法和端庄稳重的气势著称,这幅作品更是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论语》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这是一幅清代书法家米芾所书写的《论语》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传世大家,他的隶书作品以简练利落的笔法和大气磅礴的气势而著称,这幅作品更是展现了他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创造。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这是一幅现代书法家所书写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以传统题材为基础,结合了现代书法家的创新理念,展现了隶书书法在当代的生机与活力。
以上是一些八个字隶书书法作品的精彩展示,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魅力,也启示了当代书法爱好者们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艺术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热爱中国书法艺术,让隶书书法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古代八大书法家及作品一、概述古代八大书法家,指的是中国汉族文化圈内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八位优秀书法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卓越才华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为中国书法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重要范本。
二、王羲之及代表作品王羲之(303年-361年),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气韵生动,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一。
1.《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篇作品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兰亭宴会上的情景和心情。
王羲之在书法上追求舒展自如、意境深远的境界,笔触流畅婉转,堪称经典之作。
2.《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王羲之另一部重要作品。
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滕文公的赞誉之情。
王羲之在书法上以行草为主,字体狂草骨骼横生,富有变化,被誉为行书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三、颜真卿及代表作品颜真卿(709年-785年),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在楷书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颜体”。
1.《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篇作品是颜真卿送给侄子的祭文,用毛笔写就,字迹雄浑有力,力度适度,节奏鲜明,展示了颜真卿的丰满和豪迈。
2.《颜勤礼碑》《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的另一部著名作品。
这篇碑文是颜真卿为纪念自己父亲写下的,除了展现了颜真卿工整的楷书功底外,还凸显出其气势磅礴和豪迈的艺术风格。
四、柳公权及代表作品柳公权(778年-865年),唐朝时期的重要书法家,他在楷书和行书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1.《张干燮碑》《张干燮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碑文是为了缅怀唐代宰相张干燮而创作的,字迹挺拔工整,章法严谨,被誉为柳体的代表作之一。
2.《柳公权行书帖》《柳公权行书帖》是柳公权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他以行书为主题,字体疏朗潇洒,字形刚劲有力,更进一步发展了行书的艺术造诣。
道德经的柳公权书法欣赏道德经的柳公权书法欣赏《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
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
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
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
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的柳公权字体作品《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座右铭。
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
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
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
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如法家的韩非子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
隶书书法上善若水
欣赏:
1
2
3
4
5
隶书几格的五大流派:
隶书按其风格神韵可分为五大流派。
1、《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华山庙碑》等属于圆润瘦劲,端整精密的一派,以法庭谨严、笔意飞动见称,是隶法的正宗。
2、《曹全碑》、《孔庙碑》等属于秀丽工整,圆静多姿的一派,是汉隶的精品。
3、《张迁碑》、《鲜于璜碑》、《西狭颂》、《衡方碑》等属于方整宽厚,峻宕雄强的一派。
4、《石门颁》、《杨淮表记》、《封龙山颂》、《开通褒斜道石刻》等属于风神纵逸,气势奔放的一派。
但如作进一步研究,以上各碑除《封龙山颂》外,都是摩崖石刻,花岗石质坚硬,而又往往颗粒较大,加上当时的工具较落后,无法刻得秀丽严谨,粗细有致,体现字的锋芒;结果恰好形成飘逸奔放的风格,而另成一家。
5、《夏承碑》、《君子残石》等属于意态奇古,气度宽阔的一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书法作品
在书写经典传承文明的书法作品中,我会选择以下几个经典的作品来书写:
1. 《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我会以行草或隶书的方式书写其中的章节,展现出古代文人的气韵和智慧。
2. 《论语》:这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我会以楷书的方式书写其中的经典名句,表达出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
3. 《国学经典》: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会选择其中的名句或者经典片段进行书写,展现古代文学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4. 《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至春秋时期的民间歌谣。
我会选择其中的几首诗歌进行书写,展现出古代汉字的书法魅力和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在书写这些经典传承文明的书法作品时,我将注重碑帖的形式和意境的表现,力求以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标准来书写,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少年书法作品欣赏
1. 《登鹳雀楼》
此作品是书法家王羲之的经典之作,以隶书写成。
它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类的壮举,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2. 《童愚图》
这是明代书法家唐寅的作品之一,用楷书书写。
它描绘了童子在田间玩耍的场景,展现了纯真和快乐的一面。
3. 《醉翁亭记》
此作品是清代书法家张大千的作品,以行书书写。
它描绘了一位醉酒游人在亭子里休息的情景,展示了张大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能力。
4. 《道德经》
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用楷书书写。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以其雄浑、奔放的气势和厚重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5. 《文心雕龙》
此作品为元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以行书书写。
它描绘了黄庭坚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展示了他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艺术技巧。
隶书《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德经》,又称为《道德真经》,《五千言》,或者叫《老子五千文》,是这个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间的老子李耳所撰写,她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不分章。
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这个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和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这个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化身,被尊为道祖。
本隶书《道德经》书法,共14幅:每幅尺寸138x34厘米(由齐贞俭创作)。
书法等级考试作品
一级书法作品参考内容:
1、行书禅宗箴言:
世间万事皆瞬息,惟有禅心永恒,修行静坐,抚摸禅境,悟得人生真谛。
2、草书离骚节选:
凌碧阔岸双江,雪岭连空佛照,灵峰对海龙跃。
古隐贵石,近临高梧,白云傍月,青田映花。
3、隶书诗经经典: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河绕道金波富,白山横在青天上。
二级书法作品参考内容:
1、篆书四言联:
风华正茂,创业未成;历尽沧桑,未见其成。
2、行草红楼梦摘录:
荣宁二处琴棋张肆,澹泊他院鹤鸣猿啼。
昆弟分香院,夫妻对雪床。
如今案上谈笑无多,空留宝奁尽是香。
3、楷书《诗经》名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三级书法作品参考内容:
1、行书国学名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草书唐诗经典:
云深不知处,落日孤鸿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隶书《庄子》名句: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臣。
四级书法作品参考内容:
1、篆书古诗词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行草《道德经》摘录: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有不信焉,猿狙其衣冠,夫何情之能违?
3、隶书《红楼梦》名言: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辛苦而无功,不知其难也。
”。
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1
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2
道德经隶书书法作品欣赏3
隶书字体的特点:
1、“方劲古拙”,隶书是从篆书简化演变而成。
把篆书的圆转笔画改革为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书体,“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
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即带有挑脚的横画)的形状与隶书笔画的写法步骤。
写波横时先用力向左“藏锋逆入”,然后转笔往右。
形状就像蚕虫的头;随即笔稍为提起,使笔毫至中锋向右运笔,这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锋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就像大雁的尾巴,一般是露锋收笔,亦有尚未露锋即缓缓的收住的处理。
写挑横时要注意,采用“提引”的写法。
这样,笔势才舒展自然。
“笔必三折”是说写隶书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不要横扫直抹一滑而过、“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是隶书用笔的基本方法。
3、“雁不双飞,蚕无二色”,说的是在隶书的一个字里面,笔画的挑脚不要重复。
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面,只能把
一笔写成波横,其佘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而“蚕无二色”是指起笔蚕头的写法基本相同,但蚕头的形状可以有微小的变化。
4、由于隶书字形方扁取横势,很多笔对称展开,尤其撇、捺的组合,有明显的横势增加了生动的感觉。
隶书该如何练习:
练习当然就是以临摹为主,看你是说的软笔(毛笔)还是硬笔,就以软笔为例吧,硬笔除非是为了艺术表现一般不推荐在平时工作学习中写隶书。
首先,隶书学习不难,如果你有楷书的学习基础隶书是非常好学的,一般练习两三个月就能初成(除非你要深专)而且不推荐你练习隶书时间过长,这样容易对你平时写字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平时写字写出来扁扁的,建议写两三个月隶书,再写一段时间楷书或者行书,再回过头来练习隶书。
再说怎么练,隶书的书法贴到处都是,不要盲目的选择,一般以《礼器碑》和《曹全》碑练习的人最多,也是隶书的鼻祖,十分正统,此外《乙瑛》也不错,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隶书典范,十分适合初学者练习,也足够我们反复临摹,他们在隶书中的地位就如王羲之《兰亭序》在行书中的地位一样,其它的什么帖子不建议临摹,一开始要打好正统的基础。
隶书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归纳,如果没有老师教你的话那就只能靠自己多写了,主要还是学习隶书的行笔方法和用笔规则,这样以后写个什么帖子里没有的字也不会觉得生涩了,举个例子,隶书中有一个燕不双飞的规则,楼主你看一般隶书一笔结尾的时
候不像楷书是往下顿的,它是往上提的,这叫燕尾,但是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字最多有一个燕尾,这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哪个人写的隶书一个字每笔都是燕尾的话那就太菜了,一看你就知道他还没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