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见过的大地震前的唐山.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2
唐山地震前兆唐山大地震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中国地震界依然有人不厌其烦地说,唐山地震以高度平静为特征。
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个特征?这也许是圈内和圈外认识上的差异;也许这个高度平静另有所指,也许中国话的含义丰富,就永远会产生敢于玩弄文字的高手……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就很容易把不明真相的人领入这样一个误区:这种突发性地震没什么宏观异常,是不可预测的,不可能预报预防。
世界上没有前兆异常的大地震果真存在吗?在地震预报领域,我绝对是个圈外人,本无意与地震专家争论什么,但问题是兹事体大,就不得不说一下。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我只知道,唐山的耗子也是耗子,唐山的黄鼠狼也是黄鼠狼,唐山的猪也是猪。
无论是震前还是震后,动物们在唐山这块土地上还没有变种的迹象。
唐山大地震前,动物们将大毁灭即将来临的信息,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先后传达给了人类,7月27日这一天达到了高潮!至于直立行走的动物信不信,它们就好像顾不了那么多,它们的义务已经尽到了。
当然,与人生死与共的狗例外。
唐山地区至少有54%的狗自始至终都在狂吠、哀鸣,有的甚至往屋外拖自己的主人,直到血腥的大毁灭降临那一刻。
动物大逃亡老鼠,唐山人叫它耗子。
似乎从人类进化成万物之灵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耗子的杀戮。
遗憾的是,这种小生灵太精明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比人更智慧一些,所以才能够在天灾人祸中一次又一次地幸存下来。
还没听说天灾人祸能把它们怎么样。
鼠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无名鼠辈创造的生存奇迹令人刮目相看!唐山震后,广大地震专群工作者对唐山地区及周边48个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共搜集到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2093例。
在七十多种动物中,老鼠的异常比例竟高达78%!那是怎样一个生死大逃亡的悲壮场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住宅还是旷野,几乎是有老鼠出没的地方就有老鼠敏捷的身影。
大老鼠叼着小老鼠,小老鼠咬着尾巴连成一串……多少人感叹:老鼠搬家要地动!一种叫做黄鼬的小毛皮兽,身材细长,长长的尾巴仅次于松鼠。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38年,可是又有多少人對這一大災害的過程有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呢?“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準確地預測出來了。
”唐山作家張慶洲經過長時間調查,05年即向世人披露了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
《報告文學》雜誌社推出張慶洲的長篇調查《唐山警世錄》,揭開了鮮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地震前,地震監測網覆蓋了整個唐山地區。
”張慶洲援引1986年《地震報》統計資料說,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區群測點中的骨幹點就達85個。
“各種異常都已經十分明顯了,光監測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燒了多少塊。
”張慶洲說,據他調查,絕大多數監測點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臨震異常,至少十幾個點向上級單位發出了短期臨震預報。
張慶洲把幾十盤錄音帶往桌子上一攤,對記者說,“這是幾十位當事人的採訪錄音,裡面講的是一個20多年前的秘密。
”當年唐山地震監測網的工作人員中,張慶洲說他印象最深的,是開灤馬家溝礦地震台的馬希融。
這位擔任過河北省第六、七、八屆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兩次發出了臨震預報。
從1976年5月28日開始,馬希融發現,一直平穩的地電阻率值出現了急速下降的現象。
他一邊加緊觀測計算,一邊注意觀察地下水和動物變化。
為慎重起見,馬希融還與其他地震台站進行溝通,最後確認監測結果無誤。
7月6日,馬希融正式向國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發出短期將發生強震的緊急預報。
7月14日,國家地震局派來兩位分析預報室負責地電的專家。
他們檢查了設備、線路,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之後指出,地電阻率值下降是干擾引起的。
《唐山警世錄》記錄了馬希融與國家地震局專家那天的對話。
專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見,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毀了嗎?馬希融:我是這個看法。
專家:如果真是大震,發生前將有很多小震。
馬希融:如果先發生大震,後發生小震群呢?專家: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震例。
馬希融:昌黎後土橋是專業地震台,為什麼近兩個月來曲線形態和我台那麼一致?專家:後土橋地震台內外線很亂,現在也不承認是異常了。
唐山大地震前后发生的7个诡异怪事!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如有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这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
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恐怖极了的鱼唐山八中教师吴宝刚、周萼夫妇:唐山大地震前兆诡异怪事连连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
他们只是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
“这是哪儿的鱼?”“陡河水库的。
”卖鱼人告诉他们,这几天怪了,鱼特别好打。
“这一对夫妇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灾难已经临头。
几天后,他们于地震中失去一儿一女。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打渔人:鱼儿像是疯了。
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
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农场四分场养鱼场霍善华: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
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7月27日那天,不少船员挤在舷边垂钓。
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
放下钓钩,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有一位船员用一根钓丝,拴上四只鱼钩,竟可以同时钓四条鱼。
鱼儿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咬鱼钩。
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据船员们目睹: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任凭人去捕捉驱赶,一只也不飞起。
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
原版高清资料图片:美国人镜头中拍摄的大地震前四年的唐山【二】原版高清资料图片:美国人镜头中拍摄的大地震前四年的唐山【二】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 皮影戏(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地震前的火车站(唐山)Tangshan Train Station地震前的火车站(唐山)Tangshan Train Station地震前的火车站(唐山)Tangshan Train Station地震前的火车站(唐山)Tangshan Train Station地震前的火车站(唐山)Tangshan Train Sta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图片展览(唐山)展览会中的职工登记表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展览(唐山)Tangshan Class Stuggle Exhibition。
【冰点】唐山大地震:不肯泯灭的记忆2006-05-3103:02:34杨静编者按: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
3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生命沦为亡魂。
30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少部分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
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历史不该仅由宏大叙述和终结话语构成,更多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记忆深处。
正值唐山大地震30周年,我们刊登一位亲历者的回忆:为抚慰这场灾难中的亡魂和受伤痛的心灵。
1976年,我所在的部队医院,为保障铁道兵某部修筑北京至赤峰铁路的医疗卫生工作,从外地调往北京沙河。
当时,我是一名护士。
7月27日那天,天气异常闷热,我和同屋的刘小红、江平热得睡不着,就拿着小马扎,坐在院里聊天。
直到后半夜才回屋躺下。
7月28日凌晨近4时,睡梦中的我,觉得床在使劲晃动。
被惊醒后,我立刻意识到是地震,抱着衣服就冲出了门外。
也许是起得太猛,或是大地抖得厉害,我觉得天旋地转,晕得只有紧贴着墙才穿上衣服。
当时我以为北京地震了,后来听广播说,震中在河北唐山。
7月29日,上级通知我们组建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分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共有15人,我是其中的6名女兵之一。
我们准备好药品、帐篷、粮食,随时听候命令准备出发。
那天,司务长提出买点儿菜带上,但教导员说:“天热,菜就不要带了。
到了唐山再买吧。
”曾参加过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医疗队的一位老兵对我们几个女兵说:“你们去了没什么事干,等着全国人民慰问吧。
”被卷儿里包着是什么7月30日早8点,我们乘一辆解放卡车向唐山驶去。
一路上,有的聊着天,有的哼着曲。
虽然我们心里明白这是执行任务,但从上到下都不够重视。
尤其是我,既没带水壶,脚上也只穿了双布鞋。
我想,反正唐山离北京也不远,乘车几个小时就到。
汽车进入丰润县地界。
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介绍|唐山大地震前兆/2016/0729/20160729065031548.png" width="450" alt="唐山大地震介绍" />唐山大地震介绍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
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
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
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
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
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
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
地震时行驶的7列客货车和油罐车脱轨。
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
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
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
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
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
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
唐山大地震
首先、其次、最后、总之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晚上7时42分,河北唐山市发生了一场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南五公里的固安台,震级达到了7.8级,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之一。
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0,000人死亡,160,000人受伤,超过一百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唐山大地震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地震的关注和研究。
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人们对于这场灾难仍然历历在目。
唐山市在地震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唐山市在重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震的影响,建设了一批抗震建筑,提高了城市抗震能力。
唐山大地震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震的危害,相关部门和科学家们加强了对于地震的研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抗震防灾措施,提高了国家的防震能力。
唐山大地震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地震的研究和预防工作。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危害。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于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科研工作,深入研究地震的成因和机理,探索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得大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的危害。
总之,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我们需要从这场灾难中吸取教训,加强地震预防和防灾工作,提高国家的防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历史上最大地震发生在哪里地震,它带给人类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每天都会有地方发生地震。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历史上最大地震发生在哪里,欢迎阅读!历史上最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首都加德满都大量房屋倒塌,部分道路堵塞中断,已致1910人遇难,人数或仍将上升。
庆幸的是,这次尼泊尔大地震的伤亡情况并不算太严重,以下是十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第一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556年1月24日,中国陕西830000人。
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据历史记录,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
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因此逃生者寥寥。
这次地震最终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第二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737年10月11日,印度加尔各答约300000人印度重镇加尔各答在1737年10月11日发生大地震,对外宣称的死亡人数有30万之多,但近代专家表示此数据存在不实。
第三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292206人2004年圣诞节后一天,印度洋海底爆发9.2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两万三千颗原子弹爆炸,引发了印度洋海啸,高达50英尺的海浪袭击了11个国家,因事发地点位于旅游热点附近,加上正值圣诞节的旅游旺季,受灾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游客,最后统计显示,死亡人数为292206人。
第四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270000人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的里氏7.0级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最终确定死亡人数有27万之多。
第五次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270000人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40年前发生了一起举国痛哀的灾难,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忘怀。
我们心怀悲戚,铭记历史,不忘逝去的同胞。
看到如今,昔日的灾难幸存者,已经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坚强地站了起来,修补着家园,不禁让人欣慰感慨。
灾难给他们带去了永不磨灭的苦痛记忆,也给了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坚毅。
与的一起祈祷吧,愿逝者安息,愿生者顺利,愿天地少灾少难,愿人们幸福美满。
整理了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与你分享。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废墟上诞生,代表着新生,给人以希望,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同1976年的大地震紧紧地连接起来。
今年,他们40岁了。
“震军、震红、震雨、军培。
”地震婴儿的名字,大都有那个特殊时刻的印记,每个名字后都有一段关于地震悲情而动人的历史。
在这其中,“震生”、“抗震”是地震婴儿最普遍的名字。
如今的杨震生是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
他生于1976年7月28日,是震后唐山第一个在废墟上生生的婴儿。
“我们这些人,对地震没有印象,但身上却有地震抹不去的印记。
由于特殊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民政局工作。
如今,在截瘫疗养院已经工作了11年。
”杨震生说。
在唐山,因大地震导致截瘫的有3817人,是灾难留给这座城市的一道“集体伤疤”。
杨震生说,当时有外国专家预计,他们的生命极限是15年。
但唐山打破了这个“魔咒”“40年后,唐山还有800多名截瘫伤者,疗养院现在年纪最大的老人是85岁。
对这部分特殊人群,唐山市的政策是治疗、吃住全免费,每个人每月都有补贴。
他们现在生活的很好。
作为地震后生生的婴儿,能够照顾这些不幸的长辈们,我很愿意。
”杨震生说。
地震后生生的孩子,从小听父母说过无数次唐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每个人都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汶川地震那一年,270多名叫‘震生‘、‘抗震’的地震婴儿组织了一个大型聚会。
怀着感恩的心情,他们集体去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给灾区捐款。
你没见过的大地震前的唐山
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曾经派出一个文化访华团在中国广州、上海、北京和唐山进行访问,期间曾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反转片,据了解保存在美国Wellesley College。
在70年代,除中国几大官方杂志为了出版画报能够拍摄彩色照片外,鲜有中国的摄影人用彩色照片去记录当时看来极其平凡的社会生活。
图为开滦唐山矿。
对唐山而言,这些地震前的彩色照片尤其珍贵,堪称绝版的震前唐山彩色记录。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9周年,我们一起循着这些老照片,翻看震前唐山的城市街貌与风俗人情,重温那个与世隔绝的梦…… 图为唐山火车站,请记住:这
里是中国铁路的原点!中国的铁路从这里伸向四面八方!
蒸气机列车驶入唐山站。
工人文化宫。
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就是土地和庄稼少了,围墙和烟囱多了!
这个是胜利桥(名字记不准,就是万里香门前对着422的那个桥,唐山的朋友可以查查),但不是现在的桥(现在的桥是拆除照片上的桥后、位移重修的,原桥是三叉的,左边通建国路)。
现在照片上的正前方是启新洋灰厂(也叫启新士敏土厂),是中国第一个水泥厂,100多年以前生产了中国第一袋水泥,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这个桥是中国交通建设中最早解决了铁路和公路平面交叉问题的工程范例,可惜中国人自己不知道她的工程文化价值。
这条路是现在凤凰山公园与工人医院之间的那条上坡路。
不要小看这条路,当年在唐山的洋人技师、白领、把头以及从广东移民来的技工大多住在这条街附近,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处,一是交际处(解放后改成涉外招待所),二是马垧圈。
建国路北端。
开平、马家沟一带。
大街上,骑自行车的市民。
新华路。
新华书店。
供销合作社的货架。
大炼钢铁。
工人,十分震撼人心的一张。
老农。
缝纫女工。
70年代的中国“板爷”。
唐山的“超级女声”。
插小灯泡的儿童。
好奇的人们。
欢迎美国朋友的开滦矿工群众。
老照片。
一个普通居民家的厨房,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出饭食,供一家几个孩子成长。
唐山十中女篮。
当时的唐山十中。
那个年代,没有新潮服装,没有豪华玩具,这个孩子是否还安在?
唐山十中欢迎美国客人的学生。
39年过去了,在经历了那场大地震后的今天,我们无法知道她是否躲过了那次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