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永平学校“121卓越课堂”行动总结2016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在“卓越课堂”建设中前行……----垫江县五洞小学校“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为进一步革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和县教委“卓越课堂”建设精神要求,学校坚持“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因校制宜,稳步推进;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五洞小学卓越课堂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卓越课堂改革五年行动计划”。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尝试和探索,学校“卓越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有力、课程建设推进有序、课堂改革扎实有效、活动拓展氛围浓厚,课改效果卓有成效。
一、主要做法(一)思想引领,明晰一个理念——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我们结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按照做强一个点(绿色课堂)、凸显一条线(体验·合作学习)、拉动一个面(学校卓越课堂建设)的文化建设思路。
依托领雁工程、梦想课程和卓越课堂,携手重庆市人民小学,注入垫江县教委的强力支撑,教科所专家的倾心指导,示范学校桂溪一校的无缝对接,通过观念提升,让教师明白“卓越课堂”建设理念就是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让老师归还时间,交出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学校特色的“绿色课堂”。
构建了以“尊重生命,担当责任”为校训的绿色教育文化,形成了“面向全体、以学定教”的教风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风。
把卓越课堂建设目标定位为“打造有影响力的绿色教育课改特色学校”,从而促进学校、老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潜心育人,夯实二个根基——课改课程交融互补1.课堂改革是“卓越课堂”建设最核心的领域。
卓越课堂强调:课堂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积极破解卓越课堂改革密码,在专家引领、教师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建模,提出了五洞小学“三段四环节”绿色卓越课堂教学参考流程。
“三段”即“老师精讲巧点10分钟左右、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师生共同评价10分钟左右”;“四环节”即“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互助展评—应用评价”。
垫江县永平小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总结余道容为了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展示我校德育实力,迎接片区及县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于10-11月份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本交活动更重要的是搭建平台、锻炼队伍、交流思想、提升能力,目前活动已落下帷幕,圆满收关,现将大赛情况总结如下:一、大赛概况回顾本次活动方案于10月17日下发,方案要求全校35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欢迎其他教师参与,学校将在此基础上推荐2名选手参加片区大赛,活动得到了全体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关注。
围绕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内容,共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子竞赛,包括文章类(包括班主任专业成长叙事、我的班主任观、班级工作案例交流等三项)、演讲类(辉煌与梦想,与学生中华魂同题演讲)、书写类(钢笔字、粉笔字)、个人才艺展示、书面测试等。
本次活动评委为吴权、秦廷双、陈昌亮、张青松、冯锦国、徐代文、方廷兵、钟华、洪志峰、汪洪卫,但有些评委因参加了其中的部分项目而回避,因此每一次的评委不一定是所有人,但是最少的时候也有五个评委,最后得分采取平均分的方式,相对公平。
本次活动有四个单项奖,即文章类、演讲类、书写类、个人才艺展示等,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一二三名。
在14个年青人中评出总的等级奖。
演讲类获得一等奖的是汪秋霖、何玲,获得二等奖的是颜厚琼、刘红召,获得三等奖的是屈钦文、谭春红、汪莹。
两笔字获得一等奖的是方廷兵,获得二等奖的是孙建强、颜厚琼、谭春红,获得三等奖的是马佑富、刘强、贺雪梅、汪莹。
才艺展示获得一等奖的是周佳欣,获得二等奖的是汪莹、谭春红、何玲,获得三等奖的是汪洪卫、孙建强、方廷兵。
文章类获得一等奖的是汪洪卫、何玲,获得二等奖的是孙建强、石莉、徐亮,获得三等奖的是张华、刘红召、周佳欣、汪莹。
通过近一个月的比赛,根据评出的分数等级以及老师们的临场表现,共推荐方廷兵、颜厚琼两位老师参加坪山片区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两位老师不负众望,分别取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卓越课堂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卓越课堂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打造卓越课堂品牌。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指导、课程评估等为主要工作任务。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1、集体备课工作我们采取了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通过教学研究、案例研究、课程规划等形式,深入剖析课程知识点、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情况等,为教师掌握教学知识点、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学校各科已经基本建立了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指导工作本着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原则,我们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经常进行教学指导和帮助,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也设立了教师观摩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等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
3、课程评估工作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课程评估制度。
通过复核教学计划、听课、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每一位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考核。
这些措施有效的推动了教师们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本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和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质量和压力较大、部分老师的接受程度有限、教学评估方式尚不健全。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随着卓越课堂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量不断增大,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日趋严格。
因此,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同时也注重了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尽可能的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开展教学工作。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1、理顺工作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工作量以及做好合理的资源配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必须要加强培训和教学指导,确保教师熟悉工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
3、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定期进行总结,完善教学流程,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4、积极倡导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垫江县首届初中化学“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竞赛决赛综述垫江县牡丹中学校杨明俊历时两天的首届垫江县初中化学“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竞赛决赛,在县教委卓越办的直接指导下,在承办学校垫江六中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位选手的同台竞技,五位评委的认真评析,终于于10月29日落下了大幕。
本次决赛,部分选手对“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好的演绎与诠释!给了与会各中学化学学科教师不少学习与观摩的机会,初步达到了借赛课活动,助推全县化学学科教学,强力实施“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
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现就本次决赛的相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新课程理念及赛课模式对决赛选题的基本要求本次决赛的选题是《水的净化》和《水的组成》。
水虽然是学生已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对于天然水的净化,却感到陌生。
且对于水的组成的研究方法,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注重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通过在教师的适当讲解与引导下,学生能亲自设计探究实验,逐步了解净化水和研究水的组成的基本方法。
以培养学生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并初步体会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一)对于水的净化来说,其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纯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二)对于水的组成来讲,其三维目标应是: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即生成水的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垫江牡丹中学2014年秋期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推进工作总结重庆垫江牡丹中学校杨明俊一学期来,在县教委卓越办、县教科所的指导下,在片区协作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下,全面推进学校“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校教师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较大改观,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受益多多。
现将本学期学校卓越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增强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的推进力度。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行动组长;分管校长、教研员、教科处、教务处为行动执行机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直接行动人员;学生为直接行动主体的四级行动机制,确保纵向(校级、中层、教师)与横向(学生)人人参与,使“学导式”卓越课堂的推进工作能迅速而全面地铺开,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确保了学校“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稳步实施,促使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特色凸显。
(一)、以培训交流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本学期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该如何上课、听课、评课及导学案的开发与使用、小组建设等相关知识的集中培训达六次。
通过培训,既让教师明白了“干什么”,又让教师知道了该“怎么干”。
同时,学校还积极选派了教师,外出参加了各级各类各学科的卓越课堂教学研活动,人数达40余人次。
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师的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水平。
(二)、以121“学导式”课堂模式赛课为抓手,推进学校卓越课堂建设工作。
121“学导式”课堂模式赛课,是学校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工作的常规活动,本学期学校按县教委卓越办的相关文件精神,共举行了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师赛课达26人次;骨干教师、老教师及新教师献课达10人次。
整个赛课、献课活动参予听课的教师多达200余人次。
活动中集“上课”、“评课”为一体,既要求上课教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还要求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课。
永平校区德育工作总结(2010——201学年第一学期)“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是我校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加强‘三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杜绝违法犯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期初指定的德育计划,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我校同仁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务实求新,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指导和监管,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为此德育处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傍晚),及时总结一月以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指出前一个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尤其是指导青年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
(2)及时检查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班会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作用。
学校专门委派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班主任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搞好专项活动,杜绝班主任私自利用班会课上文化课的现象,并且把班主任上班会课的情况、搞活动参与各项比赛的情况纳入奖金考核的范畴,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
(3)加紧培训青年班主任近年来,我校引进了几名的青年教师。
学校为部分能力较强的青年老师聘请指导老师。
在指导期间,要求这些班主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方法和处理班级事务的艺术,准时参加各种德育活动和会议,每学期撰写一篇工作心得体会和主题班会教案。
经过一年的指导,许多青年老师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这一做法使得这些青年老师很快成长起来。
(4)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德育处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同时为鼓励广大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学校一方面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另一方面在评优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一年来班主任的工作干劲更足,效率更高。
五龙桥小学校2015年“卓越课堂”自评报告一年来我校“卓越课堂”建设依据《垫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垫江县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垫教委﹝2013﹞320号)和《垫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严格执行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垫教委﹝2014﹞259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大力实施课堂改革,着力推进我校“卓越课堂”建设。
遵照《垫江县2014年中小学卓课堂实施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垫教督…2014‟9号要求,我校对照《垫江县2015年中小学卓越课堂实施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工作。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408人,在职教师2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8人,专科学历20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
学校各大功能室建设完备,拥有多功能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器材保管室、档案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保管室,全校10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设备。
有教师和行政办公机12台,尚差学生计算机34台。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为育人目标,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育人质量稳步上升。
二、成立卓越课堂领导小组组长:李涛副组长:王才全、刘云奎组员:黎先槐、左丹、夏娜、朱春梅、高显元、三、领导高度重视,制度保障到位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卓越课堂”建设工作。
建立了以李涛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五龙桥小学卓越课堂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带领全校教师进行学习、领会、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探索改革途径,亲自带着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参与“卓越课堂”建设过程指导。
2、学校建立了“卓越课堂”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将教学经费列入公用经费预算。
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外出培训学习,专题教学研究,学习资源购置,功能室完善和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大量的财力投入,同时将“卓越课堂”开展情况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为此项工作的有效实施作好保驾护航。
酒泉五中举行“‘12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活动
近日,酒泉第五中学,举行“酒泉第五中学‘12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这是我校启动“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工作以来的一次教育理念的智慧碰撞,也是一次教育情怀的沟通交流。
活动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教研室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课堂观摩、导学案评选、学生作业评比,教师经验交流等。
这不仅是对我校“12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阶段性工作总结,也是展示我校课改成果的一个平台,对深入探索“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新型课堂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校特色教研活动的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锡邦)。
垫江县中兴小学校垫江县中兴小学校关于实施“卓越课堂”的自评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垫教委关于开展“卓越课堂”暨“121”模式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尝试,经过近一年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一定效果。
一、成立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引领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罗升副组长:刘晓梅熊碧波成员:黄勇江涔谭雪梅陈梅张光凡2.全员培训,提高认识。
反思教学改革中半途而废的老师,皆是因为不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只是简单地模仿,势必效果不佳而半途而废。
因此,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我校对全体教师培训的内容有:“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建设”、“121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数学主体讲座和示范课”等。
通过培训,全体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方向,为学校教学实施卓越进行作好铺垫,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深刻领会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在教育教学中予以运用。
二、创新校本教研,实现智慧共享1.研训一体,催生教师智慧。
学校形成了研训一体的校本研究机制,教研活动以理论引领加示范课的模式,充分利用教师个体的差异,实现教师间观念的相互影响,策略的相互借鉴,观点的互相激发,使教师人人是老师,个个是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给每个人释放自己智慧的平台,既充分激发每个教师的责任意识,又充分培养他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理念和能力的提升。
2.师徒结对,教师凝心聚力。
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占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他们富有朝气但缺乏教学经验,为了加速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让老教师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实施“青蓝”工程,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开展新老教师一对一的带教活动。
师傅手把手地指导徒弟备课、上课、坚持互相跟踪听课、评课,师徒合作学习、合作教研、合作教学成为一大亮点。
让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并以此作为活动的载体,使“青蓝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3.引领激励,激发教师动力。
垫永平校发〔2016〕33号签发人:吴权
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关于2016年秋期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总结的
报告
垫江县教委:
在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我校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积极践行,稳步推进,努力探索。
现将我校2016年秋期“‘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推进力度。
在《垫江县永平学校“‘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学校建立以校长为行动组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为行动执行机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直接行动人员;学生为直接行动主体的四级行动机制,确保纵向与横向都人人参与,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工作能迅速而全面地铺开。
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一线,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确保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的整体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在我校有序地开展。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制度。
学期初,我校根据教研室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教研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作用,实行分年
级、学科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反思,为教师交流
信息、分享经验、专业发展、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使“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得到制度的保障。
三、稳步实施,促使“‘121学导式’卓越课
堂”工作特色凸显。
(一)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为契机,提升教师的“‘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认识和水平。
1.抓校内培训学习
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10余次,学习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评估方案、“卓越课堂”新授课评价指导标准等。
通过
学习,既让教师明白了“干什么”,还让教师知道了“怎么干”。
2.抓校外观摩、交流学习、
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选派教师100多人次外出参加学习培训。
参加了各学科的培训,参加了片区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卓越课堂”的推进等方面的交流和优质课赛课观摩活动。
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对“‘121学导式’卓越课堂”认识,为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学期片区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校3名教师参加比赛,一等奖2
人,二等奖1人。
(二)以务实的教研活动为抓手,推进学校
“‘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
“教研活动”是我校的常规活动,以学科组为单
位,每学科一学期进行6-8次,活动集“说”、“上”、“评”为一体,活动中既要求上课教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还要求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指定教师中心发言。
教师的教案及评课稿形成电子文本并交教务处存档。
本学期教研活动活动与“‘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相结合,学校40岁以下的教师(17人)每人上一堂
汇报课,活动结束时,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围绕本次“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课例的专场评课活动,全校教师全体参与,为了让教师在“品、评”中得到提高,评课在全校教师会上集中进行。
每位评课教师都认真听课,并以“‘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新授课的标准精心准备发言稿,他们从“导入、自学、互学、展学、检测”的各环节入手进行了剖析,体现了评课的“准、稳、狠”,让全体教师都再次
领会了卓越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深化“‘,121学
导式’卓越课堂”工作。
我校在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
中,注重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德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在构建小组文化时,建议各小组注意
与自己所在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一致性。
在活动中,以学
生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
性。
搭建个性化的平台,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爱好的差
异,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四)以师生活动为平台,展示师生风采。
本学期我校把“‘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与
学校推进的“梦想课堂”有机地结合,逐步形成我校“‘121学导式’梦想课堂”体系。
“‘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不能局限在教室里,应该把视野放开,让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在蓝天下。
为了让学生释放天性,张扬个性,在落实
1+5行动计划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展示学生体育水平
为主的“球类运动会”;以展示学生艺术水平为主的书法、绘画比赛。
通过搭建这些比赛的平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我校:“一切为学生着想”的理念。
为展现教师风采,本期还举行了永平学校第三届师生艺术节。
四、反思及打算
在整体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
了改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受益。
实践中,我校教师一致认为,在“‘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上,对于“学习提示的设计”、“学生的
汇报角度与形式”、“教师的评价角度与范
围”、“教师放手的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解决,下一步的工作也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开展。
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2016年12月30日
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2016年12月26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