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2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临床神经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为急性脑梗死。
因此,确保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则相当重要,进而达到改善疾病预后的目的[1]。
溶栓治疗属于目前临床广泛认可的一种治疗方式,可早期恢复血流,但仅有少数患者可接受溶栓治疗。
针对失去溶栓治疗时机的患者,给予神经保护剂则相当重要。
此方式可延长神经缺血细胞生存能力,神经保护剂的讨论热点则为自由基清除剂。
本研究纳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两组讨论依达拉奉与本丁苯酞联合治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2±9.3)岁,平均病程(12.5±0.5)h;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5±9.2)岁,平均病程(12.8±0.6)h。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均满足我国第6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中急性脑梗死判定标准[2];②肝、肾、心、肺均正常者;③BI 评分<45分;④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并自愿接受。
排除标准:①脑出血患者;②意识障碍者;③心肺功能、肾功能异常者;④精神、痴呆患者;⑤近期合并出血疾病者;⑥配合度低,依从性差者。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波立维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治疗,给予丹红治疗,活血化瘀。
对照组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0mg 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给药方式和对照组一致)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00mg 丁苯酞软胶囊,3次/d 口服。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指标判定:患者治疗疗效依据我国第6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疾病判定标准进行判定[1]。
①显效:患者病残程度0级,NIHSS 评分降低≥46%;②有效:患者病残程度1~3级,NIHSS 评分降低范围18%~45%;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有加重。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1. 引言1.1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急性脑梗死,其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迅速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严重影响脑功能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目前,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丁苯酞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引起的脑梗死危险。
依达拉奉则是一种溶栓药物,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评估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能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药物选择,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急性脑梗死发病率的增加和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丁苯酞和依达拉奉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进步。
【2000字】1.3 方法方法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设计、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共招募了20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0名患者接受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治疗,另外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刘俊川【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酶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Hey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He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状态,保护脑神经,改善预后.【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9(019)001【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疗效【作者】刘俊川【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 h内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仍呈渐进性加重,使中枢神经出现较重且持久的损伤,预后较差,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感染、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改变、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自由基介导等多种因素有关[3]。
文章编号:WHR2020094028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李海萍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卫生院,山东寿光 262700【摘 要】目的:探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口服丁苯酞,剂量为0.2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剂量为30mg,每天2次。
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犘<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降低(犘<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犘<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犘<0.05),且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犘<0.05)。
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大多是由于机体内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管腔闭塞,进而引起急性、局灶性的脑供血不足所致[1]。
其发病常常比较突然,早期溶栓是有效的疗法,但是由于脑组织的活动需要葡萄糖和氧气进行维持,而脑组织对葡萄糖和氧气的存储量比较低,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患者就会出现脑组织不可逆性的坏死[2]。
因此,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比较严格,大部分患者往往丧失了溶栓治疗的时机。
而神经保护药物的治疗时间与溶栓治疗相比更加宽,且安全性比较高。
因此本研究对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1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的机制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在减轻脑梗死时的细胞损伤和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方面发挥作用。
而丁苯酞则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扩张小血管,改善脑血流,从而减轻脑梗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可以在多个环节同时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2 临床研究证据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一项针对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1.3 可信度分析除临床研究外,还有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体外实验支持了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使得我们对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的效果有了更加坚实的信心。
2.1 神经保护作用2.2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脑梗死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还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丁苯酞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助于改善受损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而依达拉奉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则有利于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
2.3 减少神经功能缺陷一些研究还表明,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主要是因为联合治疗可以更加全面地改善脑血流和减轻神经细胞受损,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治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联合治疗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脑血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全方位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联合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治疗剂量、治疗时间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及ADL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两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标签: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近期效果急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且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易发生脑损伤而影响认知功能[1]。
本研究将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48例仅行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期为日后临床选择用药方案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8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25:23,年龄40~75岁,平均(57.50±0.23)岁,病程1~2d,平均(1.52±0.36)d;对照组男女比例26:22,年龄41~76岁,平均(58.11±0.94)岁,病程1~2d,平均(1.64±0.23)d。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均予脱水、抗凝、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30mg依达拉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0042,规格20ml:30mg)+100ml的生理盐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24粒),0.2g/次,3次/d;两组均连用14d。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引言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
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可以减轻脑组织水肿、抑制脑组织坏死、改善脑功能障碍。
丁苯酞(dipyridamole)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出血倾向。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对急性脑梗死产生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显示,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降低对病情严重的患者的致残率。
另一项观察性研究也表明,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缩小梗死灶面积,减少脑梗死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除了治疗效果之外,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还对神经功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神经功能是指大脑和神经系统所具有的感觉、认知、运动等功能,是人体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神经功能通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神经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依达拉奉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脑组织坏死,保护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丁苯酞可以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元的供血和供氧,提高神经元的代谢和活力,有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和恢复。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神经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
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用还对神经功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
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手段。
雷贝拉唑与胃黏膜壁细胞作用促使ATP 酶活性下降,进而抑制胃酸分泌。
阿莫西林属于茁-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有效穿透细胞膜,杀菌作用确切。
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红霉素衍生物,能对蛋白质合成充分发挥抑菌作用。
因此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Hp根除率,达到促进溃疡面愈合的目的[4]。
胃力康为纯中药制剂,具有行气活血、泄热和胃之功效,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均有良好的疗效[5]。
因此本文对胃力康联合三联疗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及6个月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95%、5%,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及6个月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80%、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说明,三联疗法具有较好的抑酸效果,且抑酸作用起效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较好较快的根除Hp。
而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胃力康,可进一步提高Hp的根除率,加速溃疡面愈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4参考文献[1]喻德林,胡希亚.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NO、IL-10、IL-17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20(5):495-497.[2]丛日荣,马金新,董琳琳.雷贝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评价[J].当代医学, 2019,25(20):167-169.[3]鄢雪峰.阿莫西林四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3):90-91.[4]李明捷,王俊.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 (9):136-138.[5]叶恒.胃力康颗粒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4):165-166.[收稿日期:2019-01-23编校:陈伟/郑英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李青,孙莉(高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高安330800)[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74期139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杨春媛(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药剂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0 引言脑梗死为神经内科中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急性脑梗死指患者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发病较急且病情复杂,临床表现通常为头晕、目眩、耳鸣等,严重导致半身不遂,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改善脑梗死引起的功能性障碍药物,是医学中的脑部保护剂[1],丁苯酞同样可有效改善脑供血,因此,笔者特针对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展开研究,根据本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研究对照。
研究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56.48±5.23)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56.86±5.91)岁。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疾病特征,本次试验均通过所有患者以及家属知情且同意,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对比显示均无显著差异性,可进行研究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给予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66)30 mg 注入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0.9%)中进行静脉滴注,一天2次,治疗时间为2周。
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在上述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丁苯酞(石药集团恩比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为0.1 g/粒,给予患者2粒,一天三次,口服[2-3]。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判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即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大于9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在50%-90%为显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在20%-50%为有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小于20%或者增加20%以内为无效。
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 )判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通过进食、洗澡、穿衣、修饰等10各项目测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临床统计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结果统计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45101320393.33对照组45810151273.33χ2----- 6.48P-----0.011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Barthe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14 d 、16 d 后Barthe 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Barthe 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4 d 治疗后30 d 研究组4537.56±10.4258.48±12.6276.47±13.42对照组4538.16±10.4349.35±11.3462.15±12.62t -0.274 3.610 5.215P-0.3920.0000.000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临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两组患者结果统计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例数过敏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45011 4.44对照组4562426.67χ2----8.459P----0.0043 讨论脑梗死临床中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区域出现供血障碍,脑组织深受缺血缺氧性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而急性脑梗死指患者脑部供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5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45例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 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 <0.05)。
结论 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4.092本文引用格式:杨春媛.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39-140.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4140投稿邮箱:zuixinyixue@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组织坏死,通常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患者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
该病发病急,严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
治疗需早期恢复患者缺血区血液补给,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组织供氧供血,避免脑梗死进一步发病,改善其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血管内自由基并抑制其对内皮细胞损害,有助于抑制患者脑水肿造成缺血病灶伤害,减轻其脑部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而丁苯酞为一种抗脑缺血性药物,经以往药物研究显示[4],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提高脑血管内皮中一氧化氮和前列素水平,有利于清除自由基,机制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缺血区域血流量,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并减少细胞损伤,进一步有效抑制患者精神损伤。
在本次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中,通过本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 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 <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 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1):51-54.[2] 陈庆友,张艳蕉,于熙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53-1455.[3] 郝建军.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82-83.[4] 龚望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186-3188.(上接第137页)众所周知,急性脑梗死一般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本研究2组患者也是如此[5-6]。
多年的医学研究与大量临床实践早已证实,脑梗死的发病与患者自身血液粘度升高有直接关联,即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
再加上发病人群绝大部分属于高龄患者,脑动脉发生急性阻塞的几率明显剧增,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引起局灶型神经功能缺损。
因此,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对于恢复神经功能非常重要。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促进急性脑梗死的微循环,促进缺血部位血液的供应,提高半暗带中存活神经元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减少脑损伤的范围,保护脑细胞,促进脑细胞代谢[7-8]。
如上,本研究中观察组33例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
具体来看,丁苯酞属于一种新型类药物,最大的药效就是治疗脑缺血。
更为可取的是,该药物药理机制的双重性,即促进微循环、保护线粒体的形态,最终起到抑制组织细胞钙超载、减少自由基产生、促进生长因子表达等。
加之配合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赵水平,吴军,谭利明,等.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抗炎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41-2845.[2] 汤永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3):00270-00271.[3] 孙元元,李慧,郎文娟,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临床荟萃,2016,31(2):182-186.[4] 马璟曦,蔡敏.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2(7):656-657.[5] 陈庆友,张艳蕉,于熙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53-1455.[6] 陈颖,朱新岭,杨君君,等.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7):1227-1230.[7] 季传钊.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110-112.[8] 郑丽杰.分析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情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37.(上接第138页)有效改善,疗效提升,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片值得糖尿病患者应用[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