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手机在移动通信市场成功
- 格式:pptx
- 大小:207.98 KB
- 文档页数:17
诺基亚成功案例分析一、诺基亚公司简介来自芬兰的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 在移动电话产品市场上, 它是世界头号巨头. 2003, 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1.8亿部, 是位于第二名的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的2.4倍(其发货量为7510万台, 市场份额约14.5%), 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4.8%. 此外, 它在通信网路设备制造(主要是GSM和WCDMA网络)及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实力也处于世界前列, 并可为企业级的用户提供高安全性与高可靠性的无线连通解决方案.。
1994年推出了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数字元移动电话系列,1998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792.3亿,利润增长了66%。
正是由于不断的创新,使诺基亚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成长为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三大公司之一,1998年坐到移动通信业的第一把交椅。
二、创业之路——成功方略专业化发展战略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计算机、电线甚至胶鞋。
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他这样说:“如果你要在世界范围站住脚,你就必须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挤进前三名。
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赢利性增长。
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领先,因此,你必须学会专注。
专业化的最大困难仍是舍弃,特别是舍弃那些还能盈利的项目。
1991年,诺基亚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时候,这个领域并不赚钱,甚至公司曾考虑是否取消这个业务。
但当公司决定以此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后,为了专注这个眼前并不来钱的主业,诺基亚先后卖掉了电线、计算机、电视机等盈利的产品项目,其中电视机诺基亚当时已经做到欧洲第二的规模。
捏起拳头、突破一点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今天看来是成功的。
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相比,实力并不占优势,而诺基亚能后来居上,短短6年就在手机生产上超过两个竞争对手,很重要一点就是,诺基亚的战线相对较短,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前言: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
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
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
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
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诺基亚,这个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手机品牌,一度凭借超过40%的份额笑傲全球手机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军品牌。
目前来看,它仍然以35%的市 场份额雄踞全球移动电话制造商霸主的地位,但是最近,这位“巨人”却笑不起来了,苹果、Android的冲击、自身内部创新力的缺乏使得它腹背受敌,不得 不重新审视自身未来的发展思路。
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诺基亚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有着怎样的辉煌与曲折?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对诺基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一、“诺基亚”的多重意义从词源来看,诺基亚(NOKIA)一词源于古芬兰字“nois”。
如今,它代表着多重意义:诺基亚河(Nokia River)、栖息在诺基亚河(Nokia River)两岸类似远古貂鼠的小型黑貂、地名、生活在诺基亚领地上的人。
1、诺基亚最早是木浆工厂?● 诺基亚木浆工厂建立1865年一个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的工程师在芬兰北部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与河流的名字一致,工厂取名诺基亚。
随着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兴起,纸板消费量骤增,诺基 亚工厂因此一炮打响。
工厂周围逐渐形成工业区,后来这个工业区也被命名为诺基亚。
20世纪20年代,诺基亚木浆厂并购了在其旁边经营的成立于1898年的芬兰橡胶加工厂,橡胶厂的皮靴、轮胎、工业用橡胶制品、雨衣、地毯、球类及橡胶玩具等产品开始用诺基亚的品牌来命名。
● 诺基亚集团形成1967年之前,诺基亚一直稳稳的走着。
1967年,诺基亚购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诺基亚木浆厂、芬兰橡胶厂、芬兰电缆厂三大工厂联合为诺基亚集团。
这是诺基亚成形的时期。
2、诺基亚是如何走进通信行业的?芬兰电缆厂1960年就成立了电子部,1962年开始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到1967年诺基亚集团成立时,电子部已发展成为雇佣460人、所创净销售额占整个集团净销售额3%的大部门。
这为诺基亚之后的通信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诺基亚死亡原因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1诺基亚公司简介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业,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扩展,最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2诺基亚的由盛到衰2.1 危机从2007年开始2007年1月9日,苹果推出iPhone,正式敲响了诺基亚帝国的丧钟。
时任诺基亚CEO 的康培凯却自信满满。
他认为,苹果不会对诺基亚造成任何影响,一来诺基亚专注做手机已经很多年,二来诺基亚有满足任何价位和需求的产品线,而这是苹果不具备的。
2008年对于诺基亚来说是辉煌的一年,但也是永远难忘的一年,至少对于后来身处困境的诺基亚来说,也许那是回忆起来最后幸福的一年。
而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如我们所知,诺基亚放弃MeeGo,投奔微软。
2009年诺基亚进行了部门改组,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2009年10月诺基亚公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这一年也是HTC全面进入Android 阵营并发布HTC Dream的第一个年头。
从此,Android终端逐步成长并占据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大半江山。
世界手机巨头NOKIA发展史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从那以后,诺基亚公司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并于 20世纪90年代做出了以移动通信为核心业务的决定。
这一决定成就了全球移动通信的领导者,今天的诺基亚。
创业的三个根基: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当时一个叫弗莱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Idestam)的工程师在芬兰北部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随着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兴起,纸板的消费量迅速增加。
工程师定名为诺基亚的工厂不久便一炮打响.在工厂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社区,后来命名为诺基亚.艾德斯坦还建立了一个国际销售网,使诺基亚的产品出口到了俄国,英国和法国,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也成为诺基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芬兰橡胶加工厂始创于1898年,主要生产套靴.这家加工厂很快成了诺基亚的邻居,因为工厂的两名行政人员周游这个地区时发现,诺基亚周围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可为工厂提供水电.到了本世纪20年代,这家工厂开始以诺基亚作为他们的品牌.除了皮靴和轮胎外,工厂继续开发其他橡胶产品,如工业用橡胶制品、雨衣、地毯、球类及橡胶玩具等.电缆—电信业的根基:芬兰电缆厂始创于1912年,位于赫尔辛基中心.随着人们对电力运输、电报电话网络需求的日益增加,电缆需求量也随之激增.起初工厂员工仅有几个人,但工厂发展迅速。
二战以后,芬兰电缆厂开始和苏联进行贸易,60年代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迅速增加。
1922年,芬兰橡胶加工厂购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三个工厂的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同一个业主手中,最后到了1967年,三大工厂合并为诺基亚集团。
自那时以来,公司首先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等几个领域的集团公司。
诺基亚电信部门发展的种子是1960年电缆厂电子部建立时种下的,而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在1962年始于电缆厂,它的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
供应链管理-------诺基亚1.简介最初的诺基亚公司(Nokia Ab)是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依德斯塔姆(Fredrik Idestam)的芬兰工程师于1865年的创立的, 当时主要从事纸浆的生产及造纸业务. 1967年, 诺基亚公司(Nokia Ab)与芬兰橡胶厂(Finnish Rubber Works Ltd, 成立于1896年)以及芬兰电缆厂(Finnish Cable Works, 成立于1912年)进行了合并, 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
如今,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全球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 在移动电话产品市场上, 它曾是世界头号巨头. 2003年, 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1.8亿部, 是位于第二名的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的2.4倍(其发货量为7510万台, 市场份额约14.5%), 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4.8%,销售额达到了295亿欧元(约合362亿美元), 利润收入为50亿欧元(约合61亿美元), 利润率为17%. 截至2003年底, 公司在全球9个国家拥有16家工厂, 并在11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 雇员人数达到了约51000人。
作为一家公众持股的公司, 诺基亚分别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以及美国的纽约挂牌上市。
诺基亚的主要产品是手机,借助Symbian系统,逐渐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销售落后宏达电HTC、苹果iPhone手机,而在低端手机市场,又无法制住其它的亚洲竞争对手。
Dediu分析表示,自从2007年iPhone出现之後,诺基亚的利润从领先行业的35亿美元已经降为13亿美元以下。
诺基亚智能手机长期采用备受批评的塞班系统是致命伤,斯蒂芬·埃洛普2011年初上任後不久,即发表外界称为「燃烧的平台」内部备忘,向全体员工说明公司面对的艰难处境。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一.诺基亚的历史诺基亚创建于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
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
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
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标准制式的生产。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
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已准备就序。
这些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围的不同频率和标准。
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跃。
二.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承“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诺基亚就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1985年,诺基亚在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开始了在华的初期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诺基亚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最新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深入参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将中国打造成为诺基亚全球的研发和人才基地。
消失在历史中的5个国外手机品牌,“80后”大多都用过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外国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品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80后”很大程度上都曾使用过它们。
本文将介绍五个消失在历史中的国外手机品牌,它们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苹果和HTC。
二、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历史悠久,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它可以追溯到1930年,当时是专为汽车音响系统而创立的一家公司,后来扩展到无线技术,最终涉足手机领域。
摩托罗拉是全球手机行业第一家制造商,也是首家将手机引入美国市场的厂商。
摩托罗拉的经典款式有RAZR V3、KRZR K1等,它们受到了“80后”的极大喜爱,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标志性电话机。
三、诺基亚诺基亚起源于1865年,当时是一家生产橡胶制品的公司。
它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转型为电信设备供应商,并最终涉足手机领域。
诺基亚曾是手机市场的佼佼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2001年,诺基亚推出了经典款式Nokia 1100,当时十分流行,许多“80后”也都拥有这款手机。
四、三星三星是韩国国内最大的跨国企业,1938年由李善熙创立。
它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也是一家多元化的电子公司。
追溯到1997年,三星才开始进军手机市场,而如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三星推出的众多经典款式,早在“80后”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流行开来。
五、苹果苹果是一家以创新为灵魂的科技公司,1976年由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
在2007年,苹果推出了经典款式iPhone,它不仅仅改变了智能手机行业,也给了“80后”新的使用体验。
iPhone命性改变了用户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开拓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先河。
六、HTCHTC是一家台湾的电子科技公司,1997年创立于新竹市,曾经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
HTC推出的众多智能机型,在“80后”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们的外形出众、使用感受也十分惊艳,在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生活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以资本要素为主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增加,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而随着国际技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技术贸易正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本文从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角度出发,分析外资诺基亚进驻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双方的动机,并针对现处于新旧通信标准交接时期的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的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提出积极建议。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做出说明;第一部分是分析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贸易合作的动机;第二部分讨论双方进行国际技术贸易合作的方式;第三部分提出就目前形势,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贸易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目前的中国电信业不能只重视中国颁布的通信标准,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世界的其它通信标准,通过国际技术贸易手段,结合国内技术,充分体现“通信强国、经济强国”的战略使命。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中国移动合作贸易3G TD-SCDM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paces accelerates, various essential productive factors as the key element:capital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contact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nternational techniques market competition,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gradually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and receives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from various countries. This article is precisely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biggest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ion which is called China Mobile, analyse the motiv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Nokia enters in China Mobile South Base,and put forward some positive proposal to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cooperation of China Mobile and Nokia in the period of new communication standard connects with the old one. The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cooperation of China Mobile and Nokia.The second part is to discusses the ways of their cooperation.The third part proposes on in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hem should carry 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The epilogue is the summary of the idea of the paper: The present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cannot only take the communication standard which Chinese government had promulgated. We should analyse other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 the world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method, with the domestic technology, fully manifests "the communication enhance nation, the economical enhance nation" the strategic mission.【Key Words】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rade; China Mobile; Cooperation trade; 3G; TD-SCDMA目录引言 (4)1 双方进行技术合作的动机分析 (4)1.1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动机分析 (4)1.2诺基亚设备供应商的动机分析 (6)2 双方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 (7)2.1充分利用战略伙伴已有资源进行合作生产贸易 (7)2.2通过许可证贸易研发双标准之间的互通技术 (8)3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对策 (8)3.1正确对待外资进入,着眼“双赢”战略 (8)3.2正确定位市场,让2G与3G时代并行 (9)3.3发布合理数量的3G牌照,为海外扩张做准备 (10)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动机、方式及对策探讨引言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