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化学上册前三章知识点总结和主要题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而化学变化指的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等。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变化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来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有联系和区别。
我们可以通过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
原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不支持燃烧和呼吸;氧气含量低,支持燃烧和呼吸。
结论:“两多一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比空气少。
实验结果表明:呼出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能立即熄灭,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高,氧气含量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知识、理论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五、物质的溶解性六、化学之最七、解题技巧和说明八、初中化学中的“三”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十、化学实验总结十一、基本化学反应初中化学规律总结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一样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准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X大小、质量一样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如何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2.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量一般取多少?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读数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3.物质的加热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4.药品和仪器的处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6.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精选3篇)1.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第1篇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第一单元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例2.“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洗菜B.酿酒C.碾米D.淘米例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酒精易挥发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例2.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B.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3.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1、化学式和化合价一、考点解读主要知识框架:ﻩ(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1、化学的书写(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2)化合物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1常见单质化合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三铝四硅氧负二铜有一二铁二三单质零价要牢记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一价铵根氢氧根另外还有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只有磷酸根除了铵根皆为负常写常用须记住二、典例解析例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
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属于糖类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C.它由5种元素组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
答案:B例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解析: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
说明如下: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某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例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A.-4 B.+4 C.+3 D.+2解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氧元素-2价,可计算出锡的化合价为+4价。
答案:B例4、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是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1)x的值为__________;(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x=2+8+18+3=3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镓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显+3价,氯为-1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Cl3。
答案:(1)31;(2)B;(3)GaCl3例5、已知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可能是下列哪种化合物( )A.NO2 B.N2O C.N2O5 D.NO答案:A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答案:1-5C D C D D,6--10 AD A B C B,11--15 B A A B C 16--20 B B D B A1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选择题1、人呼吸需要氧气。
氧气的化学式是( )A.O B.2O C.O2D.O3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
下列符号不规范的是( )A.氧分子O2 B.氢原子H C.镁离子Mg2+ D.+2价的钙元素3、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F—117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铝等。
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O B.Al2O3 C.Al2O3 D.Al3O2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熟石灰、氧化钙、CaOB.酒精、乙醇、CH3COOH C.烧碱、氢氧化钾、KOH D.纯碱;碳酸钠、Na2CO3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硫酸铜CuSO4·5H2O B.熟石灰CaO C.冰 CO2 D.纯碱Na2CO3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
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7、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
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2D.Na2SeO28、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
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 )A.HClO3B.HClO4C.HClO D.HCl9、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
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价B.+3价 C.+4价D.+6价10、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B 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A.+1 B.+2C.+3 D.+411、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十412、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A.H2SO3 B.H2SO4 C.Na2SD.Na2SO413、下列物质中均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 不可能是( )A.AgCl B.KClO3 C.HClO2 D.Cl2O514、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运氯槽灌车与货车碰撞翻车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
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喷洒烧碱溶液,来吸收毒性很强的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1价 C.+5价 D.+7价15、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C.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16、高铁酸钾(K2FeO4)是—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种氧化物B.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它是—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17、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18、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A.4 B.3 C.2 D.119、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NH4)2SO4(21%)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20、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提示:磷酸根离子符号为PO4)( )A.165B.235 C.305 D.无法计算2、化学方程式知识强化一、内容概述本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学习。
本单元主要是从定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探究化学变化中一些最基础的规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懂得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如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表示为:S+O2SO2(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
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写成:H2O-H2+O22、配:配平,2H2O=2H2+O2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