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英文原版课件——25production-growth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8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1)定义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
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①人均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
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生产与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生产率(productivity)答: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有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引起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知识存量的增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等因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而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2.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答:物质资本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例如,当木工制造家具时,他们用的锯、车床和电钻都是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获得成长,企业成长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便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
社会资本在二者的配置和效能发挥中起着基础性的激励作用。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总是喜爱并追逐着社会资本,并在社会资本的滋养中创造企业经营绩效。
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对其各类社会资本进行的培育、提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人、财、物、技术、信息的选择和组合的结果,更是三项资本的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