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1.【单选题】卢思道《从军行》的风格特点是(B)A重文采B重气质C重格律D重理致文字解析《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比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故选B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2.【单选题】下列属于薛道衡《昔昔盐》诗的艺术特点的是(D)A笔力苍劲B词气宏拔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文字解析此题考查隋代文学.薛道衡成名作《昔昔盐》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
考核考点3.【单选题】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A)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B江总、许善心、虞世基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D卢思道、杨素、许善文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代文学.隋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探索创造新文学.其中一股中坚力量就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5.【单选题】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C)A釆丽竞繁B兴象玲珑C复归风雅D讲究格律文字解析注意关注和记忆重点诗歌的特点。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6.【单选题】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文字解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1)多写隐逸闲适生活,清雅明净;(2)诗风平易近人;(3)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思杰”7.【主观题】贞观诗坛文字解析:(1)唐贞观年间,以唐太宗李世民为诗坛盟主,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文士诗人,包括虞世南,上官仪.2)贞观诗风受南朝诗风影响,重声律辞采.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8.【单选题】王绩代表作《野望》的艺术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婉媚工整C清丽秀逸D音韵清亮文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贞观诗坛的相关知识,王绩的代表作《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 人归落雁后,。
2. 气蒸云梦泽,。
3. 海上生明月,。
4. 玉颜不及寒鸦色,。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 ,叹息肠内热。
7. ,野渡无人舟自横。
8. ,一片降幡出石头。
9. ,犹抱琵琶半遮面。
10. ,欲回天地入扁舟。
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1. 上官体2. 吴中四士3. 诗圣、诗仙4. 张王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1. 骆宾王《在狱咏蝉》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1. 试论唐诗繁荣的原因。
2. 为什么说王维、孟浩然是创造了静逸明秀之美的重要诗人?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8、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10、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安定城楼》)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1、上官体以贞观后期出现的重要诗人上官仪的名字而命名的一种诗风。
上官体“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不过,在当时已经是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是人们模仿取法的新诗体。
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吴中四士盛唐前期四位著名的诗人,即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
一、简释题近体诗初唐四杰韩孟诗派古文运动山水田园诗派唐诗兴象新乐府传奇上官体唐诗风骨杂文学大历十才子律诗兴寄“三吏”“三别”元白诗派上官体禅宗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至5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1.从体裁上看,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
A.诗歌B.散文C.骈文D.辞赋E.散文诗2.“三吏”“三别”是杜甫()创作的。
A.读书与壮游时期B.困居长安时期C.自洛阳归华州时D.飘泊西南时期E.流落江湘时期3.“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见于()。
A.《登金陵凤凰台》B.《登高》C.《登岳阳楼》D.《黄鹤楼》E.《登鹳雀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出自杜甫的()。
A.《登岳阳楼》B.《登高》C.《同诸公登慈恩寺塔》D.《羌村三首》E.《望岳》5.从下列诗篇中,选出杜甫的五言律诗()。
A.《兵车行》B.《春夜喜雨》C.《登高》D.《北征》E.《登岳阳楼》6.杜甫律诗中,被前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
A.《登楼》B.《登高》C.《登岳阳楼》D.《蜀相》E.《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杜甫各体兼善,但其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绝句B.五、七言古诗C.骚体诗D.律诗E.四言诗8.下列诗句中,杜甫所作的有()。
A.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B.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既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思想与生活的总结,又标志着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新的高度的杰出诗篇是()。
A.《春望》B.《丽人行》C.《北征》D.《兵车行》E.《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的“漫卷”意为()。
A.胡乱地卷起B.慢慢卷起C.全都卷起D.一整卷E.漫不经心地翻阅11.下列诗句中,出自王绩《野望》的有()。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考试题目及答案2009-06-27 20:581.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2.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3.高岑:中国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
高、岑的诗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用七古等体裁来表现报国安边、奋发进取的壮志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
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
4.王孟: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并称。
他们均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而且好用五言描写自然景物。
他们的诗歌都不注重词藻的华美,而是以极自然生动的文笔,表现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意境。
立意新颖,诗歌的形象富于个性特征,艺术风格较为相近。
5.七绝圣手:指王昌龄,他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6.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晚年自称“酒仙翁”。
李白生活在开元、天宝盛世,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时期度过的。
他的诗歌,洋溢着时代的热情,雄豪奔放,潇洒飘逸,不可模仿。
7.诗圣: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8.诗豪: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祖籍洛阳,他们家因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就出生在苏州属县嘉兴。
隋唐五代文学試題一、填空1. 初唐前50年,宮體詩充斥詩壇,以“綺錯婉媚”為本的“_______________ ”是這個時期詩風的代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唐詩人“沈宋”齊名,所謂“沈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宋之問。
3.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首詩是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傑的曆史地位。
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頸聯兩句是:“海內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初唐詩人 ___________ 的《長安古意》把宮體詩由宮廷帶入市井,反映了當時首都長安的現實生活。
6 •張若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前人評為“以孤篇壓全唐”。
7 •初唐標舉“風雅比興”、“漢魏風骨”的詩人是______________ 。
8.陳子昂詩歌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首。
9 •陳子昂登上幽州臺,高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獨愴然而涕下。
”10 •盛唐 ___________________ 詩派的兩位代表作家並稱“王孟”。
11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頷聯是:“氣蒸雲夢澤,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孟浩然《過故人莊》的尾聯是:“待到重陽日,___________________ 。
”13.“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是________ 對王維山水詩畫的經典評價。
14•“明月松間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王維《山居秋暝》中的名句。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寫送別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岀陽關無故人。
第六章隋唐五代一、选择题1.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南北士族地主阶级,其核心为( )。
A.江左士族B.代北士族C.关陇士族D.山东士族2.隋朝建立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中属于行政机构的是( )。
A.内史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尚书省3.隋朝三省六部制中与唐代相应机构名称不同的是( )。
A.中书省、户部B.门下省、户部C.中书省、礼部D.门下省、户部4.三省六部制由来已久,其最终定型是在( )。
A.北周B.唐朝C.隋朝D.北魏5.隋朝时,在北魏、北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刑律是( )。
A.《永徽律疏》B.《显德刑统》C.《大诰》D.《开皇律》6.隋朝在选官方面继承了西魏以来“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惟在得人”的发展趋势,创立了( )。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征辟制7.科举是一种读书、应考、任官三位一体的选官方法,其中的进士科始创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8.隋代,大贵族杨素在“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皑并利,田宅以千百数”。
这反映了( )。
A.均田制顺利施行B.大土地所有制受到很大限制C.均田制并未实行D.均田制实行不彻底9.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是为( )。
A.赋役黄册B.鱼鳞图册C.输籍定样D.大索貌阅10.开皇五年,文帝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是为( )。
A.赋役黄册B.鱼鳞图册C.输籍定样D.大索貌阅11.李敬之《汴河直进船》诗:“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该诗描述的是( )。
A.春秋后期,吴开凿大运河B.元代开通大运河C.北宋汴京的繁华D.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2.隋朝的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其中心是( )。
A.洛阳B.扬州C.长安D.苏州13.隋朝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最接近于春秋时期即已开通过的运河( )?A.邗沟B.通济渠C.永济渠D.江南河14,皮日休《汴河怀古》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唐五代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4. 简答题 6. 填空题简答题1.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正确答案: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2.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高适的边塞诗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_卜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3.岑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他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他的诗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艺术表现上,岑参的边塞诗借鉴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也有两句换韵的。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填空题4.隋代文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________等。
正确答案:卢思道、杨素、薛道衡、虞世基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5.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卢思道的代表作。
此诗以“_______”为描写重心,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笔力苍劲,体现了一种贞刚之美,这也正是北方诗人_________的特长。
正确答案:征夫、重气质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6.薛道衡的成名作是《_________》,诗中虽也言及边塞征夫,但其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
正确答案:昔昔盐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文学7.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__________”。
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有误的是( )。
A.靺鞨——大祚荣——震国王B.南诏——皮逻阁——云南王C.靺鞨——大祚荣——渤海郡王D.回纥——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2.开元十四年,唐政府在黑水靺鞨设立了( )。
A.黑水都督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西域都护府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3.8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 )。
A.蒙古B.契丹C.突厥D.回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4.以下不属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是( )。
A.否定神秘的天B.天人不相予说C.批判鬼神迷信D.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5.以下关于韩愈思想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命论②道统说③性情说④否定神秘的天A.②③④B.①②③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6.禅宗是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北魏时期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期分为南北两宗,南宗的创立者是( )。
A.玄奘B.慧能C.弘忍D.神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7.宣扬中国古代有一个自尧、舜、禹、汤,中间经历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直至其本人的“道统”的唐代著名思想家是( )。
A.刘知几B.刘禹锡C.柳宗元D.韩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8.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是( )。
A.《通典》B.《史通》C.《文史通议》D.《文心雕龙》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9.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是( )。
A.《史通》B.《通志》C.《文献通考》D.《通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10.“初唐四杰”指的是( )。
①王勃②王维③卢照邻④杨炯⑤骆宾王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11.唐朝出现传奇小说的根本原因是( )。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练习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
唐代文学的发展,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诗文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2、初唐时期,代表文学革新方向的四位诗人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3、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高适等。
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的评论。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四句诗出自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
6、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立意是受到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影响,但思想意义却比后者更深刻。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名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名篇《登高》。
8、岑参的边塞诗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两名描写雪景的诗句常被后人引用,这两名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袖是韩愈,除他之外,古文成就最高的是柳宗元,他们被后人并称为“韩柳”,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诗中有两句流传千古、并常被后人引用的佳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唐代的文人短篇小说一般称作“传奇”。
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2、晚唐诗人中,被认为长庆后第一人,并被认为其诗文成就与韩愈、柳宗元鼎立而三的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歌,在体裁上擅长七言绝句,咏史诗精拨独到,边塞诗也别具一格。
13、南唐二主是指父子皇帝词人李璟和李煜。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目后的括号里)1、《全唐诗》和《乐府诗集》的编者分别是(C)。
A、宋代的郭茂倩和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黄庭坚和汉代的刘向C、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郭茂倩D、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黄庭坚2、初唐,倡导革新,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是(A)。
A、陈子昂B、沈佺期C、骆宾王D、杜甫3、在文学理论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
A、陈子昂B、元稹C、杜甫D、白居易4、“三吏”、“三别”和《琵琶行》的作者分别是(B)。
A、白居易和元稹B、杜甫和白居易C、杜甫和元稹D、李白和白居易5、“小李杜”是指诗人(B)。
A、李贺和杜审言B、李商隐和杜牧C、李朝威和杜佑D、李翱和杜荀鹤6、李白号(A)。
A、青莲居士B、香山居士C、六一居士D、清真居士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会须一饮三百杯”的“会须”意为“应该”B、“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不必”意为“不需要”C、“梦啼妆泪红阑干”的“阑干”意为“纵横的样子”D、“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中的“遭”意为“机缘”8、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所用典故出自(B)。
A、《诗经》B、《楚辞》C、《庄子》D、《史记》9、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是比喻(C)。
A、沉在河里的船B、朋友C、自己D、生病的人三、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诗派,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该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与隐逸生活,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2、新乐府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它的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四、简答题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含义如何?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是李白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则是说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这是一首吟咏古迹的诗,然字里行间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诗从凤凰台的“凤去台空”引出了深沉的盛衰之慨:随着时间的消逝,晋代车马鼎盛、富贵繁荣的王谢衣冠,都己沉淀在历史的洪流里了,唯有大自然是永恒的,如同长江水依然滾滾东流。
李白将目光从怀古中投向现实,心情格外沉痛,“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以浮云来比喻奸臣,用太阳来比喻皇帝,想起长安城里皇帝被奸臣所蒙蔽,自己却无法为国家尽心尽力,因而感到忧心忡忡。
整首诗李白将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自己的感触融合在一起,表现了对国事日非的忧虑,意义深远。
2、《师说》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文章比较集中地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说明从师的必要。
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对比,说明如若不从师则会“愚”者更“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对比,证明这是“小学而大遗”的反常的做法,即“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后又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比,说明“士大夫之族”在这个问题上连“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都不如。
通过以上三层对比,极言师道不传之可叹与可怪,针砭时弊,发人深思。
3、试述《李娃传》中李母计逐荥阳生的情节。
李娃尽管待荥阳生一片真情,但由于妓院的环境所迫,她按照鸨母的意旨参预了逐走荥阳生的骗局。
一天,李娃对荥阳生说:“与你相交一年了,还没有怀孕,常听说竹林神有求必应,很是灵验。
我要送上酒食祭祀,向神祈求,可以吗?”荥阳生不知是圈套,因而非常高兴。
跟李娃一起到供奉神的庙里向神祈祷,住了一宿才往回走。
到了里弄的北门,李娃对荥阳生说:“从这儿向东拐,有个小胡同,是我姨家的住宅,打算到那里稍稍休息一会儿,去拜见我姨娘,可以吗?”荥阳生同意了。
往前走了不到一百步,果然看见一个院门。
向里面张望了一下,很宽敞。
不一会儿一个女人出来了,年龄约四十多岁。
见过后,就一块进入西边的门内偏院里。
院中有山有亭,竹子,树木长得很茂盛,池塘水边房子都很幽静。
荥阳生对李娃说:“这是你姨母的私人住宅吗?”李娃只笑不回答,用别的语搪塞过去。
有一顿饭的工夫,忽然有一个人骑着一匹大宛名马,汗流满面地跑来了,说:“老太太突然患了重病很厉害,几乎连人都不认识了,请姑娘赶快回去。
”李娃对她姨说:“我的心都乱了,我骑马先回去,然后让马再返回来,你就跟他一块来吧。
”荥阳生便留下,与李姨一起计算举行丧礼祭奠的费用。
天已黄昏,骑马的仆人并没来。
那位李姨说:“到现在还没有回信儿,怎么回事?你赶快去看看她!我会随后赶到。
”荥阳生赶到李娃原来的住宅,一看,门锁得很严实,还用泥印封上了,心里很震惊,询问邻人。
邻居说:“李娃本来是租住在这里,租约已经到期,房主收回了房子。
老妇迁居了,已走了两宿。
”询问搬到了何处,说:“不清楚。
”荥阳生一宿没合眼,等到天刚亮就骑着跛脚的驴赶往李姨的住处,敲了一顿饭工夫的门也没有人应。
后来有一个官员慢慢走出来,说:“这是崔尚书的住宅。
昨天有一个人租了这所房子,说用来等待远来的中表亲戚,但还没到黄昏就走了。
”荥阳生于是怨恨愤懑,三天未进饭食,因而得了很重的病。
五、论述题1、《山居秋暝》是如何通过山中景色的清幽与人们劳动生活的自足来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及高洁情怀的?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写于辋川隐居时。
全诗描绘了在秋雨初晴后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
诗篇一方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清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黄昏已逝,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透过婆娑的松影将一缕缕素辉洒向松间,石隙中的清泉正在淙淙流淌,传出悦耳的声音。
静谧中透露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动。
可以说,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其政通人和的社会理想的一种折射。
诗篇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山中人的活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岸边竹林中传出一阵阵爽朗的欢声笑语,诗人循声望去,发现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姑娘们洗完衣服在暮色中归来;诗人又看到水中那些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纷纷摇动,原来是打鱼的男人们乘着小舟正在高高兴兴地回家。
结合前两句,可以看到,山里不仅自然景色清新幽静,明月素辉,青松挺立,泉水叮咚,静静流淌,绿竹青莲,苍翠欲滴,山里的人们更是怡然自得,无忧无虑,勤劳淳朴,他们循性而动,顺天应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这种纯洁美好、不受外力干扰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模式,从中也反衬出他与现实状态的不相谐调。
2、《登高》中杜甫独自登台时伤感悲苦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从题目来看,含有登高抒怀之意,而作者所抒之怀是复杂的。
大致而论,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悲凉秋景引发开去,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穷困潦倒的内心感情,透露出国难家愁加于己身的深切痛楚,感情是复杂的,写得沉郁,但格调悲怆而激越。
这首诗是杜甫于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
此时,他生活困难,身体也不好。
登高望远,面对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免生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苍凉恢廓的秋景,使他想到了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加之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而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这种孤独、悲苦的思想感情的抒发,实际上也暗示了世事艰难是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
3、《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高度成就表现在哪里?音乐有声无形,只能诉诸听觉,用文字极难表现。
但是《琵琶行》的作者调用各种手法,以唤起读者的经验和联想,使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
其中有侧面渲染与正面摹写的结合。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通过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来渲染音乐对人心的震撼。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虽然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精妙的比喻则是此诗描写音乐的主要手法。
作者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这样比喻,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
顾及到节奏的变化与情绪的起伏也是此诗描写音乐的一个特征。
随着琵琶女情绪的起落,音乐声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还有在强调有声效果的同时又突显了无声的效果。
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这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