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谈辉荣内容(课题):科学入门(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的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熟练地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重难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较大的还有千米(km),较小的还有分米(dm)、厘米(cm)、微米(μm)、纳米(nm)等。
3、常见长度单位的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毫米=0、001米,1微米=0、000001米,1纳米=0、000000001米正确换算方式举例:(1)1.84米=1.84×1000毫米=1840毫米(2)600毫米= 600×0、001米=0、6米常见几种错误方式:1.84米=1.84米×1000=1840毫米; 1.84米=1.84米×1000毫米=1840毫米1.84米=1.84毫米×1000=1840毫米; 1.84米=1.84×1000=1840毫米练习: 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并写出其过程(1)、0、35千米= 厘米(2)、76厘米= 纳米(3)、1、97分米= 微米(4)、32、5毫米= 米(5)、18微米= 分米(6)7650纳米= 厘米4、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看是否磨损?测量时选用的起始刻度不一定用刻度尺原来的零刻度)、量程(测量范围)(比如:测书本厚度,可用一般的刻度尺;测量铅球成绩用皮卷尺;建筑设计用卷尺等)、最小刻度(比如测跑道,可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皮卷尺;测量玻璃要求比较精确的,需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
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教学重点:复习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数表的能力。
2. 小数的认识和读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 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测量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4. 图形的认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的能力,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5. 分数的认识和计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6. 平面镜像和轴对称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图形的镜像和对称性质。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和经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
2. 比较法:通过比较实物和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3. 探索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时数和课时安排本学期共36周,每周5天。
每天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第1周:复习数的认识与读写(2课时)第2周:复习小数的认识与读写(2课时)第3周:测量长度(3课时)第4周:测量质量和容量(3课时)第5周:图形的认识(3课时)第6-7周:分数的认识(4课时)第8周:分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第9-10周:分数的加减运算(4课时)第11周:分数的乘法运算(2课时)第12周:分数的除法运算(2课时)第13-14周:分数的应用问题(4课时)第15周:平面镜像(2课时)第16-17周:轴对称(4课时)第18周:复习(2课时)第19周:期末考试(1课时)五、教学评价1. 考勤打分:按时到课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意听讲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实验6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目标:1.认识刻度尺,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学会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
实验准备:毫米刻度尺(竹、木直尺,塑料尺和钢直尺),卷尺,三角尺,厘米刻度尺,纸条,圆柱体,大头针,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以能放入量筒为宜)。
过程与方法:一、情景:去医院检查身体时,需要测量身高;体育课上,为了确定跳远的成绩,需要测量起跳板到落地点的距离:工厂在生产零件时,需要测量零件的尺寸;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测量土地的面积、植株的间距等。
这些都涉及长度的测量。
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测量。
学习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会测量,其中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一般使用刻度尺。
二、检查刻度尺每次实验前都应先检查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
使用刻度尺前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1.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度线是否清晰。
2.刻度尺零刻度的位置。
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有磨损。
3.弄清相邻两条刻度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三、认识刻度尺观察最小刻度分别为厘米和毫米的各种刻度尺,记录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四、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
算一算《科学》教科书封面的面积。
1.在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宽度时,应选用最小刻度为的刻度尺。
2.如图l-20(a)所示,刻度尺的放置应与被测长度线段保持平行。
图1-20刻度尺的正确放置3.当刻度尺的零刻度在尺的端头时,为避免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应选择某一个刻度(如1厘米)作为起点,被测物体的长度等于终点读数减去起点读数,如图l-20(a)。
4.使用较厚的竹、木米尺时,可以让尺面与被测长度所在平面垂直进行测量.如图。
5.用刻度尺测量时,还要进行“估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测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和单位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测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厘米、米等)。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长度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时间。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时间的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时间的概念和单位(秒、分钟、小时等)。
- 演示如何使用时钟或计时器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时间长度。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时间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第三课时:体积的测量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体积。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体积的问题。
二、新知识学习- 讲解体积的概念和单位(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或容积瓶进行测量。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的物体体积。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体积测量的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是否准确。
-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长度面积与体积学会测量长度计算面积与体积长度、面积与体积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三个概念,它们是物体的特征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对物体进行描述和比较。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测量长度、计算面积和体积,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距离,通常以米(m)为单位进行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测量带或者测量仪器等工具来测量长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的方法:1. 直尺测量:使用直尺将物体的两个端点连接起来,读取直尺上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2. 测量带测量:使用测量带环绕物体,读取测量带上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测量带通常适用于较长的物体,例如地图、房间的周长等。
3. 激光测距仪:使用激光测距仪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返回的时间,通过计算得出物体的长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远距离的测量或者需要高精度的测量。
二、面积的计算面积是物体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进行计算。
面积的计算方法因物体的形状而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1. 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长度乘以宽度,即面积 = 长度 ×宽度。
2. 圆形的面积计算:圆形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以半径的平方,即面积= π × 半径²。
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度再除以2,即面积 = (底边长度 ×高度)÷ 2。
三、体积的计算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大小,通常以立方米(m³)为单位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立方体的体积等于其边长的立方,即体积 = 边长³。
2.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度,即体积= 底面积 ×高度。
底面积可以根据底面形状使用上述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球体的体积计算:球体的体积等于四分之三乘以圆周率π乘以半径的立方,即体积= (4/3) × π × 半径³。
第三节初中师生共用讲学稿【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2、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正确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3、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学会正确记录液体体积测量的结果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4、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学会用量筒和液体测量不规则的固体体积【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课前准备】1、长度的标准是____________,它有哪些是常用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见到过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度单位的换算1km=_______m 1cm=______m 1μm=______m 1dm=_______m1mm=__________m 1nm=_________m1km=________mm= ________nm4、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工具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工具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_______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_________升1毫升=_________升6、量筒测量体积时,读数正确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1、长度单位及测量活动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长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使用尺子测量出课桌的长宽高长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比较两组数据。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知识要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二、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观察自己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2、测量方法: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
(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五、体积的常用单位: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六、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我们使用的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它的厚度最接近()A.1 μmB.1 mmC.1 cmD.1 dm2.(2022浙江绍兴中考)实验室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刻度尺B.量筒C.温度计D.秒表3.(2022浙江杭州拱宸中学月考)要想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软棉线的长度4.(2020贵州黔南中考)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B.cmC.mD.km5.(2021浙江杭州大关中学教育集团月考)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 mm,换用分度值是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其结果应是()A.45.06厘米B.450.6厘米C.45.1厘米D.45厘米6.(2023浙江金华兰溪实验中学检测)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
“适量”的标准是()A.看上去不多不少B.能浸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不会溢出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能浸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液面不超过最大刻度7.(2020山西中考)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
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A.0.5 mB.1.5 mC.2 mD.2.5 m8.(2023浙江桐乡求是实验中学期中)小科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9.(2023浙江金华兰溪实验中学检测)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技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进行测量。
无论是构建房屋的工程师,还是购买家具的消费者,准确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技巧和方法,帮助您准确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长度测量技巧当涉及到长度测量时,使用合适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技巧。
1. 尺子:尺子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测量工具之一。
使用尺子时,将其放置在待测量物体旁边,并将其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读取另一端的刻度来得到长度值。
2. 卷尺:卷尺是另一种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
它通常比尺子更长,便于长距离的测量。
使用卷尺时,将其展开,并将一个端点固定在物体上,然后读取另一端点的刻度值。
3. 量角器: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角度。
量角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角度的工具。
将一个端点放在物体的角上,读取量角器上指示的角度值。
面积测量技巧当涉及到面积测量时,我们常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技巧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积测量技巧。
1. 矩形和正方形:对于矩形和正方形,面积可以通过将宽度和高度相乘来计算。
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宽度和高度,并以相应的单位(如平方米或平方厘米)计算面积。
2. 三角形:对于三角形,面积可以通过将底边长度与高度相乘的一半来计算。
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度,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3. 圆形:对于圆形,面积可以通过将π(pi)乘以半径的平方来计算。
使用卷尺或直尺测量圆的半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体积测量技巧在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积测量技巧。
1. 立方体和长方体:对于立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可以通过将长度、宽度和高度相乘来计算。
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2. 圆柱体:对于圆柱体,体积可以通过将底面积乘以高度来计算。
使用面积测量技巧中提到的方法来测量底面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114 科学测量(第1课时共4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测量的意义;②知道长度的单位和换算关系;③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④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2.技能目标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使用仪器【教学过程】一、引入T:同学们喜欢游泳吗?暑假有没有去游泳?S:T:假如你是游泳者,你应该向游泳池管理员了解哪些?假如你是管理员,你应该向游泳者介绍哪些?S:游泳池的水深、水温……T: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S:测出来。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点明课题——114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设问: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思考】什么是公认的标准量?所谓“公认的标准量”,通俗一点说,就是“单位”。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长度的测量。
要进行长度测量,首先要规定什么?必须先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T:同学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S:……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米,符号m。
测量较大的距离常用单位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可以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T:你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吗?1千米=______米1米=________分米=_______ 厘米=_______ 毫米1毫米=_______ 微米=_________ 纳米T:1米等于多少纳米呢?S:1000 000 000纳米。
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体验: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1分米?思考:测量自来水管直径、课桌高度、高速公路里程应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从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精度来描述。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学生自带各种刻度尺;
2、各种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细线、水(滴几滴红墨水)、形状不规则的
小石块、长方体、学生自带饮料瓶
[教学思路]
(一)长度的测量
1、列举事例先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测量的方法,
归纳测量的实质,引出长度单位。
2、通过举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概念,进而介绍常用单位及换
算。
3、通过多种刻度尺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再通过实例“测课本的长和宽”,归纳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4、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设计。
(二)体积的测量
1、简单回顾小学已学过的立方体和柱体体积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2、讨论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介绍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3、讲清量筒的正确使用。
最后讨论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厘米、毫米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
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二、体积的测量 1、 体积的单位:
1米3=1000分米3=106厘米3 1升=1000毫升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2、 量筒的使用 平放在桌面
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第 三 课 时
实验一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练习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烧杯和水、圆柱体、细线、小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
过程:
1、 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填入下表。
(1)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填入下表。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填入下表。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都读出水的体积V1,填入下表。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石块沉倒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下表。
(想一想;此时测的V2是什么?)
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烧杯中,整理好仪器。
讨论:
1、你会测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吗?试测算下图中树叶的面积,并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图略)
2、观察图中所示的实验。
(图略)
实验中测出木塞的体积是________。
这种测量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