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8.99 KB
- 文档页数:3
疫情常态化下的诊疗物品消毒
1.体温计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浸泡消毒30min,然后干燥备用。
2.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用75%酒精进行擦拭,压脉带用5OO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一人一用一消毒。
3.血压计、常规监护仪、输液泵、床旁桌、病历夹、摇床器、PDA等高频接触物品可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天至少2次。
4.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仪等使用后,接触患者的部位立即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接触患者部位每日擦拭消毒1次。
5.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如患者长时间住院时,用品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屏风每周擦拭消毒2次,窗帘/床隔帘2周换洗一次;遇污染及时消毒与换洗。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蒸汽灭菌:使用高压高温的蒸汽,将灭菌物品暴露在蒸汽中一定时间,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热的固体物品。
2. 干热灭菌:将灭菌物品暴露在高温下一定时间,通过热量的传递来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热但不耐湿的固体物品。
3.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如乙醛、氯化物、过氧化氢等)来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灭菌器械等无法耐受高温的物品。
4. 辐射灭菌:使用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电离辐射通常用于灭菌敷料、药物等产品,而紫外线照射常用于空气和表面的灭菌。
5. 过滤灭菌:将液体通过特定孔径的滤膜过滤,将微生物阻隔在滤膜上,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液体、药物等产品的灭菌。
以上是医院常用的灭菌方法,不同的方法根据应用场景和物品特性选择使用。
一、概述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中,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科学、规范的消毒灭菌工作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围绕科室中常用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常用消毒灭菌方法1. 高温高压灭菌高温高压灭菌是指利用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
它是目前医疗机构最常用的物品灭菌方法之一。
此方法操作简便,灭菌效果好,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
常见的高温高压灭菌设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高温高压灭菌器等。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灭菌药剂有过氧化氢、乙醛等。
化学灭菌可以对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效果可靠。
不过,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时间,避免残留物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的方法。
它适用于对一些较为平整、不易受潮湿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但紫外线只能杀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病原体,对于物件内部的细菌和病毒杀灭效果较差。
4. 过滤灭菌过滤灭菌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液体通过灭菌滤器进行过滤,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对高温、高压敏感的溶液或液体药剂等的消毒处理。
5.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是利用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其常见的辐射源有γ射线、X射线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一些耐受辐射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灭菌处理。
三、消毒灭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时,应根据物品的特性、形态和材质进行选择,合理灭菌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2. 严格控制消毒时间和浓度无论是高温高压灭菌、化学灭菌还是其他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消毒时间和浓度,避免消毒不彻底或药剂残留。
3. 确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对于高温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等,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良好。
4. 对不同材质物品采用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材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根据其耐受性差异,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医院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以供参考。
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1.空气质量消毒(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对空气进行消毒。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物体表面消毒(1)日常清洁:使用湿式清洁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清洁剂。
(2)特殊清洁: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等,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如使用塑料薄膜等。
(3)患者出院清洁:患者出院时,对整个清洁单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等。
二、常用物品清洁消毒1.体温计:使用后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2.止血带:使用后先清洁(可加入适当清洁剂),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由供应室负责回收、清洁、消毒、干燥下送。
3.血压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袖带每周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
4.听诊器:定期清洁,可用75%酒精擦拭或消毒液浸泡。
5.医疗设备仪器:根据设备特性进行清洁消毒,参考设备说明书。
6.抹布:每个清洁单元使用一块抹布,不同区域的抹布应专区专用。
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在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清洁手套等。
2.清洁剂选择:根据物品材质和清洁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避免损坏物品表面。
3.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消毒时间:遵循消毒剂要求的最低作用时间,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5.清洁消毒记录:记录清洁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总之,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措施。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杀菌的方法有煮沸、紫外线照射、酒精消毒杀菌法以及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1.煮沸:主要是通过高温将除芽孢以外的细菌全部杀死,从而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适用于毛巾、衣服、家用碗筷等物品。
2.紫外线照射:主要是利用波长为2000~3000Å的紫外线将物体表面的细菌全部杀死。
常用于器具表面和室内的消毒。
3.酒精消毒杀菌法:主要是利用酒精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使其蛋白质发生变性死亡,进而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通常用于物体表面、皮肤的消毒,临床常用75%浓度的酒精溶液。
4.高压蒸汽灭菌法:当高压蒸汽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可以将芽孢在内的所有细菌,进而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适用于金属物品、培养基、玻璃等物品的消毒杀菌。
除此之外,消毒杀菌的方法还包括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法、日晒法等,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物品选择合适的方式。
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1、手术器械含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逐步取消在科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2、锐利器械含刀、刀片、穿刺针等压力蒸汽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3、缝线压力蒸汽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4、弯盘、换药碗压力蒸汽灭菌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二、器械类杯钳罐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每班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玻璃类1、体温表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洗干净纱布擦干。
冷开水、消毒液每日更换。
2、鼠消漆液的玻隔板毛力蓄足灭菌每周灭备2次。
3、吸引瓶流动水冲洗晾干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使用一次性引流袋。
四、塑料类及橡胶类1、超声雾化器、呼吸机、化瓶流动水清洗、干燥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10-15分钟后流动水冲洗(一次性含嘴)。
2、橡皮气圈、橡皮中单流动水清洗、晾干用含氯消毒液纥2好//擦拭。
品血毛前、袖带、听珍器袖带陆诜、昧不处要时用75%乙醇或含鼠清漆液擦拭。
五、环境与物表1、水龙头、水池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地面清扫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拖地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拖地。
3、物体表面床头柜、椅子等每床单元一条毛巾擦拭保持清洁处要时含鼠清再融完”//擦拭毛巾用后含氯消毒液500mg/L泡30分钟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应消毒。
4、门窗、墙壁、桌椅、楼梯扶手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擦拭。
六、空气及空调1、空气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2、空调滤网定期清洗七、布类床单、被套及枕套定期更换清洗枕芯、棉絮及床垫必要时使用床单元消毒器消毒30分钟。
八、车辆各种推车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有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推车与污染推车分开或铺治疗巾后再放清洁物品。
九、皮肤粘膜1、手术部位有效碘含量5000mg/L碘伏原液涂擦2遍作用2分钟。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1、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作用30分钟后,均应用清水擦拭或
冲洗干净。
2、床单、被套、枕套及病人衣物的洗涤消毒
(1)根据被服受污染程度分别用专机洗涤,特别是传染病人(肝炎、结核等)的被服应专机洗涤,无条件时也应先洗一般病人衣被,再洗传染性病人衣被、烧伤病人衣被。
(2)一般衣被的洗涤消毒:洗涤剂70℃以上(化纤衣被只宜40℃—45℃),洗衣机内洗2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
(3)传染病房的衣被:必须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衣粉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
(4)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衣被:在用热水洗涤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将该洗液消毒,再按上述2洗涤消毒。
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1、手术器械含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逐步取消在科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2、锐利器械含刀、刀片、穿刺针等压力蒸汽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3、缝线压力蒸汽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4、弯盘、换药碗压力蒸汽灭菌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二、器械类杯钳罐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每班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玻璃类1、体温表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洗干净纱布擦干。
冷开水、消毒液每日更换。
2、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3、吸引瓶流动水冲洗晾干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使用一次性引流袋。
四、塑料类及橡胶类1、超声雾化器、呼吸机、化瓶流动水清洗、干燥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10-15分钟后流动水冲洗(一次性含嘴)。
2、橡皮气圈、橡皮中单流动水清洗、晾干用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
3、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清洗、晾干必要时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
五、环境与物表1、水龙头、水池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 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地面清扫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拖地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拖地。
3、物体表面床头柜、椅子等每床单元一条毛巾擦拭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毛巾用后含氯消毒液500mg/L泡30分钟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应消毒。
4、门窗、墙壁、桌椅、楼梯扶手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擦拭。
六、空气及空调1、空气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2、空调滤网定期清洗七、布类床单、被套及枕套定期更换清洗枕芯、棉絮及床垫必要时使用床单元消毒器消毒30分钟。
八、车辆各种推车保持清洁必要时含氯消毒液250mg/L擦拭有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推车与污染推车分开或铺治疗巾后再放清洁物品。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篇一: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各类物品消毒常规一、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1.地面消毒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用后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
对致病性病原菌污染的表面(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
2.墙面消毒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
3.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室内用品(桌、椅、床头桌等)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用品的表面。
当室内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物品表面。
用后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紫外线灯照射:距离污染表面不得超过1米。
4.抢救车等消毒采血室、急诊抢救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消毒;病房、手术室的平车、轮椅方法同上。
如果被血液、体液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再擦。
5.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
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病房用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使用后的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二、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物体表面及台面消毒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湿拖把拖地,使用后的抹布及拖把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三、卫生洁具的消毒1.便器的消毒便器便器用后,置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诊疗物品表面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诊疗物品表面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诊疗物品的表面消毒是医疗卫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介绍诊疗物品表面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物品表面消毒的常用方法1. 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等醇类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用于表面消毒时效果较好。
使用时,要确认醇类消毒剂浓度不低于70%,可以选择使用湿纸巾或棉球蘸取少量醇类消毒剂,对物品表面进行擦拭。
擦拭时要注意覆盖整个表面,并保持擦拭时间不少于30秒。
2. 氯化物消毒剂:如含氯漂白粉、84消毒液等。
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强,但对某些材料具有腐蚀性,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杀菌浓度和适当的接触时间。
使用氯化物消毒剂消毒时,首先要将物品清洗干净,然后将适量的氯化物消毒剂配制成规定的浓度,再将物品浸泡其中,接触时间一般不低于30分钟,需要反复翻转物品以确保整个表面都充分接触消毒液。
消毒结束后,要用清水彻底洗净,并放置通风处晾干。
3. 稀释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可在低浓度下杀灭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消毒剂。
使用过氧乙酸时需要根据产品说明正确稀释,一般可选择1%~3%的浓度。
将稀释后的过氧乙酸溶液倒入喷雾器中,喷雾均匀喷洒在物品表面,接触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上。
消毒结束后,用清水将表面洗净,然后晾干。
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物品表面材质,因此在进行物品表面消毒时要选择适合该物品表面材料的消毒剂。
并且要遵循产品说明中的稀释比例和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改变。
2. 正确清洁物品:在进行物品表面消毒之前,首先要对物品进行清洁,将物品表面的污垢、分泌物等物质清除干净。
清洁物品时可以使用肥皂水、清洁剂等,彻底冲洗干净并晾干。
3. 注意接触时间:不同的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因此在使用消毒剂进行物品表面消毒时,要注意适当延长接触时间,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