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上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在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学,也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1.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莱特》)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彼特拉克:“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
/将来的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
”“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
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古希腊悲剧(Greek Tragedy):起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形式,以人类命运的悲剧性为主题,探讨和表达人类的困境和矛盾。
代表作品有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等。
2. 古罗马喜剧(Roman Comedy):起源于古罗马的戏剧形式,以幽默和笑料为特点,讽刺社会和个人的笑剧。
代表作品有普鲁塔克的《因多米涅乌斯》和特伦提乌斯的《欧内斯托》等。
3. 文艺复兴(Renssance):指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运动。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重视人类的个体价值和人类世俗活动。
代表作品有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等。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指19世纪初至中期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强调个人情感、自然的力量和想象力,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
代表作家有拜伦、雪莱和济慈等。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运动。
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反映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困境。
代表作家有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
6. 象征主义(Symbolism):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强调象征和隐喻的使用,探索潜意识和非现实的境界。
代表作家有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等。
7. 现代主义(Modernism):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挑战传统文学和艺术形式,追求新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
代表作家有乔伊斯、福克纳和卡夫卡等。
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质疑真实性和统一性的概念,强调多元性和失去中心的特征。
代表作家有巴尔塔萨尔和莫里斯·布朗等。
这些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简要说明了各自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
当然,这只是简要概括,实际上每个名词都可以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外国文学史重点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文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⑴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
⑵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
⑶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4.“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天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5.简述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
古典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
继承方面: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反对教会的特质,创作方法上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戏剧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
反拨与矫正方面: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个性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艺术形式方面也较杂乱、无规则。
古典主义则崇尚理性,提倡以责任义务、理性克制感情,规范个性,艺术上则要求严整的规范,比如戏剧方面的“三一律”,这种有些趋向刻板的要求占据文坛二百余年,一直到浪漫主义兴起才告衰落。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00540外国文学史】1、16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2、英国文学史上有“大学才子”之称的剧作家有:格林、李利、马洛、基德3、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幸福在人间”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主要有:民间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封建文学5、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的出处是:《哈姆雷特》6、文艺复兴:14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希腊文化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7、人文主义:宣扬人性反对神性神权;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统一,反对封建格局。
8、《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乔叟9、文艺复兴时期的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10、文艺复兴的抒情诗集《歌集》的作者是:彼特拉克11、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框型结构12、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维加13、“大学才子派”中年龄最小贡献最大的剧作家是:马洛14、“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
15、《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乔叟的代表作;作品以每人讲一个故事的形式把24个故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批判了封建和教会,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16、七星诗社: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由七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的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主张采用民族语言创作诗歌,强调向古希腊学习;《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代表诗人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法国最早采用法国民族语言而非拉丁文创作诗歌的诗人。
17、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讽刺的是:骑士小说18、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同名主人公是:人文主义者形象19、埃及现代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兴起于埃及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塔哈-侯赛因是代表作家;其自传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当代抒情散文和现代文学的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复习资料
重要概念理解:
1、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很快波
及全欧的一场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诸多领
域广泛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它虽然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却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
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
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它肯定人
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个性解放
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它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作。
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
义进行抨击。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分期: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意大利
评论界把他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命运悲剧:人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在这一过程中为我们展现人的全部价值。
浪漫小说:文艺复兴: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他主张一切以人文本,又是也称“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人”不是上帝,人为了享受而存在并非为了上帝而生存。
他们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探索自然,追求科学,反对宗教迷信禁欲主义。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取材于城市平民生活,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福斯塔夫式背景:下层百姓轻松、幽默的生活背景。
以福斯塔夫的足迹所串联起的一系列五光十色的生活,为活动于历史舞台的帝王将相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
从而广阔深刻的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历史变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风俗习惯以及阶级关系的变化。
古典主义文学: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兴盛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
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
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是指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世纪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新研究和追求对文艺、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注重描写人类的尊严和活力。
2. 巴洛克(Baroque):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文学风格,特点是丰富、夸张和复杂的形式,着重宏大的叙事、高度感性和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
3. 古典主义(Classicism):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导风格,追求简洁、平衡和秩序,并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为理想。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规则、理性和正确的表达,反对夸张和感性的表现。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后期兴起的文学运动,注重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
简答:1. 简要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自我抒发和情感表达、崇尚自然和对自然界的描绘、赋予民族和历史以重要性、追求超脱现实和理想的愿景、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2. 简要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
其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呈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注重描绘细节和个体的日常生活、追求客观和客观真实的写作风格、拒绝浪漫主义的幻想和逃避。
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法学院 10级文秘三班李孟娟 20104426一、文艺复兴内涵文艺复兴运动是14 世纪至16 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伟大的变革时期人文主义是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潮流.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的文化,而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人文主义概述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它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在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得以广泛传播。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基本思想核心是提倡以人为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肯定和注重人、人性 ,要求在各个文化领域里把人、人性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人文主义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 ,肯定人的价值 ,强调人的高贵。
②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 ,注重人的现世生活的意义。
③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栓桔和封建等级观念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④反对中世纪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 ,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提倡认识自然 ,造福人生。
而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第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外国文学一、古希腊中国希伯来神话的异同:(123同,45异)1、从传承方面来看,古希腊神话多靠游吟诗人传颂保存,中国神华多靠赋、朦颂(《国语》),希伯来神话多靠传教士,共同之处是都有一个群体为之努力。
2、从内容来看,都是推源神话(创世说)3、人与自然,社会的更迭4、古希腊和希伯来神话体系完整、庞大,中国神话零散不发达(孔子儒家学说过早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怪力乱神;鲁迅认为没有人鬼神的区分;中国的文学从起源起就带有抒情的色彩,希腊神话则是叙事,中国保存式东西较多,重视经验总结,古希腊则重视开拓,外向型,充满挑战,英雄色彩浓厚。
)5、中国神话中自然神居多,古希腊神话中,则是自然神加社会神,如雅典娜、赫拉主管婚姻,中国的神相互独立,古希腊的神有婚配等的关系,中国的神最终成为道德楷模,希腊的神则偏重个性张扬。
二、悲剧理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
借用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三、希腊文学的首创性(1)题材上:既有幻想世界也有现实生活,既有个人生活也有个人财产,既有爱情,也有战争,既有家庭生活也有海上冒险,在题材方面已经非常全面。
(2)在体裁上,欧洲文学的主要载体都已经出现,神话、史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历史剧、演说、对话录、哲学论文、文论、寓言等等。
(3)在创作技巧和观念上,出现了顺序与倒序,白描与刻画等等,在创作理念上,体现了写实与象征两种基本观念形式。
四、《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的比较1、前者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具有人工雕琢之美,后者基本保留了民间传说的本色,具有天然纯真之美。
2、在主题上,前者歌颂氏族英雄的勇敢机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后者服务于屋大维的统治,它提倡恢复古罗马的宗教信仰,把人民的思想纳入爱国主义的轨道,它是“遵命”文学。
3、在人物上,前者并不忌讳英雄们为个人打算的私心,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任意而行,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后者埃涅阿斯的一切行为则是为了遵循神的命令,去建立一个新民族、新国家,个人幸福必须服务于社会责任,它比《荷马史诗》的英雄更崇高,是为了明确的伟大的理性去奋斗的实践者,但与狄多*图尔努斯相比因缺乏人情味而略显僵硬。
文艺复兴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6世纪初期欧洲所发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变革和创新。
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以及莎士比亚等。
2. 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性的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知识的追求。
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伽利略、莫雷、培根等。
3. 文艺复兴戏剧(Renaissance Drama):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以英国剧场为主,包括莎士比亚、马洛等的作品,具备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戏剧技巧。
4.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风格,强调运用复杂的技巧和装饰,讲究意象的震撼力和华丽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包括莫里哀、福楼拜等。
5. 古典主义(Classicism):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风格,强调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标准。
代表作家包括翁·德·拉封丹、莫里哀、巴尔扎克等。
6.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风格,强调个体的感受和情感,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独立。
代表作家包括拜伦、雪莱、柯勒律治等。
7. 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风格,强调以欧洲现代文明为背景和主题,尝试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陈规定律,并注重现代语言和精神内涵。
代表作家包括福克纳、卡夫卡、普鲁斯特等。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答: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社会历史的原因从根本上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1.1生产力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产生了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市场以及工商业,也产生了资产阶级。
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海外掠夺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新兴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政治权利,首先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
1.2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西方利用中世纪东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海外贸易、扩张、掠夺等进程,人们活动的天地得以扩大,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鼓舞着人们进一步探索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的原因2.1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位。
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2.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回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
尤其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东罗马帝国的学者逃亡到西欧,被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古代文化在西方获得了被重新发现的机会。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2.人文主义3.乌托邦4.十四行诗5.斯宾塞体(斯宾塞诗节)6.七星诗社7.大学才子派8.流浪汉小说9.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0.莎士比亚化11.庞大固埃主义1.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14-17世纪初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运动。
它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后波及到欧洲各国。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由此得名。
但它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达到反封建反教会的目的。
它不仅是一场文学运动,而且还是思想文化体系的一次大变革,影响到哲学、政治、世界观和教育等领域,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有深远影响。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所形成的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里解放出来,对〃人〃的肯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在文学上,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
3.乌托邦意译为〃乌有之乡〃、〃极乐岛〃〃仙乡〃、〃乐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虚构的国家。
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后来,人们就用乌托邦来称呼那些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学说。
4.十四行诗音译为〃商簌体〃,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抒情诗体。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上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在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学,也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1.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莱特》)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彼特拉克:“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
/将来的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
”“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
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
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
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意大利文学:彼得拉克(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歌集》薄伽丘——《十日谈》法国文学:蒙田——《随笔集》拉伯雷——《巨人传》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佚名——《小癞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英国文学: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大学才子派”的剧作、莎士比亚的创作薄伽丘《十日谈》《十日谈》——“人曲”。
《十日谈》的问世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主题思想:主题一:反教会。
A揭露教会的腐败黑暗;B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C揭露教士的恶性劣迹;D宗教平等;E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主题二:歌颂爱情。
A坚贞纯洁的爱情;B婚外恋;C再婚;D肯定情欲。
主题三:美丽而卑微的女性形象(1)艺术特点:A运用框架式结构;B用讽刺、幽默与对比的手法;C雅俗兼备的语言。
薄伽丘《十日谈》的人性层次?《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作品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阶级性和个性四个层次表现人性。
(1)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作品从两性关系反映人性的自然性,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泯灭。
情欲故事大都写得粗鲁、直率,直接冲击禁欲主义,表现及时行乐。
(例如“少年爱绿鹅”)(2)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人性的社会性表现之一是要求人的高贵与尊严。
男女平等是小说的突出内容。
(3)阶级性:肯定享乐,宣扬利己因经济关系,人在社会结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
阶级性通常指该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利益要求。
(4)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文艺复兴时代,聪明机智是时代的新品质。
作品有一系列故事称赞男女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成为新的阶级的个性特征。
拉伯雷——《巨人传》《巨人传》又译《高康大和庞大固埃》,长篇小说,拉伯雷的毕生巨著。
受民间故事启发创作而成。
开法国长篇小说之先河。
用象征的手法,第一次为人们塑造出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
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地屹立在神面前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
《巨人传》的构成:第1部的主人公是国王高浪古杰的儿子卡冈都亚;第2部的主人公是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第3部用大量篇幅讨论巴汝奇要不要结婚的问题,在这里作者对宗教迷信加以揭露和嘲笑,随后庞大固埃、巴汝奇、若望修士一起出发到世界各地寻找“神瓶”。
巨人特点和象征性:《巨人传》描写巨人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大”,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从各个方面描写巨人的巨大性,这些巨人具有象征意义。
○1体魄描写,着重写下体:拉屎放屁生小矮人A巨人的体形巨大,力量无穷;B人与世界在饮食中相逢;C全民性飨宴;D《巨人传》的厨房是观光之地,它是欢快的源泉,代表丰富的事物与筵席的享受。
○2说笑描写:A小说充满说笑精神,从作者到人物,对任何事情都有说有笑,大说大笑,不避粗俗。
B作者以商贩兜售口吻开始,以,放牧人的吆喝辱骂○3知识描写:巨人的朋友巴奴日是智慧的代表,他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者,作者陈他是“老好百姓”。
○4战争描写:小说把战争当做是狂欢节。
反讽:小说的讽刺精神主要表现○5航海描写:○6贯穿情节的媒介:“喝”。
“喝”象征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渴求知识,追求幸福,开创新世界的愿望——这是《巨人传》的核心意义。
思想内容:A、赞扬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
B、嘲讽经院哲学的经院教育,提出新兴资产阶级新的教育观。
C、表现反对掠夺战争,热爱自由和平的思想。
D、通过巨人帮助约翰教士修建“德廉美”修道院,反应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巨人传》中“狂欢化”的特征:A、滑稽荒诞、流于粗野。
B、以“笑”为武器的精神解放。
C、俗文化品格,狂欢化精神是西方俗文化品格。
D、反讽:主要表现在航海旅行中。
狂欢化精神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平等,角色互换,反对权威压迫表现的是俗文化品格。
《巨人传》的艺术特点:A、第一部长篇系列小说,欧洲散文体长篇小说的开端。
B、继承了法国中世纪那列孤等民间文学的夸张、幽默,讽刺的传统。
C、一粗俗的形式表达严肃,崇高的思想主题,具有崇高于粗鄙之中的审美品格。
不足之处:毕竟是第一部长篇,其结构松散,内容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出现前后不统一的现象。
思想内容:1.赞扬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
2.嘲讽经院哲学和经院教育,提出新兴资产阶级崭新的教育观。
3.表现反对掠夺战争,热爱自由和平的思想。
4.揭露封建政治制度的腐败,批判教会的罪恶。
5.体现狂欢化精神。
“狂欢化”理论:所谓“狂欢化”,指的是狂欢节式的庆贺活动的总和,一种混合的游戏形式。
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过着狂欢式的生活。
而这是一种脱离了常规的生活,规范着日常生活的那些禁令和限制在此期间均已荡然无存,平常不可逾越的等级屏障也不复存在,代替这一切的则是人们之间随便而亲昵的接触。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便出现了插科打诨这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狂欢式也是神圣与粗俗、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明智与愚蠢接近起来。
一旦狂欢式化成为文学的语言,就形成了所谓的狂欢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诸如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早期流浪汉小说,是近代文学狂欢化的一个基本来源。
而在伏尔泰、狄德罗、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和果戈里等一大群作家那里也有狂欢化的传统。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流派。
由7个人文主义者组成,代表人物龙沙。
具有贵族倾向。
他们的诗歌肯定现实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
七星诗社的主要贡献是诗歌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
《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宣言书。
在语言方面提出要统一民族语言,保卫民族语言,用法语写作。
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创作大型史诗。
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 大学才子” 。
代表剧作家有李利、基德、格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流浪汉小说:1、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
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2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主人公小癞子是欧美小说史上的第一个流浪汉。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流浪汉小说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是描写户外空间,以事系人,淡化家庭,唯一的室内描写是客店生活,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具有喜剧色彩,表现狂欢化精神。
人物塑造的共同特点是流浪汉都是城市底层人,青少年为主,他们初入社会,流浪冒险,靠欺骗求生存,积极行动,最终心想事成。
解释:悲喜混杂剧悲喜混杂剧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创造,它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戏剧的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剧因素结合。
由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首创田园诗体的悲喜混杂剧。
这个新剧种是对美学的戏剧范畴的发展。
悲喜剧因素掺和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莎士比亚戏剧为悲喜剧因素的结合提供了范例。
《威尼斯商人》就被称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利叶》为乐观悲剧。
悲喜混杂剧是18世纪市民剧的先驱。
《堂吉诃德》创作意图: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的本意是为了讽刺当时西班牙盛行一时的骑士小说。
主人公堂吉诃德就是一位读骑士小说的受害者。
塞万提斯对荒诞不经、粗制滥造的骑士小说深恶痛绝,他认为当时西班牙社会上流行的骑士小说对读者百害而无一利。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征?(1)主题思想:用模拟骑士小说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堂吉诃德与桑丘的行侠故事以及堂吉诃德从执迷不悟到幡然醒悟的过程,否定了荒诞的骑士小说,无情嘲笑了过时的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被马克思称为“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
同时,它还暴露了统治阶层的黑暗、邪恶势力的残暴,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情他们的苦难遭遇,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2)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作者称其为精神高尚的疯子,不识时务的英雄。
堂吉诃德既是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又是个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既是个喜剧人物,又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同时具有愚蠢可笑和高尚可爱的特点。